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15249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docx

新版精选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模拟考试试题88题含答案

2020年事业编公共基础知识之经典哲学试题88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黑格尔指出“脱离了身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这告诉我们()

A.整体把各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结起来,发挥各部分的功能

B.整体是各个部分相加之和

C.部分之所以成为部分在于其与整体的联系性

D.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参考答案】ACD[解析]本题考查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一个人的手和身体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唯物辩证法认为:

整体和部分是不可分割。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

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部分离开整体就不再具有部分的功能。

整体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

本题选ACD。

2.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它们分别是()。

A.从感觉到知觉的过程B.从判断到推理的过程

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在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认识过程中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本题选CD。

3.从1997年香港顺利回归祖国并实行“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至今,香港的政局稳定、经济繁荣,在各个方面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这说明了()

A.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B.部分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整体

C.矛盾双方是对立统一的D.矛盾的特殊性

【参考答案】BCD[解析]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祖国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选B。

香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大陆实行社会主义的“一国两制”制度,说明矛盾(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双方在一定条件下是统一的,选C。

在香港实行资本主义这是由香港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决定,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CD。

4.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其中包含的哲学原理包括()

A.事物的普遍联系B.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D.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AB[解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实现长期稳定的基础;发展是改革的目的,是稳定最可靠的保证;稳定则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发展的重要要求。

这说明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选A。

在三者之间,改革和发展是绝对运动的,稳定则是相对静止的,选B。

本题没有体现必然和偶然的辩证关系,因此,不选C。

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改革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社会主义的性质不会发生改变,并不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不选D。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

5.“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说明()。

A.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C.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绝对的否定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AB[解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本义是说: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青”是新事物,“蓝”是旧事物,青出于蓝说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产生的,A正确。

“胜于蓝”说明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且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B正确。

新事物超越旧事物并不是对旧事物的绝对否定。

本题选AB。

6.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是()。

A.自我完善过程

B.直线前进过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C.量变质变相统一的过程

D.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

【参考答案】AD[解析]否定之否定规律也就是肯定否定规律,这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之一。

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他自身的辩证否定实现的。

事物都是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统一。

当肯定方面居于主导地位时,事物保持现有的性质、特征和倾向,当事物内部的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并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时,事物的性质、特征和趋势就发生变化,旧事物就转化为新事物。

否定之否定规律侧重揭示的是事物变化的方向和道路,体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并不是直线前进过程和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它是事物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的一个有规律的过程。

量变和质变是唯物辩证法中的另一个规律。

本题选AD。

7.关于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A.否定是包含着肯定的否定

B.事物的否定之否定过程具有特殊性

C.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一个无限发展的过程

D.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高级、完善阶段,是简单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

【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自我否定实现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内部否定,而非辩证的即形而上学的否定是外部否定);否定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环节(否定的作用);否定是扬弃(否定的实质)。

故本题选ABC。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的辩证否定的过程,是事物的自我发展和完善,是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并不是简单地回到出发点的运动,D项错。

8.下列关于质变和量变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B.质变是量变的结果

C.量变就是质变D.量变和质变互相排斥

【参考答案】AB[解析]本题考查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就会产生质变。

但并不是说量变就是质变,量变和质变之间存在根本区别,量变只是事物数量增减、大小变化等,质变则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发生改变,一事物变成他事物。

事物量变过程中,可能发生事物局部质变,质变过程中必然伴随量变,量变和质变并非互相排斥的。

故本题选AB。

9.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

A.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后被新矛盾所代替B.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C.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D.矛盾双方长期共存

【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矛盾的解决形式。

由于矛盾的性质不同,矛盾解决的形式也不同,大概有以下几种:

矛盾双方同归于尽后被新的矛盾代替、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

本题选ABC。

10.以下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的必然性,必然性总是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的

B.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的偶然性,任何偶然性都不能完全摆脱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

C.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偶然性是科学敌人

【参考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

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事物发展的两种不同的趋势,它们产生的原因及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统一的,主要表现在:

(1)必然性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现象表现出来,由此为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纯粹必然性。

(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必要补充,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并受到其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纯粹偶然性。

(3)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在科学研究中,应该抓住偶然现象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隐藏的必然规律,抓住机遇往往是在科学研究上做出重大发现的关键环节。

这说明偶然性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故D项错误。

本题选ABC。

1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其含义主要是()。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本质上是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与自然规律是完全等同的

D.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

【参考答案】ABD[解析]马克思把“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发展理解为自然历史的过程”,就是说经济的社会形态即社会形态的发展同自然界的发展一样,都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性,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是合乎客观规律的辩证发展过程,是可以用科学的精确方法加以考察的。

但并不能说同自然规律是完全相同的。

本题选ABD。

12.原因和结果是人们在认识和实践中经常要遇到的一对范畴。

以下关于原因与结果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原因和结果相互对立,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B.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是确定的

C.因果联系只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关系

D.原因和结果相互联系,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AD[解析]本题考查原因与结果的辩证关系。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两者不能混淆,不能倒因为果,也不能倒果为因。

