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4646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docx

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教师版

第二课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

一、世界的气温

1.气温的测定。

日均温:

一天中8时、14时、20时、2时的四个时刻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均温:

一个月日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年均温:

十二个月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

2.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

①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低纬>高纬。

(因为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高纬度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下垫面:

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植被状况(因为地面是大气主要直接热源)

a.海陆位置:

夏季同纬度陆地>海洋;冬季同纬度海洋>陆地(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势:

海拔--因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0.6℃/100米),因此同一热量带内,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地形类型--高大地形往往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因此山间盆地、河谷气温往往偏高。

坡向----山地同一高度,阳坡比阴坡气温略高

c.洋流:

同纬度暖流>寒流(暖流对流经地区有增温作用,寒流有降温作用)

d.植被状况: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因其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对蒸发量的影响,气温变化小于裸地。

此外冰雪的反射率高,气温低(如南极洲)

③大气状况:

天气、大气环流、大气透明度、大气密度(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a.天气锋面活动:

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

如冷锋过境前,受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时大风降温;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

暖锋相反。

天气状况:

白天晴天气温>多云、阴雨天;夜晚晴天<多云(原因:

白天多云,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往往比晴天低;夜晚多云,由于大气的保温作用好,往往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多云时,往往昼夜温差小,晴天时相反。

b.大气环流:

冬季风加剧严寒、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增温

c.大气透明度

火山爆发后大气中的火山灰对气温有何影响?

④人类活动:

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与围湖造田、城市热岛等

3.气温的变化

(1)气温的日变化

读图思考:

太阳辐射最强出现在什么时间?

地面辐射最强(地温最高)出现在什么时间?

大气辐射最强,气温最高出现在什么时间?

a.特点:

陆地(晴天时)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原因:

①地球自转导致太阳高度日变化;②大气受热是一个热量传递过程,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气温日较差:

∆T日=T最高气温−T最低气温(日较差越大,越有利于农作物有机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如西北地区、青藏高原日较差大,瓜果糖分高品质好)

c.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日变化幅度:

纬度、季节

纬度:

低纬>高纬。

(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日变化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

季节:

一般气温日较差夏季>冬季,(因为夏季太阳高度日变化大于冬季)

(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

因为虽然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②下垫面:

海陆、地形、地面性质

海陆:

日较差沿海(海洋性)<陆地(大陆性)(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平地>凸地(如山顶);高原>平原

思考:

分析山顶日较差较谷地小的原因?

【原因:

凸地(山顶)与陆地接触面积小,受到地面日间吸热、夜间放热的影响较小;凸地(山顶)风速较大,与周围自由大气热量交换迅速;夜间山坡降温快冷空气沿坡下沉,交换来谷地中较暖的空气,因此气温日较差较小。

凹地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地形闭塞通风不良;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

思考:

分析青藏高原日较差大的原因?

【答案:

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吸热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差,温度低,故日较差大】

地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

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③地势。

不论什么地方,都是离地面越近,日较差越大,因为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④天气。

晴天>阴(雨)天,因为晴天时,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辐射强,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降温快温度低,故日较差大。

大风天气气温日较差较小。

(2)气温的年变化

a.特点:

北半球大陆上月均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月均温8月最高,2月最低。

南半球相反。

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气温年较差:

∆T年=T最热月均温−T最冷月均温

c.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

高纬>低纬(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

[原因:

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的年变化幅度越大,故年较差越大]

②海陆:

同一纬度海陆相比,距海洋越近气温年较差越小,越远离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越小,气温年较差越大。

(海洋性<大陆性)【原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③地形。

一般情况下凹地、谷地>高地。

海拔愈高年较差越小。

思考:

青藏高原年较差小(比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小)?

【答案:

冬季受地形阻挡冬季风影响不到,气温不太低;夏季,地势高,温度较低。

 

【结论:

低纬高原年较差小,日较差大。

年较差小原因:

夏季海拔高,气温低;

冬季纬度低,且冬季风影响小气温较高。

日较差大原因:

地势高大气稀薄,

白天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吸热升温快;

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差,气温低。

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小的地方是

赤道上的厄瓜多尔

思考:

读图,分析基多气温特点,并说明形成原因

【答案:

特点:

终年温和,年较差较小,昼夜温差大形成原因:

地处赤道附近,海拔高(白天太阳辐射强温度高,夜晚保温差温度低)】

思考:

四川盆地比长江中下游平原年较差小原因分析?

