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2599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文学》重点问答Word下载.doc

但《汉书》的史料比较丰富准确,《史记》则比较疏略。

2、文学方面

(1)从人物塑造上来看《史记》塑造了一大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汉书》中只有少数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2)从作品的情感性来说《史记》的作者爱憎情感强烈;

《汉书》则较少有主观感情的流露。

(3)从语言上来说《史记》生动、形象、传神《汉书》则多为典雅的书面语言。

(二)两者的相同点是:

对社会现实有较为客观真实的反映,有些篇章更寄托有作者的爱憎与批判。

四、分析《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既让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鲜明突出,又揭示了人物多个侧面的性格特点,使之有血有肉,形象完整。

(人物的主要特征放在特定的文章中表现,次要特征放在别人的文章中展示)如《信陵君传》中信陵君说品德高尚、礼贤下士,而在别人的传记里却展示其弱点;

2、人物之间互相对比映衬,如《李将军列传》用李广和李蔡的对比,表现李广坎坷的人生际遇和不幸的待遇;

3、在紧张斗争的场面中,把人物性格推到冲突的尖端

4、在特定环境和场面中凸现人物特点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以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如刘邦和项羽的对话。

五、“建安文学”繁荣的原因

1、曹氏父子热爱文学、提倡文学、爱护人士;

2、文学本身的发展

六、建安诗歌的主要内容

1、反映汉末的社会政治现实。

2、反映诗人的渴望建功立业的愿望

3、基本特色:

情文并茂、文质相称,大量使用比兴、象征手法、语言质朴刚健、清新自然

七、曹植诗歌的艺术特点

曹植的诗歌就其创作经历来看,大致以建安二十五年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前期的曹植由于受到曹操的宠爱,显得志满意得,昂扬乐观,充满自信,富于浪漫情调,如《白马篇》。

(2)后期的创作,由于是在曹丕父子的猜忌、迫害下忍辱求生,心情极为悲愤苦闷,所以其内容与风格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品中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的情调没有了,代之出现的则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作品集中抒写的是对个人命运、前途的失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自己在碌碌无为中空耗生命的哀伤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如《赠白马王彪》。

艺术特色:

他的诗歌做到了气骨与丹彩的完美结合,故钟嵘说他是“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他诗歌上的创造性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他继承汉乐府“缘事而发”的精神,表现出高度的创造才能,他是第一个大力写五言诗的人,他的诗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的抒情性。

就诗歌体裁来看,曹植诗作中有不少乐府诗,但是他运用乐府体裁,不是简单地模仿,而是在诗中更多地注入了个人的感情,从而将乐府诗的以叙事为主,改变为以抒情为主,如他的《美女篇》。

  第二,他的诗在结构上更讲究,工于起调,善为警句,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警。

曹植诗注重结构的安排,他常常以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开头,渲染气氛,笼罩全篇。

如《野田黄雀行》:

“高树多悲风,海水构其波。

”以激烈动荡的景象,暗示作者心境地的不平和处境的险恶,等等。

所以沈德潜说他“极工于起调”(《说诗晬语》)。

  第三,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尤其表现在注重对偶以及锤炼字句上,善于比兴手法,词彩华茂,言语精练。

曹植诗歌中对偶句极多,如《公宴》中“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缘池。

”  

第四,他的诗歌中,对自然景物有了效多的描写,这也改变了乐府诗的面貌。

对后代文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八、

(一)阮籍的诗歌艺术成就

在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活动上,在运用比兴手法上大大超越前人

(1)表现出意蕴含蓄,深沉之美,阮籍诗歌大量表现忧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艰难、生命苦短,而这些又无法宣泄、排遣,所以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情绪。

(2)多用典故,比兴,象征的手法。

如《咏史》多用比兴手法,注重环境刻画,气氛的渲染,以反映称,对照形成含蓄蕴藉的风格。

(3)清逸玄远,容哲理、情感、意象于一炉。

(二)阮籍的咏怀诗:

阮籍的咏怀诗多用比兴手法、注重环境刻画、气氛的渲染,以反衬、对照形成含蓄蕴藉的风格。

在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复杂的内心活动上在运用比兴手法上大大超过前代。

艺术成就表现意蕴含蓄、深沉之美,表现忧生之嗟,感叹政治险恶、人生艰难。

而这些无法宣泄、所以产生一种深刻的孤独感。

多用典故、比兴、象征手法。

清逸玄远熔哲理情感意象与一炉。

内容旨在写出一种情绪一种心绪。

思想意义:

传出了黑暗统治下志士仁人的苦闷心声。

诗歌意境鲜明而深远,在构思方面作者截去生活中一个特定场景传出了作者感情琴弦的片刻颤动

九、嵇康的艺术成就

1、在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的人生理想境界

2、语言俊切,充满激情

3、发展了四言诗的表现手法

十、陶渊明的艺术境界、文学地位,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成就以及影响

(一)陶渊明诗歌的艺术境界:

1、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

他诗作的意境韵味,是一种平和淡泊,于世事无所争、无所求,是心与自然泯一的人生境界的自然流露,表现为宁静平淡的境界,是一种新的意境美的类型。

最能代表陶渊明冲淡之美的诗,莫过于《饮酒》,它创造出一个宁静平和的精神境界。

人、山川、空气、飞鸟原本只是一和谐之整体,原本无须区分。

“悠然”见者,盖无可无不可、非有意为之,乃无意之间相遇。

在此物我泯一的境界中,人生之种种真谛实以寓含其中,然亦不须说、又不必说,已经尽在意中。

忘言者,正在不言中也。

这样一个精神境界,留给人的是一种无尽的向往,这就是韵味。

2、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艳的色彩,不用刻意雕琢的对仗和深僻的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内在感情力量,所以他选择的只能是这种纯净的去尽华饰的语言。

但是,陶诗的语言又不是未经加工锤炼的粗糙平俗的民间口头语言,而是语言巨匠剥落浮华后高度凝练所达到的更高境界和水平。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样的名句如同口语,但其心与物会物我两融之境,又宛如目前。

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生机,天真自然。

(二)诗歌的思想内容:

1、对污浊社会的憎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2、与下层文人和农民的交往,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3、参与劳动的感受,表现诗人对农业劳动的热爱

4、描写田园生活的贫困状况

5、表现和反映诗人高远的理想和志愿

(三)诗歌艺术成就、特色:

1、主体风格:

平淡自然、亲切淳真

(1)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真切再现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

如《读山海经》第一首,完全用白描的手法,是得读者读来毫不吃力,只觉得接触到一片生活情景。

(2)朴素的语言、真率自然的抒写。

语言自然精粹富有意境美的同时通俗易懂、用语朴质无华却包含着丰富的形象。

(3)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平淡中有深意蕴含着某种人生哲理。

2、富有意境美。

陶诗使人接触到田园生活画面的同时,而引人到另一种境界去。

如《归园田居》第一首,我们不只看到所呈现的物:

几间草房、几缕炊烟、犬吠、鸡鸣;

而是这一切所构成的境界,宁静、安谧、纯朴自然。

3、简洁含蓄

4、风格多样,虽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也有时显得抑郁悲戚。

(四)影响:

1、陶渊明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产生了积极影响,回归自然不为五斗米折腰;

金刚怒目式疾恶除暴的精神。

但其消极避世也产生一些消极影响苏白。

2、在诗歌领域,他开创了田园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3、其诗风为后人景仰,“拟陶”与“和陶”相成风,如鲍照、江淹等。

            

(五)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1、把田园为官场的对应物,是超脱社会黑暗的淳朴去处,作品充满了对污浊社会的厌恶,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2、把田园生活理想化

3、歌颂生产劳动

4、反映农民的艰辛

十一、大小谢山水诗的特点以及比较

(一)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

1、善于营造画境,创造一种山水诗的结构模式,往往先叙述登游缘起或路线,在具体描写局部景物,最后议论或感慨。

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这一模式奠定了中国山水诗的写实倾向的雏形。

2、写局部景物描写中,通过细腻的观察与把握以及非常具体的画面,表现出某一景观的情趣韵味,朝着景物与情思交融的方向发展。

3、写山水景物的声、光、色都生动的描绘,善于炼句用字,运用对偶、排比的手法,能注意到诗中色彩的和谐写明暗对比。

4、风格典丽精深、声调声涩凝重、写境密实繁复。

(精工艳富的风、格以赋法入诗、细腻的景物刻画、结构上程式化、玄言词句多、词藻堆砌有句无篇、艺术上崇尚声色)

(二)谢眺:

风格清新秀丽,声调平易流畅,写境空灵简淡。

(三)两者比较:

