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456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95.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 课程设计论文.docx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题目: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

 

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签字:

教师职称:

起止时间:

09-7-6至09-7-12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院(系):

电气工程学院教研室:

电气

学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课程设计(论文)题目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1000W)

课程设计(论文)任务

将单相220V交流电转换为连续可调的交流电,为1台电阻炉供电。

一、技术要求

1、输入单相交流220V电源。

2、输出电压Ud在0~220V连续可调。

3、输出最大功率1000W。

二、设计任务

1、方案的经济技术论证。

2、主电路设计。

3、通过计算选择整流器件的具体型号。

4、设计合适的触发电路。

5、绘制主电路图。

6、课程设计总结

指导教师评语及成绩

平时考核:

设计质量:

论文格式:

总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第1章课程设计方案1

1.1概述1

1.2系统总体结构1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3

2.13

2.25

2.37

2.48

第3章课程设计总结9

参考文献9

10

 

第一章课程设计方案

1.1交流调压电路概述

把两个晶闸管反并联后串联在交流电路中,通过对晶闸管的控制就可以控制交流电力。

这种电路不改变交流电的频率,称为交流电力控制电路。

在每半个周波内通过对晶闸管开通相位的控制,可以方便的调节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这种电路称为交流调压电路。

交流调压电路可分为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和三相交流调压电路。

单相交流调压电路是后者的基础,和整流电路一样,交流调压电路的工作情况也和负载性质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分别对电阻负载和阻感负载分别予以讨论。

 

1.2系统总体结构

将一种交流电能转换为另一种交流电能的过程称为交流-交流变换过程,凡能实现这种变换的电路为交流变换电路。

对单相交流电的电压进行调节的电路。

用在电热控制、交流电动机速度控制、灯光控制和交流稳压器等场合。

与自耦变压器调压方法相比,交流调压电路控制方便,调节速度快,装置的重量轻、体积小,有色金属消耗也少。

结构原理简单。

该方案是由变压器、触发电路、整流器、以及一些电路构成的,为一台电阻炉提供电源。

输入的电压为单相交流220V,经电路变换后,为连续可调的交流电。

下图为系统总体结构框图。

 

图1系统结构框图

图1中的220V为交流市电输入,经过调压环节的变压器等电路转换为连续可调的交流电,输出连续可调的交流电源部分作用:

为电阻炉提供电源。

 

第2章课程设计内容

2.1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工作情况与负载性质的关系

2.1.1电阻性负载

图2.1电阻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

图2.1为电阻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图。

图中晶闸管VT1和VT2也可以用一个双向晶闸管代替。

在交流电源U1的正半周和负半周,分别对VT1和VT2的开通角电源α进行控制就可以调节输出电压。

正负半周α起始时刻(α=0)均为电压过零时刻。

在稳态情况下,应使正负半周的α相等。

可以看出负载电压波形是电源电压波形的一部分,负载电流(也是电源电流)和负载电压的波形相同。

上述电路在开通角为α时,负载电压有效值U0、负载电流有效值I0、晶闸管电流有效值IT和电路的功率因数

分别为:

负载电压有效值

(4-1)

负载电流有效值

(4-2)

晶闸管电流有效值

(4-3)

功率因数;

;(4-4)

从图2.1及上式中可以看出,输出电压与α的关系:

移相范围为0≤α≤π。

α=0时Uo=U1,最大,α的增大,Uo降低,α=π时,Uo=0。

λ与α的关系:

α=0时,λ=1,α增大,输入电流滞后于电压且畸变,λ降低

u的正半周内,晶闸管V1承受正向电压,当ωt=α时,触发V1使其导通,则负载上得到缺α角的正弦半波电压,当电源电压过零时,V1管电流下降为零而关断。

在电源电压u的负半周,V2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当ωt=π+α时,触发V2使其导通,则负载上又得到缺α角的

