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2797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8.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docx

推荐度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真题附答案

2021年中考已经结束,各类中考真题已经纷纷登录网络。

本资源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各个学科、各个省份的中考真题,已经为大家综合总结出来,搜集到一起,笔者将这些资源无私奉献给大家,希望能够得到大家的喜欢。

本资源已经编辑好,可以直接打印,亦可作为在线资源进行学习使用。

我们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服务,更希望您能够喜欢。

请您直接下载,下载后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请您与站长联系!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4分)台州气候适宜,盛产各种酸甜爽口的水果,深受市民喜爱,分析下表,酸性最强的水果是(  )

水果名称

东魁杨梅

涌泉蜜桔

楚门文旦

玉麟西瓜

pH值

2.5﹣3.5

4.0﹣5.0

4.5﹣5.5

5.5﹣6.5

A.东魁杨梅B.涌泉蜜桔C.楚门文旦D.玉麟西瓜

2.(4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盖盖玻片B.

熄灭酒精灯

C.

装粉末状固体D.

取用砝码

3.(4分)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B.

C.

D.

4.(4分)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加热氧化汞时,制得并命名了氧气。

加热氧化汞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HgO═2Hg+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5.(4分)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B.

C.

D.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空2分)

6.(6分)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回答下列问题:

质量分(%)

10

20

30

40

50

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

(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  。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各题每空3分,共18分)

7.(9分)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

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

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

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

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

并说明理由  。

8.(9分)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

(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

第9题8分,第10题11分)

9.(8分)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嘌呤的化学式为C5H4N4,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痛风。

(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0.(11分)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

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

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有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

请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4分)台州气候适宜,盛产各种酸甜爽口的水果,深受市民喜爱,分析下表,酸性最强的水果是(  )

水果名称

东魁杨梅

涌泉蜜桔

楚门文旦

玉麟西瓜

pH值

2.5﹣3.5

4.0﹣5.0

4.5﹣5.5

5.5﹣6.5

A.东魁杨梅B.涌泉蜜桔C.楚门文旦D.玉麟西瓜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东魁杨梅的pH最小,酸性最强。

故选:

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分)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

盖盖玻片B.

熄灭酒精灯

C.

装粉末状固体D.

取用砝码

【分析】A、根据盖盖玻片的方法考虑;

B、根据酒精灯的熄灭方法考虑;

C、根据粉末装药品的取用方法考虑;

D、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考虑。

【解答】解:

A、盖盖玻片的方法:

用镊子夹着玻璃片从一侧盖,故A错;

B、酒精灯的熄灭方法:

用灯帽盖灭,故B正确;

C、粉末装药品的取用方法:

先将试管横放,用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再将试管竖起,故C错;

D、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拿,故D错。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

3.(4分)如果用“

”表示氧原子,用“

”示硫原子,则下列模型可以表示二氧化硫分子(SO2)的是(  )

A.

B.

C.

D.

【分析】二氧化硫分子是由硫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硫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

【解答】解:

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1个

硫原子和2个〇氧原子构成的。

观察分子模型,正确的是C,A、B、D错误。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二氧化碳分子模型的结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4.(4分)1774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加热氧化汞时,制得并命名了氧气。

加热氧化汞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HgO═2Hg+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分析】分解反应:

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加热氧化汞产生气体,从反应的方程式看,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故选:

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5.(4分)盐酸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很广,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反应。

下列物质与盐酸反应时,能观察到白色沉淀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A、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故选项错误。

B、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会观察到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黄色,故选项错误。

C、稀盐酸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能观察到白色沉淀,故选项正确。

D、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空2分)

6.(6分)下表是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与其质量分数对照表(20℃)。

回答下列问题:

质量分(%)

10

20

30

40

50

密度(克/厘米3)

1.11

1.22

1.33

1.43

1.53

(1)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 增大 。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 10g 。

(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 111g 。

【分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信息来分析;

(2)根据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来分析;

(3)根据溶液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液的密度来分析。

【解答】解:

(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20℃时,随着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逐渐增大;故填:

增大;

(2)配制100克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100g×10%=10g;故填:

10g;

(3)20℃、10%的氢氧化钠溶液,体积为100毫升时的质量为100mL×1.11g/mL=111g;故填:

111g。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的计算问题,解答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有2小题,各题每空3分,共18分)

7.(9分)某班同学研究碱的性质时,进行如图实验,观察到有蓝色絮状沉淀产生。

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中的沉淀有些小组部分变黑,有些小组仍为蓝色。

(1)反应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物质是 氢氧化铜 。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黑色物质可能是 D 。

A.铁

B.碳

C.二氧化锰

D.氧化铜

(3)某同学认为试管中沉淀的颜色变黑可能是由于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较高所致。

为验证猜想是否成立,他改用溶质质量分数更大的硫酸铜溶液再一次进行了实验,发现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过一段时间并未变黑。

因此,他认为自己的猜想是错误的。

请回答,他能否据此否定自己的猜想?