【答案:

地处四川盆地,其北面的秦巴山地阻挡了冬季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因而冬季气温较高;夏季,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但地势稍高,气温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当,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冬季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可以长驱直入,使其冬季气温较低;夏季,受副高控制形成伏旱天气,气温较高;所以气温年较差较大。

④天气。

云雨多的地区小于云雨少的地区。

⑤植被。

有植被的地区小于裸地。

【练习】下图是沿36度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

(1)该月平均气温,图中②地高于附近地区的原因是( D )

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

B.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

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显著,大气逆辐射强

D.位于山间盆地,海洋影响小,日照及地面辐射强

(2)有关图示地区气温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气温日较差⑤地比④地小

B.气温年较差①地比③地大

C.该月等温线图上,①地附近等温线凸向北方

D.该月等温线图上,③地附近等温线凸向赤道

4.气温的空间分布

(1)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①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同纬度地区不同季节:

夏季陆地气温>海洋。

冬季陆地气温<海洋。

③同纬度陆地: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④同纬度海洋:

暖流流经地区>寒流流经地区

(2)气温的垂直分布规律

①对流层大气,海拔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②逆温: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

类型(4种)

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上而下消失。

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平流逆温:

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却的地面、水面或气层之上时。

(中纬度沿海)

地形逆温:

在盆地和谷地中,夜晚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顺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较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形成逆温。

锋面逆温:

冷暖空气相遇,暖空气密度小,爬升到冷空气的上面。

影响:

①对环境:

逆温上暖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空气对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剧大气污染

②对天气:

易产生大雾、阴雨(平流逆温)、冻雨天气

③对交通:

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阻碍交通

【例1】下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读图回答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A)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例2】冻雨是冬季的一种天气现象。

当雨滴从空中落下来时,由于近地面的气温很低,在地表冻结上一层晶莹透亮的薄冰,气象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冻雨”。

读某日我国冻雨区预报图,据此完成下题

 

(1)冻雨是指当雨滴降落到温度低于0℃的地物上,立即冻结成冰的降水。

甲城所在的省是我国冻雨发生最多的省份,试分析该省冻雨多发的自然原因(8分)

【答案】地势高,地面温度低;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丰富;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准静止锋(锋面)控制时间长。

(8分)

(2)结合上述图文材料,简析该地冻雨的形成过程(8分)

【答案】南岭阻挡南下的冷气流,使之沉入锋底,同时抬升北上的暖气流,形成逆温层。

暖空气在3000米以上(<0℃)而降雪,在2000-3000米之间(>0℃)融为雨滴,到2000米以下(<0℃)再因剧烈降温速成冻雨。

(8分)

(3)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此时甲城近地面气温垂直变化的是B(2分)

【例3】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出现逆温现象的是①、②、③中的,判断理由是

②此处气温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烟雾事件,这一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气象原因:

下冷上热,不利于气流的对流与扩散,加重了大气污染。

地形原因:

商业居民区地处洼地,不利于气流扩散、自净,加剧了污染

人为原因:

工厂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大气污染物

 

读图技能(等温线图、气温曲线图)

5.等温线图的判读。

(1)读数值

①判断南、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南半球

②判断地形类型。

盆地:

等温线闭合,气温中高周低山地:

闭合,气温中低周高

(夏季炎热中心,冬季温暖中心)

③计算温差、相对高度:

每升高100米,降0.6℃

【例】读“等温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的地形是()

A.丘陵、山地B.山地、盆地C.盆地、山地D.盆地、丘陵

2.甲、乙两地的高差约为()

A.800~1000米B.1333~2000米C.1333~1667米D.1000~1333米

④局部小闭合区域气温:

大于大值、小于小值

【例】判断各地气温正确的是()

A. G>3OC,E>28C

B. H<30C,F<28C

C. F>28C,E<28C

D. H>30C,G<30C

(2)读疏密状况

密集—温差大—冬季、温带、陆地、地形起伏大(山地陡坡、高原边缘)、锋面处;

