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1
高三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分值:
150分时间:
150分钟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世界末日”的梦魇与现实
张田勘
所谓的“世界末日”——地球会彻底毁灭,这并非完全源于玛雅预言,而是综合了古代和现代多种文化和宗教传说而产生的。
墨西哥碑铭专家欧布莱孔·克莱林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8年,而且这段文字的真实含义是:
人们将经历187.2万个日子来到2018年12月21日,这一天,神将从天而降。
就连现代玛雅人、危地马拉的玛雅长老皮克顿也表示,他们所说的2018年,指的是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的觉醒及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有电影《2018》的推波助澜,加上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这一切都不时地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
以2018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为例,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作为最难以预测和控制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伤亡往往犹如世界末日的来临。
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这是迄今人类有历史记载的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人类经受的灾难不止是地震,美国“卡特里娜”飓风、印度洋大海啸等等灾害都触目惊心。
而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同样是人类面临的巨大灾难。
“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而有些研究人员从“世界末日”的预言引申出了比较靠谱的种种巨大灾难的诱因:
气候变暖、机器人进攻、核战争和核灾难、全球性流行病大爆发、行星撞击地球等等。
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这个种子库在距离北极点约1000公里斯瓦尔巴群岛的一处山洞中,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
该种子库也堪称全球最安全的基因储存库,其安全性堪比美国国家黄金储藏库,甚至可以抵御地震和核武器。
建造“末日种子库”,只不过是人类因气候变化可能造成大灾难的一种“备份”做法。
真正防范“世界末日”的做法应当是,减少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削减和销毁核武器、严格保证核能的和平利用、研究防范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预警和预防措施等。
以核武器和核事故为例,早在多年前,科学家就计算出,美、俄等国家研制的核武器足以毁灭地球三四次。
即使是没有核战争,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就是先例。
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目前全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如果不能保证核电站的安全,人类就可能处于巨大灾难甚至“世界末日”的威胁之中。
所以,“世界末日”并非只是个“传说”,但锁紧“世界末日”大门的钥匙最终还是掌握在人类自身的手中。
1.下列各项中,“世界末日”的内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世界末日”其实一直是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人类在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时,尤其如此。
B.墨西哥碑铭专家曾表示,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他们留下的文字记载有10000多条,其中只有一条谈到2018年。
C.其中,第二次鼠疫的大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当时的欧洲人认为那就是“世界末日”的到来。
D.为了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
2.下列各项中,属于“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目前金球有450个核电站,而人们对核电站产生的乏燃料尚无法妥善处理,这些核电站和它们的乏燃料就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危险因素。
B.历史上,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华县发生8.0级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余人。
地震有感范围波及了大半个中国。
C.历史上曾有过三次鼠疫大流行,每次都夺走了数千万乃至上亿人的生命。
其中一次鼠疫的流行,使得每三名欧洲人中就有一人死亡。
D.2018年发生的日本大地震,震级为里氏9级,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其场景不由得令人想起末日的景象。
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挪威政府投资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末日种子库”,可储存450万种约20亿粒主要农作物的种子样本,这虽不能阻止却能避免各类自然灾害及人为灾难让人类陷入“世界末日”。
B.尽管科学家、文化学者和玛雅人都否认“世界末日”之说,但因为电影《2018》的宣传、种种巨大的自然灾难的发生、重大疾病的迅速传播和流行等,仍让人觉得“世界末日”犹存。
C.玛雅人从未预测“世界末日”,但古今的玛雅人确实都说过“2018年”将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或者神将从天而降,或者人类在精神与意识方面觉醒、转变,从而进入新的文明。
D.如果没有安全保障,人类和平利用核能也处于巨大的毁灭性危机中,因为无论是核电站发生事故,还是核电站产生的至今无法妥善处理的那些乏燃料,都将成为巨大的危险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①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
太祖之初至陈留,兹曰:
“平天下者,必此人也。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②会奉诏命,聘贵人于魏,因表留臻参丞相军事。
追录臻父旧勋,赐爵关内侯,转为户曹掾。
文帝即王位,为散骑常侍。
及践阼,封安国亭侯。
帝幸广陵,行中领军,从。
征东大将军曹休表得降贼辞:
“孙权已在濡须口。
”臻曰:
“权恃长江,未敢抗衡,此必畏怖伪辞耳。
”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③明帝即位,进封康乡侯,加侍中。
诸葛亮寇天水,臻奏:
“宜遣奇兵入散关,绝其粮道。
”乃以臻为征蜀将军,假节督诸军事,到长安,亮退。
还,复职,加光禄大夫。
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及殿中监擅收兰台令史,臻奏案之。
诏曰:
“殿舍不成,吾所留心,卿推之何?