并说明理由 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

【分析】

(1)考查氢氧化铜的性质;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中元素不会增加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实验测试中的变量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

(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所以蓝色絮状沉淀物质为氢氧化铜;

故答案为:

氢氧化铜。

(2)A、铁元素不存在反应物中,选项A错误;

B、碳元素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B错误;

C、二氧化锰中锰元素在反应物中不存在,选项C错误;

D、氧化铜中氧元素和铜元素,在反应物中都存在,选项D正确;

故答案为:

D。

(3)根据题目信息可知,需要验证反应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反应物包括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因此需要验证氢氧化钠和硫酸铜两种溶液的,而上述实验只测试了硫酸铜溶液,所以还需要验证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

故答案为:

不能,反应物还有氢氧化钠溶液,因此还需要改变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8.(9分)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

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燃着的木条置于纸筒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二氧化碳通过小孔扩散到空气中 。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

(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分析】

(1)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2)根据微粒性质分析回答此题;

(3)根据氢气密度分析回答此题。

【解答】解:

(1)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纸筒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判断是否集满;

故答案为:

燃着的木条置于纸筒口,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2)纸筒有小孔,二氧化碳会逸出到空气中,造成内部二氧化碳减少,而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逸出二氧化碳比进入空气质量大,因此造成质量减少;

故答案为:

二氧化碳通过小孔扩散到空气中。

(3)氢气密度比空气小,氢气逸出到空气中,空气进入纸筒,纸筒质量会增加,最终质量为5.39g,正放时,氢气从小孔逸出快,质量增加的快,倒放时氢气在上部聚集,小孔在下部,质量增加速度慢,所以正放是曲线斜率大于倒放时的斜率,所以曲线为

故答案为: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要将题中的知识认知透,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解答。

四、解答题(本题有2小题。

第9题8分,第10题11分)

9.(8分)嘌呤是合成DNA的主要物质,广泛存在于细胞核中,嘌呤的化学式为C5H4N4,在人体内会被氧化成尿酸,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容易引起痛风。

(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0 。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15:

1 。

【分析】

(1)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

(1)嘌呤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5+1×4+14×4=120;故填:

120;

(2)嘌呤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5):

(1×4)=15:

1;故填:

15:

1。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等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0.(11分)钙是生物体骨骼的重要组成元素。

鱼骨中含有碳酸钙,现设计图甲实验测定鱼骨中的碳酸钙含量,并将测得的数据绘制成图乙。

提示①食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HAc)。

醋酸和碳酸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Ac═CaAc2+H2O+CO2

②鱼骨中其它成分与食醋反应生成的气体可忽略不计

(1)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携带的水蒸气,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 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根据图中的数据计算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请你结合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要使鱼骨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 。

【分析】

(1)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进行分析;

(2)根据电子秤读数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进行分析;

(4)根据鱼骨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进行分析。

【解答】解:

(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该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吸收二氧化碳携带的水蒸气,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2)由图乙中的AB曲线,可知锥形瓶中反应速率的变化情况是变小;

(3)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820g﹣819.89=0.11g

设生成0.02g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44

x0.11g

x=0.25g

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

鱼骨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25%;

(4)生活中,用喝醋的方法除去卡在咽上的鱼刺,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要使鱼骨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

故答案为:

(1)吸收二氧化碳携带的水蒸气,防止实验结果不准确;

(2)变小;

(3)1.25%;

(4)要使鱼骨中的碳酸钙完全反应需要的时间太长。

【点评】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浓硫酸的用途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正确理解题目所给信息和掌握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格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数学核心素养包含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等六个方面。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学科教学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具体实施。

第一,数学学科教学活动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主要途径。

数学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在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教育等五个阶段的内涵、学科价值和教育价值、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要仔细推敲,准确把握,切实贯穿到学科教学活动中去。

第二,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数学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

本课正在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与环节的应用上,设计都非常适合学生初学。

这一点在分层教学中也有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