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622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docx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概诉

 

“低头族,请你抬起头”系列研究性学习活动成果报告

学校:

锦州四中

班级:

八年十三班

研究时间:

2016年2月

指导教师:

郭京

组长:

刘美杉

小组成员:

田月莹徐鹤文葛修竹

张馨月石雨濛 

 

内容摘要

【关键词】正确利用网络杜绝手机依赖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和手机用户的增多,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正发生着变化,带来便利与乐趣的同时,“手机依赖症”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诸多影响,正确利用网络,杜绝手机依赖已是刻不容缓。

 

本成果报告包含以下材料

序号

名称

数量

备注

开题报告暨活动方案

1

3-5页

结题报告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

1

6-9页

主要成果暨系列活动记录

5

10-25页

指导老师指导记录及评价

1

26-27页

小组成员学习体会

1

28页

附件(图片)

3

29-31页

 

结题报告暨研究性学习活动总结

通过在班级内开展“低头族,请你抬起头”主题演讲活动,研究活动小组成员积极努力的搜集资料,准备主题班会活动方案,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小组成员的文献搜索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在此次活动中都得到了锻炼,同时通过现场参与主题班会活动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低头族相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并得到以下相关感受和结论:

1.低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无论是在人满为患的地铁里,还是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低头族”的身影无处不在,候车的乘客,匆匆赶路的上班族,开车等红灯的司机……低头玩手机俨然不只是一种现象,更像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们每天的精神调剂品。

更有网友调侃道: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私家车车主陈先生告诉记者,他经常会在开车过程中看看手机,“有时等红绿灯时间很长,就顺便看下微信或者微博,不及时回就觉得心里不舒服”。

有些私家车主对于“开车玩手机”纷纷表示,“已习惯了,就是管不住自己”、“前面没什么车,反正眼睛盯着呢,刷一下微博没事”……以上这些成为很多“低头族”为自己“代言”的理由。

  2.“低头”渐成交通隐患

  坐公交车、地铁玩手机,成为很多年轻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

记者乘坐地铁一号线的时候,放眼地铁整个车厢里,均是低头玩手机状。

马路上开车打电话、骑车打电话的比比皆是。

近期,因为玩手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

  宋欣是一名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的白领,每天乘坐地铁上下班,在地铁上的功夫她都会关注微信里的朋友圈,看朋友各种晒孩子、晒出游、晒美食,不亦乐乎。

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几乎成了手机的“奴隶”:

每天睁眼第一件事就是拿手机,吃饭的时候看手机,开会的时候偷着看手机,睡觉前不看手机睡不着,连上厕所都要“争分夺秒”地刷微信朋友圈。

“现在我离不开它了,没有手机的生活无法想象。

”宋欣说道。

  公交站旁等车的乘客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手机,很多时候,车来了都不知道,只能等下一辆。

公交车上玩手机的更是随处可见。

有很多站着的乘客一手扶着把手,一手玩着手机。

司机急刹车的时候,很多人往往站不稳,由此带来了很多安全隐患。

  记者从交管部门得知,现在无论是开车的、坐公交的、骑自行车的、还是过马路的行人,似乎都在抓紧一切时间看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因此引发的交通事故和安全事故也频频发生。

有过马路看手机被电瓶车撞骨折的,有看手机时遇到公交车急刹车被甩出去的,而因为开车打电话、发微信而发生的追尾事故更是不胜枚举。

  3.“低头”淡漠亲情友情

  吃饭发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大爱好。

打开微信朋友圈,各种美食映入眼帘,都是朋友们吃饭前发的照片。

如今,大家都有一种习惯,就是待服务员将菜摆上桌后,不是先动筷子,而是拿手机对着菜拍照,然后发微博。

曹卫东是军交学院的大四学员,每逢寒暑假的时候,他都会跟同学聚会。

据他介绍,如今,朋友聚会俨然成了“手机聚会”了。

坐下后不一会儿每个人都会掏出手机鼓捣着,有的时候,明明就坐在旁边,却在网络上聊天;有的时候,在网络上聊得火热的同学,见面时却说不上几句话;有的时候想跟朋友多聊聊天,叙叙旧,可是他总是盯着手机,聊天也是有一句没一句的。

  家住春华街道华泰里社区的朱阿姨反映,最近跟女儿都很少交流,几乎为零。

孩子一下班回家就坐在房间里玩手机、打游戏,有时候喊她吃饭都无动于衷,每天交流的话语无非是那几句“想吃什么?