在山水诗方面,谢眺继承了谢灵运山水诗细致、清新的特点,但又不同于谢灵运那种对山水景物作客观描摹的手法,而是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情感意趣,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从而避免了谢灵运诗歌的晦涩、平板及情景割裂的弊端,同时还摆脱了玄言的成分,形成了一种清新流丽的风格。

谢眺诗意象创造也清新明丽,大多落尽华饰有一种天然韵味,尤其在山水刻画方面;

而谢灵运在意象创造上颇多客观刻画不同于谢眺的带有更多主观因素。

十二、鲍照诗歌的艺术成就

1、其乐府诗具有抒情浓烈,气势流畅之美。

把惯用的并兴,善叙他人他事的乐府发展为一种直接抒写自己感情,叙说自己遭遇的诗体。

把浓烈的抒情与构辞的美丽融为一体,表现自己的澎湃情怀,抒情特色外露、强烈,流畅也节奏急速。

2、注重锤炼诗句,词采瑰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如《拟行路难》。

3、对七言诗的发展具有贡献,如《拟行路难》为七言为主的杂言,鲍照隔句押韵,而且创造性的自由换韵,使诗歌音节铿锵顿挫,更便于表达本放恣肆的感情。

4、五言小诗开南朝文人学习乐府生歌的先例,对后来五言绝句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十三、左思的《咏史》

(一)左思的《咏史》八首诗艺术成就

1、抒写了建功立业的愿望、胸怀阔达,笔力雄迈

2、充满着一股不平之气

3、据称建安文学传统,在诗歌中引用历史典故来抒写现实的忧愤,刚健有力,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所以被誉为“文曲以怨”或“左思风势”。

(二)分析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的艺术特色

1、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全诗以咏史舒服个人落拓不遇的情怀

2、采用对比的手法,取象于涧底松的直立对比,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3、结构上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以物及人,以今及古。

十四、南北朝民歌

(一)南朝民歌的艺术特色

1、内容:

南朝民歌为清商曲辞,内容丰富多彩、大都出于女子之口与爱情有关。

2、艺术特色:

(1)格调明快、清新,不仅再现了江南的自然风光,同时也表现了南朝妇女的浪漫情怀和对美好爱情的追求。

(2)语言清新流畅,多用双关和谐音,比较含蓄、婉转、耐人寻味。

(3)形式短小,多为五言四句,语短意长。

(4)比喻形象,语言清新自然、清丽婉转。

(二)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以及艺术特色

北朝民歌属于鼓角横吹曲辞多为军乐战歌,但反映生活面比较广多为反映北园风光,塞外人情;

反映北方的尚武精神和豪侠之气、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

2、艺术特点:

是形式多样有五言四句、七言四句、杂言等。

语言朴素刚健、风格粗犷、豪迈雄壮  

(三)两者对比:

 1、两者的产生地不同一南一北,题材不同。

2内容上南写男女之事的情歌而北是战歌、牧歌和情歌的融合。

3情感表现不同:

北粗犷南婉转

4语言风格不同:

北歌以质朴刚劲、富于力感见长,南则以华美的文辞、精致的手法及双关、隐喻为特点,绮丽精工。

5诗歌体制上:

南以五言四句体为主,但北还开创了七言四句的七论体,并发展了七言古体和杂言体。

6艺术手法上:

南多用双关、象征、暗示细腻的表达情感;

而北朝多为袒露直率。

十五、《世说新语》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内容:

掇拾汉末至东晋的士族阶层人物的遗闻轶事

(1)大部分描写“魏晋风度”“名士风流”,比较清楚的反映了士族阶级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方式,具有一定的暴露和认识意义,如司马氏统治的黑暗恐怖的暴露及豪门士族穷奢极欲生活的暴露。

(2)记载和称颂了一些好人好事,如《言语篇》中的爱国思想体现。

“记言则玄远泠隽,记行则高简瑰奇”

1、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作漫画式的夸张描绘,使之栩栩如生。

如《忿狷篇》中玉蓝田性急吃鸡子肋时,通过几个小动作,“以筋刺之,不得。

便大怒……”把他的性急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

2、善于把记言与记事结合起来写。

《世说新语》便能将记言及记事巧妙的结合为一,如“长星劝尔一杯酒,自古何时有万岁天子。

”这句话是晋孝武帝深夜入园看见彗星后,举杯向星空祝酒所说的话,将他故做旷达的心态,表露无遗。

3、语言精练含蓄,隽永传神;