”臻上疏曰:
“古制侵官之法,非恶其勤事也,诚以所益者小,所堕者大也。
臣每察校事,类皆如此,惧群司将遂越职,以至陵迟矣。
”
④幽州刺史毋丘俭上疏曰:
“陛下即位已来,未有可书,吴、蜀恃险,未可卒平,聊可以此方无用之士克定辽东。
”臻曰:
“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吴频岁称兵,寇乱边境,而犹案甲养士,未果寻致讨者,诚以百姓疲劳故也。
且渊生长海表,相承三世,外抚戎夷,内修战射,而俭欲以偏军长驱,朝至夕卷,知其妄矣。
”俭行,军遂不利。
⑤后迁为司空,徙司徒。
正始中,进爵长垣侯,邑千户,封一子列侯。
(选自《三国志·魏书》,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辄遣使祠焉祠:
祭拜
B.诸葛亮寇天水寇:
侵犯
C.未可卒平卒:
最终
D.而犹案甲养士案:
通“按”,压住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B.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C.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D.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因其父卫兹随太祖曹操战死而受到曹操器重。
文帝曹丕称帝后,任命卫臻为散骑常侍,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B.征东大将军曹休给曹丕送来表章,说得到了吴军降将的口供,称孙权已经来到濡须口,卫臻认为一定是敌军因害怕而散布的谣言。
C.卫臻将殿中监擅自拘留了兰台令史这件事上奏明帝,明帝认为当初卫臻反对建造宫殿,自己已经收心,卫臻不应再管殿中监这件事。
D.毋丘俭上疏明帝说不如姑且用国中闲置的兵力,前去克定辽东。
卫臻认为毋丘俭的想法太狂妄了。
毋丘俭出兵果然失利。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时,帝方隆意于殿舍,臻数切谏。
(5分)
(2)俭所陈皆战国细术,非王者之事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唐多令(邓剡①)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
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
①邓剡(1232—1303)又名光荐,字中甫,又号中斋,文天祥的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8.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
(5分)
9.下阕中描写的的“雁”这一意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
(2)《氓》中以“,。
”两句斥责负心男子,
指责他誓言真挚诚恳,变心却如此之快。
(3)苏轼在《赤壁赋》中感慨人生短暂,羡慕自然永恒的名句是“,。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火烧云
粱爽
我喜欢过一个女孩。
她名字叫夏梦,读中学时在我隔壁班级。
如果我说我喜欢夏梦,于小毛一定会把牙笑掉。
因为我和她完全就是两类人。
整个中学时代,她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而我一直是我们年级的倒数第一名。
第一次看到夏梦,我便喜欢上了她。
那天,我正在语文老师的办公室里被罚站,她进来送作业,穿着白衬衫牛仔裤,梳着蓬松的短发,英气逼人。
她经过我身边的时候,我连忙低下头,直到用余光看不到她了,才敢再抬起头。
人生第一次,我感觉自己的样子很糗。
从此,我便像间谍一样挖空心思打探她的一切。
他们说,她很高傲,是班长,还是语文课代表。
他们还说,她父母都是教师,对她管教很严,她每天放学就回家,从来不在外面玩儿。
知道这一切,我有点儿同情她,总想有一天能带着她到处逛逛。
一想到这儿,我就豪情万丈。
可想归想,我知道这个心愿很难实现。
自从喜欢上了夏梦,不管于小毛怎么挪揄,我都不愿意再逃学。
我喜欢趴在窗台上等夏梦的出现。
如果我看到了她,我会像过节一样开心。
如果她恰好也看到了我,我就比过年还快乐:
特别是窗外有丁香花开的时候,晚上的梦里都是丁香花醉人的香味儿。
上课的时候,无论是哪个老师讲课,于我来说都是在听“天书”。
我只干一件事一一练字。
“字帖是夏梦的作文,是学校举行作文展览的时候,我在操场后面的橱窗里偷偷撕下来的。
