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78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1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南师附中树人学校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月考化学试题Word文档格式.docx

8.下列属于混合物的是()

B.

C.

D.

9.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A.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氧气用于供给呼吸

C.双氧水用来杀菌消毒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10.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测得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O2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O2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CO2

D.当O2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

1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

B.将铁丝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出大量热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D.镁条在空气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12.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

用温水浸泡。

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

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秒)

28

12

6

4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  )

13.某同学欲从量筒中倒出15mL液体,他先俯视读数,倒出后又仰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

A.小于15mLB.15mLC.大于15mLD.无法判断

14.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在试管中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随着反应的发生,纵坐标表示的是(  )

A.高锰酸钾的质量B.氧气的质量

C.锰元素的质量分数D.固体物质的质量

15.化学革命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末英国和法国的一场深刻的化学学科的变革。

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曾做过貌似相同的两个实验(见图)。

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两个实验中,曲颈甑内汞的表面都变为黑色

C.波义耳的实验中,加热结束并冷却到室温后,曲颈甑内压强变小

D.拉瓦锡的实验中,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达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二、填空题

16.按要求填空

(1)保持氨气这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填微粒名称);

(2)硫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实验中所用的金属仪器_____(填仪器名称);

(3)汞这种金属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填微粒名称);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应该按_____原则取用药品。

液体只需1-2mL,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量取一定量液体时需要用到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要放平,视线要_____;

(6)近年来膜分离技术得到迅速发展。

利用这一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得到的含氧量很高的富氧空气属于_____物,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实现含氧量超过90%,这种变化属于_____变化;

(7)下面是在汽车尾气治理过程中有关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图中所示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科学探究题

17.某实验小组对教材内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进行改进,并取得成功(装置如图)。

(实验准备)具支试管和小气球内空气总体积为50mL,注射器中留下的空气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

用酒精灯在红磷部位加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气球忽大忽小,并不断将气球中的气体全部挤入试管中。

(现象分析)

(1)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后且其气密性良好,若将注射器向内推,可观察到气球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加热试管底部,红磷被引燃,产生大量白烟,足量的红磷在试管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试管内剩余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表达式:

______________,此反应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3)实验结束后,停止加热,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将气球内的气体全部挤入注射器内,待注射器活塞稳定后,读取注射器内剩下气体的体积为_____mL。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反思评价)实验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为_____;

此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的优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图Ⅰ是小娅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

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①_____;

②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

(5)小婷认为还需加对比实验排除是水是否参加反应的干扰,你认为小婷的说法_____(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_____。

19.小君和小英同学发现:

带火星的竹签在空气中不会复燃,若用装有60%水的集气瓶倒置在水槽中收集氧气,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竹签复燃。

为了找到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他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设计实验)

小君设计了如图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了25mL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第一组实验:

取3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分别装入15%、30%和45%的水,盖上玻璃片倒置在水槽中。

当气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后,将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

将相同的3支带火星竹签分别插入①②③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

获得第一组实验现象后小君又做了第二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组实验数据和现象见表:

实验分组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序号

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

15

45

34

38

42

带火星竹签状况

很亮

复燃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_____________%。

这时候的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

(实验结论)经多次实验得出:

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为48.7%

(接续探究)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_____会影响到带火星竹签的燃烧。

四、推断题

20.推断题:

如图所示A~H为初中化学所学物质,E、F均为红色固体,且F与C反应会生成白色固体,G与B混合在常温下作用能生成物质C,H与B混合在加热的条件下作用同样能生成C。

“→”表示转化,“—”表示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省略。

请写出:

(1)C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

(2)H→C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G→C的化学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实验题

21.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小李在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他可选择上述____________(填字母)装置进行实验:

他选择的装置需要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气收集完毕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

_____;

A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装置气密性不好

D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E加热前就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2)比较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与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两种方法制取氧气,使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F装置收集满氧气后,可用水将F中气体压出,那么,水应从_____________端注入。

