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工作手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1342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家访工作手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家访工作手册.docx

《家访工作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访工作手册.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家访工作手册.docx

家访工作手册

 

 

践行师德携手育人

践行师德携手育人

武穴市小桥小学“课外访万家”活动

 

访

班级:

教师:

 

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

倾听学生家长的心声,做学生家长的贴心人。

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学生的成长导师。

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促进家校衔接,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营造和谐、优质、高效的育人环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武穴市小桥小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践行师德,携手育人

二、指导思想

通过开展以“访万家架爱桥显德馨”为主要目的的访万家学生活动,主要目的是“架家校连心桥,造德艺双馨队伍”,深化教育系统“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组织教师倾听学生家长的心声,做学生家长的贴心人,洞悉学生内心世界,做学生的成长导师,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学生家长家庭教育能力,促进学生心灵成长,促进家校衔接,形成教育合力,营造和谐、优质、高效的育人环境,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工作目标

“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课外访万家活动要实现“两个全参与”,即所有中小学校全参与、所有教师全参与。

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其他科任教师都要参加,覆盖全部学生家庭。

对区域内学生家庭采用实地家访形式,在区域外的学生家庭,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进行。

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四、活动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五、活动要求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要落实内容,做到“六必进”;要讲求实效,做到“六知道”;要遵守纪律,做到“六不准”。

一是实行“六回访”。

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二是实施“六必进”。

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三是做到“六知道”。

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四是坚持“六不准”。

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五、活动安排

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定期家访活动,每学期每个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一次。

今年集中家访活动为期5个月,从2011年8月中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

集中家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中下旬)

组织动员。

8月中下旬,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

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学校组织实施。

(二)推进实施阶段(8月底—11月)

1、摸清信息。

8月中下旬,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拟定班级家访计划,落实包保责任,填写《“课外访万家”活动包保责任一览表》。

2、开展家访。

家访是加强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

家访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和领导带头家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

家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手记》,并请家长填写征求意见表。

各位教师要注意收集家访中的典型案例,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

明确任务要做到“四个一”,即一班一清单,一师一计划,一生一卡片,,一访一随笔。

家访活动结束后,每个家访的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工作总结报告,撰写一篇家访案例。

学校要将教师家访手记、家访工作总结和家访案例装订成册。

参加中心学校评比。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1、工作总结。

12月上旬,学校对集中家访活动进行自查总结,整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社会家庭育人的特点,提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于12月10日前将总结报告送中心学校。

2、活动考评。

12月下旬,市教育局对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情况进行考评、总结。

考评情况将作为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教师家访手记等要存入教师师德档案。

12月中旬中心学校将对各校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情况进行考评、总结。

3、征文评选。

中心学校举办“课外访万家”案例征文评选活动。

各校在初评基础上选送5篇征文于12月25日前交中心学校,每篇征文不少于1500。

4、表彰奖励。

学校将结合家访工作手册、家访手记和案例对各个班级和个人进行评比,开展“优秀手记和优秀个人评比活动”,评评选办法见具体评优方案、。

六、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学校成立“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领导小组。

建立一级抓一级,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在广大教师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校长切实负起组织和督查责任,抓好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带头参加家访活动,使家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有序推进。

组长:

王朝华

副组长:

武平生

组员:

吴玉昆、魏文德、谢汝秀、陈连斌、罗素娥、吴公策、刘志国、夏广、李志文、罗少琼、曹保华

2、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活动成效。

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家访内容,合理安排家访时间,提前与家长预约,按时家访。

家访时,教师言谈举止要符合师德要求,态度和蔼,尊重家长,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办法。

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坚决反对“告状式”家访。

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

同时,做好家访信息的保管工作,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3、强化考核环节,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校要将家访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等评选的重要依据。

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建立和健全家访登记、考核、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总结本次“课外访万家”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重视家长意见,提高办学质量。

各校要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5、抓好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

充分运用校刊校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家访活动情况,家访中好的做法和先进事迹,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

武穴市小桥小学

2011

武穴市小桥小学“课外访万家”

活动优秀手记和先进个人评选方案  

根据市教育局中心学校“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以及相关的文件精神,我校决定在全校教师中开展“课外访万家”优秀手记和先进个人评选活动。