有一天,我得自己的字简直跟夏梦的字没什么区别,就用彩色的信纸抄了一首汪国真的诗,通过邮局寄给了她。
后来,我又听说她喜欢歌手郑智化。
只要遇到她,我就用口哨吹一句郑智化的歌。
我注意到,每次她的嘴角都会微微上扬。
可始终,我们没有说过一句话。
我美好的中学时代很快就结束了。
她考入我们那里唯一的一所重点高中,而我去了一家技校学电器修理。
重点高中在小城的最东边,技校在小城的最西边。
每天晚上,我会沿着201国道,先是骑上一段长长的上坡再是一段长长的下坡,准时到达重点高中的门口,等待夏梦下晚自习,然后骑着车子默默地跟在她身后,保持着不远不近大概20米的距离。
这样的日子整整持续了三年。
我曾希望老天能给我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但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给了自己一耳光,我更希望她永远都是平安的、宁静的、快乐的。
高考前的一个晚上,不知为什么,每天跟夏梦一路回家的女孩儿没有出现。
我明显感觉到,有几次她放慢了速度。
她只要放慢速度,我便放慢速度。
我知道,她一直都知道我在她身后,否则她不会有那么多夸张的笑声。
我有很多话想对她说,可是我的理智提醒我不能,因为马上就要高考了,我不允许自己打扰她。
终于等到了放榜的那一天,我在重点高中的门口等到了夏梦。
她穿着一件碎花蓝连衣裙,蓬松的短发已变成高高的马尾,如同清水芙蓉一般清纯美丽。
“你喜欢我?
”这是她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我一愣,不知该怎么回答。
“我知道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
”没等我回答,她便挽起我的手。
我们手牵着手走遍了学校周围所有的马路,说了很多很多的话。
后来,送夏梦回家的时候,路过一个铁路桥,我们坐在桥旁边的水泥台阶上,看天边的火烧云,又红又美。
“我知道那首诗是你寄给我的,没想到你的字和我的那么像。
”我的脸一下子变成了火烧云。
“你为我做的一切我都知道,可我们两个是不会有未来的,我父母一定不会接受你。
”我想说点安慰她的话,喉咙里却像哽住了什么东西,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紧紧握了握她的手。
她一下子趴在我的肩头嘤嘤地哭了起来,但哭声很快就被火车的汽笛声给淹没了。
夏梦考上了南方一所很有名的大学,我再也没有见过她。
有时候,我会一个人坐在铁路桥旁边的水泥台上发呆,听着火车的汽笛声,想着夏梦那张梨花带雨的脸。
多年以后,我意外地收到一本不知从哪儿寄来的诗刊,里面有一首署名夏梦的诗。
那首诗,我反复读了很多遍,还抄下来想读给于小毛听。
于小毛被我吓跑了,其实我也不懂诗。
只记得她在诗里说,她喜欢火烧云……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叙述了作者的情感历程,真实细腻,可亲可感。
说明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带给我们很多感动。
B.本文没有尖锐的对立冲突,只是和风细雨,慢慢叙述一件生活中很平常的的事件,于琐碎中窥视人生。
C.小说擅长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与夏梦的相会相爱相别,这一切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D.小说极富现实主义特色,真实地反映了青年人的理想追求,否定了他们的不成熟的感情
E.小说善于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我曾希望老天能给我一次英雄救美的机会,但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给了自己一耳光”,说明我的纯真善良。
(2)小说为什么以《火烧云》为题目,请说说这个题目的含义和好处。
(6分)
(3)小说中的夏梦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6分)
(4)我和夏梦的感情是悲剧还是喜剧,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第Ⅱ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恰当的是()(3分)
(1)在朝廷上,当国君不在场时,与下大夫说话,他言谈毫无顾忌,,显得从容不迫;但和上大夫说话,他和颜悦色,十分谦恭。
(2)张九龄因善于言谈而出名。
他见唐玄宗疏于朝政,就多次进言劝谏。
张九龄主张任人唯贤,广揽人才,并设置了选拔人才的专门机构。