(4)小红选用B装置制取某种气体,她将长颈漏斗换成了注射器。

她这样改变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氨气(NH3)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小芳同学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她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_,如果选用F装置收集NH3,则NH3应从导管________________通入。

(6)已知实验室制取一瓶一氧化氮气体时选用E作为收集装置,而不能选用C或D装置来收集,由此可以推断一氧化氮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能溶于水②密度比空气大③难溶于水④能和空气中某种气体发生反应⑤与水发生反应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洁净的空气中存在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胆矾是由一种物质胆矾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C正确;

D、过氧化氢溶液中存在过氧化氢和水,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解答本题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2.C

【分析】

根据含有氧分子的物质中必须含有氧气单质,过氧化氢、二氧化锰、二氧化碳中都不含氧分子,只含有氧原子,只有液态空气含有氧气,即含有氧分子。

进行解答。

A.过氧化氢中只含有过氧化氢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B.二氧化锰是一种纯净物,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C.液态空气中含有氧气,氧气中含有大量的氧分子,故正确;

D.二氧化碳只含有二氧化碳分子,不含有氧气分子,故错误;

3.A

A、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直接插回原瓶,不能用水清洗,否则试剂瓶中的溶液将被稀释,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实验室中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加热镁条时要用坩埚钳夹持,不要用手拿着镁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应该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4.B

茉莉的香气清新淡雅,能够使人心情放松,檀木的香气持久醇厚,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故选B.

5.C

空气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可吸入颗粒),主要的有害气体有: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臭氧等,二氧化碳是空气的一种成分,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6.D

A、为防止装置漏气会收集不到气体或收集的慢,造成药品的浪费,制取气体应先查气密性,再加入药品,故A正确;

B、装置气密性的检查,要首先形成一个密封体系,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伸入水中,后用手紧握试管,故B正确;

C、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再熄灭酒精灯,目的是防止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故C正确;

D、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加热要用酒精灯的外焰。

根据酒精灯的位置,固定试管,故D错误。

故选D。

7.B

A、取样品,加入二氧化锰,有气泡产生的是双氧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A正确;

B、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具有助燃性,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现象相同,不能鉴别,故B错误;

C、取样品,观察颜色,白色晶体的是氯化钾,黑色粉末的是二氧化锰,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C正确;

D、取样品,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浑浊的是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水,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D正确。

故选B。

8.B

A、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A错误;

B、该物质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C错误;

D、该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D错误。

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9.D

A、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A错误;

B、氧气用于供给呼吸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这一性质必须通过呼吸作用这一化学反应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B错误;

C、双氧水用来杀菌消毒是利用双氧水的化学性质,故C错误;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是因为通电时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正确。

10.D

A.由图可知,实验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中,O2占21%,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O2含量降到16%以下,选项错误;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不全部是CO2,仍有一定量的氧气,选项错误;

D.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当O2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熄灭,选项正确。

信息题要仔细阅读题文,从中找到关键信息,结合问题进行解答。

11.D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气体,故A错误;

B、将铁丝伸入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没有点燃,铁丝不能燃烧,故B错误;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描述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故C错误;

D、镁条在空气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D正确。

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能出现物质的名称。

出现物质的名称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

12.B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越少,说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越好,从表中数据可知在60℃的水温时,去污时间最短,说明在60℃的水温时,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都会降低。

注意在研究问题时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理解题干要求,并读懂表格数据的意思是解题关键。

13.A

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

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

该学生仰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小,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小于15mL。

14.D

A、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反应过程中高锰酸钾的质量逐渐减小,完全反应后高锰酸钾的质量变为零,与图像不相符,故A错误;

B、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反应开始时氧气的质量应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的质量应该是不断增加,完全反应后质量不变,与图像不相符,故B错误;

C、锰元素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反应过程中的固体质量不断变小,所以锰的质量分数会不断的变大,与图像不相符,故C错误;

D、加热高锰酸钾会生成氧气、锰酸钾和二氧化锰,所以随着加热的不断进行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小,直至反应结束后只剩下锰酸钾与二氧化锰,与图像相符,故D正确。

