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892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37.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docx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

物理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12.10.288:

00-10:

00

姓名

年级:

初三

教学课题

第十三章力和机械单元复习

阶段

基础()提高()强化()

课时计划

第()次课

共()次课

教学

目标

1.知道弹力,会使用弹簧测力计,会画重力的示意图。

2.理解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能从现实生活中感受杠杆,理解力臂,会画有关杠杆受力的力臂。

4.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会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5.知道定、动滑轮和滑轮组的特点及作用,会组装滑轮组。

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力的示意图;力臂的知识,杠杆的平衡条件及应用,滑轮及滑轮组省力情况,会画滑轮组的装配图,设计滑轮组

难点:

正确画好力臂,确定滑轮组省力情况,设计滑轮组。

课前

检查

作业完成情况:

优□良□中□差□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作业检查与分析

二、第十三章章节复习

(一)弹力

1.弹性:

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

2.塑性:

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

3.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二)重力

1.重力的概念:

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

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

(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三)摩擦力

1.定义:

两个互相的物体,当它们或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方向相反,有时起力作用,有时起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

6.滑动摩擦力:

⑴测量原理:

条件。

⑵测量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⑶结论: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⑴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增大、接触面变、变滚动为滑动。

⑵理论上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练习:

火箭将飞船送入太空,从能量转化的角度来看,是能转化为能太空飞船在太空中遨游,它(“受力”或“不受力”的作用,判断依据是:

飞船的运动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飞船实验室中能使用的仪器是B(A、密度计;B、温度计;C、水银气压计;D、天平)。

(四)杠杆

定义:

在的作用下绕着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

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

如:

鱼杆、铁锹。

 

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

杠杆绕着转动的点。

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

使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

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用字母F2表示。

说明:

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

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

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

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

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

杠杆或转动。

实验前:

应调节杠杆两端的,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这样做的目的是:

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结论:

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文字表述)。

写成公式也可写成:

解题指导:

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

(如:

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

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

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特征

特点

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

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费力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力、省距离

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

等臂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不省力不费力

天平,定滑轮

说明:

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中间的轴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定滑轮的实质是:

杠杆。

③特点:

使用定滑轮不力但是能动力的方向。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重物移动的距离

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

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

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

使用动滑轮能省的力,但改变动力的方向。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

F=

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物+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

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

使用滑轮组既能力又能动力的方向。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F=

(G物+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

首先根据公式n=(G物+G动)/F求出绳子的股数。

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

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章节巩固习题

 

(一)弹力 弹簧测力计

一、填空题

1.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___________,在物理实验室中,经常使用___________来测量力。

2.弹簧受到拉力或压力而产生___________,在一定范围内拉力或压力越大,弹簧的越大。

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到的拉力越___________,弹簧的___________越大的道理制成的。

3.每一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范围,允许测量最大的力就是它的最后刻度数,这个刻度数,叫做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__。

4.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__________大小的仪器。

两人同时用4N的力拉一弹簧测力计的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N;若将此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用8N的力拉它,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___N。

5.实验室里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力的大小,在测量力的时候,首先要估测___________,被测力的大小应在所选的测力计的___________内,某同学用最大量程为10N的测力计测出一个力的大小是2.4N,那么他使用的测力计最小分度值为____N。

6.下列关于弹簧测力计使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每个弹簧测力计都有一个测量范围,被测力应小于这个范围

B.使用前必须先对弹簧测力计校零

C.弹簧测力计只能竖直放置,测竖直方向的力

D.弹簧测力计可以测不同方向的力

7.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10.0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一定等于10.0N B.一定小于10.0N

C.一定大于10.0ND.以上判断都不正确

8.测大小为8N的力时,选用的弹簧测力计最恰当的规格是()

A.量程为10N,分度值为0.2N.B.量程为5N,分度值为0.1N

C.量程为15N,分度值为0.5ND.上述三个测力计都可以用

9.甲、乙两同学各用15N的力拉弹簧测力计两端,则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

A.0N    B.7.5N   C.15N   D.30N

 

10.每一个测力计都有一定的________范围,允许测量最大的力就是它的最后刻度数,这个刻度数,叫做弹簧测力计的_________。

11.某弹簧测力计受力50N时,弹簧伸长2cm,若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1cm,则弹簧测力计受力大小是(  )

A.50NB.25NC.100ND.0N

12.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3N的力拉它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将弹簧测力计的固定端取下,两端各施一个3N的拉力而使弹簧测力计静止,如图13-1-1所示。

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0

B.3N

C.6N

D.无法判断图13-1-1

13.下列关于用弹簧测力计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拉力与弹簧伸长方向不一致时,测量结果偏大

