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M收音机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362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29.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M收音机指导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FM收音机指导书.docx

FM收音机指导书

2.1产品1SMT实习(FM收音机)

(训练6)(训练7)

电子系统的微型化和集成化是当代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日新月异的各种高性能、高可靠、高集成、微型化、轻型化的电子产品,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影响人类文明的进程。

安装技术是实现电子系统微型化和集成化的关键。

20世纪70年代问世,80年代成熟的表面安装技术(SurfaceMountingTechnology简称SMT),从元器件到安装方式,从PCB设计到连接方法都以全新面貌出现,它使电子产品体积缩小,重量变轻,功能增强,可靠性提高,推动信息产业高速发展。

SMT已经在很多领域取代了传统的通孔安装(ThroughHoleTechnology简称THT),并且这种趋势还在发展,预计未来90%以上产品将采用SMT。

通过SMT实习,了解SMT的特点,熟悉他的基本工艺过程,掌握最起码的操作技艺是跨进电子科技大厦的第一步。

2.1.1SMT简介

一、THT与SMT

图2.1.1是THT与SMT的安装尺寸比较,表2.1.1是THT与SMT的区别

表2.1.1THT与SMT的区别

年代

技术缩写

代表元器件

安装基板

安装方法

焊接技术

通孔安装

20世纪60~70年代

THT

晶体管,轴向引线元件

单、双面

PCB

手工/半自动插装

手工焊浸焊

70~80年代

单、双列直插IC,轴向引线元器件编带

单面及多

层PCB

自动插装

波峰焊,

浸焊,

手工焊

表面安装

20世纪80年代开始

SMT

SMC、SMD片式封装VSI、VLSI

高质量

SMB

自动贴片机

波峰焊,

再流焊

THT元件SMC元件焊点

 

焊点印制板

图2.1.1THT与SMT的安装尺寸比较

二、SMT主要特点

1.高密集SMC、SMD的体积只有传统元器件的1/3~1/10左右,可以装在PCB的两面,有效利用了印制板的面积,减轻了电路板的重量。

一般采用了SMT后可使电子产品的体积缩小40%~60%,重量减轻60%~80%。

2.高可靠SMC和SMD无引线或引线很短,重量轻,因而抗振能力强,焊点失效率可比THT至少降低一个数量级,大大提高产品可靠性。

3.高性能SMT密集安装减小了电磁干扰和射频干扰,尤其高频电路中减小了分布参数的影响,提高了信号传输速度,改善了高频特性,使整个产品性能提高。

4.高效率SMT更适合自动化大规模生产。

采用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可使整个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将生产效率提高到新的水平。

5.低成本SMT使PCB面积减小,成本降低;无引线和短引线使SMD,SMC成本降低,安装中省去引线成型、打弯,剪线的工序;频率特性提高,减少调试费用;焊点可靠性提高,减小调试和维修成本。

一般情况下采用SMT后可使产品总成本下降30%以上。

三、SMT工艺及设备简介

SMT有两种基本方式,主要取决于焊接方式。

1.采用波峰焊:

见图2.1.2

1、点胶

用手动/自动

点胶机

2、贴片

手动/自动

贴片机

3、固化

用加热使

贴片固化

4、焊接

用波峰焊机

焊接

SMB

铜箔

波峰焊机

图2.1.2SMT工艺

(1)

此种方式适合大批量生产。

对贴片精度要求高,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要求也很高。

2.采用再流焊(见图2.1.3)

(a)印锡膏(b)贴片(c)焊接

在PCB上用印刷机用手动/半自动/用再流焊机焊接

印制焊锡膏自动贴片机贴片

图2.1.3SMT工艺

(2)

这种方法较为灵活,视配置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既可用于中小批量生产,又可用于大批量生产。

混合安装方法,则需根据产品实际将上述两种方法交替使用.

