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

上传人:0****4 文档编号:15249830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doc

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调研报告

建立实施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既是对事业单位实现依法管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迫切需要,又是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要求。

十年来,我县按照国家及省市的统一要求,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取得了许多实效。

但随着登记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值得思考和探讨。

一、工作现状

根据《湖南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办法》,**县编办于1997年对县乡两级631个事业单位实施了初始登记。

2021年,又根据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对全县事业单位实施了全国统一的法人登记,经重新核准登记事业单位法人233个。

截止目前,全县有324个事业单位依法取得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在推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过程中,坚持依法实施登记,积极探索监督管理,逐步建立完善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查验协调机制。

通过实施事业单位管理登记制度,政事分开初见成效,事业单位取得了独立法人资格,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我县推进事业单位市场化、社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问题

一是事业单位依法登记管理的认识不到位。

尽管全县所有事业单位都参加了登记,但事业单位对登记管理制度的认识与接受仍显不足。

事业单位甚至包括一部分举办单位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必要性缺乏理解,潜意识中总感觉到登记不登记没什么两样,也不影响自己开展业务活动。

一些举办单位缘于部门小集体利益,把所属事业单位视为自己人员的蓄水池及财力的支持库,不愿让其参加登记。

或即使登记了也不按法人治理结构进行管理,有名无实。

二是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财务独立是事业单位取得法人资格的第一要件,是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基础条件。

但是,目前我县仍有90多家事业单位(主要是乡镇事业单位)财务不独立,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开办资金证明由主管部门出具,缺乏法律效力,产权关系也难以界定,这既制约了事业单位的正常发展,同时也造成了事业单位对主管部门的依赖,没有自主意识,无法增强其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和活力。

三是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监督管理乏力。

一方面是依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事业单位违规处罚难以操作,对一些事业单位不按时登记、变更和年检的违规行为监管乏力。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人员配备少,近几年主要忙于初始登记和年检,对监督管理投入精力不足。

四是《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查验机制还未真正形成。

2021年7月,中央编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家人事部等15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规定事业单位在办理刻制印章、开立帐户、税务登记、法律诉讼等诸多事项时必须提供《事业单位法人证书》。

县编办会同相关部门转发了此文件,各相关部门也都认可了这项工作。

但从实际工作的效果看不理想,有的部门配合意识尚有欠缺,仍然沿袭以前的工作程序,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查验机制在某些部门流于形式,《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社会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五是“双重法人”破坏了公平竞争。

登记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在办理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后,还在工商部门办理了《企业法人证书》,形成了事实上的“双重法人”,哪个身份有利就用哪个身份开展活动,破坏了市场经济公平竞争秩序。

三、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县上下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认识。

主要是在宣传意识、宣传内容及宣传方法上要有明显改进。

在宣传意识上,应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相关知识的宣传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把宣传工作长时间的开展下去;在宣传内容上,要充分宣传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等大背景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的要求,在wto新形势下,要实现市场经济全面发展,就必须与时俱进推进事业单位发展,赋予事业单位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保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促使事业单位依法经营。

在宣传方法上,首先要着力抓好对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培训工作,其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电子网络、文件资料等媒体广泛开展宣传,为登记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推动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规范化。

以市场化、社会化为方向,不断深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使登记管理更加趋于科学规范。

(1)对现有事业单位进行清理整顿和统一规范。

一是整顿规范事业单位名称和印章,保证事业单位名称与机构编制部门文件相一致。

二是准确凝练、从细从实地界定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确保事业单位职责适应形势发展需要,避免交叉。

(2)理顺关系,实现政事分开。

将事业单位承担的、没有法律法规授权的行政职能交给政府职能部门,同时把党政机关承担的一些辅助性、技术性工作交由事业单位承担;改变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变微观管理为宏观管理,主要是加强政策引导,监管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领导班子或法定代表人;所有事业单位实行财务独立,单独核算,在执行上级有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拥有事业发展决策权、用人权、收益分配权与内部管理权,真正确立事业单位的法人地位。

(3)加大“撤并转”力度。

一是对那些长期不出成果,无社会和经济效益,原有职能消失的事业单位予以撤销;二是对职能交叉、重复设置、任务长期不足的事业单位进行重组合并;三是对以经营服务为主的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直接脱帽进入企业序列。

(三)完善事业单位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事业单位的跟踪监管。

要坚持做好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和服务工作,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完善监督检查内容,健全监督检查手段,合法有效地履行《条例》所赋予的各项法定职权。

一是强化对违反《条例》行为的处罚。

根据国家《条例》及《实施细则》等,强化制约手段,严格登记管理。

二是强化日常监管。

采取随时随机抽查或走访服务对象等方式,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一但发现违规行为,及时查处,并将查处结果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引导事业单位依法开展活动。

三是强化年度报告制度。

通过年度报告制度,使监督管理的内容、程序等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实现事业单位动态管理,促进事业单位自我规范。

(四)多渠道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素质。

通过举办专门培训班或以会代训等多种途径,增强事业单位法制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依法维权能力和驾驭市场能力,逐步建立一支“政治上高标准、思想上高境界、业务上高水平、工作上高效率、廉政上高要求”的高素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队伍。

(五)完善协调机制,充分发挥《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社会作用。

一方面要认真贯彻执行中编办等十五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运作,研究解决证书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查验协调机制,共同营造良好的登记管理工作环境,使《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独立法人身份的唯一合法凭证。

另一方面从完善规范登记管理档案入手,建立咨询和查询制度,提高《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社会服务功能。

主动加强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银行、财政、公检法等部门的协调合作,互相沟通信息,从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业务绩效情况、经济运行情况、依法纳税情况、合同履行情况、社会投诉情况、奖励惩戒情况及执行《条例》情况等方面,搜集整理事业单位有关信息资料数据,紧密结合年度报告制度,有效监督事业单位的行为,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第5页共5页

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