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260215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理学实验 第六章 血液循环.docx

生理学实验第六章血液循环

第六章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构成。

心脏具有泵血功能,泵血过程中产生心音。

心音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

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心肌细胞发生一次扩布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

心电图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

血压是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血压的形成是由于心血管内有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最根本的功能是进行血液和组织之间物质交换,这一功能就是在微循环部分实现的。

心脏和血管的活动受神经、体液和自身机制的调节。

本章挑选了以下十个实验:

心脏的泵血功能---------------6.1:

心音听诊

心肌的自律性------------------6.2:

蛙心起搏点

心肌的兴奋性------------------6.3: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心血管反射---------------------6.4:

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

心电图---------------------------6.5:

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

6.6:

人体心电图

6.7:

人体心电图、心音图、动脉搏动图同步描记

血压------------------------------6.8: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量

微循环---------------------------6.9:

蛙肠系膜微循环观察

心血管的调节------------------6.10:

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技术

6.11:

蛙心灌流

6.12:

观察理化因素及递质对离体蛙心收缩活动的影响

6.13:

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

6.1心音听诊

【目的】1.学习心音听诊方法。

    2.了解正常心音特点及其产生原理。

3.学习听诊器的用法。

【原理】心音(Cardiacsound)是由于心脏瓣膜关闭及血液撞击心室壁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可在胸壁的一定部位用听诊器听取。

心音有四个,分别为第一心音(S1)、第二心音(S2)、第三心音(S3)和第四心音(S4)。

第一心音发生在心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它是由房室瓣关闭、心室收缩时血流冲击房室瓣引起心室振动及心室射出的血液撞击动脉壁引起的振动而产生的。

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早期,它是由于主动脉瓣何肺动脉瓣迅速关闭,血流冲击大动脉根部及心室内壁振动而形成的。

第三心音发生在快速充盈期末,此时血流速度的突然改变可造成心室壁和瓣膜振动,从而产生第三心音。

第四心音又称心房音,由于心房收缩使血流进入心室,引起振动而产生。

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都可听到两个心音S1和S2,在某些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听到S3,一般听不到S4,如能听到可能为病理性。

【实验对象】人。

【实验器材】听诊器。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一、确定听诊部位

1.受试者多采取仰卧位,检查者站在床的右侧,也可采取坐位,检查者坐在对面,应试者应解开上衣,面向亮处。

2.心脏瓣膜听诊区传统的心脏瓣膜听诊区为四个瓣膜五个区,见图6-1:

①二尖瓣区M位于心尖部,即左侧第五肋间锁骨中线稍内侧②肺动脉瓣区P在胸骨左缘第二肋间③主动脉瓣区A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④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E在胸骨左缘第三肋间⑤三尖瓣区T在胸骨体下端左缘,即胸骨左缘第4、5肋间。

此外,对疑有心脏病的病人还可听诊其他部位(如颈部、肩胛间)。

图6-1心脏瓣膜解剖部位及瓣膜听诊区

二、听诊顺序

心脏听诊的规范顺序是按逆时针方向依次听诊,即从二尖瓣区开始→肺动脉瓣区→主动脉瓣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三尖瓣区。

三、区分两个心音S1和S2

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体件,置于受试者胸壁上,用力要适度,听取心音同时,可用手触诊心尖搏动,另外,要根据心音特点(音调、强度、性质、持续时间等)、间隔时间,仔细区分。

区分两个心音的要点是:

⑴S1音调较低,持续时间长,在心尖部听得最清楚;S2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在心底部听得最清楚。

⑵S1与S2时间间隔小于S2与下一个心动周期的S1之间的间隔。

⑶S1与心尖搏动(或几乎与颈动脉搏动)同步。

四、比较不同瓣膜听诊区两个心音的强弱

【注意事项】

1.听诊心脏时,环境要安静,检查者思想要集中,为了更好地辨别心音,有时可让受试者改变体位、暂停呼吸或深呼吸气等。

2.听诊器的耳件方向应与外耳道的方向一致(向前),胶管等勿与他物摩擦,以免产生杂音,影响听诊效果。

【思考题】

1.心音听诊区是否在各瓣膜解剖的相应位置?

