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58488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7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docx

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发展影响的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Abstract

TheGreenRoadtoinvestigatetheimpactoftourismonthebikeforthepurposeoftourismdevelopmentthroughtheanalysisofbicycletravelfeatures,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opportunitiesandproblemsfaced,combinedwiththeGreenHeadRoad,GuangdongProvince,GuangdongProvince,theGreenRoaddevelopmentandthecharacteristicstoGreenRoadontheimpactofspeculationonthebiketour,andtoverifythenewsreportsspeculated

Keyword:

BicycleTour,GreenRoad,GuangdongProvince

 

目录

中文摘要1

Abstract2

目录3

1.自行车旅游的相关背景1

1.1现代自行车的诞生1

1.2自行车旅游的开始1

2.本文研究的思路与重点1

3.自行车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分析1

3.1我国近年来自行车旅游的发展1

3.2自行车旅游发展的优势2

3.3自行车旅游发展的机会2

3.4自行车旅行自身的劣势3

3.5自行车旅游发展面临和需要改进的外部问题3

4.绿道的概念4

5绿道起到的作用5

6国外“绿道旅游”的发展形势5

7广东省绿道的发展形势7

8.广东省绿道的修建对自行车旅游的影响7

8.1绿道对自行车旅游的益助7

8.2因为绿道的不完善造成对自行车旅游的困扰8

9广东省绿道相关新闻报道以及对猜测的验证8

9.1可以用新闻内容证明的猜测8

9.2暂未用新闻内容以及其他方法证明的猜测10

10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引言

近年来,自行车旅游因为其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优势被广大驴友重视并且发扬起来,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但是自行车由于力学上的不稳定性,使其对骑行者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同时使其在如今的交通环境中占据劣势,许多想参与进这一活动的新人在种种困难的困扰下失去了对这一活动的热爱。

自行车旅游由于其基础设施与环境的缺失无形中提高了这一活动的难度,造成了这一活动实质上的瓶颈。

在这种情况下,广东省绿道的修建无疑对这一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种影响正是我们需要去了解和研究的

1.自行车旅游的相关背景

1.1现代自行车的诞生

自行车拉丁名为Bicyoletta,是“快”和“步行人”的组合。

自行车发明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90年法国人西夫拉克(ComtedeSivrac)发明了第一辆自行车,被称为Celerifere,其构造简单,没有传动装置,主要依靠两脚登地驱车前进。

此后,自行车先是于1801年设计出踏板,1817年安装了方向舵,1839年制造出木制车轮,1867年设计出钢丝辐条,后又于1869年出现了后轮导向和驱动,同时采用滚珠轴承、飞轮、脚刹和弹簧等部件的自行车,1874年英国的劳森(H.J.Lawson)在自行车上采用了链条传动结构。

1886年自行车被改为前后轮大小相同,使其车型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

1887年,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公司将无缝钢管首先用于自行车的生产,1888年英国人邓洛普(JohnBoydDunlop)用橡胶制造出内胎、用皮革制造出外胎,以此作为自行车的充气轮胎,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至此,自行车成为了全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交通工具之一。

1.2自行车旅游的开始

有资料表明,自行车旅游的概念出现于19世界末的英国,当时英国的新闻周报就报道过有人将行李置于车把上,骑车环游世界的新闻。

2.本文研究的思路与重点

2.1.1、分析自行车旅游的特点,分析自行车旅游的优势劣势机会以及需要面临和改进的问题。

2.1.2、了解目前绿道的特点,修建情况,配套设施以及未来相关计划。

2.1.3、综合自行车旅游的特点以及绿道的特点,列出绿道对自行车旅游可能的影响。

2.1.4、用已知新闻对上述列出的可能影响做出检测,最后总结。

3.自行车旅游在我国发展的分析

3.1我国近年来自行车旅游的发展

国内自行车旅游开始于80年代初,是专项旅游中较早得到实践的一项活动。

自行车旅游爱好者在策划者的组织下,骑车四处游历,寻找属于自己的健康生活。

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由于他们最容易受外来旅游方式的影响,率先成为了国内倡导自行车旅游的主力军。

霍力和杜文(1997)在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研究中表明,希望徒步或骑自行车出游的男生为62%,女生为19%。

钟泓和黄海(2005)对桂林市大学生的体育旅游偏好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有22.1%的学生愿意使用自行车对桂林市周遍的旅游景点进行旅游;在乡野骑自行车被选为最喜欢的体育旅游项目。

