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1760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5.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课第二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要记住: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2)理解:

①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③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能力目标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的学习,培养自己运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的能力,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积极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知识准备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

19世纪的成就。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和费尔巴哈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与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唯物辩证的与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是的理论,它随着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和。

3.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是贯穿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和

以及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5.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理论的主题是“,”。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

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

7.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又的科学理论。

学习内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

 

(2)

 

3.辨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成中国哲学。

 

4.概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学习小结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

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也就是说,要具备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大胆的向前闯,大胆地去实践。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

A.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B.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C.继承性和发展性的统一D.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

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①实现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④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科学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A.它是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提出的

B.它是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相一致的

C.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它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5.(xx江苏高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坚持()

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矛盾的观点

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B.哲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C.社会科学方面获得的重要成就D.自然科学的发展取得重要的成就

7.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前提是()

①生物进化论②信息科学和控制论③细胞学说④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古希腊罗马哲学B.17世纪美国哲学

C.18世纪法国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

9.在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着标志马克思哲学基本特征的两行字:

“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主要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10.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如亚里士多德、牛顿等都没有自觉、系统地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然而他们在科学上却都能作出重大贡献,这表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具体科学并不一定具有指导意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指导意义,但不一定对科学研究有用

C.科学家们的想法和做法不自觉地符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要求

D.科学家是聪明的人,他们不需要学习任何哲学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运用相关哲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案

知识准备

(一)1、无产阶级2、自然科学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德国古典哲学辩证法唯物主义

(二)1、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观唯物辩证的历史观2、发展社会实践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3、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4、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5、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6、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7、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学习内容

1、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即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还有其理论来源,其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的古典哲学。

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2、

(1)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在古代曾有过自发的结合,但是在近代两者处于分离状态,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

②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

一切旧哲学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认识人和社会,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从而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科学性表现在:

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

②革命性表现在:

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而无产阶级是最革命的阶级,是变革旧世界创立新世界的最伟大的力量。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新的理论成果,用于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而中国哲学则包括中国古代哲学、中国近代哲学和中国现代哲学,它们并不是都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成中国哲学的说法并不正确。

4、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它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A2B3C4A5C6A7B8D9C10C

二、非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哲学中的根本缺陷,它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同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的任务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因此,要坚持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向前发展,才能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反映时代的变化,因此,还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3)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不坚持就谈不上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在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坚持。

否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鼓吹“过时论”的观点和否认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二课第二框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形态。

(2)了解: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仅具有从属的意义。

2.能力目标

学会判定什么样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什么样的观点是唯心主义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用辩证唯物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

学习重难点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

知识准备

(一)唯物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

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的问题展开的。

唯物主义认为:

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

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即、、

和。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如水、火、气、土等,这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

4.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但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和历史观上的等局限性。

5.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二)唯心主义

1.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

2.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把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的外化和表现。

3.纵观哲学发展的历史,我们除了看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外,还可以看到

和的对立。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具有的意义。

学习内容

1.课堂探究(P12):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

谈谈你的看法。

 

2.叙述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1)根本观点:

 

(2)基本形态:

 

3.叙述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基本形态。

(1)根本观点:

 

(2)基本形态:

 

4.正确理解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的关系。

 

5.辨析:

凡是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学习小结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恩格斯指出: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来说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

”据此回答1-2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表明()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

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否认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意识能否正确反映物质的问题

D.凡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都是辩证唯物主义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根本观点上是正确的,但也有不足之处。

它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A.否认意识反映物质

B.缺少辩证法思想,不能把世界看成不断发展中的物质世界

C.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的

D.往往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

3.(xx江苏高考)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的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4.(xx江苏高考)下列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D.存在就是被感知

5.(xx广东理基)将冰冷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有感觉到水凉,于是有人认为“物是感觉的集合”。

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辨证唯物主义

6.古希腊米利都学派的代表人物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

上述观点:

()            

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

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存在不足之处

D.否认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同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交织在一起③形而上学始终与唯心主义相结合,辩证法始终与唯物主义相结合④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8.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

A.巧妇难为无米之炊B.人的神灵决定天地万物

C.存在就是被感知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

9.“无中生有”、“指鹿为马”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成语,它们共同体现的观点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形而上学的观点D.唯物主义的观点

二、非选择题

材料一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事物是由人的各种感觉构成的。

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

材料二我国北宋哲学家张载提出了以“气”为核心的宇宙结构说。

他认为世界是由两部分构成的,一部分是看得见的万物,一部分是看不见的,而两部分都是由“气”组成的。

(1)材料一两位哲学家的说法分别属于什么观点?

二者有什么共同点?

 

(2)材料二集中体现了什么观点?

这一观点有何局限性?

 

答案

知识准备

(一)1、本原物质意识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3、具体的物质形态4、自然科学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主义5、科学的

(二)1、人的主观精神人的主观精神2、客观精神客观精神3、辩证法形而上学从属

学习内容

1、不同意。

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不能把追求物质满足看成唯物主义,也不能把追求精神满足、追求理想看成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者也追求精神的满足,唯心主义者也不是不食人间烟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术语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如果给它们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2、

(1)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

(1)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

(1)区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回答的是世界“是什么”的问题,两者的分歧是围绕着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的本原展开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回答的是世界的存在状态以及用什么样的思维方法把握世界的问题。

(2)联系: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总是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历史上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也存在过辩证唯物主义;存在过形而上学的唯心主义,也存在过辩证的唯心主义。

要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的观点,还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5、

(1)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根本对立的,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2)从哲学的发展过程来看,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相互斗争促进了唯物主义的发展,同时,唯心主义哲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丰富和发展了辨证法,有其正确、进步的因素。

因此,不能绝对认为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3)正确和错误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相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讲,无论唯心主义哲学,还是旧唯物主义哲学都有错误的一面。

因此,不能说凡是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

达标测试

一、选择题

1A2D3B4B5B6C7B8A9A

二、非选择题

(1)贝克莱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第一性的东西,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黑格尔把客观精神看作世界主宰和本原,其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二者都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

(2)材料二中的观点认为“气”是万物之源,把物质的具体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这一观点只是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