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通过开展““课外访万家”先进评选活动,使家访活动走向深入,以提高教师师德修养,维护教育良好形象,促进家校衔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水平,营造和谐、高效、优质的育人环境。

二、活动主题

架家校连心桥,造德艺双馨队伍  

三、活动形式  

1、由各年级分管领导负责,年级负责收集家访手记,年级组织初评。

2、各年级把初选出的优秀征文上交到学校德育处,学校组织专班集中评奖。

四、活动时间

 2011年12月

五、奖项设置

优秀手记:

30篇

先进个人:

10人

六、具体要求

1、征文内容必须真实、感人,必须配有家访图片;

2、先进个人的评比:

访问学生多,处理问题好,手记质量高,有感谢信或感谢日记的优先,

3、此项评比作为考核老师的重要工作,计入绩效考核总成绩中

七、各年级负责人:

学前班:

罗素娥

一年级:

吴玉昆

二年级:

谢汝秀

三年级:

曹宝华

四年级:

刘志国

五年级:

魏文德

六年级:

吴公策

                                              

武穴市小桥小学

2011.9

附:

武穴市小桥小学“课外访万家”活动教师安排表

班级

语文教师

数学教师

跟班教师

包保领导

(1)

方贵芬

兰建平(班)

 

罗素娥

(2)

何丽(班)

姜秋红

 

学(3)

张玉香(班)

邹碧文

 

学(4)

陈秀英(班)

吴艮秋

 

学(5)

李贵容(班)

宋丽琴

 

学(6)

李必芳

陆凯霞(班)

 

(1)

高红梅

罗少琼(班)

 

吴玉昆

(2)

李丽

涂惠群(班)

 

一(3)

程青(班)

冯艳霞

 

一(4)

戴智英

余慧琴(班)

 

一(5)

陈先凤

王艳娥(班)

 

(1)

严少婷

毛凤雨(班)

伍晓华 

谢汝秀

(2)

袁林

徐翠云(班)

方 婷 

二(3)

刘竞群

卢红(班)

戴艳娜 

二(4)

余田花(班)

彭俊英

陈 贞 

二(5)

李胜

郭庆芳(班)

张界红

(1)

张慧芳(班)

夏思恩

程秀兰 

曹宝华

(2)

吴红英(班)

翟慧君

贾 凯 

三(3)

陈竹(班)

张金霞

彭耀东 

三(4)

陈耀玲(班)

王映祥

李必德 

三(5)

张峰

陈利军(班)

 

(1)

柯丽芳

王红云(班)

范新斌吕丹菊

刘志国

(2)

钟吸秀

周清艮(班)

李碧红

四(3)

熊志芳

刘刚(班)

程 实 

四(4)

陈丽平(班)

桂传胜

 

(1)

胡雅平(班)

夏广

崔春霞 

魏文德

(2)

吴晓霞

毛水华(班)

库碧霞

五(3)

胡平

王文芳(班)

胡满桃

五(4)

孔春燕

江远广(班)

 

(1)

程桂娥(班)

李志文

陈剑峰

吴公策

(2)

余仙娥(班)

毛红霞

陈宝琼

六(3)

陶仙容

方艮平(班)

查倩倩

六(4)

李慧霞(班)

刘艳秋

胡为民

六(5)

张小芳(班)

廖启树

 

附:

武穴办事处中心学校

教师“课外访万家”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践行师德,携手育人。

二、工作目标

“课外访万家”活动,实现“两个全参与”,即所有学校全部参与、所有教师全部参与。

教师家访以实地走访为主要形式,班级家访以班主任为主,其它科任教师都要参加,覆盖全部学生家庭。

学校所在的生源区域内学生家庭采用实地家访的形式,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三、活动任务

1、了解学生家庭基本状况和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等;

2、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及表现,与家长共同探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和方法,发现好的家庭教育典型;

3、对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赢得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4、宣传有关学生健康成长的心理、生理、安全等方面知识;

5、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活动要求

家访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突出重点,做到“六回访”;要落实内容,做到“六必进”;要讲求实效,做到“六知道”;要遵守纪律,做到“六不准”。