稀疏—温差小—夏季、热带、海洋、地形起伏小(山地缓坡、平原、高原内部)

①冬密夏疏:

温差冬季>夏季

【原因从纬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冬季风去分析】

②温带密,热带疏。

因为温带地区冷暖气团交汇频繁。

③陆地密,海洋疏。

原因:

陆地下垫面复杂、海洋下垫面单一

④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3).读延伸方向及影响因素

 

【例1】下图为山东丘陵地区等温线图,造成这种分布的主导因素是(B)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洋流

【例2】读南极洲的等温线图分析回答:

(1)南极洲的等温线大致呈同心圆状分布

的最主要影响的因素是(C)

A.地形B.洋流

C.太阳辐射D.大气环流

(2)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覆盖面积年变化很大,

其覆盖面积最大的月份应为(B)

A.2—3月B.8—9月C.11—12月D.6—7月

(3).②地与③地之间的温差范围(T)为(D)

A.30<T<50B.50<T<70C.50<T<60D.40<T<60

【例3】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

“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

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图4,回答下列问题。

描述图中10℃等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答案:

10℃等值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

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黄土高原东缘)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

(4)读弯曲方向及影响因素

凸高值低,凸低值高(高高低低—高温凸向高纬;低温凸向低纬)

①凸向高纬:

夏季陆地、冬季海洋、地势低处、暖流流经

②凸向低纬:

冬季陆地、夏季海洋、地势高处、寒流流经

【应用:

判断季节和海陆】

【例1】据此可以判断,下图所示的区域处在季

分析过程:

陆地等温线凸向(高或低)值,说明陆地气温较同纬度海洋偏(高或低),说明该半球为(冬或夏)季。

 

 

【结论:

点北陆北,点南陆南—直射点在北半球,陆地等温线北凸;直射点在南半球,陆地等温线南凸】

【例2】若图示曲线为一月等温线,则b地位于()

①北半球大陆上②北半球海洋上③南半球大陆上④南半球海洋上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例3】下图为某地的等值线图,等值线的数值由北向南逐渐降低,若该图为等温线图,E所在区域为陆地;F所在区域为海洋,则该图表示()

A.北半球一月等温线

B.北半球七月等温线

C.南半球一月等温线

D.南半球七月等温线

【例4】下图所示为一假想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

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温出现异常。

1.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A.20℃或16℃B.23℃或14℃C.17℃或18℃D.19℃或15℃

2.该图所示可能是()

A.北半球的2月B.北半球的8月C.南半球的2月D.南半球的8月

3.仅从气候因素考虑,若要在M、N两地中选一地点建海滨浴场,正确的方案及理由是()

A.M地:

气候温和湿润B.M地:

夏季晴天多,日照充足

C.N地:

气候温和湿润D.N地:

夏季晴天多。

日照充足

(5).判断洋流流向及性质。

①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②等温线凸向温度高值为寒流,凸向低值为暖流。

【例1】读下图,完成

1.如果图中三条纬线分别表示25°、30°、3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甲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B.乙图所示区域位于南半球

C.甲图洋流为暖流

D.乙图洋流为寒流

2.如果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太平洋,

判断甲、乙两图的洋流名称( C )

A.甲图洋流为秘鲁寒流

B.乙图洋流为西澳大利亚寒流

C.甲图洋流为加利福尼亚寒流

D.乙图洋流为巴西暖流

(6)世界等温线分布图判读

①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原因:

太阳辐射

②南半球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原因:

下垫面均一

③北半球冬季大陆上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夏季大陆上等温线向高纬凸出;海洋与大陆相反。

原因:

热容量不同。

冬季大陆降温较海洋快,气温比同纬度相对较低。

夏季大陆升温较海洋快,气温比同纬度相对较高。

④气温极端值:

最高值--北纬20º--30º左右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低值--南极大陆上

原因:

1、夏季:

太阳高度角大(直射);天气干旱晴朗削弱少,太阳辐射强;内陆沙漠热容量小升温快。

2、纬度高,太阳辐射弱(极夜);海拔高,保温弱;冷高压、冷空气积聚;冰雪反射率高;陆地热容量小降温快;寒洋流阻挡高低纬热量交换。

【练习】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油莱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

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线方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我国东南部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或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南向北推进,气温也随之由南向北逐渐上升)。

(2)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淮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答案】该地区春天升温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更快。

(3)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为什么?