”“吃饭了”,“该睡觉了”等等。

“有时候看她专注玩手机,恨不得把手机给扔了。

跟她说话也是心不在焉的,现在的智能手机真是吭人。

”朱阿姨生气地说道。

她现在特别怀念以前的生活,女儿一放学就会跟自己聊天,聊学校的见闻,聊学习的感受,聊母女间的悄悄话,可是,现在手机却改变了这一切。

  据调查,因为沉迷网络,玩电脑和手机造成家庭关系淡漠的情况不在少数,还有不少年轻人因此患上了“强迫症”,每天不上网就难受。

他们在互联网创建的虚拟世界里如鱼得水的同时,似乎忘记了,真实的世界就在身边,亲情、友情也需要面对面地交流来呵护。

  4.“低头”埋下身体隐患

  智能手机的普及,带给人们便利的同时,也无形中带来了很多疾病。

据专业人员证实,经常低头玩手机对颈椎、眼睛的危害是最大的,特别是晚上关灯睡觉前玩手机对眼睛的伤害更是惊人。

坐在公交车上看手机,公交车晃动会造成视力疲劳,长时间会导致视力下降;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会使面颊和下巴的肌肉因重力而下垂,时间长了可能形成双下巴;此外手机显示屏上的文字小,人们会下意识地瞇眼看,时间长了就会在眉间眼角形成皱纹。

 

 

三、系列主题演讲活动方案及记录

主题演讲活动方案之一

八成白领患上手机依赖症,小伙伴们多是手机控

伴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原本作为一种沟通工具的手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着变化,"手机依赖症"就成了一个热门话题。

机构调研:

近八成白领患上手机依赖症

此前,智联招聘曾发布一份针对28个主要城市白领进行的手机指数调研。

结果显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手机自身功能的加强,白领在很大程度上被手机“控制”,近八成白领患上了手机依赖症。

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手机时长最长,每天6.72个小时,其次为西安白领,为6.15个小时,其次为上海白领,5.45个小时。

公关、营销等行业白领为了工作,手机保持24小时开机。

“如果手机没电了,会心神不宁,怕漏掉客户重要的电话,也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有玩儿的工具了。

手机比恋人还重要,香港“低头族”盛行

谷歌一项调查显示,港人每天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比率达96%,高于日本的94%以及新加坡的93%,为亚洲第一。

另一项调查显示,11%的香港人甚至频密到平均3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

搭上港铁,环顾四周,十有八九都是低头玩手机、ipad。

甚至在朋友聚餐、家人团聚的时候,仍有“低头族”忙于听音乐、查邮件、上社交网络、玩游戏,而懒得与周围的人沟通交流,就算说话也是敷衍了事。

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香港人身体的一部分,没有手机就像缺胳膊少腿似得,浑身不自在。

前不久,一个关于香港手机使用率的调查报告,有受访者认为手机比恋人还重要。

无言的刷屏聚会,朋友各自埋头玩手机

朋友聚会,给大家当面交流提供了机会,可是手机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远,最终演变为“无言的结局”。

朋友相见时气氛热烈,但是落座之后没过一会,就开始有人低头戳手机了。

一开始大家还聊得很热络,但是上菜以后,大家就开始边吃饭边玩手机。

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更多的人开始低头看手机屏幕,刷微博、聊QQ、发微信、玩游戏。

当一张桌子上大部分人都在低头玩手机的时候,聚会的目的已经消失殆尽了,无怪乎有人曾经说想念没有手机的时代。

 