柳静和赵敏燕(2006)对昆明市大学生旅游行为特征与开发研究说明,火车、公交车和自行车成为大学生首选的旅游交通工具。

以上研究均说明大学生对自行车旅游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具有相当强烈的参与意愿。

3.2自行车旅游发展的优势

3.2.1、自行车旅游能够锻炼身体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加,出行时选择燃烧脂肪而不是燃烧汽油的是大势所趋。

自行车作为世界三大最有效的有氧运动之一,骑自行车不但可以减肥,而且还可使身材匀称。

由于自行车运动是需要大量氧气的运动,所以还可以强化心脏功能。

同时还能防止高血压,有时比药物更有效。

3.2.2、自行车旅游旅途中乐趣多

在自行车旅游时,旅途中对于沿途风光的欣赏要占用旅游者大量时间、花费很多体力和精力,与之相比旅游目的地反而变得没那么重要。

旅游这骑在车上,呼吸着新鲜的空气,看着路旁的美景,会感觉十分自由且畅快。

所以旅游者在骑行途中所获得的旅游体验和乐趣,要远远大于乘座其他交通工具的旅行方式。

这是众多自行车旅游爱好者热衷于此项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

3.2.3、自行车旅游能够促进交流

由于自行车旅游的市场尚不健全,针对自行车旅游的服务项目很少,现有的自行车旅游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的状态。

自行车旅游者更习惯于在资深自行车旅游爱好者的策划组织下,骑车四处游历。

这种组织活动的人员大多数都是随机加入的,因此,每一次自行车旅游都有可能认识到其他的新朋友,并在这次出行后变成老朋友。

这吸引众多着爱好者经常性地参加活动。

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出行,成为许多骑行爱好者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常此以往,各种骑行组织应运而生。

这种组织为成员提供了更好的更稳定的交流平台。

四、我国自行车行业的发达为自行车旅游打下基础

目前全球年自行车保有量约10亿辆,中国占有4.7亿辆;中国制造的自行车已连续6年出口量超过1000万辆,占世界整车贸易的45%。

我国自行车巨大的保有量制造产能使得自行车旅游的发展有着非常雄厚的基础。

3.3自行车旅游发展的机会

3.3.1、低碳环保风潮的兴起

随着世界工业的发展、人口增长的加快、人类对不再满足于现有的物质水平而对大自然过度索取,世界气候面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整个大气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已经有所显现,这都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基础。

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大会的召开,人们开始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低碳环保的风潮开始慢慢刮起。

继而我国上海世博会对低碳环保的宣扬,低碳环保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自行车运动完全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它不消耗能源、不产生污染、不受道路限制、占地小、易保管、利健康、价格低,是低碳环保理念下理想的交通工具。

3.3.2、体验式旅游的兴起

近年来,虽然传统的大众旅游仍占据了旅游市场的主要部分,但是游客的细分市场已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国内外许多专家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目前,许多游客,特别是高收人游客更乐于选择体验式旅游,例如生态旅游、自助旅游、文化旅游等以。

例如,许多游客认为经典景点近年来都去得差不多了,希望到更自然的地点,享受自己服务自己的乐趣还有相当部分的年轻人认为,现代旅游不仅在于我到过哪里,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体验,一种旅游心情的分享。

自行车旅游注重途中游与人文交流的旅游方式符合体验式旅游的理念。

3.4自行车旅行自身的劣势

3.4.1、受外界条件影响大

外界条件主要是指天气和道路情况。

自行车结构简单,缺少严密的防护,如遇恶劣天气,会增加骑行难度,给骑行者的身体造成不适,影响骑行,甚至强烈的阳光也会对骑行者造成伤害。

道路状况也会给骑行带来很大影响,如起伏的坡度,会大大增加骑行者体力的消耗,增加骑行的危险性。

颠簸或泥泞的路面,不仅会影响的舒适,还会对车辆及骑行装备造成损害。

3.4.2、对身体素质要求高

自行车是以骑行者体力驱动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旅游者需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只有有充沛的体力,才能完成长时间远距离的骑行。

只有有健康的体质,才能适应大强度的运动和外界环境(如天气)的强烈变化。

只有有敏捷的反应,在快速骑行过程中,遇到不同的路况及各种突发情况,骑行者才能及时察觉,并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

3.4.3、对骑行装备要求多

自行车旅游的最重要的装备是自行车,要适应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长时间的骑行,对自行车的质量和性能(如变速和避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同时,必要的安全防护装备,如头盔、手套、眼镜等,对保护骑行者的安全非常重要,不可忽略。