B.当压力方向与弹簧压缩方向不一致时,测量结果偏大

C.不论是测拉力还是测压力,只要力的方向与弹簧伸长或收缩方向不在一直线上,结果都偏小

D.不论是否一致,对结果都没有影响

14.把自重为1N的弹簧测力计,用来称一个4N的物体,如果把弹簧测力计颠倒过来,把物体挂在提环上,用手提着它的挂物钩,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

A.4NB.5NC.3ND.无法判断

13.如图13-1-2所示,弹簧测力计在测量前指针位于第二小格A处,未作调整便用来测量手的拉力,指针位于B处,则手对测力计的拉力为(  )A.2.0NB.1.8NC.1.9ND.2.1N

 

图13-1-2图13-1-3

14.如图13-1-3所示实验装置,甲重16N,乙重12N,静止时不计弹簧测力计自重,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  )

A.16NB.12NC.28ND.4N

15.用弹簧测力计测得一个力是2.6N,在右图中标出指针的位置。

 

16.有一根长为10cm的弹簧,用5N的力拉它后,长度变为12cm;

若用10N的力拉它,弹簧的长度变为多少?

 

17.有一根弹簧,用5N的力拉它,总长度为12cm;若用10N的力拉它,总长度为14cm,求弹簧的原长为多少?

 

第二节重力

1.恐龙的质量可达50t,则它的体重为______________N,相当于__________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的体重.

2.重垂线是根据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瓦工常用它来检查墙壁______________,   木工常用它来检查工作台______________.

3.物体所受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比.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之比,约等于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甲、乙两同学的质量之比是10:

9,甲同学重为540N,乙同学重为N.

4.一个物体竖直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并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29.4N,若改用天平测该物体的质量,其示数应为________kg.若把它带到月球上,用天平称它的示数为________kg,用弹簧测力计称它的示数与地球相比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5.一座限重为49000N的桥,一辆自身质量为1.1t的卡车要能安全过桥,所能装载的货物不能超过___________kg.

6.我国首位叩访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地球上重637N,则他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他的质量为________kg.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杨利伟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场上.则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他的质量将________。

7.如图8-7所示的水平仪检验是否水平,当它在东西方向放置时,人在水平仪南边看,重垂线锥体偏在水平仪刻度线下端的左方,当把它南北放置时,人在水平仪东边观看,锥体偏在右方,此时桌面的________高。

 

8.我国首位叩访太空的航天员杨利伟在地球上重637N,则他乘坐“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太空中飞行时,他的质量为________kg.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14圈后,杨利伟安全返回,降落在预定的着陆场——内蒙古四子王旗北部的阿木古郎牧场上.则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地面的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将________(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9.下列物体的质量和重力估计正确的是   (   )

  A.一个中学生体重约是50N  B.一个苹果质量大约是0.15kg

  C.一只母鸡的重力约是1.5N D.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0.5kg

10.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直接测量

    B.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C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D.重力的单位是kg

11.如果没有重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河水不再流动,再也看不见大瀑布

   B.人一跳起来就离开地球,再也回不来

C.物体将失去质量    D.杯子里的水倒不进口里面

12.2002年12月,我国发射了神舟四号宇宙飞船,为载人飞行进行了仿真人实验。

飞船在轨道上正常飞行时处于“失重”状态,在这种环境中,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地面一样正常进行(   )

   A.用刻度尺测长度      B.用放大镜看物体

   C.用平面镜改变光路    D.用弹簧测力计测物重

13.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斜面上向下滚动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是沿斜面向下的

 B.投出的篮球上升过程中不受重力,下落过程中才受重力作用

 C.物体的重心一定是在物体上

 D.地面附近的物体在失去支持时,要向地面降落,这是由于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缘故

14.某同学在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物体的重力时,错将物体挂在了拉环上,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物体的重力为(   )

 A.一定等于8N     

B.一定小于8N

 C.一定大于8N    

D.以上情况部有可能

 

15.一个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去,则(   )

  A.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也越来越小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却越来越大

  C.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

  D.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为零

 16.从前,一个商人在荷兰向渔民买了重为4.9×107N的青鱼,装上船运往靠近赤道的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到了那里,用弹簧测力计一称,青鱼竟少了2.94×105N.轮船沿途没有靠过岸,装卸中损耗也不可能那么大.你能推测这是什么原因吗?