每当他与宾客们谈论起经书时,总是。
(3)很多人羡慕他的,但他的丈人却为此瞧不起他,他为此十分苦恼。
A.口若悬河滔滔不竭侃侃而谈B.滔滔不竭侃侃而谈口若悬河
C.侃侃而谈滔滔不竭口若悬河D.侃侃而谈口若悬河滔滔不竭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这篇文章集中分析了形势,辩证地回答了在大开放、大交往、大融合的世界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全新的观念来协调各种关系。
B.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C.高速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我国正在实施公民旅游素质提高工程,在又一个“黄金周”到来之际,每位游客尤其是出境游客应该意识到自己是祖国的“形象大使”。
14、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
。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标本。
①它至今仍是从头到尾、从里到外
②始终保持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
③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文化始终难解难分
④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
⑤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
⑥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
A.⑤⑥③④①②B.⑤⑥③④②①
C.③⑤⑥④①②D.③⑤⑥②①④
15.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补充空格内的句子。
(6分)
世间没有什么一个人必读之书。
因为我们智能上的趣味像一棵树那样生长着,或像① 。
只要有适当的树液,树便会生长起来;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
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时,它便由岩石的旁边绕过去;② ,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一会儿;当水流涌到一个深山的池塘时,③ ;当水流冲下急流时,它便赶快向前涌去。
这么一来,虽则它没有费什么气力,也没有一定的目标,可是它终究有一天会到达大海。
16.根据下面图表内容和文字表述,回答下面问题。
(5分)
我国二氧化硫的排放及贡献率
排放形式
排放量(万吨)
贡献率(%)
煤炭燃烧
2179
86.7
炼钢
168.5
6.7
炼油
68
2.7
机动车
99.8
4
合计
2513.3
100.0
(注)二氧化硫与空气中其他污染物进行复杂的大气化学反应,形成硫酸盐、硝酸盐二次颗粒,由气体污染物转化为固体污染物,成为PM2.5升高的最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雾霾天气的产生。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造成全国大范围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分)
(2)根据上文提供的材料,谈谈你对治理雾霾天气的建议。
(2分)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老教授给学生做了个测试。
老教授问:
“你去山上砍树,面前有两棵树,一棵粗,一棵细,你砍哪一棵?
”大家都说:
“当然砍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
“那棵粗的是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你会砍哪一棵?
”同学们一想,红松比较珍贵,就说:
“砍红松!
”老教授又问:
“如果杨树是笔直的,红松却七歪八扭,你砍哪一棵?
”同学们有些疑惑,就说:
“这样的话,还是砍杨树!
”老教授说:
“杨树虽然笔直,可中间大多空了,你会砍哪一棵?
”
终于,有人问:
“教授,您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老教授收起笑容,说:
“你们怎么就没人问问自己,到底为什么砍树?
