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006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教案.docx

一轮复习人教版全国通用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教案

————————————————————————

专题3 分析传记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

“文体基本特征”,主要指作为传记文体而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征。

真实性、概括性和文学性是传记文体的基本特征。

作为考点的文体基本特征大多指个体的阅读文本所体现出的特征。

它具有个体阅读文本的独有个性,也同时具有传记文本的共性。

同样,分析主要表现手法考查的是个体传记阅读文本在表现手法运用上的特点、效果等。

 〔2013·辽宁卷第12题第(2)小题,文本《吴良镛:

筑梦人生》见第192~193〕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 本题从“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

分析第⑥段的作用,首先要看这一段叙述了传主的什么事迹,这些事迹与前后文所叙述的事迹有什么关系,再看它对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选材典型,以小见大,通过86岁高龄的吴良镛突发脑梗后刻苦锻炼、很快康复的事迹,不但使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严谨、热情、富有创新精神的科学家形象,还让读者从中看到了一个坚毅、乐观、充满人格魅力的长者形象。

作者的这种选材,是写人物的需要,是多方面展示传主、让人们了解认识传主的需要。

参考答案:

1使传主形象更加丰满,从不同侧面突出其人格魅力;2丰富主题意蕴,增强艺术感染力。

 (2013·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那一种遥远的幽默

杨 芳

1本来,曹禺从南开转学到清华,一半是冲着王文显1。

他早就听说,这位外国语文学系主任,对戏剧颇有研究。

2但听课后,他竟有些失望。

从头至尾,王文显都在念英文讲义,而且年年如此,从不增删。

难怪教《近代诗歌》的温源宁教授说,那情形“好似一个长老会的牧师正在主持葬礼”。

3即便在课下,他也枯燥无味。

据说,学生登门拜访,大多是谈正事,说完便走,“没有人逗留,也没有人希望延长约会时间”。

4他不苟言笑,瘦长白净的脸上,嘴角略微向下撇。

1936年外国语文学会的合影里,他穿件深色的西服,搭配斜纹领带,背着手,和吴宓一左一右立在中央,满脸严肃。

自19伦敦大学毕业,王文显便在清华教书,直至1937年学校南迁。

其间,他历任教务主任、代理校长和外文系主任。

5不同于为人的刻板,他写出的剧本却别有一番幽默,“没有丝毫沉闷无味之处”。

⑥在暗讽袁世凯称帝的喜剧《梦里京华》中,他写下一幕大小老婆争当皇后的闹剧:

“大太太喘气喘得活像夏天的狗。

她旋转得眼花缭乱。

一姨太太一个箭步跳到她身后,伸手要抓她的头发。

她没有抓住头发,仅仅撕下她的领子。

⑦他的另一部英文喜剧《委曲求全》,写的则是教授勾心斗角的丑态。

男主角是一位大学校长,一出场,便抱着哈巴狗,大言不惭地对下人说:

“我要不耍一点儿手腕,你想我能维持五分钟之久吗?

⑧这是这位代理校长的切身感受吗?

人们不得而知。

至少,在现实中不大看得出来。

在会议上,他不慌不忙,不东拉西扯;做事方面,他一丝不苟,“各个方面无疵可求”。

甚至,他永远一个样儿,抽烟斗,打网球,夏天穿短装,冬天换长袍。

⑨温源宁说他“像个固定的设备毫无改变”,调侃他为清华的“不倒翁”和“定影2液”:

“没有他,清华就不是清华;有了他,不管清华还会再有多少变革,也依旧是清华。

”(专题6“典题4”涉此句——编者)

⑩与学生曹禺的悲剧不同,王文显的作品是喜剧,充满了嘲讽,令人捧腹大笑后若有所思。

《委曲求全》在耶鲁大学演出时,《波士顿报》一位记者评价:

“柔和的、恶嘲的微笑……实在是中国人对于喜剧的一种贡献。

⑪“(他的作品)是那种坐在小剧场里,一边喝着咖啡和茶,一边细细品味的话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耀杰说。

⑫1990年,正在读研究生的张耀杰在资料室无意中发现一本二三十年代的杂志。

上面布满灰尘,旧得“翻几下就会烂掉”,其中介绍了王文显。

不同于那个年代常有的慷慨激昂,他的剧作文字温文尔雅,很有情趣。

⑬“这种情趣充满了文人式幽默,没有火药味,温厚中带着一丝人文关怀。

”张耀杰说,“我们现在很少还有这种幽默。

⑭只是这种情趣“缺乏战斗性”,这些文字也在以往的戏剧史研究中被忽略。

出版于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中国戏剧史权威著作的《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一书,732页里对他的介绍只有薄薄4页。

“剧中所表现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基于这种精神对当时中国黑暗现实的批判,是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的。

