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5236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docx

部编版教材语文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首》教案

《金色花》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字词。

2、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感人至深的亲情。

3、熟读背诵诗歌。

能力目标

1、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继续提高朗读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歌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

德育目标

诗歌展示、歌颂母爱。

学习它,激发我们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炽热情怀,把独特的歌喉献给我们至爱的母亲。

教学重点

1、准确领悟诗歌所抒发的感情,把握机诗歌托物言情的写法。

2、熟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层品味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合作式学习,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有人说:

世界上只有一种最动听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声音;世界上只有一个最美丽的身影,那就是母亲的身影。

同学们:

世上有一部书是永远也读不完、写不完的,那就是母爱!

母爱就象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

母爱就是一幅山水画,洗去铅华雕饰,留下清新自然;

母爱就象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轻吟浅唱;

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这个世界上,我们什么都可以忘记,但不能忘记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散文诗两首来再一次感受伟大的母爱吧。

二、了解散文诗: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从本质上看,它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感和想像,但内容上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从形式上看,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它是用散文形式写成的诗篇,即“散文其形,诗意其质”。

三、作者简介

印度近代伟大作家、诗人、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一生创作丰富,早期作品有诗集《暮歌》、《晨歌》和剧本《修道士》、《国王和国后》等。

著名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

一九一三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其创作对印度文学的发展影响很大,对中国诗特别是散文诗影响也是广泛的。

他还擅长作曲和绘画,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一九五○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四、朗读感悟----从整体上把握诗歌所表达的主要内容与感情。

叶圣陶先生说:

“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这是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朗读,既是语感的,又是技能的;既是文学的,又是审美的。

朗读中要做到:

(1)循序渐进。

朗读诗歌时,要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情入境,使学生朗读真正做到流畅自如,感情丰富。

因此,在朗读教学中绝不可急于求成,应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

(2)把握基调。

一篇诗歌反映的总的感情倾向即感情基调,朗读一篇诗歌的主要语调就是朗读基调。

要朗读好一篇诗歌,领会中心,首先就要把握好基调。

所以开始阶段,老师要指导学生朗读,把握诗歌大意及朗读基调,为理解诗歌作基础。

(3)体验情感。

在理解诗歌时,要注意讲解和朗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用情的读,深入的理解。

感受、体会其节奏和音韵的优美,体验其思想和艺术、情感的魅力,增强诗歌语感。

(4)教学中可以采用集体读,分组读,男女声轮读的方法,读出诗的气韵。

1、由一个学生读诗,然后师生一起来朗读体会。

(读音、节奏、停顿、轻重缓急等)

①读准字音

嗅(xiù)闻(气味)花瓣(bàn)

罗摩衍那(mó,yǎn)------印度长篇叙事诗。

匿笑(nì)------匿,隐藏,不让人知道;匿笑,偷笑。

祷告(dǎo)-------向神祈求保佑。

沐浴(mùyù)----------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育。

②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呢?

明确:

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我”想像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

③顽皮可爱的孩子变成一朵盛开的金色花,与慈爱的妈妈逗乐嬉戏,他是怎样和妈妈逗乐嬉戏的呢?

请用“当妈妈的时候,我就”说一说。

示例:

母亲做祷告时,我就开放花瓣散发香气(沁入妈妈的心脾)。

母亲读书时,我就将影子投在书页上(阳光太刺眼,这样可以保护母亲的视力)。

母亲去牛棚时,我就恢复原形求她讲故事。

④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

请你用“我读出了一个____________的孩子和一个____________的妈妈”的句式来回答。

请说说你的理由。

示例:

我读出了一个淘气的贪玩的孩子,一位慈祥的爱读书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伶俐可爱的孩子,一位温柔善良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活泼机灵的孩子,一位勤劳美丽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爱妈妈的孩子,一位爱孩子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聪明的孩子,一位圣洁的妈妈。

我读出了一个神奇的孩子,一位笃信宗教的妈妈。

2、学生散读,把握整首诗的朗读基调。

你认为该用什么样的语速和感情基调来朗读?

(明确:

稍快,喜悦、舒缓、温馨、深情,读出母子之爱和儿童特有的调皮)

3、学生朗读,深入理解,体验情感。

以下诗句应读出怎样的语气:

①、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要读出孩子的调皮,得意,骄傲。

②、你要是叫到:

“孩子,你在哪里呀?

(要读出母亲的焦急惦念。

③、“我不告诉你,妈妈。

(要读出孩子的淘气、机灵、撒娇、调皮和对母亲的爱恋。

④、“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为什么妈妈见了面,说“你这坏孩子”?

