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则伊索寓言故事大全500.docx
《寓言二则伊索寓言故事大全50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寓言二则伊索寓言故事大全500.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寓言二则伊索寓言故事大全500
寓言二则【伊索寓言故事大全500】
寓言二则【伊索寓言故事大全500】
篇一:
教学目标:
1.会认则、焦等生字,会写筋、疲等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说说亡羊补牢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3.能把故事讲给他人听。
教学重点: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能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寓言是一个魔术袋,当你走近时,分明是一个故事,而当你转身离开时,它却突然变成了一个哲理;寓言是一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启发智慧,让思想活跃。
既然寓言这么有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寓言的王国吧!
2.寓言含义。
寓是寄托的意思,即把作者的思想寄寓在一个故事里,让人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看看从中我们能明白怎样的道理。
(板书寓言二则)二则就是两篇的意思。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
《亡羊补牢》。
板书课题。
3.读题,谁知道亡牢分别是什么意思?
(亡的意思是失去。
牢羊圈。
)
4.谁能连起来把题目解释一下?
(羊丢失以后修补羊圈。
)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出示生词:
寓言二则羊圈窟窿钻进去
亡羊补牢叼走街坊后悔
学生各种方式认读。
(2)课件出示相关图片,生利用图片识字。
(羊圈、窟窿、狼)
(3)引生做动作识字:
钻、叼
(4)学生认读生字:
寓则亡牢圈钻叼劝丢告坊悔
找出多音字并组词:
圈
说说识字方法。
(回忆识字方法:
加一加、减一减、换偏旁等)
(5)认读字词,释义。
寓言后悔窟窿街坊劝告亡羊补牢
三、合作研读
1.自读《亡羊补牢》,思考:
这则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用一句话概括)
(羊因为羊圈的窟窿被狼叼走了,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1~4自然段。
学习要求:
思考:
(1)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
(2)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
(3)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
(亡羊)
3.默读课文的5自然段,思考:
养羊人又是怎样补牢的呢?
结果又怎样呢?
他很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他赶紧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赶紧说明了养羊人的什么心情?
(急切)
4.四人小组讨论:
评价这位养羊人,你认为他是个怎样的人?
小组代表交流
(1)从他与街坊的对话中,看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2)羊又少了一只,原来狼又从窟窿钻进去看出他一意孤行。
(3)赶紧结结实实看出他知错就改。
师:
现在修还不晚,这就是养羊人的闪光点,他虽然发现问题很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但是,当一旦发现错误后,他能及时地去改正。
想象一下,如果他在发现错误后,却沉浸在后悔和自责中,总是认为晚了,那么想象一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小结:
只要有信心,知道及时改正错误,到任何时候都不算晚。
5.学习了寓言《亡羊补牢》,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
6.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
(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7.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
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三、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
亡
(1)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字的读音、结构、组词、意思,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3)写这个字需要注意什么?
(4)学生书空。
2.学生运用学习亡字的办法学习其它生字(牢钻劝丢告)。
3.难写的字交流讨论。
4.学生描红,师生展评。
四、布置作业
1.把这则寓言故事讲给你的朋友听。
2.开展寓言故事周,把你知道的寓言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出来,和同学们分享你的成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用自己的话讲讲《亡羊补牢》的故事,并说说其中蕴含的道理。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课题。
正音:
揠,读yà;长,多音字,这里读zhǎng。
3.齐读课题,猜猜揠是什么意思?
(拔)所以也有好多人把揠苗助长叫拔苗助长。
你知道题目的意思了吗?
(拔高禾苗帮助它生长。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3.学习生字词。
课件出示:
从此焦急喘气筋疲力尽一大截自言自语揠苗助长
(1)指名读(带拼音读,去拼音读),及时正音。
(2)开火车读。
(3)齐读。
4.词语解释。
巴望:
盼望;指望。
精疲力竭:
筋,筋骨;尽,完。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自言自语:
自己跟自己低声嘀咕。
5.课件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筋、疲
(1)指生说说生字的结构。
(2)教师范写生字疲,利用字的意思识记疲字。
(3)学生描红,师生展评。
6.根据老师的问题,引导学生齐读相应的自然段。
这个故事中哪一个自然段写了这个农夫在拔禾苗?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农夫为什么要拔田里的禾苗?