本题是一道图像坐标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综合题,解题的关键是结合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分析各变化的过程,注意分析坐标轴表示的意义、曲线的起点、折点及变化趋势,确定正确的图像。

15.D

A、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无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A错误;

B、在加热的条件下,汞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红色氧化汞粉末,故B错误;

C、波义耳的实验中装置不是密封的,,加热结束并冷却到室温后,曲颈甑内压强不变,故C错误;

D、在加热的过程中,金属汞与装置内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固体,随着氧气的消耗,曲颈甑内压强变小,玻璃钟罩内液面逐渐上升,当氧气被完全消耗后,液面不再上升,故D正确。

16.氨气分子燃烧匙汞原子节约盖满试管底部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混合物理CO+NO

N2+CO2

(1)保持氨气这种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氨分子;

(2)硫在空气或纯氧中燃烧实验中所用的金属仪器燃烧匙;

(3)金属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汞这种金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

(4)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节约药品,如果实验过程中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应该按节约原则取用药品。

液体只需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5)量取一定量液体时需要用到量筒,量液时,量筒必须要放平,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6)含氧量很高的富氧空气只是氧气含量较高,仍存在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利用这种膜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实现含氧量超过90%,这种变化过程中只是氧气与其他物质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7)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中所示反应的反应物是CO和NO,反应是在催化剂条件下进行的,生成物是N2和CO2,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CO+NO

N2+CO2。

17.大不支持燃烧P+O2

P2O5化合反应30使装置内气体与红磷充分接触有小气球缓冲气压,更加安全

(1)实验开始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连接装置后且其气密性良好,若将注射器向内推,具支试管内气体质量增加,压强增大,可观察到气球变大;

(2)加热试管底部,红磷被引燃,产生大量白烟,足量的红磷在试管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试管内剩余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为不支持燃烧;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

P+O2

P2O5,此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3)装置内的空气体积为100mL,氧气完全消耗后,注射器内剩下气体的体积为50mL-(100mL×

)=30mL;

反思评价:

实验中,加热时不断推拉注射器的目的为使装置内气体与红磷充分接触;

此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的优点为有小气球缓冲气压,更加安全。

18.进行对比;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

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错误;

E试管种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1)根据对比实验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不同且浓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解答;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解答;

(4)根据不同实验间的连贯性解答;

(5)根据对比实验分析解答。

(1)酚酞试液本身为无色,而当遇碱液时变红,单独放只盛有酚酞试液的试管,是想说明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起到一个对比的作用;

(2)A试管为常温,D试管为高温,温度不一样,分子的运动速度就不一样,故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为:

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由此可以得到的有关分子的性质是:

①分子是客观存在,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②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改进前能闻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装置气密性不好,且同一温度下不能说明影响分子的运动快慢的因素,而改进后的装置则解决了这个问题,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更能体验化学变化的过程;

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5)小婷的说法错误;

理由是:

E试管种现象能说明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已经有对比实验。

19.稀释过氧化氢溶液,获得平稳气流连续均匀3649.44水蒸气

设计实验:

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较快,不利于氧气的收集。

小君设计了如图的装置,该装置的圆底烧瓶中放入25毫升水的目的是:

稀释过氧化氢溶液,减缓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实验研究:

由于反应开始排出的气体中存在空气,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后,导管口伸入集气瓶把其中的水全部排出;

得出上述两组实验现象后,小英认为还不能确定能使带火星竹签复燃的氧气含量最小值,需继续进行实验,则实验序号⑦的集气瓶装水的体积分数应该是36%,因为要在第五次和第四次之间求平均值,因此⑦是36%;

假设集气瓶的容积为100mL,则其中水的体积为:

100mL×

36%=36mL;

空气的体积为(100-36)mL=64mL,则氧气的含量为:

继续探究:

小君认为采用该方法收集的氧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会影响到带火星竹签的燃烧。

20.O2HgOKClO3

KCl+O2H2O2

H2O+O2

A能转化为B、C、D,G与B混合在常温下作用能生成物质C,H与B混合在加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