另外,长途骑行时,旅游者还需准备各种辅助装备,如驮包、灯具、码表、地图、罗盘等,还需配备维修工具并掌握基本的维修技能,集体出行还要有对讲机等通信设备。

3.5自行车旅游发展面临和需要改进的外部问题

3.5.1、可供自行车行驶的道路愈渐减少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由原来的“自行车大国”向着“摩托车大国”“汽车大国”稳步迈进,机动车辆日益增多,拥挤的交通环境迫使自行车道向机动车道让步,自行车道越来越少

3.5.2、可供自行车行驶的路段路况糟糕

自行车旅游不可避免的要长时间在公路上骑行,平整、清洁、绿化良好的道路可以让旅游者享受旅途的乐趣,但是并不是所有路况都令人满意,一是路面状况差,影响骑行的舒适感。

二是空气污染重,长时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骑行,对身体健康不利。

三是安全问题多,我国的许多道路车辆混行,路况复杂。

在道路上自行车骑行者属弱势群体,需要小心翼翼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3.5.3、自行车旅游的配套设施缺乏

自行车旅游自发性强,选择的旅游路线的商业化程度通常较低,旅游期间产生的住宿,休息,饮食等需要很难得到满足。

自行车旅游的从业人员以及基础设施的缺乏无形中加大了自行车旅游的困难。

3.5.4、自行车旅游的概念推广乏力

自行车旅游的组织以及团队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盈利能力较旅行社弱且没有或较少盈利模式,对于自行车旅游无法全面推广。

3.5.5、缺乏实用的自行车旅游信息

传统光旅游中,想要游客为旅游行为付账,必须使观光旅游的目的地拥有一定的名气,使某地出名的一个方法是打广告,广告以及其衍生的商业行为使得旅游信息广为传播,人们可以方便的在旅游报刊,旅游栏目,旅游频道,以及旅游网站等地方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但是自行车旅游的商业化程度低,从业人员少,缺乏商业的推动使得自行车旅游资料来源太少,而且自行车旅游更加注重旅游途中的体验,很多旅游计划都是自己定制,这些道路以及途中风景的信息比旅游目的地的信息更加难以寻找。

这无形中加大了自行车旅游的入门难度

4.绿道的概念

英译绿道“greenway”分成两个部分:

“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森林河岸,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

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与人为开发的景观相交叉的一种自然走廊。

对于受人为干扰的景观而言,绿道具有双重功能:

一方面,他们为人类的进入和游憩活动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它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起到了促进作用。

广义上讲,“绿道”是指用来连接的各种线型开敞空间的总称,包括从社区自行车道到引导野生动物进行季节性迁移的栖息地走廊;从城市滨水带到远离城市的溪岸树荫游步道等。

但是,“绿道”内涵很广,它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会有不同的含义。

因此,对这一概念的定义总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在此可以引用查理斯.莱托(CharlesLittle)在其经典著作《美国的绿道》(GreenwayforAmerican)中所下的定义:

绿道就是沿着诸如河滨、溪谷、山脊线等自然走廊,或是沿着诸如用作游憩活动的废弃铁路线、沟渠、风景道路等人工走廊所建立的线型开敞空间,包括所有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自然景观线路和人工景观线路。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5绿道起到的作用

5.1.1、加强城乡交流

 绿道是一个从乡村深入到城市中心综合的系统。

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它提供了一个广泛的自由的慢行交通系统。

游客能够自然的融入乡村,乡村也能够通过这个系统与城市交流。

5.2.2、串联各地文化

绿道将各类有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历史建筑和传统街区串联起来,游客在游览途中能够方便的了解各地的文化,历史。

同时各地的文化也多了一个展示的平台

5.2.3、创造更多游憩娱乐空间

绿道沿线的河流、海岸、山脊线、绿化带等地区,能够为人们提供散步、慢跑、泛舟及骑车等休闲性活动的景色优美的区域。

绿道良好的自然属性,丰富的休闲旅游内涵,可为人们的游憩娱乐提供区别于城市环境的多样化的选择。

5.2.4、区域旅游环境保护

作为沟通城乡的生态廊道,绿道能够改善环境质量,连接破碎的绿色空间,作为物种的迁移通道,对保护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绿道有助于为城乡保留更加多具有生态独特性的生态景观和自然环境,如农田、果园、池塘、湿地、河道、森林等,调节景观结构,有效防止因城镇化的无序蔓延而导致乡村生态景观环境的破坏。

5.2.5、促进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绿道的建设除慢行道及景观廊道的设置外,还需要配置满足游客使用的多种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如自行车驿站、游客服务点、自行车保管设施、休憩、补给等设施等,这些配套设施的建设除供游客使用外,还允许当地居民的共享。