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农夫忙了一天之后,结果怎样?
学生朗读三、四自然段。
三、精读细品,局部探究
(一)你认为故事中的人是想为农夫好的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人小组讨论。
预设:
1.农夫之急。
第1自然段
(1)标红关键词:
巴望天天好像一点儿焦急地转来转去自言自语)
(2)想象、表扬:
找同学表演一下种田人的动作、表情,并试着说一说。
(3)探究:
禾苗真的没有长高吗?
(4)指导朗读:
种田人这么着急,你能用着急的语气把这段话读出来吗?
2.农夫之累。
第2自然段
(1)(筋疲力尽)【课件出示种田人筋疲力尽的图片】
(2)标红关键字:
终于急忙跑到一棵一棵一直筋疲力尽
(3)指导朗读:
种田人在想出办法以后,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高兴的、兴奋的、迫不及待的)你能读出种田人的兴奋和后来的筋疲力尽吗?
3.感受农夫之愚。
第3自然段
(1)穿插看农夫表情图。
(2)标红关键字:
一边喘气一边说可总算一大截
(3)指导朗读:
你注意到一个词语了吗?
(喘气)说明什么?
(种田人拔完禾苗很累。
)你能模仿一下农夫的样子并读一读吗?
(学生模仿、自由朗读。
)
(二)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第4自然段,想想种田人的儿子听了父亲的话心里怎样想?
(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
2.种田人的儿子又是怎么做的?
结果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
课件出示:
第二天跑到田里一看,禾苗都枯死了。
(标红都枯死了)【课件出示种田人的儿子看到禾苗枯死了的插画】
3.种田人的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心情会是怎样的?
(惊讶、遗憾、痛苦)你能读出种田人儿子的纳闷和后来的惊讶与遗憾吗?
(指导朗读)
4.想象一下,种田人得知禾苗全都枯死了以后他会怎么样?
用四字词语形容一下(捶胸顿足、嚎啕大哭、后悔不迭)
三、拓展延伸,能力提升
1.你知道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吗?
(因为根系离开了土壤,失去了汲取养分的能力,所以枯萎了。
)
2.你想对种田人说些什么?
3.通过《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板书:
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的规律办事。
)
4.生活中有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吗?
说一说。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升
1.朗读课文。
2.搜集自己喜欢的寓言,下节课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想法已经丢后悔
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做法不补赶紧堵
结果又少再没丢
揠苗助长不要急于求成,要按事物的规律办事。
第三课时(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wángyángbǔláodiūlezuānjìnqù
()()()
二、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圈_____()长_____()结_____()
_____()_____()_____()
二、用下面的词语造句。
1.筋疲力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滋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我会选。
1.《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把禾苗拔高,它长得快。
B.要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C.禾苗要想长得好,得去锄草。
2.《亡羊补牢》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A.要时不时地去修补羊圈。
B.狼会在夜里偷羊吃。
C.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避免遭受更大的损失。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
五、小结:
根据具体情况小结
篇二: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两则寓言篇幅都很短,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寓意深刻,给人以启迪。
这两则寓言的内容不同,一写郑人买履,一写楚人求剑,但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件、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阅读时首先要在顺畅读文的基础上落实字、词、句的意义,然后再深入领悟其中的哲理。
重点是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掌握成语的用法,难点是了解有关古籍的常识和寓言的特点。
建议对照注释,了解字、词、句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讲解全文,中此基础上,分析寓言的内在意思,理解整体含义,通过背诵,巩固对这两则寓言寓意的认识。
二、整合思路
课外阅读中国成语故事集,也可以查阅成语词典,专找韩非子和吕氏春秋中由寓言而来的成语读,这样既能比较同出一种著作的成语,又能比较不同著作里的成语,对丰富成语知识,大有好处。
能找到《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可一并阅读。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弄清大义。
掌握履、度、操、反、遂、宁、涉、遽、契、是、惑等词。
理解宁信度,无自信也。
是吾剑之所从坠。
不亦惑乎?
