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562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docx

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111课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考试范围:

必修一1-11课时间:

60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有史学家说:

“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

”这主要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政治结构

C.婚姻是控制诸侯国的主要手段D.权力高度集中

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道: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

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推行C.科举制的创立D.行省制的创立

3.据《资治通鉴·唐纪八》记载,贞观年间,唐太宗签署了征收十八岁以下体壮者当兵的敕书,但魏征就是不肯属敕。

魏征只是门下省正五品的给事中,居然有权阻止最高指示的下达。

这主要是因为()

A.皇帝昏庸大臣操纵朝政B.门下省参与决策程序制度化

C.分割相权避免君主独裁D.门下省可监察政府政令实施

4.《明史》记载:

“(明太祖)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视前代宰执(宰相),迥乎异矣。

”“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5.清代曾侍从过三个皇帝的军机大臣张廷玉多次被皇帝称赞,但他仍时刻小心谨慎,从不留片稿于家中,很少结交外官言事,从政多年竟“无一字与督抚外吏接”。

这可用来说明军机处()

A.导致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仅是君主专制的工具

C.对宰相有较大的约束力D.借鉴了欧美民主制度

6.通过对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演变过程的学习,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A.削弱君权,加强相权B.权力逐渐分散

C.削弱地方,加强中央D.民主与专制并存

7.唐以前地方政府一直是一长制(即一个人负全责);从宋以后,地方政府由多人共同负责。

这一变化促使()

A.中央集权加强B.君权不断强化C.行政效率提高D.地方势力膨胀

8.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9.公元前4世纪,罗马的某法官接了一个案件,“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立遗嘱,希望他死后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莫洛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

法官最后判定罗莫洛的家人败诉。

法官判案的依据是(  )

A.未成文的习惯法          B.《十二铜表法》

C.万民法              D.《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10.“公民大会负责审议并解决一切国家大事。

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这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A.人民主权B.轮流坐庄C.君主专制D.代议制

11.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

到19世纪初,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

由此可见罗马法( )

A.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

C.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D.保障了西欧社会资本原始积累

12.罗马法中有一些原则“遵守你自己制定的法”,“无主物归最早获取它的人所有”,“承担风险者亦应享受利益”,这体现了罗马法()

A.保护私有财产思想B.遵守正义和自然理性

C.保障自由和独立D.维护贵族统治利益

13.《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二条“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受害人)和解,则他本身应遭受同样的伤害”。

该材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A.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B.掺杂一些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

C.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D.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14.“在1688年光荣革命中,所有的英国人都起来反对詹姆士二世……。

经过短暂的谈判之后,威廉和玛丽作为自信十足的议会的客人,开始了自己的王朝”。

当时威廉和玛丽在“自己的王朝”中(  )

A.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B.必须严格践行“议会至上”的原则

C.由内阁首相代行其行政权D.必须接受英国各政党的监督制约

15.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6.光荣革命发生后的几十年中,责任内阁制形成、国王权力持续弱化、下议院中心地位逐步确立。

这些重大变化并不是在光荣革命之后迅速发生的,两者之间有一个明显的、不小的时间差。

这说明英国宪政()

A.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影响B.不断实现自我调整与发展

C.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D.巩固了公民的自由和权利

17.《大国崛起•解说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

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

A.《大宪章》B.《权利法案》C.《1787年宪法》D.《人权宣言》

18.根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

这就(   )

A.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B.实现了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

1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国会有权宣战,招募陆军,建立和维持一支海军,有权征召民兵,以执行联邦法律、镇压叛乱和击退入侵;总统是合众国陆军、海军和征调为合众国服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

这些规定体现了(  )

A.军权高于行政权          B.分权与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至上           D.国会处于权力中心

20.美国《时代》周刊评论称,美国的“高铁梦”至今仍是个“世界笑话”“一切都是因为政治”。

为实现“高铁梦”,美国奥巴马政府规划在全国建设13条高铁线路。

但共和党控制的美国众议院拒绝继续对铁路建设拨款。

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A.总统和议会相互制约B.三权分立不利于社会进步

C.政党纷争影响了行政效率D.两党制和分权制存在弊端

21、1937年罗斯福试图通过国会立法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

“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这被称为“拯救了最高法院的及时易帜”。

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A.存在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C.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D.行政权扩大影响司法权

22. 吕一民《法国通史》称“1875年宪法是一份有宪法之名而无宪法体系的独特文献”,

其“独特”之处在于(  )

A.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B.在外国势力主导下制定

C.总统和议员选举产生D.各派势力妥协痕迹明显

23.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通过了()

A.英国的《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国1875年宪法

24.美国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都是实行共和政体的国家,两国总统的共同点是()

A.由议会选举产生B.掌握行政权力

C.经参议院同意可以解散众议院D.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25.下图是“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

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构架,辞退俾斯麦的主要是德国皇帝,那么,该法律制度反映了()

A.帝国皇帝与宰相之间权力相互牵制B.帝国皇帝的权力凌驾于宰相之上

C.政府与议会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D.德国政治制度完全没有民主性

26.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

“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

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

”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27.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

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

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

A.最惠国待遇B.司法豁免权C.领事裁判权D.关税自主权

28. “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惟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

”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

C.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

29.在一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研讨课上,四位同学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小了阻力”的共识,并指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甲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

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

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反封建的最高峰

30.史学家对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领导人洪仁玕的定位较高,评论者已不囿于太平天国的圈子,而是从社会发展和近代化等多角度进行透视。

这主要是看重他

A.领导抗击西方列强侵略B.大力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最早进行“师夷”实践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设想

二、非选择题(共2题题,31题:

20分,32题:

2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材料三西方国家的代议制,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其核心是经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形式上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

由于各国的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组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人教版教材

1.根据材料一,从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6分)

2.材料二反映了德国政体的什么特点?

这一特点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什么影响?

(5分)

3.以英、美、德为例,分别指出三国议会在国家政权体系中的地位。

(9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

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

“(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

只限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据史科记载:

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时人称:

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树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12分)

 

邵东一中2019年下学期高一中考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1卷(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B

B

A

B

C

A

D

B

A

A

B

B

B

C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B

B

B

D

D

B

B

B

C

C

C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31.32.)

31题(20分):

(1).美:

总统与议会相互制约;总统领导内阁。

(3分)

英:

首相由议会多数党的领袖担任,与内阁在政治上共进退。

(3分)

(2).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2分)

德国积极对外扩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者,给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3分)

(3).英:

议会主权至上,掌握国家最高权力;(3分)

美:

掌握立法权,与总统、最高法院相互制约;(3分)

德:

掌握一定的实权,但受帝国皇帝控制。

(3分)

32题(20分):

(1)材料一观点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的一个转折点,带去巨大屈辱,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二、三观点认为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大。

(8分)

(2)评析:

材料一的观点是从历史发展和世界形势的角度,站在近代国家和我们现代人立场上评析鸦片战争带来的各方面影响;而材料二、三是从当时人的立场来看,当时人没有关税主权观念和司法主权意识,世界历史已进入近代,而当时的大部分国人的思想仍停留在古代,仍然是天朝上国思想,所以更多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事件,未产生太大影响。

(1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