主题演讲活动方案之二

我在看你,你却在看手机

(演讲人:

田月莹)

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反过来,被手机“绑架”的人也越来越多。

手机忘带心烦意乱、半天没消息就感到不安、一遍遍地刷新信息……手机成瘾往往伴随着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如焦虑抑郁情绪、神经衰弱、失眠等。

1、症状:

醒来第一件事是摸手机

高达79.40%的白领晚上睡觉不关机,排在手机依赖症表现的首位;其次是在没事儿的时候喜欢用手机打发时间,比例为78.86%;60.39%白领明确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的当面沟通;68.56%白领坦言自己醒来后除了睁眼就是摸智能手机;63.59%白领睡觉前玩手机,且经常影响睡眠时间。

2、目的:

多数与生活相关

白领一天当中有那么长时间给了手机,那手机主要是用于工作还是生活?

调研发现,仅有21.37%的白领使用手机工作的比例超过50%,这意味着多数白领用手机基本与生活相关。

并且,手机完全渗入白领一天主要历经的情境中,并且严重改变着白领的生活习惯。

3、场合:

被窝、交通工具、卫生间为前三名

从早起的被窝至睡前的被窝里,被窝里的手机可谓名副其实。

据该调研统计,超7成白领常在睡前使用手机,近4成早起被窝里依然会查看手机。

其次,为乘坐交通工具时,达到55.06%,卫生间则以43.34%的比例居于白领常用手机情景第三名。

可以看出,除了开会外,手机基本上已经渗入到白领一天主要历经的情境中,甚至有15.98%的白领表示走路时也经常用手机。

4、内容:

聊QQ排在首位

调查数据显示,除去必要的交流之外,白领常用手机聊QQ(30.91%),看电子书(27.18%),微信(26.82%),刷微博(22.38%),玩游戏(23.45%),听歌(21.85%),看视频(12.97%)。

有意思的是,调查中发现,爱刷微博白领的月花费开销要比其他白领高出13.55%。

5、影响:

六成人减少当面沟通

此次调研还显示,手机过度娱乐化现象已经非常严重,手机不仅偷走了白领的时间,影响现实社交,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白领的身体健康。

有60.39%白领表示手机减少了与身边人当面沟通,45.11%的白领表示手机影响个人的学习计划。

6、疑问:

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

亲情、友情、爱情,无所不在的强大社交通讯,仿佛让人与人变得更近,其实却离得更远。

坐车玩手机,开会玩手机,吃饭玩手机,睡觉也玩手机,本来应该是用“碎片时间”拿手机处理事务与放松,现在却让手机把生活“碎片化”了。

玩手机还是被手机玩,这是一个问题。

 

主题演讲活动方案之三

是什么催生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

(演讲人;徐鹤文)

“人心散了,饭也吃不好了,自从上了微博,我的拍菜水准蒸蒸日上,吃菜的兴趣则江河日下”,戏谑中透露一丝无奈。

餐厅里、公车上,手机占据人们的碎片时间,催生“低头族”。

是什么让你宁愿埋头紧盯手中小小的屏幕,却不愿抬头多看一眼身边的世界?

1、科技绑架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技术是柄双刃剑,这是无需重申的常识。

手机普及后,已经从纯粹的通讯工具演变为能体现人某种价值的器物,苹果手机的风靡,与其说人们所追求的是某类新款的手机,不如说是在追赶技术时代的某种符号、潮流。

通俗而言,就是技术对人的绑架,使人养成了对工具的深度依赖。

当然,手机依赖症也只是现代社会种种工具依赖症的缩影,现在很多人沉溺于电视节目,离开了键盘就不会写字,习惯了以车代步,人对技术的使用转变为技术对人的占据与控制,选择生活方式的自主性和能力则逐步丧失。

2、信息焦虑导致手机依赖

人有各种心理需求,包括安全、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手机中的社交网络使获取“自我实现”变得空前容易,发表个人观点、转发并评论、晒个人生活,能以零成本迅速得到别人的反馈。