”书中写道。

⑮清华大学图书馆东北角不远处,曾是王文显居住的北院住宅区。

梁启超、朱自清等学者也一度在这里居住。

⑯而如今,这里则是一大片草坪,稀稀拉拉种着柳树和杨树,有学生在看书,也有老人推着童车,早已不复是“点点翠竹千般绿,几条小路尽文人”的景象了。

(摘编自《过去的那些人》)

【注】1〔王文显(1886—1968)〕中国现代戏剧的重要先驱之一。

 2〔定影〕把经过显影的感光材料放入配好的药液里,溶去全部卤化银,只留下银质的影像,并把影像固定下来,不再变化。

14.文章已有“《梦里京华》”一例,为何还要例举“《委曲求全》”?

请简要分析。

〖典题解析〗 本题从“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的角度命制。

考查分析例举《委曲求全》的原因,就要从内容、结构和表现手法这几个方面作答。

从内容上,要分析例子对表达作者观点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它对突出王文显剧作别有一番幽默的作用。

从结构和表现手法上,要先分析例子引出下文形成对比的作用,然后分析对比的效果。

  参考答案:

1增强说服力,进一步突出王文显剧作别有一番幽默,肯定他喜剧创作的能力和影响。

2引出下文对王文显任代理校长时行事风格的叙写,形成对比,以突出王文显治校的持重务实,一丝不苟。

根据以上典型例题分析,解答“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试题,要把握以下要点。

1.掌握文体基本特征及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1)基本特征:

传记是用形象化的方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的一种叙事性文体。

其文体特征是真实性、文学性和概括性。

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又具有文学性。

传记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传记的概括性是指传记不是记录传主生活活动的流水账,或是杂乱无章地述说,而是要对传主的经历、事迹、贡献、荣誉、性格、价值观、评价等等按表达需要作分类、提炼、加工,以体现人物的典型性,增强文本的宣传效果。

(2)在文本中的具体体现:

指上述特征在传记中的实际运用。

如专题3典题1《吴良镛:

筑梦人生》“本文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一题,就必须先把握好这篇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要看这一段叙写了传主的什么事迹,这些事迹对突出传主形象、文章主题有什么作用等。

这样都是文体特征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抓住这些去分析,答题就容易了。

2.掌握传记的表现手法及运用。

所谓表现手法,就是作者用来实现其写作意图、表现其中心意思、再现或表现生活的写作手段。

传记作为一种独具个性的文体,自然有其常用的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记叙和描写。

传记作为写人的艺术,为了突出人物个性,彰显人物事迹或贡献,必然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加以叙述和描写,传达出传主的思想观点,各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明,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从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

(2)传主之外的人物的对比映衬手法。

传记以传主为表现中心,但也有其他人物。

这些人物既展现了传主生活的真实环境,又从侧面对传主起着对比映衬的作用,还可以点面结合,揭示更深刻的主题。

(3)引用手法。

直接引用大量原始材料,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形象,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3.着眼效果解读。

不论是分析文体特征,还是分析表现手法的运用,都不能仅仅停留在辨别认知的层面上,都必须对其作“效果”分析。

一是从表达者的表达这个方面去考虑,看他这样做对其表达会带来怎样的效果;二是从对阅读者的影响这个方面考虑,看他这样做可以对读者的阅读产生什么样的积极影响。

离开了“效果”而分析文体特征或表现手法,是很容易流于浮泛空洞的。

如本专题典题2《那一种遥远的幽默》第14题的答案,就很好地注意了这一点。

答题规范:

此考点的考查多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而且这种题目虽然有明确的限定性,但也会给我们的作答留下很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对于考查传记基本特征类的题目,可结合文本文体特点来阐述。

对于考查表现手法类的题目,一般是先指出其手法特点,再用文本中的例子来分析。

这类题目相对说来都比较简单,都只须作一些浅层次的分析就可以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一钵了却谁的浮生

闫荣霞

李叔同“二十文章惊海内”,会做诗、会填词、会书法、会作画、会篆刻,又会音乐、会演戏……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不会的?

鲁迅、郭沫若也以得他一幅字为无上荣耀。

他作的《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我毕业的时候还在唱;这样的歌就是诗了,他的诗又怎能不好:

“梨花淡白菜花黄,柳花委地芥花香。

莺啼陌上人归去,花外疏钟送夕阳。

”连他给友人夏丏尊的画随便题两句话,都好得不行:

“屋老。

一树梅花小。

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

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

”(《为题小梅花屋图》)

可是一入佛门,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今后种种,譬如今日生,就完全置之度外了。

叶圣陶谈弘一晚年书法:

“就全幅看,好比一位温良谦恭的君子,不亢不卑,和颜悦色,在那里从容论道……毫不矜才使气,功夫在笔墨之外,所以越看越有味。

”就像一道虹敛去七彩,白气藏身天地间,非为字变,实则人变。

当了和尚,字也有了一颗为僧为佛的心,自然是“刊落锋颖,一味恬静”。

就如他这个人。

初始华丽,剃须裹腰在舞台上扮茶花女,如今却是面容清癯,眉目疏淡,一个过午不食、行脚度世的老和尚。

就像烟花“啪”地炸开,整个天地都为之增了色彩。

眼看着亮了,更亮了,大了,更大了,圆了,又更圆了,然后暗了,又更暗……整个人生就这样由绚丽归于平淡。

环顾当年,人们对大才子李叔同出家动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师的弟子、著名美术家丰子恺则提出独到的见解,他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

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

而弘一法师,就是一层一层走上去的。

”丰子恺的“人生三层楼”的说法,切合实际,振聋发聩,一扫世俗们对李叔同出家因由的所有推测之说。

庄子讲天地有大道,却是一定要做到“无己”,成为“至人”,才能得之。

世事不再关注,生死不再思虑,贫富得失不再是挂在心尖上的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游于宇内。

可是,要想得到大道的快乐,却要能熬得过刳骨剔肉的痛苦。

剃度后,与他有过刻骨爱恋的日籍夫人伤心欲绝地携了幼子千里迢迢赶到灵隐寺,他铁石心肠,竟然连庙门都没有让他们进,妻子无奈离去,只是对着关闭的大门悲伤地责问道:

“慈悲对世人,为何独伤我?

他用刳骨剔肉的痛苦,置换了真正的自由。

一切他都舍得,只为追求心中那一点萤火。

我们对于追求自由的人一向是敬仰的。

自身是燕雀,怎不羡鸿鹄?

林语堂说:

“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

”张爱玲说:

“不要认为我是个高傲的人,我从来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

赵朴初评他是:

“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他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心罢了。

所以他出家也不是为当律宗第十一代世祖,更不为能和虚云、太虚、印光并称“民国四大高僧”。

弃家毁业不为此,大彻大悟不消说。

那些虚名,他是不要的。

真实的他,63个流年,在俗39年,在佛24年,恪遵戒律,清苦自守,传经授禅,普度众生,却自号“二一老人”:

一事无成人渐老,一钱不值何消说。

1942年10月13日,弘一写下“悲欣交集”四字。

三天后,沐浴更衣,安详圆寂。

“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他的粗钵里盛满自由。

相关链接

在中国近百年文化发展史中,弘一大师李叔同是学术界公认的通才和奇才,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他最早将西方油画、钢琴、话剧等引入国内,且以擅书法、工诗词、通丹青、达音律、精金石、善演艺而驰名于世。

在他艺术发展如日中天时,他毅然摒弃了世俗,中年出家后成为南山律宗一代祖师,被誉为“民国四大高僧”之一。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A.作者将弘一人生的转变比作烟花,以生动的比喻,鲜明的对比,表达了对其人生炫美的赞颂和平寂的哀伤。

B.作者为全面评价李叔同,运用正面与侧面相结合手法,多角度表现了李叔同的形象特征。

文章具有真实性、概括性和可读性。

C.弘一晚年的出家既是赵朴初所说的“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更是为了传经授禅,普度众生。

D.弘一在写下“悲欣交集“四字后圆寂,表明他认为自己的人生既有喜的一面,也有悲的一面,是留有遗憾的,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

E.文章题目是“一钵了却谁的浮生”,结尾又说“一钵了却他的浮生”,一问一答,文题与结尾照应。

其中“一钵”指佛门清净清贫的生活,“浮生”指世俗生活,旨在告诉人们是佛门的生活使弘一舍弃了尘世的一切牵挂,使他获得了心灵的自由。

 答E给3分,答B给2分,答C给1分;答A、D不给分。

(本题A、B、E三项主要是从“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角度命制。

C.“既是赵朴初所说的‘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不准确,原文第10段的表述是“其实他才不要当什么奇珍和明月”。

A.“表达了对其人生炫美的赞颂和平寂的哀伤”错,根据原文第4段内容,应该是对其人生由绚丽归于平淡的形象比喻。

D.“对自己的抉择隐隐流露出悔意”,无中生有。

2.作者在文中直接引用了李叔同作的《送别》和其他的诗,又大量地引用了名家的言论,请简要分析这些引用的作用。

 1引用李叔同作的《送别》和其他的诗,直接表现李叔同的过人才华和其思想精神。

2引用叶圣陶、丰子恺、林语堂、张爱玲、赵朴初等人的评价,表现了众人对他追求自由的高度敬仰,侧面突出李叔同才学和品性的不同凡响。

3这些引用印证了作者的观点,丰富了文章内涵,增加了文章的知识性(文采、趣味性),使传记具有真实感人的力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