情节具有戏剧性,曲折风趣。

《世说新语》中每则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读起来有如今日读的极短篇小说,故事有首尾及高潮迭起的情节,如温峤娶表妹为妻的故事,人物对话诙谐,内容极富戏剧性。

又如刘伶假借病酒,骗妻子为他准备好酒肉的故事,情节也是饶富趣味。

4、善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世说新语》受到魏晋流行的老庄哲学的影响,因此在用语上,语言虽然短小,可是仍善于借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性格。

如谢安、孙绰等泛海的故事,当面对事情时孙绰等人是“色并遽”、“喧动不坐”,而谢安却是“貌闲意说,犹去不止”,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谢安临危不乱的气度。

《世语新说》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说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影响,但由于作者的士族阶级地位,是他的思想观念受到一定的局限,《世语新说》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十六、志怪小说进步内容(思想艺术特点)

1、鞭挞残暴势力,表现人民的反抗精神

2、反映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反映封建礼教、制度对自有婚姻的摧残和人民对美好爱情的最求

4、赞扬人们不怕鬼,敢于斗鬼的精神

5、表现人们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精神

◆补充

十七、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答:

1、善于叙事

(1)用第三人称写法的叙事诗已经出现

(2)故事性和戏剧性加强

(3)刻画人物的多样化,通过人物的言语行动表现人物

2、形式自由句式篇章变化多端,无固定章法句式,整散不拘,长短随意,以五言为主,兼用杂言

3、言语朴实生动通俗化、口语化,而带有深厚的感情,富有生命力的口语传唱,富于生命气息

4、富于浪漫色彩抒情小诗《上邪》如山洪般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

十八、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汉乐府民歌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1)描写民间疾苦,贫苦的生活,反映出阶级对立,如《孤儿行》《东门行》

(2)反映战争要以带给老百姓的深重苦难,如《十五从军行》

(3)婚姻、家庭、社会问题,如《陌上桑》

(4)曲折反映东汉末期社会动乱带给人们的漂泊之苦,如《妇病行

(5)其他善写人生短促、人生无常的悲哀

(6)还有激烈直露的情感表现,如《上邪》

乐府主要内容:

1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反抗如《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2对战争和徭役的揭露如《战城南》《十五从军行》3对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抗议如《江南》《孔雀东南飞》4讽刺统治者卖官的政治丑闻和权门豪家的荒淫生活如《相逢行》《长安有狭邪行》

艺术特点:

通过人物的语言或行动来表现人物的性格《陌上桑》,语言朴素自然而带有热情《孤儿行》,形式的自由和多样(有杂言和五言诗体),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文学史地位:

表现在继承“感于哀乐,緣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对诗歌形式的创造主要是杂言和五言诗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增强诗歌容量和表现力,叙事诗的写作技巧如心理刻画、细节描写等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十九、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艺术风格

思想内容:

(1)表现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和对人生生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感受

(2)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仕途失意,苦闷哀愁

(3)游子思妇离别相思之苦和仇怨及思想怀人的离愁别绪,如《明月何皎皎》、《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客从远方来》《冉冉孤生竹》等

艺术风格即特点:

书213——216页

(1)《古诗十九首》的主要艺术特色是长于抒情,其抒情方法往往是用事物来烘托,触景生情,寓情于景,二者紧密结合,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

如《迢迢牵牛星》中作者通过遐想的牛女形象的描绘,抒写男女离别之情,通篇全是写景,而情在景中。

通过“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等句把织女的离愁之情点出来了。

(2)《古诗十九首》善于通过某种生活情节抒写作者的内心活动,抒情中带有叙事意味,使诗中主人公的形象更鲜明突出。

如“西北有高楼”写一个追求名利的失意者的心情,并没有抽象地写他如何怀才不遇、失落彷徨,却是通过高楼听曲这一具体事件的描绘,无意中流露的对那位歌者的同情,正表明了作者此刻的失意失落的心情,生不逢时的无限感慨。

(3)《古诗十九首》善于运用比兴的手法,称映烘托,着墨不多,而言近旨远、语短情长,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作者用鸟兽比拟人的怀乡之情。

(4)《古诗十九首》的语言不假雕琢,浅近自然,但又异常精练,含义丰富,十分耐人寻味。

如“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通俗易懂,简单凝练,生动传神,将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二十、嵇康的艺术成就

4、在诗中创造了一个诗化的人生理想境界

5、语言俊切,充满激情

6、发展了四言诗的表现手法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