2.试述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的产生机制。

3.根据听取心音的特点,说明两心音S1和S2分别标志心动周期中的哪个期?

4.描述所听到的心音及不同听诊区两心音各自有何不同。

5.了解心音的临床意义。

(梁淑敏)

6.2蛙心起搏点

【目的】1.了解在体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

2.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S-Anode)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位,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normalpacemaker);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preoccupation)或超速驱动压抑(overdrivesuppression)”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使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试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并用改变蛙心不同部位局部温度的方法来观察温度对心脏自律性的影响。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蛙心夹、滴管、线、小离心管;任氏液。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图6-2蛙心

一、暴露心脏

蟾蜍或蛙一只,用刺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动物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

二、观察正常心跳频率

参照图6-2识别静脉窦、心房和心室。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三、不同温度下的心跳频率

用盛有35~40℃热水的小离心管(或用加热的刺针柄)或用小冰块先后分别地接触心室、心房和静脉窦以改变它们的温度,并分别观察和记录心脏跳动有何变化?

四、结扎窦房沟,观察心跳的变化

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形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线沿着半月形白线的近心尖侧进行结扎,以阻断静脉窦和心房之间的传导。

观察心房的跳动是否停止?

静脉窦是否照常在跳动?

待心房与心室恢复跳动后,静脉窦、心房和心室跳动得频率有何变化?

并观察它们的跳动是否一致。

见图6-3。

五、结扎房室沟,观察心跳的变化

在房室交界房室沟处,用事先备用的丝线将其结扎,以阻断房-室间的兴奋传导,观察心室是否停止跳动,静脉窦和心房跳动又有何变化?

(另一方法,先结扎房室沟,后结扎窦房沟,观察蛙心各部分的活动。

图6-3蛙心斯氏结扎位置

六、松开结扎线,观察恢复后心跳的变化

把结扎线松开,使心房、心室恢复跳动,并分别计算各部位的心跳次数,观察其跳动节律是否一致?

【注意事项】

1.剪胸骨和胸壁时,伸入胸腔的剪刀要紧贴胸壁,以免损伤心脏和血管。

2.提起和剪开心包膜时要细心,避免损伤心脏。

3.在改变心脏某局部温度操作中,所接触的局部位置要准确,可暂不滴任氏液,尽量减少该局部温度过快波及其他部位而影响结果。

4.如果斯氏第一结扎后房室迟迟不能恢复跳动,可做斯氏第二结扎加速其恢复。

而每次结扎不宜扎得过紧过死,以能刚阻断兴奋传导为合适。

5.结扎后如心房和心室停跳的时间过长,可用玻璃分针给心房和心室一机械刺激,或者给心房心室加温,促进心房心室恢复跳动。

【思考题】

1.分析本实验每一项试验结果的产生原因。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

2.如何解释在结扎后,心房没有立即恢复跳动?

这一结果说明什么问题?

3.当静脉窦局部温度发生变化时,心率为何会随之发生变化?

与只改变心房或心室局部温度所引起效应为什么不同?

4.心脏传导系统各部位的自律性如何?

心脏是如何传导节律的?

传导路径如何?

5.通过本实验,你认为影响心脏自律性的因素有哪些?

思考一下,内环境稳态对维持正常器官功能活动的重要性

(王庭槐)

6.3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目的】1.观察心脏在兴奋过程中的兴奋性变化。

2.学习在体蛙(或蟾蜍)心搏动曲线的记录方法。

3.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并理解其生理意义。

【原理】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脏的兴奋性的变化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绝对不应期(Absoluterefractoryperiod)、有效不应期(effectiverefractoryperiod)、相对不应期(relativerefractoryperiod)和超常期(supernormalperiod)。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很长(约百毫秒),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加上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不能发生兴奋和收缩。

此后为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如果在心脏的有效不应期之后,给予心室一次人为的或起自窦房结以外的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PrematureBeat)”(亦称“早搏”)。

期前兴奋也是一次心脏兴奋,因而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当紧接在期前收缩后的一次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常常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物】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蛙心夹;铁支柱、双凹活动夹、线、小烧杯、滴管、胶泥;任氏液。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一、暴露心脏