正弦负半波电压。

持续这样的控制,在负载电阻上便得到每半波缺α角的正弦电压。

改变α角的大小,便改变了输出电压有效值的大小。

随着α角的增大,Uo逐渐减小;当α=π时,Uo=0。

因此,单相交流调压器对于电阻性负载,其电压的输出调节范围为0~U,控制角α的移相范围为0~π。

2.12阻感负载

电路图及其波形如图2.2所示

图2.3阻感负载单相交流调压电路及其波形

阻感负载下稳态时的移相范围为φ《α《π。

当VT2导通时,只是I0的极性相反,且相相差180°

晶闸管的导通角θ的大小,不但与控制角有关,而且与负载阻抗角有关。

一个晶闸管导通时,其负载电流io的表达式为

图2.4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以φ为参变量的α和θ的关系曲线

当ωt=α+θ时,io=0。

将此条件代入可求得导通角θ与控制角α、负载阻抗角φ之间的定量关系表达式为

针对交流调压器,其导通角θ≤180°,再根据上式可绘出θ=f(α,φ)曲线,单相交流调压电路以φ为参变量时θ与α的关系。

下面分别就α>φ、α=φ、α<φ三种情况来讨论调压电路的工作情况。

(1)当α>φ时,由式可以判断出导通角θ<180°,正负半波电流断续。

α越大,θ越小,波形断续愈严重。

(2)当α=φ时,由式可以计算出每个晶闸管的导通角θ=180°。

此时,每个晶闸管轮流导通180°,相当于两个晶闸管轮流被短接,负载电流处于连续状态,输出完整的正弦波。

(3)当α<φ时,电源接通后,在电源的正半周,如果先触发V1,则可判断出它的导通角θ>180°。

如果采用窄脉冲触发,当V1的电流下降为零而关断时,V2的门极脉冲

已经消失,V2无法导通。

到了下一周期,V1又被触发导通重复上一周期的工作,结果形成单向半波整流现象,如图6-5所示,回路中出现很大的直流电流分量,无法维持电路的正常工作。

解决上述失控现象的办法是:

采用宽脉冲或脉冲列触发,以保证V1管电流下降到零时,V2管的触发脉冲信号还未消失,V2可在V1电流为零关断后接着导通。

但V2的初始触发控制角α+θ-π>φ,即V2的导通角θ<180°。

从第二周开始,由于V2的关断时刻向后移,因此V1的导通角逐渐减小,V2的导通角逐渐增大,直到两个晶闸管的导通角θ=180°时达到平衡。

根据以上分析,当α≤φ并采用宽脉冲触发时,负载电压、电流总是完整的正弦波,改变控制角α,负载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不变,即电路失去交流调压作用。

在感性负载时,要实现交流调压的目的,则最小控制角α=φ(负载的功率因素角),所以α的移相范围为φ~180°。

2.2单相交流调压触发电路的选择

闸管触发电路的作用是产生符合要求的门极触发脉冲,保证晶闸管在需要的时刻由阻断转为导通。

晶闸管触发电路应满足下列要求:

1)触发脉冲的宽度应保证晶闸管可靠导通,对感性和反电动势负载的变流器应采用宽脉冲或脉冲列触发,对变流器的起动、双星形带平衡电抗器电路的触发脉冲应宽于30o,三相全控桥式电路应采用宽于60o或采用相隔60o的双窄脉冲。

2)触发脉冲应有足够的幅度,对户外寒冷场合,脉冲电流的幅度应增大为器件最大触发电流的3~5倍,脉冲前沿的陡度也需增加,一般需达1~2A/μs。

3)所提供的触发脉冲应不超过晶闸管门极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定额,且在门极伏安特性的可靠触发区域之内。

4)应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温度稳定性及与主电路的电气隔离。

 

图2.5触发电路的设计

如图2.3所示,556和VT1、C1等组成了一个变形的单稳触发器,另外556和R3、R4、

C2等组成一个可控多谐振荡器,利用单稳的延时性进行相移,利用振荡器产生系列脉冲输出,触发SCR,即使负载为变压器的二次回路等感性负载,也能使SCR在各种导通角下输出波形十分对称的交流电压。

为了同步,由D1~D4、DW1、R1组成的同步检测电压,将交流同步电压变为幅度为12V的梯形电压,在梯形电压过零时,使单稳电路进入暂稳态。

移相控制信号Vx加至VT1的b极,VT1可按照信号幅度的高低改变C1的充电速率,改变达到阙值电平的时间,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移相角度。

5脚输出的暂稳脉冲加至多谐振荡器的8、12脚,控制振荡器的起振和停振,使之在9脚有系列脉冲。

振荡器的频率f=1.44/(R1+R4)C2,改变其时间常数,可改变系列脉冲的频率,图示参数的振荡频率约为5kHZ。

该电路的移相控制信号电压Vk在0~2V;移相范围》170°;输出脉冲幅度为10V;正负半周相位不均衡度《1°。

2.3变压器变比的计算:

当1000W全桥软开关电源采用PQ50/50芯片时先给出主功率变压器原边绕组的圈数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

考虑到UC3875的最佳工作频率,又因为采用了高频开关特性良好的MOSFET功率管,所以选取开关频率为100KHZ。

首先根据功率容量Ap乘积公式来进行估算。

为了多留些余地,可再减小主功率变压器的最大工作磁通密度Bm=1000GS,由计算式得到:

Ap=Ae*Aq=Pt*10

=

=5.56

当最大磁通密度选用1500GS时,功率容量降低到3.7。

若开关频率降低到50KHZ,则功率容量乘机增大一倍约11.12,余量就小了。

PQ50/50铁氧体磁芯的有效中心柱截面积为Ae=3.1416cm

它的磁芯窗口面积为Aq=4.18cm

因此PQ50/50的功率容量乘积为:

Ap=Ae*Aq=3.1416*418=13.2

可见,在开关频率为100KHZ时,采用PQ50/50铁氧体磁芯做1000W主功率变压器,它的功率容量是合理的。

再来计算原边绕组的匝数值:

Np=

=

2.4晶闸管的选择

Ud=220V时,不计控制角余量按

=0º计算

由Ud=2

U2得

U2=

=94V取120V

U

=(2~3)U

=(2~3)

U2

=(2~3)

120V

=588~882V

取U

为700V

=60

时,流过每个晶闸管的电流有效值为:

=

=

60A=35A

晶闸管额定电流

=

=

=23A

=1

,考虑2倍裕量:

取50A

=3A时

=

=

3A

=1

A

=

=1.1A

考虑2倍裕量:

取5A

按要求表明应取

=0º来选择晶闸管。

=50A

所以晶闸管型号为KP50—7。

2.6实际实现电路及工作原理

理想条件下单相调压电路假设主电路功率器件具有理想功能,实际上这种器件是不不存在的,因此必须根据电路的特点和器件的实际性能来组构电路。

U01是U0的基波分量,i01是i0的基波分量;i01与u01将产生Ø的滞后角。

在过零点附近出现;i01与u01不同相问题。

在ax¢[0,∮],u>0,u1>0,而i<0,电流为负值,由于T1恒通T2横断,u=ui无斩波。

出现了失控现象,即;u01的控制信号不能实现斩波。

 

2.5总体电路图及其波形图

图3.1总体电路图及波形图

如图2.3所示,556和VT1、C1等组成了一个变形的单稳触发器,另外556和R3、R4

、C2等组成一个可控多谐振荡器,利用单稳的延时性进行相移,利用振荡器产生系列脉冲输出,触发SCR,即使负载为变压器的二次回路等感性负载,也能使SCR在各种导通角下输出波形十分对称的交流电压。

为了同步,由D1~D4、DW1、R1组成的同步检测电压,将交流同步电压变为幅度为12V的梯形电压,在梯形电压过零时,使单稳电路进入暂稳态。

移相控制信号Vx加至VT1的b极,VT1可按照信号幅度的高低改变C1的充电速率,改变达到阙值电平的时间,从而达到自动控制移相角度。

5脚输出的暂稳脉冲加至多谐振荡器的8、12脚,控制振荡器的起振和停振,使之在9脚有系列脉冲。

振荡器的频率f=1.44/(R1+R4)C2,改变其时间常数,可改变系列脉冲的频率,图示参数的振荡频率约为5kHZ。

该电路的移相控制信号电压Vk在0~2V;移相范围》170°;输出脉冲幅度为10V;正负半周相位不均衡度《1°。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

[3]

[4]

[5]

辽宁工学院课程设计(论文)管理规定

2005-10-18  教务处

一、课程设计(论文)的目的

课程设计(论文)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专业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论文)使学生获得以下几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设计、计算、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论文)大纲及指导书

院(系)、教研室应根据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论文)大纲,课程设计(论文)大纲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课程设计(论文)的目的及要求、时间安排(开设学期及具体时间安排)、说明书要求等。

课程设计(论文)指导书一般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课程设计(论文)的目的、要求、内容、完成步骤、基本格式规范要求、考核、参考资料等。

三、课程设计(论文)的选题

1、课程设计(论文)题目应根据课程相关内容并依据课程设计(论文)大纲拟定,选题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并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难度和份量要适当,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优先选择与生产、科研、实验室建设等密切相关,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题目。

3、课程设计(论文)题目须经教研室、院(系)审定。

四、课程设计(论文)的指导

1、指导课程设计(论文)的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及科研工作能力。

2、每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一般不应超过20人。

3、指导教师必须对所指导的课程设计(论文)题目进行预设计,提前一周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4、课程设计(论文)开始后,指导教师要向学生下达任务书,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确定方案。

5、课程设计(论文)过程中,指导教师每天到位并做具体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督促和检查课程设计(论文)的进度和质量。