一是实行“六回访”。

即生活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家庭,学习困难的学生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思想、学业上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进城务工子女家庭,随班就读残疾学生家庭,在此次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建立跟踪回访制度。

二是实施“六必进”。

即教育的政策措施进家庭,贫困生资助方案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教师个性化关爱进家庭。

三是做到“六知道”。

学生知道教师家访的目的和意义,家长知道学生在校学习表现情况,家长知道学生的任课教师情况,教师知道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教师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希望和期盼,学校知道家访收集的家长意见和建议。

四是坚持“六不准”。

不准要求家长安排车辆接送,不准借家访名义向家长提出任何私人要求,不准收受家长馈赠的钱、物,不准接受家长的吃请和报销开支,不准参与家长组织的娱乐消费活动,不准利用知悉或者掌握的招考等教育信息向家长谋取利益或以家访名义进行有偿家教。

五、活动安排

建立家访长效机制,开展教师全员定期家访活动,每学期每个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一次。

今年集中家访活动为期5个月,从2011年8月中下旬开始,至12月底结束。

集中家访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8月中下旬)

组织动员。

8月中下旬,中心学校召开会议,进行工作部署。

中心学校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学校组织实施。

分级培训。

中心学校于8月25日暑期集训大会进行发动、培训。

各校要抓好班子成员、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培训,明确家访活动的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和要求。

(二)推进实施阶段(8月底—11月)

1、摸清信息。

8月中下旬,收录学生地址、家庭情况、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拟定班级家访计划,落实包保责任,填写《学校“课外访万家”活动包保责任一览表》(见附表1)。

2、开展家访。

家访是加强德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和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

家访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和领导带头家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

家访后,对学生家庭状况、校内校外表现进行对比分析,对学生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认真填写《家访手记》,并请家长填写征求意见表。

各位教师要注意收集家访中的典型案例,可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建立学生家访档案。

家访活动结束后,每个家访的教师要写出一份家访工作总结报告,撰写一篇家访案例。

各单位要将教师家访手记、家访工作总结和家访案例装订成册。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1、工作总结。

12月上旬,各校对集中家访活动进行自查总结,整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分析社会家庭育人的特点,提出改进教育方式的意见和建议,并于12月10日前将总结报告送中心学校。

2、活动考评。

12月下旬,市教育局对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情况进行考评、总结。

考评情况将作为各单位年度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各单位教师家访手记等要存入教师师德档案。

12月中旬中心学校将对各校教师开展家访活动情况进行考评、总结。

3、征文评选。

中心学校举办“课外访万家”案例征文评选活动。

各校在初评基础上选送5篇征文于12月25日前交中心学校,每篇征文不少于1500。

4、表彰奖励。

中心学校将结合各单位的工作考核,对工作组织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组织管理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中心学校成立以刘稳定校长为组长,中心学校相关人员和各校校长为组员的领导工作小组。

各学校也要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一级抓一级,责任落实到人的工作机制;要在广大教师中进行广泛宣传动员,并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

校长要切实负起组织和督查责任,因校制宜,抓好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带头参加家访活动,使家访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有序推进。

2、增强工作针对性,确保活动成效。

家访前,教师要精心准备个性化家访方案,切实增强家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精心准备,设计好家访内容,合理安排家访时间,提前与家长预约,按时家访。

家访时,教师言谈举止要符合师德要求,态度和蔼,尊重家长,与家长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措施办法。

对学生要以正面肯定、积极鼓励为主,坚决反对“告状式”家访。

家访后,教师要对家访中发现和掌握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加以梳理,教师间要做好学生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使学校教育更具针对性。

同时,做好家访信息的保管工作,注意保护学生及家庭隐私。

3、强化考核环节,建立长效机制。

各校要将家访工作情况列入教师师德档案和业务档案,并作为教师师德考评、绩效考核以及评优、晋级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优秀教师、十佳班主任等评选的重要依据。

要注意积累有关活动资料,形成家访工作档案,建立和健全家访登记、考核、回访等制度,不断完善家访工作的方式方法,在总结本次“课外访万家”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建立长效机制,将教师家访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4、重视家长意见,提高办学质量。

