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871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docx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

第1章第2节世界的气候和自然景观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主要的陆地自然带。

2、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

3、学会分析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学习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分布和成因。

【自主学习】

一、气温

1、天气与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

气候是一个地方长时间里大气中的水热、运动状况。

2、气温的变化:

(1)日变化:

日最高气温:

每日14时。

日最低气温:

每日日出前后。

(2)年变化和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

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间的差值。

北半球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

7

1

海洋

8

2

气温年较差低纬度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比较小,中纬度地区最大。

(3)等温线的弯曲:

①在南北半球上,无论7月还是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多,气温就高,高纬地区获得太阳辐射能量少,气温就低。

②北半球,1月份(冬季)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7月份(夏季)正好相交。

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至。

③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平行,表明该地受海洋影响显著,如我国7月份平原区气温分布情况。

④如若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比如1月份我国东北地区,等温线平原向高纬突出,这是受东北地形成“马蹄形”影响。

⑤洋流因素:

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凸,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凸,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⑥闭合曲线:

盆地增温,山地降温。

二、降水

1、大气降水

(1)大气中的水汽来源:

蒸发和蒸腾

(2)饱和空气与气温的关系:

成正比

(3)降水形成的条件:

①空气饱和时,气温继续降低

②有凝结核

③水滴增大到能够下降到地面

2、世界的降水

(1)等降水量线

人们根据世界各地气象记录,把降水量相同地点在地图上连起来,这叫等降水量线

(2)降水的空间分布

受控气压带与风带

大气运动状况

降水多少与类型

赤道多雨带

赤道低气压带

上升气流为主

多对流雨为主

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少、大陆东岸多(受夏季风、台风影响)

温带多雨带

西风带和副极地低压

多锋面气旋活动

多、锋面雨与气旋雨

极地少雨带

极地高气压带

下沉气流为主

三、世界的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位置、海陆分步、地形、气压带和风带、洋流等

(1)纬度因素

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因此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降水受纬度因素的影响,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2)海陆因素

由于陆与海洋的物理性质不一样,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相反因此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近海而且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就多;远离海洋的内陆,降水就少近海而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

由于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同纬度地带,山上的气温都比山下低降水受地形的影响,也很显著迎风山坡,暖湿气流被迫抬升时,气温降低,空气饱和容易成云降雨背风山坡则降雨较少例如,喜马拉雅山南侧的迎风山坡,年降水量最多处可达10000毫米以上;北侧的背风地区,年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

(4)气压带和风带

地球上共形成了南北对称分布的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地面受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也就不同例如,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上升气流,形成高温多雨的赤道雨林气侯;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地区,盛行下沉气流,形成干燥炎热的热带沙漠气侯;而地中海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则受西风带影响,温和多雨

(5)洋流因素

地球上各大洋的海水,时刻在运动着大洋表层的海水常顺风漂流人们把大股海水常年朝一定方向的流动,叫做洋流通常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例如,太平洋北部的千岛寒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的洋流,叫做寒流例如,北大西洋暖流一般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特别是经常有风从暖流上空吹向陆地的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2、气候的地区差异

3、各种气候类型成因、特征和分布(见教材P19)

【方法技巧】

气候与地形、海陆分布的关系

洲名

主要气候特征

气候与地形、海陆分布的关系

亚洲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①地形起伏大——气候复杂多样;②地域广大和完整——大陆性气候范围广;③最大的大陆与最大的海洋相临——季风气候显著

非洲

干燥、、暖热、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①海岸线平直,内海与海湾少一受海洋影响小;②东北紧邻亚洲大陆——东北信风使其干燥程度增大;③背风地区广——高温程度加大;④大陆地跨赤道南北,地面起伏

小一气候南北对称分布。

欧洲

无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占绝对优势;海洋性气候显著

①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海洋性气候显著;②大陆南宽北窄呈三角形——寒冷气候区小;③山脉东西走向——便于水汽输送

北美洲

温带大陆性气候占优势;气候类型多样

①大陆北宽南窄——温带气候占优势,热带气候区小;②西部高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西部气候南北延伸、南北更替;③中部平原南北贯通——冬夏气流南北运行无阻,冬冷夏热显著;④地势起伏大——气候类型多样

南美洲

温暖湿润,以夏雨为主;热带气候为主;气候类型结构独特

①大陆北宽南窄,中部突出——热带气候为主;②南回归线以南大陆紧缩——亚热带、温带气候范围小;③安第斯山南北纵列紧逼海岸一西

部气候南北延伸;40°S以南的大陆东西两侧的同纬度地区气候类型差异大

大洋洲

干旱区面积大;降水分布呈半环状;普遍暖热

①东部高山——西进气流受阻,内陆地区干燥;②地形单调——无气候障碍,使中西部气候类型渐变;③大陆跨南回归线且东西宽、南北窄——副高控制面积广,南北受热状况差异小

南极洲

烈风、暴雪和酷寒的极地气候

①大陆集中于南极圈内——终年被极地高压与极地东风带控制;②地势高——气温低

四、陆地自然带

地表的动物又受植物的影响而不同。

由气候、土壤、动植物等地理事物组成了自然环境的总体,称为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我们生存的空间,自然环境的外部特征称为自然景观。