用刺蛙针刺毁蟾蜍的脑脊髓。

将其仰卧在蛙板上,约在肩带下方1~2厘米处用镊子夹起腹部皮肤,用粗剪刀将皮肤剪出一块呈顶端向下的等边三角形。

用镊子夹住胸骨下端,剪去同样大小的一块肌肉组织(连同胸骨、上喙骨、喙状骨、前喙骨和锁骨在内),暴露心脏。

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约1毫米。

二、连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将换能器的输入端与BL—410系统的前面板CH1接口相连。

刺激电极的插口与电脑BL—410系统的前面板刺激接口相连。

三、标本连接

将蛙心夹上的连线连至换能器,刺激电极检查刺激强度后(可刺激腹肌引起收缩即可)固定于铁支柱(或胶泥)上,使心室无论收缩或舒张均与刺激电极的两极接触。

见图6-4。

图6-4在体蛙心收缩测定连接装置

四、调节仪器参数

选择“实验项目”菜单中的“循环实验”菜单项,以弹出“循环实验”子菜单。

在“循环实验”子菜单中选择“期前收缩--代偿间歇”实验模块。

根据信号窗口中显示的波形,再适当调节实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以上步骤可由下面5步代替:

1、选择“输入信号”菜单中的“1通道”菜单项,以弹出“1通道”子菜单。

2、在“1通道”子菜单中选择“张力”信号。

3、基本参数设置:

增益:

100;高频滤波30HZ;直流(DC)输入。

4、在“设置刺激器参数”对话框中调节实验参数,延时:

0.05ms;波宽:

1.00ms,采用单个脉冲刺激,,电压2~8V。

5、使用鼠标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命令按扭。

6、单击刺激器调节区上的“启动刺激”命令按扭。

五、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心跳曲线,观察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相对应的心跳曲线。

(2)单击刺激器调节区上的“启动刺激”命令按扭。

选择适当的阈上刺激强度,分别在心舒期的早、中、晚期,给予心室一次刺激,注意心跳曲线的变化。

见图6-5。

(3)以同等刺激强度,在心缩期按动刺激按钮,观察心跳曲线的变化。

(4)增加刺激强度,在心缩期给予心肌一次刺激,观察心跳曲线是否发生变化。

(5)如时间允许,可选择适当刺激强度,分别在期前收缩的心缩期与舒张期给予心室一次刺激,观察心跳曲线的变化,并考虑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发生的关系。

图6-5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注意事项】

1.用蛙心夹夹住心尖时应当避免刺破心脏

2.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任氏液保持心脏的湿润。

3.每刺激一次心室后,要让心脏恢复2~3次正常搏动后,再行下一次刺激。

4.注意避免刺激电极的短路。

5.在刺激心脏之前,先用刺激电极刺激腹部肌肉以检查电刺激是否有效。

【思考题】

1.分析产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原因,通过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理解,充分理解心脏的兴奋性。

心脏的有效不应期长有何生理意义?

2.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的改变有何特点,其生理意义是什么?

3.心率过速或过缓时,期前收缩是否会出现代偿间歇?

为什么?

4.期前收缩是否也有不应期,它与代偿间歇的关系?

5.连续刺激心室肌,其收缩曲线将会出现什么变化?

为什么?

(王庭槐)

6.4减压神经的传入放电

【目的】1.观察家兔在体减压神经传入冲动的发放

2.学习在体记录神经活动的方法并加深对减压反射的理解和认识。

【原理】当机体处于不同的生理状态或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可引起各种心血管反射,使心输出量和各器官的血管收缩状况发生相应的改变,动脉血压也可发生变化。

这些心血管反射主要包括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等。

其中,压力感受性反射(bororeceptorreflex)在平时经常地起作用。

减压神经是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传入纤维之一,当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时,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经减压神经传入冲动也随之增多或减少,使压力感受性反射相应增强或减弱,以保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所以它的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回降。

压力感受性反射对动脉血压进行快速调节的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使动脉血压不致于发生过大的波动,因此在生理学中将动脉压力感受器的传人神经称为缓冲神经(buffernerves)。

