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749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docx

黑龙江考研政治模拟真题10523

考研政治练习题(10523)答案见最后

多选题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单选题

2、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C.合法合理、程序正当、及时高效是公平正义基本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

D.法律在本质上是工具和手段,因此,在具体执法活动中,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一定高于法律效果

 

单选题

3、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A.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B.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多选题

4、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单选题

5、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不属于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原因是()

A.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

B.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提高社会服务水平的物质文化需求

C.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的安定团结

D.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多选题

6、邓小平理论是()。

A.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B.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C.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单选题

7、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都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

现在,我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等重大任务,同样是为了顺应人民意愿、实现人民利益。

这表明______。

A.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D.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

 

多选题

8、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单选题

9、“自律”是谁提出的()

A.南丁格

B.希波克拉底

C.康德

D.德谟克里特

 

多选题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C.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D.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简答题

11、如何安排合理的教学计划

 

多选题

12、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因为它是

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B.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D.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一次新的伟大革命

 

单选题

13、党的_____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多选题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

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主要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A.继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力建设高素质领导班子

B.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和统一

C.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力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

D.切实改进党的作风,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多选题

15、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多选题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具体表现在()。

A.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B.体现了我们党新的执政理念,即从强调革命斗争到强调建设发展

C.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

D.是抓住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重要保证

 

多选题

17、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从经济角度分析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有哪些()

A.大力发展经济

B.完善分配机制,解决收入差距问题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问题

D.解决三农问题,协调城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多选题

18、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因为

A.广大农民是我国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B.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保证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证和支持着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稳定发展

D.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

 

单选题

19、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

A.理论基础

B.现实依据

C.时代背景

D.历史依据

 

多选题

2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C.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D.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多选题

2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A.二者对立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二者都为了解放生产力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多选题

22、2007年10月2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决定写人党章的是()。

A.科学发展观

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D.党在领导军队建设、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统战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针政策

 

单选题

23、马克思:

唯物史观

A.新民主主义理论:

毛泽东

B.列宁:

武装斗争理论

C.邓小平:

改革开放理沦

D.思格斯:

科学发展观

 

单选题

2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出现的社会阶层属于______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B.社会主义劳动者

C.劳动人民的一部分

D.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多选题

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为

A.三个文明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

B.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

C.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政治动力

D.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简答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中国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

请回答:

当前我国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多选题

27、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具体作用和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旅游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中,都有()的内容。

A.严格执行政策法规

B.反对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

C.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D.自觉遵守职业纪律

E.抵制消极影响

 

多选题

28、下列选项中,属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原则的是()。

A.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C.必须以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简答题

29、材料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

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人的素质是历史的产物,又给历史以巨大影响。

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

我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主线,贯穿到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2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又是北京奥运会举办之年、神七飞天之年。

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严峻的挑战接踵而来:

部分地区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达赖集团制造拉萨“3・14”打砸抢烧事件、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以及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减速……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的汶川大地震中,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17923人失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汶川痛,国之殇。

3天全国哀悼日期间,奥运火炬停止传递,鲜艳的五星红旗,第一次为在自然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致哀。

泪水中坚强如钢。

在奥运火炬恢复传递后,每到一站,人们在高呼“中国加油”的时候,也在为地震灾区人民祝福。

在地震灾区,8万多名群众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9万多名伤员迅速得到救治,l000多万名失去家园的受灾群众在短短3个月内得到妥善安置,300多万名中小学生9月1日全部走进课堂……

中国人民就是这样化悲痛为力量,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建设,在挑战中稳步前行。

全国上半年经济增长10.4%,总体保持平稳较快运行的态势。

四川省的经济增长在震后两个月,就出现明显回升,工农业生产出现良好势头。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萨马兰奇说,中国人民在地震发生后所展现的与灾难顽强斗争的伟大精神,本质上和奥林匹克精神是一脉相通的。

他们的顽强意志和挑战极限的精神,是对奥林匹克内涵的最好诠释。

490多万志愿者投身抗震救灾,海内外各界捐赠物超过590亿元;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上,上百万的各类志愿者、上千万热情的北京市民,成为中国最光彩照人的“形象大使”。

奥运会志愿者、英国剑桥贝勒比斯高中留学生金东日说:

“有关国家、民族的概念,由此变得具体、生动,永生不忘。

从汶川到北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凝聚13亿人民的力量。

从汶川到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化为亿万人民无私奉献、积极参与的行动,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民族精神注入了时代强音。

在抗震救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之后,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顺利升空,再次展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辛、勇攀高峰的激情与梦想。

――摘自(2008年9月27日)《中国青年报》

材料3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再一次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拼搏才能胜利。

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勇敢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全面做好各项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摘自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时的讲话》

请回答:

(1)怎样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结合材料阐述为什么抗震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

 

多选题

3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B.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C.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D.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

1-答案:

A,C

[命题出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二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思路剖析]胡锦涛《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可见,A和C是正确选项。

B和D不在此内容中。

[必背考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的成果性认识。

[应试对策]精确记忆和理解所考的内容。

2-答案:

D

[考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讲解]法律在本质上是工具和手段。

在具体执法活动中,要做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三者的统一,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政治效果是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前提,法律效果是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根本保障,社会效果是政治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目标。

也就是说在当前要坚持党的事业至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因此,选项D是不正确的。

3-答案: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提出的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也是我们推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4-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5-答案:

D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属于“社会和谐”具体内容。

故选D。

6-答案:

A,B,C,D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7-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这个宗旨是由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决定的,总书记的讲话一再强调我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是为人民服务、谋利益的政党,体现了我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因此,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选项C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我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选项D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我党的执政地位。

8-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9-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护理道德修养的一般方法。

10-答案:

A,B,C

暂无解析

11-答案:

(1)坚持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要坚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为中心,着眼于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领导素质和执政能力。

(2)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党校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科学发展能力”为学员总的培养目标。

但实际上,要根据各班次培训对象的不同的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

(3)严格执行教学要求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4)明确教学目的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可知党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个人素质和领导能力。

(5)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按照不同班次培养目标,分别编制各教学班次教学方案;按照学制长短设计教学单元;将教学单元分解并设计为教学模块;设计教学模块中的教学专题;选择教学方式,通常鼓励一个教学模块中综合采用几种教学方式。

(6)考核方式教学结束后,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的考核方式,一般有:

①每位学员要认真联系自己的学习体会和真实思想,写出一定字数的学习心得、体会。

②进行统一的理论考试。

暂无解析

12-答案:

B,C,D

暂无解析

13-答案:

A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又一理论成果。

14-答案:

A,B,C,D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所作的重要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谈及“以改革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时提出要:

15-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16-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17-答案:

A,B,C,D

暂无解析

18-答案:

A,B,C,D

[命题出处]《形势与政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六章: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思路剖析]考查题干,可见基本的两个知识点是: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和“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

A、B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延伸。

C、D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的具体解释。

因此,A、B、C、D都是正确选项。

[必背考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繁荣农村经济。

[应试对策]此题相关内容会是2007年命题的热点。

19-答案:

B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

1957年至1977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崭新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根据。

对当今世界的特征及其主题的观察、分析和科学判断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根据。

故选B。

20-答案:

A,B,D

解析: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