2.1.2SMT元器件及设备

一、表面贴装元器件SMD(surfacemountingdevices)

SMT元器件由于安装方式的不同,与THT元器件主要区别在外形封装。

另一方面由于SMT重点在减小体积,故SMT元器件以小功率元器件为主。

又因为大部分SMT元器件为片式,故通常又称片状元器件或表贴元器件,一般简称SMD。

1.片状元件

表贴元件包括表贴电阻、电位器、电容、电感、开关、连接器等。

使用最广泛的是片状电阻和电容。

片状电阻电容的类型、尺寸、温度特性、电阻电容值、允差等,目前还没有统一标准,各生产厂商表示的方法也不同。

目前我国市场上片状电阻电容以公制代码表示外型尺寸。

(1)片状电阻。

表2.1.2是常用片状电阻尺寸等主要参数

表2.1.2常用片状电阻主要参数

代码

参数

1608

*0603

2012

*0805

3216

*1206

3225

*1210

5025

*2010

6332

*2512

外型长×宽

1.6×0.8

2.0×1.25

3.2×1.6

3.2×2.5

5.0×2.5

6.3×3.2

功率(W)

1/16

1/10

1/8

1/4

1/2

1

电压(V)

100

200

200

200

200

注:

1.*英制代号

2.片状电阻厚度为0.4-0.6mm

3.最新片状元件为1005(0402),0603(0201),0402(01005)目前应用较少。

4.电阻值采用数码法直接标在元件上(参见教材P60),阻值小于10Ω用R代替小数点,例如8R2表示8.2Ω,0R为跨接片,电流容量不超过2A。

(2)片状电容

▲片状电容主要是陶瓷叠片独石结构,其外型代码与片状电阻含义相同,主要有:

1005/*0402,1608/*0603,2012/*0805,3216/*1206,3225/*1210,4532/*1812,5664/*2225等。

▲片状电容元件厚度为0.9~4.0

▲片状陶瓷电容依所用陶瓷不同分为三种,其代号及特性分别为:

NPO:

Ⅰ类陶瓷,性能稳定,损耗小,用于高频高稳定场合

X7R:

Ⅱ类陶瓷,性能较稳定,用于要求较高的中低频的场合。

Y5V:

Ⅲ类低频陶瓷,比容大,稳定性差,用于容量、损耗要求不高的场合。

表2.1.3常用表面贴分立器件封装

封装

S0T-23

SOT-89

TO-252

外形

引脚功能

1.发射极

2.基极

3.集电极

1.发射极

2.基极

3.集电极

1.基极

2.集电极

3.发射极

功率

≤300mW

0.3--2W

2--50W

▲片状陶瓷电容的电容值也采用数码法表示,但不印在元件上。

其它参数如偏差、耐压值等表示方法与普通电容相同。

2表贴器件

表面贴装器件包括表面贴装分立器件(二极管、三极管、FET/晶闸管等)和集成电路两大类。

⑴表面贴装分立器件

除部分二极管采用无引线圆柱外型,主要外形封装为小外形封装SOP(smalloutlinepackage)型和TO型。

表2.1.3是几种常用外型封装。

此外还有SC-70(2.0×1.25)、SO-8(5.0×4.4)等封装。

⑵表面贴装集成电路

常用SOP和四列扁平封装QFP(Quadflatpackage)封装。

见图2.1.4和2.1.5,这种封装属于有引线封装。

SMD集成电路一种称为BGA的封装应用日益广泛,主要用于引线多、要求微型化的电路,图2.1.6是一个BGA的电路示例。

1

1

16条引线节距1.27100条引线节距0.65

图2.1.4SOP封装图2.1.5QFP封装

顶面

底面/焊球

 

侧面

图2.1.6BGA封装

二、印制板SMB(surfacemountingBoard)

1.SMB的特殊要求:

(1)外观要求光滑平整,不能有翘曲或高低不平

(2)热胀系数小,导热系数高,耐热性好.

(3)铜箔粘合牢固,抗弯强度大。

(4)基板介电常数小,绝缘电阻高。

2.焊盘设计

片状元器件焊盘形状对焊点强度和可靠性关系重大,以片状阻容元件为例。

图2.1.6片状元件焊盘

A=b或b-0.3

B=h+T+0.3(电阻)

B=h+T-0.3(电容)

G=L-2T

 

大部分SMC和SMD在CAD软件中都有对应焊盘图形,只要正确选择,可满足一般设计要求。

三、小型SMT设备

1.焊膏印制

焊膏印刷机见图2.1.7

操作方式:

手动

最大印制尺寸:

320*280mm

技术关键:

①定位精度

②模板制造

2.贴片

手工贴片

(1)镊子拾取安放

(2)真空吸取图2.1.7焊膏印刷机

 

图2.1.8镊子拾取安放2.1.9真空笔

3.再流焊设备

台式自动再流焊机

电源电压220V50Hz

额定功率2.2kW

有效焊区尺寸240×180(mm)

图2.1.10再流焊机图2.1.11再流焊工艺曲线

加热方式:

远红外+强制热风

工作模式:

工艺曲线灵活设置,工作过程自动

标准工艺周期:

约4分钟

四.SMT焊接质量

1.SMT典型焊点

SMT焊接质量要求同THT基本相同,要求焊点的焊料的连接面呈半弓形凹面,焊料与焊件交界处平滑,接触角尽可能小,无裂纹、针孔、夹渣,表面有光泽且平滑。

由于SMT元器件尺寸小,安装精确度和密度高,焊接质量要求更高。

另外还有一些特有缺陷,如立片(又叫曼哈顿)。

图2.1.12和图2.1.13分别是两种典型的焊点。

标准形状

标准形状

SMB

焊料润湿超过贴片高度1/4

料不足焊料润湿超过贴片高度1/4

焊料不足

                         

不合格合格       不合格合格

焊料最大允许程度焊料过多 焊料最大允许程度

焊料过多 

                   不合格合格不合格合格

图2.1.12矩形贴片焊点形状图2.1.13IC贴片焊点形状

2.常见SMT焊接缺陷

几种常见SMT焊接缺陷见图2.1.14,采用再流焊工艺时,焊盘设计和焊膏印制对控制焊接质量起关键作用。

例如立片主要是两个焊盘上焊膏不均,一边焊膏太少甚至漏印而造成的。

焊料SMD铜萡

SMB

(a)焊料过多(b)漏焊(未润湿)(c)立片(又称“墓碑现象”“曼哈顿”)

 

(d)焊球现象

 

(e)桥接

 

图2.1.14常见SMT焊接缺陷

2.1.3实习产品简介

——电调谐微型FM收音机

一、产品特点

·采用电调谐单片FM收音机集成电路,调谐方便准确。

·接收频率为87~108MHz

·较高接收灵敏度

·外形小巧,便于随身携带

·电源范围大1.8~3.5V,充电电池(1.2V)和一次性电池(1.5V)均可工作。

·内设静噪电路,抑制调谐过程中的噪声。

二、工作原理

电路的核心是单片收音机集成电路SC1088。

它采用特殊的低中频(70KHz)技术,外围电路省去了中频变压器和陶瓷滤波器,使电路简单可靠,调试方便。

SC1088采用SOT16脚封装,表3.1.4是引脚功能,图2.1.15是电原理图。

1.FM信号输入

如图所示调频信号由耳机线馈入经C14、C13、C15和L1的输入电路进入IC的11、12脚混频电路。

此处的FM信号没有调谐的调频信号,即所有调频电台信号均可进入。

2.本振调谐电路

本振电路中关键元器件是变容二极管,它是利用PN结的结电容与偏压有关的特性制成的“可变电容”。

+

 

_

Ud

BP910

Ud(V)

Cd

(PF)

(a)(b)

 

图2.1.13外观图图2.1.14变容二极管

 

图2.1.15原理图

如图2.1.14(a),变容二极管加反向电压Ud,其结电容Cd与Ud的特性如图2.1.14(b)所示,是非线性关系。

这种电压控制的可变电容广泛用于电调谐、扫频等电路。

本电路中,控制变容二极管V1的电压由IC第16脚给出。

当按下扫描开关S1时,IC内部的RS触发器打开恒流源,由16脚向电容C9充电,C9两端电压不断上升,V1电容量不断变化,由V1、C8、L4构成的本振电路的频率不断变化而进行调谐。

当收到电台信号后,信号检测电路使IC内的RS触发器翻转,恒流源停止对C9充电,同时在AFC(automaticfreguencycontrol)电路作用下,锁住所接收的广播节目频率,从而可以稳定接收电台广播,直到再次按下S1开始新的搜索。

当按下Reset开关S2时,电容C9放电,本振频率回到最低端。

表2.1.4FM收音机集成电路SC1088引脚功能

引脚

功能

引脚

功能

引脚

功能

引脚

功能

1

静噪输出

5

本振调谐回路

9

IF输入

13

限幅器失调电压电容

2

音频输出

6

IF反馈

10

IF限幅放大器的低通电容器

14

接地

3

AF环路滤波

7

1dB放大器的低通电容器

11

射频信号输入

15

全通滤波电容搜索调谐输入

4

Vcc

8

IF输出

12

射频信号输入

16

电调揩

AFC输出

3.中频放大、限幅与鉴频

电路的中频放大,限幅及鉴频电路的有源器件及电阻均在IC内。

FM广播信号和本振电路信号在IC内混频器中混频产生70KHz的中频信号,经内部1dB放大器,中频限幅器,送到鉴频器检出音频信号,经内部环路滤波后由2脚输出音频信号。