同时,窥视亲朋好友甚至陌生人的生活,从而得到心理满足。

此外,人们渴望拥有信息权,不停刷屏,时刻关注最新的动态,寻找与人交流的共同话题。

互联网信息爆炸的时代,通过手机上网查看资讯更为便捷,亦满足人们对各类信息的需求。

3、“手机病”背后是自我存在感的现实焦虑

在高节奏、加速度的社会运转节奏下,生活变成了适应,它是格式化了的,是按部就班地执行某种既定流,上班、下班,上课、下课,单位、家庭,教室、寝室,这种失控的生活状态下,人的价值被削弱,存在感得不到应有的体现。

深切的迷茫使得人们转向对技术工具的依赖,将自己封闭起来,与外界的嘈杂、紧张隔离。

在自我建构的狭小空间里,通过对工具的使用来找寻自我的价值,用玩手机、上网等低能耗方式获取宁静。

现代人总是热衷于追逐流行,他们所追赶的,是依托于符号之上的存在感与自我价值。

 

主题演讲活动方案之四

低头族,请你们抬起头来

(演讲人:

葛修竹)

“手机依赖症”是应该警惕的“社会病”

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沉迷于自己的手机世界里乐不思蜀,则必然会逐渐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现实世界隔断了联系,等到需要处理现实中的问题时,人就会无所适从。

这实际上是人的社会能力的一种退化,“手机依赖症”是一种应该被克服的“社会病”。

一个正常的“社会人”,不应沉迷于手机等电子产品,而错失和亲人朋友面对面交流沟通的机会;不应让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成为“遗失的美好”,毕竟,“人机关系”永远取代不了“人际关系”。

1、长时间使用手机危害多多

有研究显示:

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

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会造成眼疲劳;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会造成颈部、手臂肌肉疲劳;而长时间过度使用触屏手机,会导致手部关节、肌腱损伤性症状群,包括手指、手腕关节疼痛无力,动作不灵活等,形成所谓的“触屏手”。

另外,长时间低头玩手机会造成颈椎、腰椎的损伤,引起关节酸痛、麻木、肿胀等。

2、让手机回归“工具”的角色

现代人患上“手机依赖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本该具备的一些正常能力在逐渐消退,比如与人相处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

而这种能力上的消退,最终会影响到我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重新给手机定位,强调它的“工具性”,而不是“拟人性”。

我们不妨听从专家的建议,有意识地把手机放到一边,通过做一些其他的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能够不用手机完成的事情,尽量不用手机,等我们慢慢戒除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它自然就会回归“人类工具”的角色。

3、提高自制力做手机的主人

“依赖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多见于比较孤僻、自卑、相对缺乏自信的人。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心理不适应状况出现增多趋势,特别易发于白领人群。

要减弱或消除“手机依赖症”,加强自身的自制力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现在很多手机的主要功能被娱乐功能侵占,这也是很多人对此“上瘾”的原因之一,鉴于此,加强自制力,成为手机的主人非常有必要。

 

主题演讲活动方案之五

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

(演讲人:

张馨月、石雨濛)

人们越来越喜欢在真实世界里伪装自己,却又选择在虚拟世界里表达真实的自我。

“低头族”现象的兴起,反衬出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的某种逃避与冷漠。

世界各地智能手机普及之处,地铁里、公交车上、工作会议上、课堂上、餐桌上、排队时,甚至驾车时,总有很多人低着头,手里拿着手机或是平板电脑,手指在触摸屏上来回滑动,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手中发亮的方寸屏幕,对身边的世界漠不关心——他们就是传说中的“低头族”。

英文称之为“Phubbing”,由phone(手机)与snub(冷落)组合而成,传达出因专注于手机而冷落周围人的行为。

看手机的“盲人”