(要读出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

五、意境感悟(3个步骤)

1、音乐感悟(配乐朗诵-----步骤1)

(1)选取与诗歌意境或感情表达相一致的音乐。

例如,《烛光里的妈妈》《春野》《乡村小路引我回家》。

使选用的乐曲能够起到营造氛围,把握基调的作用。

(2)配乐朗诵,在音乐与诗歌的整合中酝酿相应的情感、丰富诗歌的表现力。

(3)欣赏后放音乐,可以强化感情,提升诗歌感染力。

既与诗人情感达成共鸣,又在另一方面领悟到诗歌音乐美的特点。

六、合作学习,质疑探究

探究质疑:

这首诗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

写孩子与妈妈的三次嬉戏,表现了纯真的母子之情

探究质疑:

三次嬉戏具体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

第一次嬉戏:

是在母亲祷告时,悄悄地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第二次嬉戏:

是在母亲读《罗摩衍那》时,将影子投在母亲所读的书页上;

第三次嬉戏:

是在母亲拿了灯去牛棚时,突然跳到母亲跟前,恢复原形。

1、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呢?

请在文中找出我变成金色花为妈妈所做的事?

并说说我为什么要“暗暗地”、“悄悄地”做这些事情?

为了能给妈妈做点事:

可以看着妈妈工作,可以让妈妈嗅到花香,可以让妈妈看书不伤眼睛。

孩子懂得母亲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爱的回报也应该是无私的。

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温馨,所以他只是撒娇,还瞒着妈妈。

2、作者为什么把孩子想象为金色花?

金色花是美丽的圣树上的花朵,赞美孩子可爱。

那金黄的色彩,正反映着母爱的光辉。

人们喜爱花儿,花儿也惠及人们,正可以象征孩子回报母爱的心愿。

3、篇末,妈妈见到孩子为什么说“你这坏孩子”?

这是什么口吻?

而孩子为什么不告诉妈妈自己做了不少好事?

“坏孩子”:

妈妈找孩子找了很久,非常着急担忧,一见到孩子又惊又喜,嗔怪孩子一声不说就走,把妈妈急死了。

而“我”为自己能给妈妈做事而高兴,还要妈妈保密,让她莫名其妙才好,于是向妈妈撒起娇来了。

七、拓展延伸

你还想变成什么美好的事物来表达对妈妈的爱呢?

我要变作一串珍珠项链,挂在妈妈脖子上,让妈妈更美丽。

我要变作小鸟,时刻飞在妈妈身边,唱出美妙的歌给妈妈听。

我要变作影子,她到哪里我到哪里,永不分离。

我要变作手,代替她做烦琐的家务劳动。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发卡,我要别在妈妈的秀发上,让她更加年轻漂亮。

假如我变成了一个可爱的小丑,我要表演很多有趣的节目,逗妈妈开心,让她笑口常开。

假如我变成了一盏灯,我要为妈妈照亮夜行的路……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伞,我要为妈妈遮风当雨……

假如我变成了一把椅子,我要让妈妈下班后坐在椅子上消除一天的疲劳……

板书设计:

三母亲孩子(金色花——圣树)

纯真的

母子之爱

次祷告散发香气

嬉读书投影书页

戏拿灯(去牛棚)恢复原形

《荷叶母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3)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诗的思想内容。

难点:

体会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在《泰戈尔来华》中说冰心是“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冰心的《荷叶母亲》,感悟她所受到的泰戈尔的影响。

二、走近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代表作有:

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

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

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她的诗文笔隽意,艺术精巧,独成一派,被称为“冰心体”。

三、字词加油站

并蒂: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

花中的祥瑞。

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dàn):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未开的荷花,即花苞。

    

攲斜(qī):

倾斜、歪斜。

   慈怜(cílián):

爱怜。

四、初读课文,读懂诗意

1、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放声自由朗读课文,朗读课文时,有二个要求,一是我们要读准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二是说说这篇文章的大致内容。

1)朗读,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母亲呵!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另一首诗中相同意旨的一句: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进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好躲进你的怀里。

”(《繁星》第159节)。

2)作者为什么要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

为什么要写九年前与祖父的赏莲?