电路中1脒的C10为静噪由容,3脚的C11为AF(音频)环路滤波电容,6脚的C6为中频反馈电容,7脚的C7为低通电容﬌8脚与9脚之间的电容C17为中频耦合电容,10脚的C4为限居器的低通电容,13脚璄C12为中限幅器失调电压电容,C13ฺ滤波电容。

4.耳机放儧电路

甡于用耳机收听,所需功率很小,本机采用了简单的晶体管愾大电路,2脚输出的音频信号经电位器Rp调节电量后,由V3,V4组成复合管甲类放大。

R1和C1组成音频输出负载,线圈L1和L2为射频与音频隔离线圈。

这种电路耗电大小与有无广播信号以及音量大小关系不大,因此不收听时要关断电源。

2.1.4实习产品安装工艺

一、安装流程(见图2.1.16)

外壳与结构件检验

元器件检测

SMB检测

丝印焊膏

 

贴片

再流焊

检验,补焊

THT元件装焊

部件装配

检测,调试

 

总装,交验

图2.1.16SMT实习产品装配工艺流程

二、安装步骤及要求

1.技术准备

(1)了解SMT基本知识:

·SMC及SMD特点及安装要求·SMB设计及检验

·SMT工艺过程·再流焊工艺及设备

(2)实习产品简单原理

(3)实习产品结构及安装要求

2.安装前检查

(1)SMB检查对照图2.1.17检查:

·图形完整,有无短,断缺陷·孔位及尺寸

·表面涂覆(阻焊层)

(2)外壳及结构件

·按材料表清查零件品种规格及数量(表贴元器件除外)

·检查外壳有无缺陷及外观损伤

·耳机

 

(a)SMT贴片(b)THT安装

图2.1.17印制电路板安装

(3)THT元件检测

·电位器阻值调节特性

·LED、线圈、电解电容、插座、开关的好坏

·判断变容二极管的好坏及极性

3.贴片及焊接参见图2.1.17(a)

(1)丝印焊膏,并检查印刷情况

(2)按工序流程贴片

顺序:

C1/R1,C2/R2,C3/V3,C4/V4,C5/R3,C6/SC1088,C7,C8/R4,C9,C10,C11,C12,C13,C14,C15,C16。

注意:

①SMC和SMD不得用手拿②用镊子夹持不可夹到引线上

③IC1088标记方向

④贴片电容表面没有标志,一定要保证准确及时贴到指定位置。

(3)检查贴片数量及位置

(4)再流焊机焊接

(5)检查焊接质量及修补

4.安装THT元器件参见图2.1.17(b)

(1)安装并焊接电位器Rp,注意电位器与印制板平齐。

(2)耳机插座XS。

(3)轻触开关S1、S2跨接线J1、J2(可用剪下的元件引线)。

(4)变容二极管V1(注意,极性方向标记),R5,C17,C19。

(5)电感线圈L1~L4(磁环L1,红色L2,8匝线圈L3,5匝线圈L4)。

(6)电解电容C18(100μ)贴板装。

(7)发光二极管V2,注意高度,极性如下图所示。

11mm

+

(a)安装(b)极性

 

图2.1.18

(8)焊接电源连接线J3、J4,注意正负连线颜色。

三、调试及总装

1.调试

(1)所有元器件焊接完成后目视检查。

·元器件:

型号、规格、数量及安装位置,方向是否与图纸符合。

·焊点检查,有无虚、漏、桥接、飞溅等缺陷。

(2)测总电流

①检查无误后将电源线焊到电池片上。

②在电位器开关断开的状态下装入电池。

③插入耳机。

表笔

 

图2.1.19

④用万用表200mA(数字表)或50mA档(指针表)跨接在开关两端测电流(图2.1.19)用指针表时注意表笔极性。

正常电流应为7~30mA(与电源电压有关)并且LED正常点亮。

以下是样机测试结果,可供参考。

工作电压(V)1.822.533.2

工作电流(mA)811172428

注意:

如果电流为零或超过35mA应检查电路。

(3)搜索电台广播

如果电流在正常范围,可按S1搜索电台广播。

只要元器件质量完好,安装正确,焊接可靠,不用调任何部分即可收到电台广播。

如果收不到广播应仔细检查电路,特别要检查有无错装、虚焊、漏焊等缺陷。

(4)调接收频段(俗称调覆盖)