对绝大多数低头族而言,也许冷落他人并非本意,但这样的无心之举却可能带来致命的后果。

就在上个月,旧金山轻轨车厢里发生的一起枪击案因为手机受到关注。

光天化日之下,凶手在地铁车厢里枪杀一名素不相识的大学生。

警方调出事发时的监控录像显示,车厢内一名失去理智的男子突然掏出手枪不停挥舞。

可站在他身边的几名乘客,由于只顾低头忙着玩手机或平板电脑,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的存在,直到该名男子最后扣动扳机酿成命案。

同样,发生在中国“低头族”身上的悲剧也不少。

前不久,一名湖北十堰的17岁女生与同伴外出聚餐时,一边走路一边玩手机,不幸一脚踩空,跌入十五六米的深坑不幸身亡。

就在10月22日,南京一名男子在经过火车道口时,由于低头专注看手机,连火车的鸣笛声都没听到。

行驶过来的火车与该男子贴身而过,他受惊倒地,幸好没有受伤。

这次事故也导致火车被逼停,在现场停留了18分钟。

美国“生活科学”网站指出,“低头族”的出现,凸显了人们由于过度依赖手机等电子设备而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的现实。

2009年,西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艾勒·海曼在大学校园里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让一个小丑骑着马戏团的独轮车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正在看手机的行人中,只有25%的人注意到了小丑的存在。

在发布于《应用认知心理学》上的一篇文章中,海曼将这种现象称为“非注意盲视”。

科技带来享受,也带来“副作用”

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会忽略真实世界的存在,转而沉迷于小小屏幕中的虚拟世界?

应该说,“低头族”的形成是科技发展与人类需求共同作用的产物。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3G时代的到来,移动网络速率和质量的大幅度提升,促进了3G手机终端的迅猛发展。

于是,以iPhone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引领了一场通信革命,与此同时,新型社交媒体与移动终端紧密结合,人与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在时间和空间上都被急剧压缩。

在经典的“六度空间”理论中,你与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6个。

如今,你与奥巴马的距离仅仅是一个推特账号。

移动网络和终端软硬件的发展史无前例地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和生活习惯。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的时间被工作、应酬、聚会所占据,剩下的只有零散的时间。

而移动终端上碎片化的信息刚好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其社交功能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愿望,也为自我展示提供了最佳的平台。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移动终端的普及是科技引领社会进步的一大体现。

然而,充分享受人类科技进步的成果也意味着要承担副作用的代价,那就是过度依赖和沉溺其中。

“低头族”也由此应运而生。

人类因手机而“退化”?

好莱坞动画大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描述了公元2700年的“低头族”:

那时的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但由于过度依赖智能设备,人们都变成四体不勤的大胖子,每时每刻面对的只有一个支在他们眼前的电脑屏幕。

除了和屏幕对话,他们不懂得如何与其他人交流,甚至离开屏幕就几乎无法生存……未来的人类是否真的会“退化”成这个样子,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智能手机带来的负面作用,现在就已经开始显现了。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77%的人每天开机12小时以上,33.55%的人24小时开机,65%的人表示“如果手机不在身边会有些焦虑”,超过九成人离不开手机。

发表在《验光和视觉科学》期刊上的一项研究指出,人们通过手机阅读文本信息或上网时,眼睛会比手里拿着一本书或一张报纸离得更近,这意味着,眼睛聚焦手机图文更费劲,更容易导致头痛和双眼疲劳等问题。

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会导致眼部结膜血管充血,甚至出现刺痛、流泪、畏光等症状。

而长期低头看手机还会引起颈椎问题,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低头就可引起颈部的疲劳,时间长久会引起椎间盘退型性病变、骨质增生,进而压迫血管和神经。

此外,长期玩手机还会引起失眠、听力下降、手指肌腱炎等健康问题。

因专注于手机而引发的各类事故早已不是新闻。

研究表明,走路玩手机导致人们左右看的几率减少了20%,遭遇交通事故的几率增加了43%。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项统计显示,因专注于手机而导致的伤害事件近年来明显上升。

2007年有600名行人因看手机而受伤,2010年这个数字增加到1500人。

研究学者警告说:

如果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话,类似的伤害事件将在未来5年增长一倍。

部分国家和地区还对走路时玩手机的行为予以制裁。

美国新泽西州推出新法规,行人在街上边走边发短信将被罚款85美元。

台湾地区也曾传出对行人边走边玩手机要予以罚款。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在玩手机。

”网上广为流传的这句话,反映了人们对人际交往中手机这个角色的复杂心态。

埋头于网络世界,带来的不仅是对身体的伤害,还有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2012年10月,青岛市民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

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面前的孩子一个个拿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

有媒体评论称:

老人摔盘离席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典型切片,手机引发的各种情感危机,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里不断重复上演。

沉醉于手机的虚拟空间,消解了社会伦理,致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冷漠、隔阂。

正如小说《手机》的作者刘震云所说:

“我就觉得手机好像自己有生命,它对使用手机的人产生一种控制。

对手机的依赖使我们忽略了与自己的亲人、朋友、同事的交流。

手机里的众声喧哗与手机外的众生沉默,反差强烈。

可能谁都有过因为玩手机将别人或被别人晾在一边的经历。

在美剧《生活大爆炸》中,也展现了滑稽但颇有寓意的一幕:

主人公拉杰和女友第一次约会时,两人都羞于言谈,场面尴尬,最终,两人选择在图书馆里面对面,用手机上的社交软件相互发信息进行交流。

让人不禁感叹:

科技发展,究竟带来的是人类的进步还是退步?

学会独处和相处如今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们时常会怀念昔日的四合院。

那时邻里之间常互相帮衬,亲如一家,现在隔壁房间的邻居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或许“低头族”所凸现的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社会现象,而是我们应该如何处理科技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手机虽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若不加节制,找回人们对自身的控制力,必然会给生活带来麻烦,致使人际关系退化,甚至引发情感危机。

心理学专家建议:

对成人来说,应当有意识地减少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时间,培养自己对身边世界的观察能力,并且多参加积极有益的线下活动。

所以不妨把手机放到一边,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单独待一会儿,慢慢培养这种习惯,这有利于戒掉对手机的过分依赖。

而由于自控能力弱,儿童更容易沉溺于各种游戏和网页当中,与外界交流的时间大幅减少。

对儿童来说,家长应教育孩子适度使用移动媒体工具,鼓励孩子多在现实世界中与人交流,并且要坚持以身作则。

或许,“低头族”的兴起,只是人类科技与文明发展的阶段性产物,相信人们终将意识到,移动终端中的虚拟世界无论如何精彩,都无法代替现实世界的真实美好。

科技只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物理距离,而心与心的距离,还是需要在“线下”构建。

 

四、指导教师指导记录

第1次指导主要内容记录

1、对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及主要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如如何利用网络查阅文献,如何开展社会实践与调查等。

2、指导组长选定小组成员,并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

第2次指导主要内容记录:

1、根据小组成员确定的主题,指导小组成员如何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活动方案。

2、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展开社会调查。

3、要求小组成员做好相关活动记录。

第3次指导主要内容记录

1、指导小组成员如何撰写成果报告。

2、指导小组成员汇编本次研究性学习相关成果

指导老师对研究成果的最终评价:

本次学习活动的开展,使几位同学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小组分工与合作能力及社会实践与调查能力,恰当的总结了本地中学生对校服的看法。

在提高自身科研、组织、协调等素质的同时也为相关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五、小组成员研究体会

(记录整理:

刘美杉)

刘美杉:

通过本次研究性学习我最大的体会便是自己搜集资料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我已经学会在各大网站和论坛上随心所欲的找寻自己需要的各种资料,相信这会为我以后的学习提供不少的便利,当然我也通过研究成果汇编了解到网络的各种让人又爱又恨之处,我会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好好利用她的好处而避免被其感染的。

田月莹:

我觉得我们这次研究性学习虽然活动的组织和策划都比较成功,但还是有许多让人觉得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