明确:

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3)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环境

 繁杂的雷声浓阴的天

 雷声作了雨越下越大;

雨肆意地下着;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红莲

 开满亭亭(白莲已经凋谢)

左右欹斜

 在大荷叶的覆盖下

 不摇动

心境

 烦闷

 不适意

 不宁的心绪散尽

 深深地受了感动

4)请找出文中表示作者情绪变化的语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作者的情绪从“烦闷”到“不适意”,从“不适意”到“不宁的心绪散尽”,这样写表露了作者关注花的命运的情感。

五、再读课文,读出诗情(图片)

   诗言志,诗传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理由是什么?

明确:

(1)母亲对子女的爱,因为荷叶荫蔽红莲。

(2)子女对母爱的赞颂,从文句“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可看出。

六、读出画面,感受写作特色。

在这里作者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发对母亲的爱。

即以花喻人,这是本诗的写作特色。

比如:

荷叶是母亲的形象。

   红莲是——子女的形象,

 风雨又象征着什么呢?

——风雨是生活中的困难。

以荷叶护红莲喻母亲保护子女。

七、拓展延伸。

1、☆泰戈尔对冰心的影响

(1)、而惟独冰心最得泰戈尔思想和艺术的精髓,成了“最有名神形毕肖的泰戈尔的私淑弟子”(徐志摩《泰戈尔来华》)。

(2)、在没有看到《飞鸟集》之前,冰心初期的诗作只是平时随便记下的“随时随地的感想和回忆”。

2、比较《金色花》《荷叶母亲》

相同点:

①赞美母爱的伟大神圣。

-----思想感情

②图画美。

------想象

不同点:

①《金色花》语言质朴秀丽。

《荷叶母亲》语言淡雅清婉。

------语言

②《金色花》是缘情造景。

《荷叶母亲》是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方式

③《金色花》中既有母爱的光辉,还有孩子的爱心。

《荷叶母亲》更多的是赞美母爱。

-----思想感情

④《金色花》是明朗圣洁的美。

《荷叶母亲》是凄清含蓄的美。

----整体氛围

⑤《金色花》写一天时间里孩子三次与妈妈嬉戏,《荷叶母亲》则是由雨中荷叶护莲的情景联想到伟大的母爱。

----内容

八、学会感恩

•《一生》

当你1岁的时候,她喂你吃奶并给你洗澡,而作为报答,你整晚的哭着

当你3岁的时候,她怜爱的为你做菜,而作为报答,你把一盘她做的菜扔在地上

当你4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下彩色笔,而作为报答,你涂了满墙的抽象画

当你5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可既漂亮又贵的衣服,而作为报答,你穿着它到泥坑里玩耍

当你7岁的时候,她给你买了球,而作为报答,你用球打破了邻居的玻璃

当你9岁的时候,她付了很多钱给你辅导钢琴,而作为报答,你常常旷课并不去练习

当你11岁的时候,她陪你还有你的朋友们去看电影,而作为报答,你让她坐另一排去

当你14岁的时候,她付了你一个月的夏令营费用,而你却整一个月没有打一个电话给她

当你15岁的时候,她下班回家想拥抱你一下,而作为报答,你转身进屋把门插上了

当你17岁的时候,她在等一个重要的电话,而你抱着电话和你的朋友聊了一晚上

当你18岁的时候,她为你高中毕业感动得流下眼泪,而你跟朋友在外聚会到天亮

当你13岁的时候,她建议你去把头发剪了,而你说她不懂什么是现在的时髦发型

当你19岁的时候,她付了你的大学费又送你到学校,你要求她在远点下车怕同学看见笑话你

当你20岁的时候,她问你“你整天去哪”而你回答:

我不想象你一样

当你23岁的时候,她给你买家具布置你的新家,而你对朋友说她买的家具真糟糕

当你30岁的时候,她对怎样照顾小孩提出劝告,而你对她说:

妈时代不同了

当你40岁的时候,她给你打电话,说亲戚过生日,而你回答:

妈我很忙没时间

当你50岁的时候,她常患病,需要你的看护,而你却在家读一本关于父母寄居在孩子家的书

终于有一天,她去世了.突然.....你想起了所有从来没做过的事,它们象榔头痛击着你的心

九、小结

如果把父爱比作高山,那是因为他高大、挺拔;而母爱则是一条小河,一片大海,她温柔、清澈、博大、源远而流长。

孟郊在《游子吟》中写道“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依依小草怎回报得了春日阳光的恩泽呢?

汪国真说“我们也爱母亲/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我们的爱是溪流/母亲的爱是海洋”,无论如何,请用小草的芳馨,请用溪流的欢歌来回报我们的母亲。

从现在开始,从点点滴滴做起。

十、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二题;

2、在名著导读《繁星》、《春水》中选择一首诗进行赏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