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5221674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及单位

项目名称:

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

项目地点:

平利县城关镇

编制单位:

陕西省华瑞勘察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委托单位:

平利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局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方法实施细则》;

3.《城市用地分类与建设用地标准》(GBJl37--90);

4.《平利县城总体规划》(1999--2020);

5.《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6.《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工业专项规划》;

7.《平利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国土资源利用专项规划》;

8.《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991);

9.《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程》,(GB50318—2000年);

10.《平利县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三)编制原则

1.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重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资源、能源、土地、环境、生态、人口容量等方面为工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留有充足的余地;

2.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原则。

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以工业园区的建设带动城市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

3.坚持合理布局原则。

合理安排各项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提高土地开发经营的综合效益。

在合理用地的前提下,重视节约用地;

4.坚持突出特色原则。

充分结合现有地形地貌特点,塑造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现代化新工业园区,以良好的景观环境,增强园区的持续竞争力,吸引各地企业的投资;

5.坚持整体规划原则。

工业园区是平利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工业园区作为平利县城的有机组成部分与周边其它片区进行统一考虑研究,避免孤立研究带来问题;

6.坚持弹性原则。

规划注重实施的可操作性及未来的可持续性,充分考虑园区长远发展的可能,对未来招商引资项目的规模与实力大小都能较好适应,既不造成投资浪费,又能保证整体功能结构的完整性;

7.坚持优化、完善、健全原则。

建立各项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用地集中的生产与生活相结合的园区,塑造既能创造产业规模经济与效益,又富于生活气息的生机蓬勃的新型工业园区。

8.坚持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原则。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分布实施、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思路,积极稳妥地进行建设。

9.坚持统筹兼顾,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

工业园区建设既要突出经济效益,增强发展活力,又要重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和带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功能。

二、项目区概况

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5.1平方公里,规划范围:

自城关镇普济寺村沿坝河河谷向东至五峰村平利县县城边界,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

用地东高西低,呈缓坡状,南北两侧为中低山地,中为河滩地,坝河自东向西横贯其中。

气候特征:

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

平均气压967.3hPa,平均蒸发量1456.8mm,平均相对湿度73%。

平均气温:

多年平均气温15.2℃,无霜期285天。

风向和风速:

区域内多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出现频率为16%,静风频率为31%。

平均风速为1.4m/S。

降雨量:

平均降水量869.1mm。

年日照时数:

平均年日照时数1761.3h。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工业园区的作用

工业园区是工业高度聚集的特定地区,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群和企业集群;

2.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化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先进生产力发展提供载体;

3.有利于招商引资,为加快工业项目建设提供融资平台;

4.有利于集中治理污染,尽可能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5.有利于推进企业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提高生产效率;

6.有利于全面带动服务业等配套产业的发展,充分扩大就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二)建设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的必要性

1.工业园区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开始把培育产业集群参与国际竞争作为重要的战略加以实施。

在安康市的经济发展中,以“药、水、游”培育“一体两翼”经济区战略将发挥重要作用,而工业园区正好可以为发展绿色食品、药品、轻工业产业集群需要而集聚的大量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空间载体和创业环境。

工业园区建设,是构筑承接外引内联企业的平台,是促进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聚集效应”,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加快工业化进程,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充分发挥开发区(园区)先导、示范、辐射作用,实行开发区(园区)与县域联动发展模式。

围绕重点产业,扩大招商引资,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原则,联合建设特色工业集聚区,拓展发展空间,形成集群化发展,建立具有特色的开发区(园区),成为平利工业经济重要的新的增长点。

2.工业园区建设是县城建设发展的需要

平利县的重要支柱产业,发展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可以说平利经济增长速度快在工业,慢也在工业,与发达县区的差距主要还是在工业。

按照安康市的整体发展规划和“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平利己成为安康重要的工业发展区域。

在未来发展中,将承担着建设县域新型工业集中区,改变县域工业薄弱状况;促进乡镇企业合理聚集,带动周围乡镇高度发展的重任。

以产业化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龙头,建设工业园区,是调整、提升传统产业结构、提高行业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产业发展的必要方法;也是吸引新兴产业走向产业集群,促进区内企业互相协作和沟通的关键途径。

3.工业园区建设是发展特色产业的需要

平利县地处长江流域汉江水系,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地,境内资源丰富,青山葱茏,“女娲故里,休闲家园”是平利县闪亮的名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生态经济强县为目标,着力构建“绿色农业、环保工业、生态旅游”三大经济体系,全力打造“陕西最美丽的乡村”。