另一方面,原因和结果又是相互联系的,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B项,原因和结果之间的相互对立是指在任何一个具体的因果关系中,原因和结果是不能相互混淆和颠倒的,但是在事物因果关系的长链中,一种现象在这个原因中是结果,在另外一个关系中就可能是原因。

因此说只有在单独考查一对因果关系时,原因和结果的界限才是确定的,如果考查的是因果链条上的现象时,原因和结果的界限就不确定了。

故B项说法错误。

C项说法显然错误,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只是因果联系的条件之一,而不是唯一条件。

故本题选AD。

13.2009年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介绍今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时指出,去年四季度出台实施的应对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对整个国民经济应该说产生了明显的成效。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虽然一揽子计划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发展前进路上还有不少的困难和矛盾。

这段材料体现了()。

A.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B.事物都有好和坏两个方面,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C.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事物之间都存在互为因果关系

【参考答案】AC[解析]在材料中讲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矛盾,但并未指出好坏两方面,体现不出经济发展中的好和坏两个方面,排除B。

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证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故A对。

题干中的“一揽子计划”对整个国民经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说明在这一阶段我国的经济发展抓住了重点,即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也进一步说明主要矛盾或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故C正确。

本题没有体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本题选AC。

14.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物质世界普遍地以系统的形态存在,而系统的主要特征是()。

A.层次性B.整体性C.开放性D.结构性

【参考答案】BD[解析]在哲学中,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构成的具有位的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层次性特征是指系统与系统内的个体之间关联信息的传递路径是分层次的;整体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超越于系统内个体之上的整体性特征;开放性特征是指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又会与其他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结构性特征是指系统内相互关联的个体是按一定的结构框架存在的。

但只有整体性特征和结构性特征是系统的主要特征,其余都是次要特征。

故本题选BD。

15.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同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参考答案】ABCD[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

和谐才是创造事物的原则,同一是不能连续不断永远长有的。

把许多不同的东西结合在一起而使它们得到平衡,这叫做和谐,所以能够使物质丰盛而成长起来。

这里的和谐是“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和谐。

“和实生物”说明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这些不同方面、不同要素即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矛盾,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同则不继”说明没有矛盾就难以促进事物的发展。

这里的“同”指没有差别的“同”,矛盾的“同”是包含差别的“同”,这种包含差别的“同”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故本题选ABCD。

16.“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参考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这说明二者不是简单的等同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并十分重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

首先,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实践的这种本质特性决定它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其次,认识活动及其成果具有相对独立性,遵循其特有的活动方式和发展规律,它一经形成,便能反作用于实践。

故本题选ABD。

17.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除去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给予修改。

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

“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立分科考生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了时代前进的印证,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

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

C.随着社会生活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

【参考答案】ACD[解析]人们的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不同时代对同一个词有着不同的解释,这说明,人们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并通过词语这种形式表达出来。

本题选ACD。

18.近一年多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迅速在全球蔓延,在危机面前,人们应该积极主动应对,化危为机。

下列名言中符合意识能动性原理的是()。

A.信心比黄金更重要B.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C.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同时产生的D.事不必难,知难不难

【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

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都具有能动性,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践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思想意识能够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促进事物的良性发展;相反,错误的思想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对事物发展产生阻碍甚至破坏作用。

A项,强调信心的重要性。

B项,则指出人们恐惧其实是“恐惧”这一心理行为。

C项,指出人们在认识问题的过程中就会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矛盾。

D项,说明只要知道事情的难度在哪里,事情本身就不会难了。

这四个选项都说明了意识对人、事物本身的作用,即意识的能动性。

故本题选ABCD。

19.台湾魔术师刘谦以新颖的表演形式引领了魔术表演的热潮。

名利双收的他谈及自己的成功时说:

“在我决定要做一个职业魔术师时,我就开始广泛搜集资料,要成为一个成功的魔术师有很多东西要学。

思考宽广,是我有别于其他魔术师的地方”。

这段话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要重视量的积累

B.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

D.思考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参考答案】ABD[解析]从刘谦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之所以成功,与以下几个因素是分不开的:

广泛收集资料,坚持学习,思考宽广。

这三点体现在哲学上就是:

量的积累,坚持发展的观点,深入思考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故本题答案为ABD。

20.“囧”、“槑”、“Orz”一个个十分生冷的字,通过互联网竟然能在一夜之间火得烫手。

虽然其在网络上的含义与其原来的含义相差甚远,但因为表达起来方便、形象,深得网友热捧,但同时,网络生僻字的不规范使用也引起了一部分网友的担忧。

下列观点与这一社会现象所蕴涵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A.乱生于治,怯生于勇B.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C.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D.骐骥长于日行千里,雄鸡长于报晓司晨

【参考答案】AB[解析]题干中提到的生僻字使用固然方便、形象,但是也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后果,这说明我们想问题看事物既要看到其好的一方面,也要看到其不好的一方面,即要一分为二看问题。