因此绿道的建设可以推动乡村地区配套设施的建设。

 

6国外“绿道旅游”的发展形势

国外将可持续观念深入贯彻,从20世纪开始,绿道旅游就已兴起,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家

产生背景

发展

伦敦

十九世纪末,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环境非常糟糕,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先驱——霍华德先生提出了“城市—乡村”结合的“花园城市”模式。

1940年代,大伦敦规划建设了环城绿带及与之相联系的绿色通道网络,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国外正在大规模建设的“绿道”。

日本

国土面积狭小,自然资源匮乏,通过绿道网的建设来保存珍贵、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景观。

日本对国内主要河道一一编号加以保护,通过滨河绿道建设,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栖息提供了空间;同时,绿道串联起沿线的名山大川、风景胜地,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体验自然、欣赏自然的机会和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净土。

新加坡

为生活在高密度建成区的人们,提供足够的户外休闲娱乐和交往空间,为多民族社会的和谐融合创造物质基础,使新加坡发展成为一个“城市在花园中”的充满情趣、激动人心的城市。

于1991年开始建设一个串联全国的绿地和水体的绿地网络,连接山体、森林、主要的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

美国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喜欢徒步或骑车上班,或是到乡村地区散步、慢跑、骑车、骑马、划船等。

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

同时,绿道也为开发主题旅游项目提供了可能。

美国东海岸绿道总造价约3亿美元,全部建成后可为沿途各州带来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德国

工业区脏乱不堪,传统低效,通过“绿道”使其变成生态安全、景色优美的宜居城区。

德国鲁尔区将绿道建设与工业区改造相结合,在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周边土地的价值,获得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

鲁尔区接着成功地整合了区域内17个县市的绿道,并在2005年对该绿道系统进行了立法,确保了跨区域绿道的建设实施。

7广东省绿道的发展形势

广东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公布的最新《珠三角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提出,广东拟在3年内建设6条总长约1690公里的区域观光休闲“绿色道路”,构成珠三角绿道网的主体框架,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

这六条绿岛分别是

1号绿道:

主线长约310公里,沿珠江西岸布局,以大山大海为特色,西起肇庆双龙湖旅游度假村,经佛山、广州、中山,至珠海观澳平台,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2号绿道:

主线长约470公里,沿珠江东岸布局,以山川田海为特色,北起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经增城、东莞、深圳,南至惠东稔平半岛巽寮休闲度假村,途经50多个发展节点。

3号绿道:

主线长约360公里,横贯珠江三角洲,以文化休闲为特色,西起江门帝都温泉,经中山、广州、东莞、东至惠州横沥黄沙洞自然保护区,途经60多个发展节点。

4号绿道:

主线长约22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中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北起广州芙蓉嶂水源保护区,向南途经佛山、珠海,南至珠海御温泉度假村,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5号绿道:

主线长约12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东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北起惠州罗浮山自然保护区,途经东莞、深圳,南至深圳银湖森林公园,途经20多个发展节点。

6号绿道:

主线长约210公里,纵贯珠江三角洲西部,沿西江布局,以滨水休闲为特色,北起肇庆贞山,向南途经佛山、江门,南至江门银湖湾湿地及古兜温泉,途经16个发展节点。

8.广东省绿道的修建对自行车旅游的影响

8.1绿道对自行车旅游的益助

8.1.1、为自行车旅游提供了优质的车道

绿道交通系统独立机动车交通系统之外,一个完善的绿道系统只为行人以及自行车提供服务。

自行车旅游者不用再与机动车共用一条车道,减少了旅游者对机动车尾气的吸入,减少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同时也能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游乐中。

8.1.2、为自行车旅游提供了相应配套设施

绿道系统设有众多的绿道驿站,能够为自行车旅行者提供休息与饮食的场所。

同时也能为自行车旅游保管其自行车,为自行车旅游者在当地游览时减轻负担。

8.1.3、对宣传自行车旅游起到了一定作用

绿道是一个自行车与行人共用的系统,绿道附近居民走进绿道时能够接触到许多自行车旅游爱好者,有很大的机会了解自行车旅游,但其对自行车旅游有兴趣时亦能快速的在绿道找到志同道合之人,这等同于宣传了自行车旅游。