我国调频广播的频率范围为87~108MHz,调试时可找一个当地频率最低的FM电台(例如在北京,北京文艺台为87.6MHz)适当改变L4的匝间距,使按过Reset键后第一次按scan键可收到这个电台。

由于SC1088集成度高,如果元器件一致性较好,一般收到低端电台后均可覆盖FM频段,故可不调高端而仅做检查(可用一个成品FM收音机对照检查)。

(5)调灵敏度

本机灵敏度由电路及元器件决定,一般不用调整,调好覆盖后即可正常收听。

无线电爱好者可在收听频段中间电台(例为97.4MHz音乐台)时适当调整L4匝距,使灵敏度最高(耳机监听音量最大)。

不过实际效果不明显。

2.总装

(1)腊封线圈

调试完成后将适量泡沫塑料填入线圈L4(注意不要改变线圈形状及匝距),滴入适量腊使线圈固定。

(2)固定SMB/装外壳

①将外壳面板平放到桌面上(注意不要划伤面板)。

②将2个按键帽放入孔内(图2.1.20)。

注意:

SCAN键帽上有缺口,放键帽时要对准机壳上的凸起,RESET键帽上无缺口。

③将SMB对准位置放入壳内。

a.注意对准LED位置,若有偏差可轻轻掰动,偏差过大必须重焊。

b.注意三个孔与外壳螺柱的配合(图2.1.21)。

c.注意电源线,不妨碍机壳装配。

螺孔

螺柱(3个)

印制板SMB

键帽(2个,其中

一个有缺口)

前壳

外壳前面

图2.1.20图2.1.21

④装上中间螺钉,注意螺钉旋入手法(图2.1.22和图2.1.23)

⑤装电位器旋钮,注意旋钮上凹点位置(参照图2.1.13)

⑥装后盖,上两边的两个螺钉

⑦装卡子先安装的螺釘

3.检查

总装完毕,装入电池,插入耳机

进行检查,要求:

(1)电源开关手感良好

(2)音量正常可调

(3)收听正常

(4)表面无损伤。

图2.1.22螺釘位置

图2.1.23紧固手法

表2.1.5FM收音机材料清单

代号

规格

型号/封装

数量

备注

代号

规格

型号/封装

数量

备注

R1

222

2012

(2125)

RJ

W

1

L1

1

R2

154

1

L2

1

R3

122

1

L3

70nH

1

8匝

R4

562

1

L4

78nH

1

5匝

R5

681

1

V1

BB910

1

 

C1

222

2012

(2125)

1

V2

LED

1

C2

104

1

V3

9014

SOT-23

1

C3

221

1

V4

9012

SOT-23

1

C4

331

1

前盖

1

C5

221

1

后盖

1

C6

332

1

电位器钮(内、外)

各1

C7

181

1

开关钮(有缺口,)

1

scan键

C8

681

1

开关钮(无缺口,)

1

reset键

C9

683

1

卡子

1

C10

104

1

电池片(3件)

正,负,连接片各1

C11

223

1

自攻螺钉

3

C12

104

1

电位器螺钉

1

C13

471

1

 

印制板

1

C14

330

1

耳机32Ω×2

1

C15

820

1

Rp(带开关电位器51K)

1

C16

104

1

S1、S2(轻触开关)

各1

C17

332

CC

1

XS(耳机插座)

1

C18

100μ

CD

1

C19

104

CT

1

223-104

IC

A

SC1088

1

2.2电子元器件检测(训练8)

正规的元器件检测需要多种通用或专门测试仪器,一般性的技术改造和电子制作,利用万用表等普通仪表对元器件检测,也可满足制作要求。

万用表使用方法参见《万用表使用入门》及相应说明书。

一、电阻器检测

用数字表可以方便、准确地检测电阻。

1.选择相应量程并注意不要两手同时接触表笔金属部分。

2.测量小阻值电阻时注意减去表笔零位电阻(即在200Ω档时表笔短接有零点几欧电阻,是允许误差)。

3.电阻引线不清洁须进行处理后再测量。

二、电位器检测

固定端电阻(1、3端)测量与电阻器测量相同;活动端(1、2端)性能测量用指针表可方便观察,见图2.2.1及2.2.2。

51开关5

1

22

43

43符号实物

图2.2.1电位器符号与实例

(a)检测开关

 

(b)检测固定端

(c)检测活动端

图2.2.2电位器检测

三、电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