同时这些字大行其道也和网友的追捧有关,这就要求我们行事要注意一个度,超出了这个“度”,事物可能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A、B两项即说明事物一旦超出“度”,即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故本题选AB。

21.金刚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但因其碳结构的属性,在高温环境下不稳定。

随着纳米材料的出现,不久的将来,纤锌矿氮化硼或许将成为世界上最硬的物质,在各个工业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这则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B.认识随实践不断发展

C.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D.科技的发展可以创造新的物质

【参考答案】ABC[解析]在题干中,金刚石原本是世界上最硬的物质,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别的物质将有可能成为最硬的物质,这说明,认识和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看问题,制造新的最硬的物质的目的是广泛应用于现实。

故本题选ABC。

22.“散步的时候\我走直路\儿子却故意\把路走弯\我说\把路走直\就是捷径\儿子说\把路走弯\路就延长”。

这首《散步》诗蕴含的哲理是()。

A.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B.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价值评价也就不同

C.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的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参考答案】BD[解析]父(母)子二人的对话是对走路方式的不同看法,这体现了二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因而会产生不同的观点。

从另一方面来说,曲和直是相互对立的矛盾关系,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本题选BD。

23.随着科技的发展,目前多数情况下72小时的气象预报较为准确,但由于受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仍难以避免误差。

在这个意义上,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

A.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B.人们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

C.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D.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参考答案】CD[解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受主体素质和非理性因素的影响。

主体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精神素质,身体素质指人的劳动器官、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所具有的条件和功能。

这些条件和功能都具有一定的限定性,它制约着认识的发生和发展。

精神素质可分为认知结构和非理性因素两个部分。

人的认知结构也制约着认识的过程,表现在对认识目标、认识客体的选择和对客体信息整理的制约上。

非理性因素表现为主体的意志和情感、灵感和直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主体能动性作用的发挥,从而影响着认识活动本身。

正因为认识能力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人的真理性认识必然具有相对性,人的认识也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故C、D正确。

A、B说法都过于绝对,且是错误的。

24.“原因和结果是我们思维的创造物”,“在自然界中,既没有原因,也没有结果”。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A.符合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B.是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C.否定了原因和结果的客观性D.否认了科学认识的客观依据

【参考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对因果的认识。

题干的观点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认为因果关系只存在于思维中,这违背唯物辩证法的观点,选C。

决定论是一种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普遍存在客观规律和因果联系的理论和学说。

题干否定了因果关系的客观存在,是一种非决定论,认为因果存在于思维之中,是一种唯心主义,选B。

同时,由于题干否认了因果关系的客观性,使科学认识丧失了客观依据,选D。

故本题答案为BCD。

二、综合题

25.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种观点对吗?

为什么?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但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因此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入认识人类历史及其发展有重要意义。

26.“党中央提出‘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一原理得出的结论。

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现行路线和政策都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的,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又不超越初级阶段。

27.“零资源经济”在浙江的蓬勃发展说明()。

A.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

B.外因对事物的发展也能起到决定作用

C.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创造新事物

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AD[解析]浙江在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却能够发展与稀缺资源相关的经济领域,这在于浙江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其他地区的资源。

这说明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浙江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并不是盲目发展经济。

故选AD。

B项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内因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外因能够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C项说法错误,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定要坚持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怎么发挥主观能动性,都不会有成效。

28.从“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哲学内涵谈坚持浙江精神的意义。

(二)

有这样一位大学毕业生,上学期间并不是学新闻专业,却被某报社聘用。

当谈及成功原因时说:

“从大二起,我就在这家报社实习。

要想成功就业,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堂之外的各种经验,比如假期实习、社会实践、兼职工作等。

还有一位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自主创业,如今所创办的公司已小有成绩。

他认为:

创业要找到与自己专长吻合、能发挥特长的项目。

现在各行各业都有人有做,如果没有创新,赚钱就很困难。

也有这样的大学生,充满理想,但满脑子都是天(天津)南(南京)海(上海)北(北京)等大城市,不愿去有很大需求但工作条件较差的小城镇或乡村。

其结果理想只能是幻想,很难实现就业。

【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坚持“自强不息、坚韧不拨、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有利于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2)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勇于创新”的浙江精神体现了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发展浙江精神正是其内涵的必然要求。

(3)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立足浙江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坚持和发展浙江精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能够使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

29.第一段中的大学生成功被某报社聘用的经历说明()。

A.知识没有实践重要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C.要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观点D.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参考答案】BCD[解析]材料中说“只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并不能说明知识就没有实践重要,而是说明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否则理论就失去其作用。

这位大学生从大二起就为将来就业做各种准备,说明他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虽然他不是新闻专业,却能被报社录取,原因在于他参加了与新闻专业相关的岗位实习工作,说明他坚持从实际出发。

本题选BCD。

30.第三段中的大学生难以实现就业的原因在于()。

A.没有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B.没有处理好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C.没有认识到事物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