矿产、农产品、畜牧业、农副产品、中药材、茶叶需要科学有序的开大发利用。

第二章宏观背景分析及需求预测

一、宏观背景分析

(一)世纪经济格局的变化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西部地区共包括12个省市区:

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西北地区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在中国西部开发地区,乃至全国占有较大比例。

在这整个地域中成都、重庆和西安等城市是重要的核心城市,陕西省是西北地区的龙头大省,在西部大开发中起到重要作用,加强中西部区域合作,是加快安康市开放与开发的重大战略措施。

(二)陕西省实施壮大工业战略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并郑重提出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加快推进工业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我国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新世纪我省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牢固树立工业强省的意识,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推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陕西省切实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科学合理地布局全省重点产业,推进重点产业新型工业化进程,提高全省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工业在促进我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尽快形成工业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发展。

二、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我国工业产品对外贸易的巨大成长是伴随着对外贸易商品结构的优化而实现的。

20年来,工业产品中初级产品在我国工业产品出口总值中的比重持续下降,而工业制成品及制成品的比重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工业制成品的净出口己成为我国外汇的主要来源。

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加强,加速我国工业产业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我国工业产品出口增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市场需求空间,将拉动我国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转型,城市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必然加大对电子信息、通信、软件、医药、新材料等产品的需求,使国内市场潜力进一步释放出来,也为工业产业发展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的迅速建设发展,未来平利县城的人口将达到6万人,这也将形成一个巨大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费市场。

同时随着县城工业产业的外迁,未来县城的生活等方面的消费品也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周边地区的工业生产。

同时,伴随平利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和畜牧业的壮大,农产品及农副产品的深加工也是一种必然;伴随平利县茶叶产业壮大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饮产业将成为一种时尚;伴随平利中药材基地的发展和人民素质提高,医药企业的发展市场前景良好。

三、项目优劣分析

(一)资源优势

平利县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山水秀丽,主导产业为蚕桑、畜牧、医药、茶叶。

目前可供开发利用的资源主要有以下几类:

蚕桑产业资源:

全县现有桑园7万亩,可下伐桑条21000吨,养蚕总量10万余张,产鲜茧1500吨。

可开发蚕丝加工、丝绸、蚕蛹食品、蚕沙利用、桑枝食用菌、桑茶、桑葚饮料系列等项目。

矿产资源:

主要有重晶石、铅锌、石煤、硫铁矿、铜、钒、钛磁铁、石灰石、大理石、石英石、金红石、砂金等。

水资源:

县内有清澈的黄洋河、岚河、吉河、坝河四条汉江一级支流穿境而过,境内天然矿泉水到处存在,所有水资源无任何污染,水质属富硒低矿化优质矿泉水,可谓水资源极为丰富。

森林资源:

全县森林资源面积186.5万余亩,主要有马尾松、栎、杨、桦、竹等。

土地资源:

全县国土面积2627平方公里,辖9镇3乡,总人口23万人。

6.8平方公里园区内有5000余亩相对廉价的土地可供开发。

旅游资源:

平利县地处巴山北坡腹地,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

境内地貌嵯峨,河流纵横,风景如画,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由平利县向东可达神农架和武当山,向南经瀛湖、南宫山、千家坪可到著名的大小三峡,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平利县是女娲的故乡,也是神话传说中“八仙过海”修身悟道的地方,主要景点有森林公园千家坪、高山碧野八仙大草原、古道雄关楚长城、高峡平湖古仙洞、水乡垂钓琵琶岛、临岸古寺佛殿山、朝霞绮丽西岱顶、女娲遗迹中皇山。

积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比比皆是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生态景观,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不觉使人悠然向往。

畜牧产业资源:

全县生猪出栏50万头,牛出栏1万头,羊出栏30万头,家禽出栏150万只,可供开发畜禽产品加工。

茶叶绞股蓝:

平利号称西北名茶大县,茶业是平利最具特色和优势的产业。

优越的气候,远离工业污染的环境和精湛的制作工艺,使平利茶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

“女娲云雾”、“女娲银峰”系列绿茶品性高雅、清香诱人。

平利又是全国绞股蓝生产第一县,被确定为国家绞股蓝规范化种植基地县。

2.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机遇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国家、省、市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加快呈贡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3.区位优势

平利县地处北纬31度37分至32度39分、东经109度至109度33分之间,东邻湖北竹溪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西连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北靠陕西省安康市、汉宾区、旬阳县、居陕、鄂、渝三省交界处,属典型的省际边关县。