  

【答案】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此时,全国普遍高温,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开花日期相对较早。

 (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答案】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半环状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推迟。

地势成为这里主要的制约因素。

地势低处气温高开花日期早,高处气温低开花日期晚。

二、世界的降水

1.降水条件。

①降温:

水汽饱和,继续降温。

②杂质:

凝结核。

③增重:

水滴增大。

重力足以克服空气阻力与浮力之和。

2.降水类型

 

3.降水的影响因素

①大气环流。

多雨:

低压带、西风、夏季风、向陆风

少雨:

高压、极地东风、信风(离陆)、大陆气团

②海陆位置。

一般沿海比内陆降水多。

③地形。

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④洋流。

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

4.降水的空间分布

①赤道附近:

降水多

原因:

终年高温,空气上升(赤道低压控制)冷却,多对流雨;

②副热带(回归线-30°附近):

大陆中西部:

少雨。

原因: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控制;

大陆东部:

多雨。

原因:

夏季风和台风影响

③中纬度地区:

东西侧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原因:

大陆东侧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

大陆西侧受西风控制,多雨;

内陆距海远水汽少,降水少。

④两极地区:

降水少

原因:

终年低温,水汽少;极地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少,大陆气团控制,少雨。

5.降水的季节分配

①全年多雨型: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

②全年少雨型:

温带、亚寒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内陆地区、两极地区、回归线附近大陆的西岸。

③夏季多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和季风气候。

 

④冬季多雨型:

地中海气候

⑤常年湿润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湿润,雨量适中。

6.等降水量图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与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相似,也主要是看等降水量线的走向、疏密及数值等几个方面 

(1)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大小 

等降水量线密集,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 

 等降水量线稀疏,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小 

如图甲,B地区等降水量线比A地区密集,

则B地区降水分布差别比A地区大

 

(2)判断主要影响因素

①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数值由内沿海向内陆递减。

———海陆位置。

 

②等降水量线大致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山脉)影响。

山脉迎风坡,降水量大;山脉背风坡,降水量小。

如右图丙是我国山东省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状况:

A地是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B地是山地的背风坡,降水少。

 

需重点掌握的山脉:

 我国——武夷山、天山、泰山、长白山、大兴安岭、南岭、祁连山、太行山、喜马拉雅山、台湾山脉等; 世界——落基山、安第斯山、阿巴拉契亚山、大分水岭、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等; 岛屿上的山脉——海南岛、日本群岛、斯里兰卡岛等

③等降水量线为闭合曲线,线内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

等降水量线为闭合曲线,线内降水少。

———闭塞内陆盆地。

A地处于伊犁河谷的天山迎风坡;

B地则位于地形封闭的吐鲁番盆地,

因此A地降水大于B地

 

(3)等降水量线的弯曲状况

等降水量线凸向小值———降水比周围多

等降水量线凸向大值———降水比周围少

分析原因时考虑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天气系统、地形、洋流等

【例1】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地和乙地的年降水量分别是(单位:

mm/年)(C)

A.>400,>25B.<400,>25C.>400,<25D.<400,<25

2.甲、乙、丙三地分别是(A)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

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

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

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

【例2】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C)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D.冷暖气团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例3】读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A、B、C三地降水量差异较大,试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2)图中大陆西岸的等温线和年降水量线分布特点为_______,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有。

答案:

(1)A处受副高控制,寒流经过,降水很少;B处副高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雨较多;C处终年受西风带控制,且位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很多。

(2)南北延伸海陆位置、地形

 

三、世界的气候及自然景观

1.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四大因子

①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流

③下垫面:

海陆、地形、洋流性质等

④人类活动

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成因、特点、自然带

Ø温带大陆性气候:

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Ø对比热季和热草:

热季:

分部在北半球,降水更集中

热草:

亚洲无

Ø东亚:

亚热带季风气候

非东亚: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非洲南部热带沙漠气候面积比北部小的原因:

受到来自海洋的信风的影响

非洲地形成对称分布:

地表特征较相似;赤道穿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