而植被是自然景观最明显的标志。

我们一般根据当地的植物特点来认识这里的气候特点。

自然带名称

分布

气候特征

植被类型

典型动物

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雨林

猩猩、河马、大象

热带季风气候

亚洲南部和东南部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热带季雨林

热带草原带

雨林两侧

全年分雨季、干季

热带草原

长颈鹿、斑马狮子、鬣狗

热带沙漠带

回归线附近大陆西部,中部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沙漠

单峰驼、沙漠狐

温带沙漠带

温带内陆

气温较差很大,降水稀少

温带沙漠

野驴、双峰驼

温带草原带

温带沙漠周围

气温较差较大,降水较少

温带草原

黄羊

温带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东西两侧

温度适中,降水较丰富

温带阔叶林

大熊猫、梅花鹿

亚寒带针叶林带

北半球温带阔叶林带以北

冬长夏短,降水较少

亚寒带针叶林

熊、狐、松鼠

苔原带

针叶林带以北

气温很低,降水少

苔原

驯鹿

冰原带

北冰洋沿岸,南极大陆

酷寒

冰雪裸地

北极熊、企鹅

 

课堂探究学习

【问题探究】

下图为世界四地区简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候类型在全球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华北正值雨季时,甲、乙、丙、丁四地中,正处于多雨期的是__________。

(3)丙地气候类型分布面积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4)丁地及其周围沿海地区气候类型分布面积与乙地气候类型的分布面积有什么不同?

并分析乙地气候如此分布的原因。

 

(5)丙地附近海域是世界重要航线,该海域气象条件在冬、夏两季对航海的影响有何不同?

 

【当堂检测】

下图是我国四地气温降水资料图,甲、乙、丙、丁位于不同的地理分区,据此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分区是()

A.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2.四地中,丙地夏季气温最低,主要原因是()

A.地势高B.纬度高C.深居内陆D.靠近沿海

下图中的两幅图是世界局部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3~6题。

3.导致全球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洋流C.地形D.太阳辐射

4.①沿岸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5.下列四种气候类型在上图中所示的两个区域内均有分布,但成因明显不同的是()

6.对图中①②③三地叙述错误的是()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地形有关B.②地7月份炎热干燥,1月份温和多雨

C.③地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D.影响③地气候类型的主要因素是西风带

 

7.万众瞩目的2010年冬奥会已在加拿大温哥华(49°16′N,123°07′W)闭幕。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温哥华地区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局部山地年降水量可达2000mm左右;该地区夏季常吹西北风,冬季多刮西南风。

材料二北美洲及温哥华地区示意图

(1)下列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其中代表温哥华气候类型的是()

(2)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为__________。

(3)温哥华是加拿大西岸最大的港口,气候温和,冬季港口不结冰,请分析其主要原因。

 

课后巩固提高

【课后提高】

下图为海陆某月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造成X、Y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人类活动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D.大气环流

2.造成M、N、P三地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D.海陆位置

读右图,完成3~5题。

3.己地的主要降水类型为()

A.地形雨B.对流雨

C.锋面雨D.台风雨

4.表示温带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代号分别是()

①甲②乙

③丙④丁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5.符合终年多雨(湿润)气候特征的代号是()

①甲②丙

③戊④己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读右图,回答6~7题。

6.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

7.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

C.地形D.大气环流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

据此回答8~9题。

8.气候类型的名称按顺序依次为()

A.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9.四种气候类型中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

读图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1)30°W经线上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总体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分析形成的原因。

 

(2)图中A到C处气温年较差变化很快,原因可能有哪些?

 

(3)B点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试从气候的角度分析这里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

【问题探究】

(1)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2)甲、丙

(3)丙地在30°S以南地区的陆地面积较小。

(4)该气候类型在丁地及其周围地区的分布范围比乙地区大得多。

原因:

乙地近海地区有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西风只能影响山脉以西的狭长的沿海地区。

(5)该海域夏季受副高下沉气流控制,风浪较小;冬季受盛行西风影响,风大浪急。

【当堂检测】

1—2CA

【解析】由气温在年内分布状况,不难确定乙位于热带;甲位于温带;丁年较差大,说明位于内陆;丙夏季气温低,说明地势高,位于青藏高原。

3—6DCAB

【解析】导致全球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在高低纬度之间分布不均匀。

由图可以看出①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应为热带沙漠气候。

图中均有分布热带雨林气候,但成因不同,澳大利亚东北部地处信风的迎风坡,沿岸又有暖流;而南美热带雨林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

②地为地中海式气候,7月份温和多雨,1月份炎热干燥。

7.

(1)D

(2)洋流

(3)地处西风带,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受北太平洋暖流增温增湿的影响;高大的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

【课后提高】

1—2CB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X地位于海洋,Y地位于陆地,两者吸热和放热的速度(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

第2题,P、N、M三地都位于大陆西岸的沿海地区,P地位于北纬40多度,常年受西风的影响;N地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M地位于北纬20多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因此大气环流是造成三者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

3—5BCB

【解析】

第3题,己地位于赤道地区,气温高,空气对流作用强,降雨多为对流雨。

第4题,结合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可知,甲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乙为温带季风气候,丙为地中海气候,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戊为热带沙漠气候,己为热带雨林气候。

第5题,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具备终年多雨(湿润)的气候特征。

6—7BC

【解析】

第6题,由经纬网确定该地是东非高原,因地势高,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第7题,由图中经纬度及海陆分布判断,图示地区主要位于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未发育成热带雨林气候,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故该地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是地形。

 

8—9BC

【解析】

第8题,根据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确定①是地中海气候、②是热带雨林气候、③是温带季风气候、④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第9题,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都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10.

(1)大致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增大纬度升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增大,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2)这里是海洋和陆地的过渡地带,并且有落基山脉,阻挡了太平洋上的水汽,使北美大陆内部受海洋影响很小,气候大陆性显著。

(3)这里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气温较高,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有利于水稻的种植。

【解析】该题以世界气温年较差分布图为载体,考查气温年较差分布规律、成因及其影响,同时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描述能力。

准确读出气温年较差数值及对应的经纬度是解题的关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