各校要在“课外访万家”活动中注意收集、整理家长、社会对学校办学、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结合学校实际,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与解决办法,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5、抓好舆论宣传,形成良好氛围。

各校要充分运用校刊校报、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家访活动情况,家访中好的做法和先进事迹,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和取得实效。

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搞好家访工作,是班主任掌握学生情况,进行家庭与学校双向管理,开展班级各项工作,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下面就谈谈本人的几点体会。

一、思想上要重视家访。

家访是班主任密切与学生家长联系的一种最常用的方法,勤于家访,善于家访是班主任带好班的诀窍之一。

通过家访,可以跟家长交流情况和交换意见,统一认识,这样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

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

”通过家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

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

二、家访应有准备地进行。

去家访之前,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要提前告诉家长,否则,学生家长不在家,白跑了一趟,既浪费时间,又达不到目的。

第二,必须估计到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意想不到的情况,做好克服困难的心理准备。

第三,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想要说什么,最好在心里有个提纲,到时一五一十,侃侃而谈,从容不迫,有条有理,家长听起来肯定认真,觉得老师工作细心,很负责任。

三、选择适当时机家访。

有利的时机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例如学生生病在家回不了学校、学生取得优秀成绩、后进生有很大进步、学生生活遇到了困难、学生之间产生误会,以及学生犯了严重错误时进行家访效果是最好的。

学生郭某,个性很要强,重情感,但同学关系非常糟糕,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不愿意接触她,甚至讽刺、嘲笑,排斥她。

她本人非常苦恼,我也做了同学们不少思想工作,但收效不大。

于是,我决定家访,与该生父母了解情况,分析事情的原因,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班上的同学,而在于她本人。

由于她一直以来就娇生惯养,以我为中心,家里很多事情都是她说了算,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清高的性格,看不起一些同学,对同学的言行举止过于敏感,斤斤计较容纳不了别人犯错误,导致同学疏远了她。

通过家访,引导其思考,指出她的不足以及所产生的危害性,使她明白自己的过错并在父母面前许下诺言,改过自新。

现在,她与同学的关系很不错,充满了自信,快乐得像个小天使。

四、家访要讲究艺术性

家访时的谈话最讲究技巧,谈话是指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切交谈来进行。

首先要尊重学生。

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差皆差。

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交谈中尽量做到多鼓励,少批评。

当然鼓励也要适可而止,避免使学生产生骄傲自满,沾沾自喜的情绪,同样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提出教育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会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

再次,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

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

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

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五、家访要遵守学生在场原则

学生在场原则指的是家访时让学生在场,家长、老师、学生在一种温和、平等、轻松的气氛中“三方对话”,可以使学生愉快地接受教育,这样既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信任,消除不必要的疑虑,同时也可以给学生讲话的机会,有利于消除消极因素,保证意见的准确性和教育措施的切实性。

六、保证家访教育的延续性。

学生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多方掌握学生的动向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使家访工作经常化,无论学生在校或放假在家,我们都可以通过电话、信件等方式经常与学生家庭保持联系,经常沟通,确保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总而言之,通过家访,能够发现很多现象的根源,良好的家访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取得比较好的教育效果,有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一致性,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

探讨班主任如何做好家访工作

摘要:

家访能够让班主任老师切身熟悉学生的成长环境,了解家长的文化素质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只有通过有效的家访,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分析与理解,真正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目的;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最后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人从事班主任工作已有多年,在从事这项教学工作任务时,逐渐认识到:

家访——是我们每一个班主任必须做的常规工作。

近年来,虽然通讯工具日益发展,人与人之间地交流沟通越来越快捷,但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仍然需要走进学生家中,进行有效的家访,让它在教育教学中仍然显露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就有关作好家访的问题,谈谈自己愚拙的认识,与同行互学互勉,最终希望这一有效的教育形式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1勤家访,架好主桥梁

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实现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

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因此,教师家访的重点要放在学生身上,通过与家长谈话,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具体表现情况;同样,还可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心世界。

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班主任就可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也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

2充分准备,制定方案

班主任进行家访,首先作好家访的准备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