虽然条件不断变化,可是最终结果取决于你们最初的动机。
如果想要取柴,你就砍杨树,想做工艺品,就砍红松。
”听了这番话,大家心中似都有所感悟。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何感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高三年级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9分)
1.B【解析】B项,“世界末日”是指地球会彻底毁灭,A项、C项、D项中的“世界末日”这是指人类梦魇和现实的复合体,多是人类面临无法征服的疾病和难以避免的巨大自然灾害的发生日。
2.D【解析】根据原文,“让人们对‘世界末日’的到来产生一种迫近感”的是“最近世界上发生的种种自然灾难”,应是D项;B项、C项,非最近发生;A项,是未来的事。
3.A【解析】“能避免……”是肯定性的判断,而原文是可然性的判断。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4【答案】C(卒:
通“猝”,仓促,急速)
5【答案】B
原文:
太祖亦异之,数诣兹议大事。
从讨董卓,战于荥阳而卒。
太祖每涉郡境,辄遣使祠焉。
译文:
曹操也觉得卫兹很奇特,好几次去他那里商议大事。
后来卫兹跟随曹操讨伐董卓,战死在荥阳。
太祖(曹操)每次从郡境内路过,必定派遣使者前去祭拜他(卫兹)。
6.(3分)A(曹丕即魏王王位后,任命卫臻为散射常侍。
等到当了皇帝,曹丕又封卫臻为安国亭侯。
)
7【答案】
(1)当时(这时),明帝正热衷于修建宫殿,卫臻多次直言规劝。
(“方”1分,“隆意”1分,“数”1分,句子通顺2分)
【答案】
(2)毋丘俭所说的都是战国时代使用的琐屑的计谋,并非成就王业者应该做的大事。
(“陈”“细术”、“非……也”判断句式各1分,句子通顺2分)
8.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2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2分),让自己沦落天涯(1分)。
9.“雁”这一意象的特点:
①因季节变化从自己的家园北方南迁(2分);②寒夜里无处可栖,只能伴着清冷的明月,栖于瑟瑟的芦花之上(2分)。
“雁”的形象寄寓了诗人对乱离中有着不幸处境的人民(也包括自己)的无限同情和慨叹(2分)。
(意思对即可)
10.(6分)
(1)长太息以掩泣兮,哀民生之多艰。
(2)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
(1)B给3分,E给2分,C给1分。
解析:
(A错在“叙述了作者的情感历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C项在情理之中是对的,但并非意料之外。
D“否定”不当。
)
(2)①火烧云是美好事物、美好爱情的象征。
(2分)②火烧云还是他们美好爱情的见证,他们曾“坐在桥旁边的水泥台阶上,看天边的火烧云,又红又美。
”火烧云还是他们真情的纽带。
(2分)③既形象又紧扣全文,文中多次出现“火烧云”有情感线索的作用。
(2分)(每点2分,三点6分)
(3)夏梦:
①聪明好学,“一直是我们年级的第一名”。
②兴趣广泛、坚强上进,“她喜欢歌手郑智化”。
③活泼可爱、清纯率性、耿直洒脱,敢于说出真心话。
既能点亮你的生活又能给你美好的想象。
主要性格每一点2分,要言之有据。
(每点2分,答出三点6分))
(4)(8分)有喜有悲,爱是喜,离是悲,不即不离是最后寄来的诗刊(观点各2分共4分)。
喜在终于手拉手,看天边的火烧云,悲在“我父母一定不会接受你”(理由各2分共4分)。
只看到一面,给一半分,两面都能兼顾且说服力强者得满分,否则酌情扣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C(侃侃:
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的样子。
侃侃而谈:
形容理直气壮地谈论或演讲。
滔滔不竭:
形容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
多比喻人说话连续不断,十分健谈。
也作“滔滔不绝”。
口若悬河:
形容能说会辩,口才很好,口齿伶俐。
)
13.D【解析】A项中“回答了”缺少中心语,应在“各种关系”后加“的问题”。
B项语序不当,应改为“因为诚信不仅关系到”。
C项后一句句式杂糅且语序不当。
可改为“……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14.【答案】C
【解析】③的陈述对象为“中国书法艺术”,与文段开头句的主语保持了一致,并且是一个总括句,领起了下面各句。
故③应排在最前面,据此可排除A、B两项。
②的主语应为①中的“它”,因此①应在②的前面,据此排除D项。
15.【答案】:
①河水那样流着 ②当水流涌到一片低洼的溪谷时 ③它便恬然停驻在那里(衔接自然,语意通畅即可给分。
(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
第一空的句式要对应横线前“像一棵树那样生长着”,内容要参照“只要泉中有新鲜的泉水涌出来,水便会流着”。
第二空的句式要对应横线前“当水流碰到一个花岗岩时”,内容要参照“它便在那边曲曲折折地流一会儿”,既然是“曲曲折折地流”,水流流经的地方应是“溪谷、浅滩、河床”之类。
第三空的句式要对应横线后“它便赶快向前涌去”,内容要对应“深山的池塘”。
16.答案:
(1)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