8.1.4、降低了自行车旅游入门门槛

一条完善的绿道的路基是合适与自行车行驶的,它对于自行车的要求较小,自行车旅游爱好者不必需要花更多的金钱去买更高级更牢固的自行车设备。

普通的休闲自行车亦能行驶与其上,变相降低了自行车旅游的能看,同时有助于将我国庞大的自行车保有量转化为自行车旅游爱好者的规模。

8.1.5、使自行车旅游出行的道路选择更加容易

3年内绿道将修筑1690公里,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

对于自行车旅游爱好者来说,绿道浓缩了自行车旅游的精华,相对于公路自成体系。

选择出行道路更加方便,可选范围更广。

8.1.6、入门自行车旅游爱好者增加

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最佳的行驶距离为7公里,自行车旅游的路程通常都是7公里的十倍以上,所以自行车旅游是对其爱好者身体以及精神的极端考验。

入门十分困难,绿道完善的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自行车旅游爱好者入门

8.1.7、自行车旅游爱好者更加集中于绿道

绿道为自行车旅游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休闲以及旅游的平台,能够吸引更多自行车旅游爱好者。

8.2因为绿道的不完善造成对自行车旅游的困扰

8.2.1、规划建设过于随意

绿道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建设影响着方方面面,十分复杂。

良好的规划十分重要,现在的绿道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为赶工期而潦草建设的行为

8.2.2、存在安全隐患

潦草的建设导致工程质量的缺乏,催生安全隐患

8.2.3、某些路段机动车占道较多

规划的不完善导致没有完全将自行车道于机动车道分离开,机动车能够上绿道

9广东省绿道相关新闻报道

9.1能够体现以上影响的新闻

9.1.1、《东城:

绿道网令市民爱“踩单车”》(节选)

陈怡诺万柏荣2011年03月07日

城市绿道网的建成,使自行车运动更受市民的喜爱,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正投身于自行车户外健身运动。

记者在绿道见到,不时有“单车一族”的身影,而在自行车店里,也有许多崇尚健康时尚,酷爱户外运动的自行车爱好者。

他们表示,尽管工作繁忙,每周仍坚持运动健身。

自行车爱好者:

“因为我觉得运动的话,可以运动我的大脑,然后全身也可以出一身汗,工作压力也可以得到适当的减轻。

许多自行车友告诉记者,自绿道开放后,自行车健身格外受宠,许多市民都加入到自行车运动行列中来,享受绿道带给他们的休闲健康。

这段新闻中有描述“许多市民都加入到自行车运动行列中来”可以说明8.4中一、绿道吸引了更多自行车旅游入门者,而关于“记者在绿道见到,不时有“单车一族”的身影”的描述,则体现了8.4.2,绿道吸引了自行车旅游爱好者。

9.1.2、《广东佛山绿道:

创造乡间休闲和体育竞技之道》(节选)

碎石铺设的小道,两边农田密布,记者骑车行走在荷花世界的绿道上,彷如置身原野。

“绿道铺设以后这里的环境都变得更加好了,虽然天气比较冷,但还是约了几个同学到这里骑车。

”从广东商学院三水校区东门出来便可通往一条乡间绿道,该校资环学院的大二学生周喜填便是这条绿道的“常客”,他说“以前学校出来便是公路,骑车十分危险,新建立起来的绿道改变了这样一个状况,可以让我们多出来骑车郊游。

沿途的乡间景观都不错,同时我们也可以多锻炼身体。

这段新闻中的“碎石铺设的小道”体现了8.1.1、绿道提供了一条优质的自行车道,自行车可以行使于其上而不用担心汽车的出现。

9.1.3、《珠三角绿道驿站:

市民生态休闲好去处》(节选)

驿站成为了绿道游客们的临时温馨家园,这里有自行车出租服务,每个驿站还配备了2名自行车修理工。

珠澳驿站是珠三角省立绿道1号线珠海段的起点站,驿站自行车租赁负责人叶德学说:

"如果自行车突然在路上抛锚,工作人员可以在十多分钟以内就赶到抛锚地点或者马上就地修理,或者给游客换一辆自行车。

"

刘继汉说:

"驿站的配套设施将会继续完善,比如扩建停车场、增加娱乐设施,争取将驿站和绿道建成人们休闲娱乐的美好去处。

"

本段新闻全文体现了8.1.2,绿道为自行车旅游提供了相应的配套设施

9.1.4、《“拜客·广州”小组南沙绿道调查报告》(节选)

第一段:

 1、坑坑洼洼

南沙蕉门河“绿道”四周环境优美,绿树掩映,道路宽宽窄窄、蜿蜒伸展,在驿站租辆单车骑行,可谓是徜徉于自然怀抱,不仅舒筋活络还落得净心养神,实在美哉悠哉!

但是部分由人行道改造的绿道,由于路基土质疏松,路砖松动,显得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这一段上下坡路可谓起伏有跌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