6、课程设计(论文)期间,严格控制指导教师出差。

确因工作需要必须出差时,须经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并事先向学生布置好任务,落实他人代为指导,保证课程设计(论文)正常进行。

五、课程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1、指导教师应认真审阅学生的报告,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课程设计(论文)的成绩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分评定。

优秀比例一般不应超过20%,优良比例一般不应超过60%。

2、课程设计(论文)成绩评定参考标准

①优秀:

按设计(论文)任务要求圆满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强,方案合理,计算、分析正确,成果质量高;态度认真,独立工作能力强,有独到见解,水平较高,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设计(论文)报告条理清晰、论述充分、文字通顺、图纸图表规范、符合设计(论文)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对题目理解深入,问题回答正确。

②良好:

按设计(论文)任务要求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强,方案合理,计算、分析基本正确,成果质量较高;态度认真,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设计(论文)报告条理清晰、论述正确、文字通顺、图纸图表较为规范、符合设计(论文)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对题目理解较深入,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③中等:

按设计(论文)任务要求完成规定任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但有所欠缺,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方案基本合理,计算、分析基本正确,成果质量一般;态度较为认真,独立工作能力较差,有一定的团队协作精神。

设计(论文)报告条理基本清晰、论述基本正确、文字通顺、图纸图表基本规范、符合设计(论文)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思路比较清晰、分析不够深入、主要问题回答基本正确。

④及格:

在指导教师及同学的帮助下,能按期完成规定任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较差,方案基本合理,计算、分析有错误,成果质量一般;态度一般,独立工作能力差。

设计(论文)报告条理不够清晰、论述不够充分但没有原则性错误、文字基本通顺、图纸图表不够规范、符合设计(论文)报告文本格式要求。

答辩过程中,分析较为肤浅,主要问题经启发能回答。

⑤不及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为不及格:

1、未能按期完成规定任务。

2、抄袭他人的设计(论文)成果。

3、不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动手能力差,方案存在原则性错误,计算、分析错误较多。

4、设计(论文)报告条理不清、论述有原则性错误、图纸图表不规范、质量很差。

5、答辩过程中,主要问题阐述不清,对设计(论文)内容缺乏了解,概念模糊,问题基本回答不出。

六、课程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课程设计(论文)环节在教学计划中一般应安排独立的教学周进行,在教务处的统一领导下,由各院(系)具体负责组织安排。

1、教务处负责协调与课程设计(论文)有关的各种资源;负责制定和完善与课程设计(论文)环节有关的各项管理制度;宏观上监督和检查课程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完成质量;做好综合性工作总结,组织经验交流。

2、各院(系)组织教研室根据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设计(论文)大纲及指导书;协调与课程设计(论文)有关的院(系)内各种资源;审定题目及指导教师;具体组织和管理课程设计(论文)环节,检查课程设计(论文)的进展情况及完成质量;设计结束后,写出书面总结报告并报送教务处。

3、各教研室具体制定与本教研室有关的课程设计(论文)大纲及指导书,组织教师审定题目及设计任务;配合教务处、院(系)做好各项检查工作;组织课程设计(论文)答辩工作;做好资料的存档及保管工作;课程设计(论文)的保管期限应不少于3年;优秀课程设计(论文)应长期保管。

4、指导教师按时提交成绩,及时向教研室汇报相关情况。

七、课程设计(论文)报告的内容及其文本格式

1、课程设计(论文)报告要求用A4纸排版,单面打印,并装订成册,内容包括:

①封面(包括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姓名、职称、起止时间等)

②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

③目录

④正文(设计计算说明书、研究报告、研究论文等)

⑤参考文献

2、课程设计(论文)正文参考字数:

2000字×周数。

3、封面格式

4、设计(论文)任务及评语格式

5、目录格式

①标题“目录”(三号、黑体、居中)

②章标题(四号字、黑体、居左)

③节标题(小四号子、宋体)

④页码(小四号子、宋体、居右)

6、正文格式

①页边距:

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cm,页眉1.5cm,页脚1.75cm,左侧装订;

②字体:

章标题,四号字、黑体、居左;节标题,小四号子、宋体;正文文字,小四号字、宋体;

③行距:

1.5倍行距;

④页码:

底部居中,五号;

7、参考文献格式

①标题:

“参考文献”,小四,黑体,居中。

②示例:

(五号宋体)

期刊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文章名.期刊名(版本).出版年,卷次(期次):

页次.

图书类: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n.书名.版本.出版地:

出版社,出版年:

页次.

八、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开始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