县城距安康市府驻地60公里,距省会西安市447公里。

和湖北省境内交通以公路为主,207、308两条省道横穿县境南北,安平二级路直通安康市。

是襄天高速南线、安巫高速等高等级路网的交汇处,距省城西安4小时行程,可有效利用关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市场、信息等资源,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4.自然条件优势、交通优势

气候条件较好,属北亚热带湿润低气候,日照充足,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4.9℃,无霜期285天。

有利于绝大多数动植物生长、有利于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

随着西康高速、襄安高速、安巫高速、安常张铁路等一大批国家重点工程的相继建成投入使用,由此可辐射西安、重庆、武汉乃至全国,使园区公路优势逐渐显现。

5.劳动力资源优势

大量的失地农业人口及流动人口将会向园区涌入,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也为工业产业的发展汇聚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

6.园区服务优势

成立平利县县域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县长任管委会主任,全力营造投资环境,园区服务功能日臻完善,园区品位逐步提升。

在加强投资硬环境的同时,园区管委会围绕建设“廉洁、为民、务实”的服务型机关,坚持以高效、优质的服务为中心。

在工业园区建设方面,园区管委会已经编制了详尽的规划,土地征储完备,道路、通讯、水电等设施建设相继到位,进入工业园区将获得各项配套服务。

包括土地政策、税收优惠、环保限制、行政收费、工业园区服务与政府部门的协调等,平利县政府已出台相关措施。

(二)挑战与劣势

1.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0带来的挑战:

园区的企业面对的是主导力量强大、国际化生产网络健全的世界强手的竞争。

2.对外开放起步晚,承受国际市场激烈竞争的风险意识、综合实力和实际操作技巧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3.目前城市化水平偏低,城市化率仅为21%,远落后于国家平均水平;

4.经济总量还比较低,产业基础还很薄弱:

2007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l6亿元,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5.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煤、电、油、运紧张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将会掣肘经济发展步伐;尽快妥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最迫切的需要。

第三章产业现状分析

一、平利县当前产业发展阶段判断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它是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必经阶段。

虽然工业化一直是经济史学和现代经济发展理论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但时至今日,学术界对于工业化的概念尚无统一的定义和结论,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也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

根据国内外有关经济理论和历史经验,目前一般运用人均总量指标和结构指标来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本文即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几方面来综合判断平利所处的工业化阶段。

1、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分析,平利县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著名经济学家H·钱纳里等人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这一变化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是农业经济阶段(或称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其中2、3、4分别为工业化阶段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第三阶段为发达经济阶段(表1)。

表1钱纳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

时期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范围(按1982年美元计算)

发展阶段

1

364—728

初级产品生产阶段

2

728—l456

工业化阶段

3

1456—2912

4

2912—5460

5

5460—8736

6

8736—13104

发达经济阶段

为了进行比较,需将以人民币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为以美元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折算方法一般有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两种,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均有不足。

以汇率法折算,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偏低,而用购买力平价法折算,则偏高;此外还需考虑价格变化因素。

为此,我们运用国家统计局使用的计算方法,即按1982年美元计算,采用l982—2004年23年汇率的几何平均值来折算当年价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据此得到平利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833.3美元,对比上表平利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2、从产业结构分析,平利工业化正处于初期阶段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成果,工业化往往是产业结构变动最迅速的时期,其演进阶段也通过产业结构的变动过程表现出来。

在工业化起点,一产比重较高,二产比重较低。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产比重持续下降,二产和三产比重相应有所提高,且二产比重上升幅度大于三产,一产的优势地位被二产所取代。

当一产比重降至20%以下、二产比重上升到高于三产时,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一产比重再降至10%左右、二产比重上升到最高水平时,工业化进入后期阶段,此后二产的比重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

整个工业化进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型的变化轨迹。

表2平利和全国分年度三次产业结构(%)

年份

全国

平利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78

28.1

48.2

23.7

1980

30.1

48.5

21.4

1985

28.4

43.1

28.5

1990

27.1

41.6

31.3

72

6.7

21.3

1995

20.5

48.8

30.7

71.4

13.5

15.1

2000

15.9

50.9

33.2

49.4

15.5

35.1

2001

15.2

51.2

33.6

44.8

18.9

36.3

2002

14.5

51.8

33.7

41.7

20.3

38

2003

14.8

52.9

32.3

41.9

22.2

35.9

2004

15.2

53.0

31.8

43.3

22.9

33.8

由表2可知,全国和平利的产业结构变化情况与上述规律基本一致。

2004年全国三次产业结构为l5.2:

53:

31.8,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2004年平利三次产业结构为43.9:

22.9:

33.8,一产仍成为经济的主导,二产比重仍为22.9%,第三产业为33.8%,正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远低于国内平均水平。

3、从就业结构分析,平利尚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C.G.克拉克根据威廉·配第的观点,依据若干国家一定时期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转移的统计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这就是克拉克定理。

该定理表明了就业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表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变动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变化

阶段

1

2

3

4

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82年美元)

357

746

1529

2548

5096

第一产业(%)

80.5

63.3

46.1

31.4

17.0

第二产业(%)

9.6

17.0

26.8

36.0

45.6

第三产业(%)

9.9

19.7

27.1

32.6

37.4

从平利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变化规律基本符合克拉克定理。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之比为58.3:

27.7:

14,表明目前平利工业化大致处于克拉克定理的第3阶段。

世界银行对不同收入国家近35年劳动力结构变化的规律进行研究分析,得出了从1960年到l995年低收入、中等收入以及高收入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变化情况。

表41960-1995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劳动力结构(%)

年份

低收入国家

中等收入国家

高收入国家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农业

工业

服务业

1960

77

9

14

59

17

24

17

38

45

1980

72

13

15

38

28

34

9

35

56

1995

69

15

16

32

27

41

5

31

64

当前平利的劳动力就业结构与中等收入国家1960年的劳动力结构大致相当,表明平利的工业化水平近似于20世纪60年代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同时我们考虑我国劳动力丰富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农业人口富余,所以平利目前处于工业化的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

4、从城乡结构分析,平利的人口集聚程度呈现工业化快速增长准备期特征

钱纳里等经济学家在研究各个国家经济结构转变的趋势时,曾概括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的一般变动模式:

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上升,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由此可见,城市化与工业化是相伴而生、共同发展的,工业化必然带来城市化,而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又反过来促讲工业化发展。

表5平利和全国分年度城市化率(%)

年份

全国

平利

年份

全国

平利

1978

17.9

 

2000

36.2

 

1980

19.4

 

2001

37.7

 

1985

23.7

 

2002

39.1

 

1990

26.4

 

2003

40.5

20.8

1995

29.0

 

2004

41.7

2l.0

(缺相关年份城镇人口数据,以上以非农人口计算)

改革开放以来,平利的城市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与全国相比,总体水平偏低且发展缓慢。

当然,由于较大数量城市化隐性人口的存在,上述城市化率偏低,若将此因素加以考虑,则其城市化率接近30%。

随着园区的建设,城市将迎来快速发展期,城镇人口必然快速增加。

一般认为,在工业化前的准备期,城市化率在30%以下;在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增长期,城市化率在30%-60%之间;在工业化后的稳定增长期,城市化率在80%以上。

由此可判断平利即将迎来工业化的快速增长期,不仅是满足人口就业需要也是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结论:

平利县目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的过渡阶段,即将进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期。

二、园区现状

至2007年底,园区内企业已经达26家,其中产值上亿,利税上千万元的企业1家。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园区企业实现增加值l.44亿元,占全县的12%。

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占全县的25.5%,实际上缴税金0.24亿元,占全县的20.7%,其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已占有重要作用。

2009年新计划入园企业6家以上,计划投资2.l亿元以上。

三、园区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得出平利即将步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期,许多产业将会从小到大,从无到有逐步壮大升级。

而近期内政府引导和外来投资将会是产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方式。

在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前提下,现在的优势产业要做大做强做精;同时,依托今后的基础设施条件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还会积极发展出一批全新的新兴产业,并逐步形成新的产业链和产业群。

工业园产业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1、工业园区建设,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巨大的建设量、交通基础设施优势、土地优势、大量人口的增加等等)。

2、邻近城市的溢出效应(西安产业的溢出和互动)。

3、国际国内区域间的产业升级和转移(国际资本和制造业将继续向中国转移,国内将迎来区域间的产业升级和转移)。

4、国内市场持续扩大与东南亚国家贸易增强(随着我国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内需和外需将不断增加,工业产品市场不断扩大)。

5、园区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高效的管理措施将是吸引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第四章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策略

一、产业选择

平利要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建设成为经济总量大、运行质量高、综合实力强的现代化城市,就必须把握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充分利用北依西安、南临武汉、西靠重庆的区位优势,工业兴县,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以构建资源节约型园区和发展循环经济为目标。

依此,根据自身优势和机遇,预测其未来发展,经过评价,重点发展以绿色食品、生物制药、轻工业和新型建材为主的四个主导产业;同时相应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类辅助产业。

二、产业布局

根据陈家坝县域工业园区规划,对四个主导产业和辅助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