记录减压神经的转入放电情况,可帮助试验者加深对减压反射的理解和认识。

【实验对象】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音箱、引导电极及支架、血压换能器;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动脉套管、注射器(1ml、5ml)、液体石蜡(38℃~40℃);3%戊巴比妥钠、10-4肾上腺素、10-4乙酰胆碱

【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

一、麻醉、固定与手术

从耳缘静脉注入1%戊巴比妥钠按2.5m1/kg,待动物麻醉后,背位固定于兔台上。

剪去颈部兔毛,于颈部正中切开皮肤。

分离颈部的软组织,在气管旁找出一侧的减压神经。

用玻璃分针仔细分离出一段减压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在分离神经时尽量避免损伤血管,以免出血影响实验记录,用温热生理盐水随时湿润保护神经。

分离另一侧颈总动脉,在肝素化的条件下作动脉插管术以记录动脉血压。

二、安置电极

用玻璃针轻轻地把减压神经放到引导电极上,用温石蜡油棉花盖神经以防干燥。

注意神经不可牵拉过紧,记录电极应悬空,不可触及周围组织。

颈部切口处用导线使动物接地。

三、连接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并调整参数

将引导电极连到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前面板的CH1输入接口,计算机声卡连接音箱。

选择程序“实验项目”菜单中的“循环实验”子菜单。

在“循环实验”子菜单中选择“兔减压神经放电”实验模块。

根据信号窗口中显示的放电波形,再适当调节实验参数以获得最佳的实验效果。

(以上步骤可由下面5步代替:

1、选择“输入信号”菜单中的“1通道”菜单项,以弹出“1通道”子菜单。

2、在“1通道”子菜单中选择“神经放电”信号。

3、基本参数设置:

增益:

5000;高频滤波1KHZ;交流(AC):

0.001S输入。

4、使用鼠标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命令按扭。

四、观察项目

(1)观察减压神经的群集放电的节律、波形和幅度。

群集放电的节律与心率同步,其幅度约为30~100μV,其大小随血压高低而变。

一簇群集放电的波形呈三角形,幅度先大后小。

见图6-6。

在监听器中减压神经放电的声音类似火车开动的声音。

(2)由耳缘静脉注入10-4的去甲肾上腺素0.3m1,注意观察血压上升的高度,上升过程中减压神经群集放电频率的变化,何时开始增多?

何时不能分辨出群集形成?

并持续观察到血压恢复至正常为止。

(3)由耳缘静脉注入10-4的乙酰胆硷0.3m1、观察血压与减压神经群集放电频率的变化以及二者的关系,并记录动脉血压,看降低到何种程度时减压神经的群集放电才减少或完全停止;以及其恢复过程。

(4)切断减压神经,分别在中枢端和外周端记录神经放电,有何不同?

图6-6减压神经放电

【注意事项】

1.分离减压神经时必须仔细操作,切勿损伤神经纤维。

2.分离后注意勿使神经纤维干燥,否则影响其传导动作电位的功能。

【思考题】

1.减压神经放电和动脉血压有何关系?

2.根据本实验结果,分析减压神经是传出神经还是传入神经?

3.理解减压反射的生理意义。

(王庭槐)

6.5容积导体在心电图描记中的作用

【目的】1.观察和比较在体和离体置于人工容积导体中的蛙心电图波形

2.理解容积导体与心脏的存在和心脏方位改变的关系

3.了解容积导体的意义。

【原理】容积导体(volumeconductor)是具有一定体积的导电体。

机体的组织几体液含大量可导电的电解质,形成一个容积导体。

产生心电的基本组织是心肌细胞。

心肌细胞兴奋时,细胞膜规律性地发生去极化和复极化。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是按一定的方法在体表记录的反映心脏活动的电位变化曲线,它来源于心动周期不同瞬间整个心脏的兴奋部位和未兴奋部位之间综合形成的电场变化。

根据心电的电偶学说,在心脏兴奋过程中外膜面带正电位最高的部位成为电源,带负电位最低的部位成为电穴,两者一起组成具有一定极化电压强度和方向的心电偶。

并在心动周期的各瞬间伴同兴奋的规律性产生及传导而变化着心电偶的强度、方向和位置。

因此,每一心动周期中心脏活动的电场变化呈现一定的规律,并通过心脏周围的容积导体而反映到身体各部位。

在容积导体中,某点电位的大小主要取决与三个因素,即:

与某点至心电偶中点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某瞬间综合成的心电偶向量的电压强度成正比;与某点至心电偶中的联线和心电偶轴心线交角的余弦值成正比。

所以在体表一定部位安置测量电极,应用心电图描记器或生物电记录仪可记录出电极所在部位的心电位变化,即心电图。

它反映了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实验对象】蛙或蟾蜍。

【实验器材和药品】电脑化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心电图导连线、蛙类手术器械;培养皿、烧杯;任氏液。

【实验步骤及观察项目】

一、暴露心脏

破坏蛙的脑脊髓,用大头针将蛙背位固定于蛙板上。

剖露心脏。

二、连接电极和BL-41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

利用固定蛙四肢的大头针作为引导心电的肢体电极,模拟标准导联II,将右前肢电极接负输入极导线,左后肢电极接正输入极导线,右后肢电极接地。

导连线输入端通过与系统前面板的CH1相连。

见图6-7。

图6-7蛙心电图的引导示意图

三、调整参数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进入系统操作程序,然后按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选择“输入信号”菜单中的“1通道”菜单项,以弹出“1通道”子菜单。

2)、在“1通道”子菜单中选择“动物心电”信号。

3)、基本参数设置:

增益:

1000;高频滤波100HZ;交流(AC):

0.1S输入。

4)、使用鼠标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命令按扭启动信号记录。

观察时,注意心电的波形及其主波形及其方向;注意每一心动周期出现的心电次数以及每次电的波形是否相同。

四、观察项目

1.离体心脏

用镊子夹住心尖,连同静脉窦一起快速剪下心脏,放入盛满任氏液的玻璃培养皿内,观察体表心电图是否依然存在。

为了避免心脏跳动造成标本漂移,玻璃培养皿内可先垫少量棉花。

2.复原

培养皿中存放的心脏夹出,放回蛙体内原位,观察是否又出现心电。

3.改变心脏方位

观察改变心脏方位对心电图波形的影响。

如将心尖方位改为朝向头端,心电主波方向是否改变。

4.肢体电极输入导联方式

将心脏位置复原后,改变肢体电极输入导联方式(如模拟标准导联I,左前肢电极接正输入极导线,右前肢电极输入连接不变,仍然接负输入极导线;模拟标准导联III,左后肢电极接正输入极导线,左前肢电极接负输入极导线),观察是否仍然出现心电图,并注意其波形和波幅是否有所改变。

5.离体并改变输入导线的位置

将心脏从体内夹出放置于培养皿内中心位置,并将肢体电极上输入导线的鳄嘴夹取下,改为夹住培养皿边缘。

注意夹的位置应同皿内心脏的方向接近于标准导联II的情况,并应接触皿内作为容积导体的任氏液。

观察能否引导出心电,其波形与在体心脏的相比如何。

改变心脏方向,如将心尖向左下改为向右上,波形发生什么改变。

见图6-8。

图6-8离体蛙心心电图的容积导体引导示意图

【注意事项】

1.剪取心脏时切勿损伤静脉窦,并应用利剪快速剪下,避免对心脏损伤过大。

2.用鳄嘴夹夹住培养皿边缘时,可垫一点脱脂棉,以避免滑脱,又利于接触任氏液良好。

3.蛙板和仪器应良好接地,导线不要互相缠绕以避免干扰。

【思考题】

1.心电图在临床诊断中有什么作用?

2.有那些证据说明本实验中模拟标准导联Ⅱ所观察到的电变化是心脏的电活动?

3.从肢体和躯干体表为什么能引导出心电活动?

4.为什么心脏与引导电极两者位置的相对改变可使心电图波形改变?

(何斯纯)

6.6人体心电图

【目的】1.学习人体心电图的记录方法。

2.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形及间期的生理意义。

【原理】正常人心脏由窦房结发出兴奋,按一定途径和时程,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

因此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有一定的规律性。

心脏兴奋的部位与未兴奋的部位之间形成无数对极性相反的偶极子。

这些偶极子具有一定的电量和方向。

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表面也随心动周期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将测量电极置于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通过心电图机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即为目前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