传奇的首相 糟糕的母亲

1英国前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8日上午因中风平静去世,终年87岁。

正在西班牙访问的英国首相卡梅伦听到死讯后,立即缩短行程返回唐宁街。

卡梅伦盛赞撒切尔夫人不仅领导了英国,而且拯救了这个国家。

他表示,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和平时期最伟大的首相。

2撒切尔夫人没有资格享受国葬,但她将享受英国前王妃黛安娜和英国王太后相同的葬礼待遇,将有军乐队伴奏并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举行葬礼。

3来自保守党的撒切尔夫人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也是英国政坛的传奇人物,执政时间前后长达半之久。

撒切尔夫人出生于一个杂货店店主家庭,1959年当选英国下议院最年轻的女议员。

1970年英国保守党上台执政后,她担任教育和科学大臣职务。

1975年,她出任保守党党魁。

从1979年开始,她领导保守党连续3次赢得选举,成为英国历史上连续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首相。

4在英国政坛和国际舞台,撒切尔夫人素有“铁娘子”的称号。

她反对东西德统一进程,担心一个强大的德国对英国构成威胁,因此与德国前总理科尔在各种问题上针锋相对并在背后相互贬低对方。

在欧洲走向一体化的过程中,撒切尔夫人也是坚定地站在对立面,始终不放弃英国的任何主权。

5撒切尔夫人与时任美国总统里根是铁杆政治盟友,许多英国人至今还把她视为英国的“里根”。

里根总统也把撒切尔夫人说成是“英国最佳的男人”。

撒切尔夫人则把里根当做“我生活中第二个最重要的男人”。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从心底里把前苏联视为最大的敌人和威胁。

撒切尔夫人与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私交甚笃,她的一句名言是:

“我喜欢戈尔巴乔夫先生,因为他帮助结束了冷战,我们可以一起打交道。

”撒切尔夫人与里根一样,把结束冷战作为自己最值得骄傲的政绩。

⑥在经济政策上,撒切尔夫人与里根总统都反对扩大政府开支,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美国人把这一政策称为“里根经济学”,英国人则把这一政策立场称为“撒切尔主义”。

西方认为,在撒切尔与里根同时执政期间,美英这两个世界上最重要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联姻”使得自由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撒切尔夫人在欧洲率先推行私有化和执行自由政策的时候,她发表了一句“撒切尔夫人是不会转弯的”名言。

⑦信奉市场经济的撒切尔夫人在英国推行了许多新政,为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效仿,比如对国有企业进行私有化、去监管化、减税、取消汇率管制、打击工会组织,以及颂扬财富创造、而非财富再分配。

在那一个时期,英国保持了经济年增长7%的成绩。

法国总统密特朗起初在私有化的问题上与撒切尔夫人唱对台戏,但后来被迫接受私有化。

撒切尔夫人乐不可支地说:

“人们不再担心染上英国病,他们排队来领取英国的新药方。

⑧政治评论家认为,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使英国当时摇摇欲坠的经济恢复了生气。

但是反对者批评说,她的经济政策使富人更富,穷人被遗忘在一边。

然而最值得英国人自豪的是,英国在1982年与阿根廷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爆发一场战争,英国大获全胜,下达战斗命令的就是这位铁打的女首相。

撒切尔夫人的继承者是工党前首相梅杰,他评论说:

工党不同意撒切尔夫人的大多数做法,因为她永远是个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但我们非常尊重她的政治成就和个人魅力。

⑨作为西方政治家,撒切尔夫人在国际政坛叱咤风云,上个世纪里没有哪个女人能与她媲美。

但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撒切尔夫人很不称职。

撒切尔夫人女儿卡罗尔·撒切尔的前男友乔纳森·艾特肯曾在回忆录中爆料称:

“铁娘子”的家庭生活并不和谐,与女儿卡罗尔的关系不融洽,双方少有亲人间的温情。

卡罗尔虽对母亲的事业充满敬意,但对她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的角色非常不满。

她曾当面抢白撒切尔夫人说:

“你是个伟大的首相,同时也是个糟糕的母亲。

”由于家庭矛盾的折腾,撒切尔夫人悔不当初。

她曾表示,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不会步入政坛,因为从政对家庭生活和家庭关系伤害太大。

(摘自4月19日《文汇报》)

1.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侧面描写(或者反衬)来突出撒切尔夫人的形象;文章通过撒切尔夫人女儿卡罗尔·撒切尔及其前男友乔纳森·艾特肯的评价,不但揭示了撒切尔夫人鲜为人知的一面,也让人们了解到“铁娘子”为了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太大的牺牲,用生活上的失败来反衬出其在政治生涯中的全心付出和伟大成就;这样写不但符合撒切尔夫人逝世这一客观事实,而且也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真实、完整,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