等文言句式。
2.方法和过程:
学习并理解这二则寓言蕴含的道理,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掌握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通过故事领悟其中所包含的道理。
2.难点:
寓言的特点。
五、学习者特征分析
1、本篇课文是我们进入中学所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应先从正确、流利地朗读入手。
在学习本文之前,请先借助书下注释中出现的注音练习朗读和正确地断句。
2、初中阶段的文言文学习,主要是能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含义,掌握关键词的意义。
书下注释把一些关键的字词解释出来,在老师上本文之前,你一定要把书下注释好好看看,做好预习工作。
平时可以自备一本《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帮助学习。
六、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教师适当指导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
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新课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
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寓言:
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
语言简洁、凝练
检查预习1、能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不亦惑乎郑人买履先自度其足
2、能利用工具书或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郑人买履》:
履()度()坐()至之()
操()吾忘持度()及()
反()宁()
《刻舟求剑》:
涉()坠()遽()契()
是吾剑之所从坠:
()求()若此()不亦惑乎()
3、交流搜集信息。
3《吕氏春秋》:
又称《吕览》,相传为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学说而成,共26卷,成书于秦始皇8年。
全书分八览、六论、十二纪,共160篇,保存了先秦各家的大量资料。
《韩非子》:
共55篇,大部分是韩非本人的作品,文笔犀利,逻辑严密,善于用喻。
韩非(约前280前233),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出身于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韩王不用,秦王见其书而恨年得与之同游。
后死于狱中。
整体
感知1、1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词句,弄清大意。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
至之市,而忘操之。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了它。
】
已得履,乃曰:
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
我忘了带尺寸。
就返回家回家尺寸。
】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
】
人曰:
何不试之以足?
曰:
宁信度,无自信也。
【有人问:
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
他回答说:
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说明】这篇愚蠢可笑的故事,讽刺那些墨守成规、迷信教条、不相信客观实际的人。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译文]
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随堂
练习刻舟求剑故事中那个把剑掉到河中的楚国人找不到剑,是因为他
①否认物质②否认运动③否认静中有动④否认相对静止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B
作业1、默写这两则寓言。
2、翻译这两则寓言。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合作探究2、小组讨论,理清思路结构。
3、揣摩寓言寓意。
请用这则寓言告诉我们的句式说说它们的寓意。
4、明确成语意义和用法。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2、《郑人买履》:
第一层,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
第二层,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
第一层,楚人丢剑和找剑的过程。
第二层,议论、讥笑这种找剑方法是糊涂的方法。
重点探究1、两则寓言故事分别有什么寓意?
在讽刺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操、持、取这三个词的意义都于手有关,都可以用拿来解释,但在文中却不可以换用,为什么?
3、是吾剑之所从坠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两个句子分别属于什么句式?
4、文言知识归纳。
通假字。
置之其坐反归取之
一词多义。
第一组:
自(先自度其足/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第二组:
度(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词类活用。
吾忘持度1、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3、注:
(1)是,指示代词,这儿。
(2)所者,的地方(3)所从坠,(剑)坠落的地方。
意思是:
这是我的剑坠落的地方。
课堂
小结这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拓展练习补充阅读两则寓言,请说说分别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掩耳盗钟》: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无雨墙坏,其子曰:
不筑,必有盗也。
其邻人之父亦云。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作业《练习册》P9阅读感悟实践
(一)
(二)
板书
设计
古代寓言二则
一写郑人买履,一写楚人求剑,但两则寓言讽刺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件、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