 

17.现有一把弹簧测力计和一个带绳套的小的空矿泉水瓶、足量的水及煤油。

用这些器材和物质测定煤油的密度。

  

(1)依次写出测量步骤和该步骤中被测物理量的符号:

 

  

(2)用上述测得的物理量计算煤油的密度ρ煤油=_______。

18.下列计算10kg物体所受重力的运算过程,正确的是()

A.G=mg=10×9.8N/kg=98N

B.G=mg=10kg×9.8N/kg=98N

C.G=mg=10kg×9.8N=98N

D.G=mg=10kg×9.8=98N

19.一个物体被竖直向上抛出去,则()

A.物体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也越来越小

B.物体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重力却越来越大

C.物体上升和下落过程中,重力不变

D.物体上升到最高点时重力为零

 

20.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受到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kg,在要求不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等于10N/kg.

(1)为探究g的大小,小宇同学把不同质量的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读出它们的大小,记在下面表格中,再算出每次重力跟质量的比值.

根据上述实验与数据,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经科学家的精确测量,g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不同的地理位置,仍有差异.下表为各个不同城市的g值大小,观察分析表中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g值相同的城市是:

_________________。

②g值相差最大的两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试猜想g值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公路桥梁的两端都有类似右图的标志(t是“吨”的符号,13t表示桥梁最大能承受质量为13t的物体的重力).一辆自身质量为5t的汽车,装有5m3的砖,已知ρ砖=2×103kg/m3,试通过计算说明它能否通过这座桥?

 

第三节摩擦力

1.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因素有关,在一定范围内与________无关。

物体间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将变________。

2.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示范运营线,已于2003年元旦在我国上海投入运行.磁悬浮列车的速度约是普通列车的三到四倍,原因是利用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原理,使列车能在轨道上“浮”起来,从而大大减小列车与轨道间的__________.气垫船是采用__________的技术制成的交通工具,简单地说,其原理就是船体与水面间形成__________,使船体悬浮在水面上,从而大大地减小船体航行时的阻力.

3.在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最大刻度为5N)拉着木块在长木板上匀速沿直线运动。

如下试问:

(1)这时弹簧测力计所示的拉力为____N,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N;

(2)如果在木块上再加一个砝码,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滑动摩擦力将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这一事实说明: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

 

4.说明下列情况中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或减小摩擦的:

(1)在结冰的公路上撒砂子____________________;

(2)冬天,为了防止打滑而在轮子上缠上铁链子__________;

(3)轮胎上刻有花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机器上润滑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轴承两圈之间装有滚珠____________________.

5.缝纫机脚踏旁的大轮是通过皮带与轮子的__________来带动机头上的小轮转动,当皮带与轮子之间打滑时,可以用拉紧皮带的办法来克服.这是利用_______的方法来增大_____.

6.狗用200N的水平拉力拉总重为5000N的雪橇在冰面上匀速向西前进,速度为1m/s,雪橇所受摩擦力大小是_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__.若在雪橇上再装些货物,则摩擦力将___________.若雪橇以2m/s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这个过程中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7.某同学用手把5N重的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要使木块不下落,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应是____N,方向___________.当人手对木块压力增大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将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8.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它受到一个水平方向大小为5N的拉力时,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______N.如果拉力增大到6N时,木块将做_____运动,这时的摩擦力是_______N.

9.如右图所示,甲、乙两物体叠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分别用10N的拉力F甲、F乙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则甲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是______________.

10.下列措施中可以减小摩擦的是()

A.鞋底上制有凹凸的花纹B.铁轨要铺在枕木上

C.自行车刹车时,闸皮紧压在车圈上

D.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安装滚动轴承

11.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增大摩擦的是()

A.给自行车的轴加润滑油  

B.在自行车的把套上做出凹、凸花纹

C.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装滚动轴承 

D.磁悬浮列车行驶时,车身悬在空中

12.如果世界上不存在一切摩擦,那么下列哪种现象不会发生()

A.饭将从我们嘴里滑掉B.人将寸步难行

C.不能用螺钉螺母固定工件D.物体将漂浮在空中

 

13.下列几种现象中,属于有害摩擦的是()

A.刷牙时,牙刷与牙齿之间的摩擦

B.“神舟5号”载人飞船升空时,飞船与空气的摩擦

C.自行车刹车时,刹车皮与轮圈之间的摩擦

D.手拿物体时,手与物体之间的摩擦

14.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做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一:

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

实验二:

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木块在垫有棉布的水平木板上运动

实验三:

用弹簧测力计拖动放有砝码的木块在水平木板上运动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1)拖动木块应做什么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二为什么要用同一木块,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一、三为什么要用同一水平木板?

可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奥运会上,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抹些镁粉;而在单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单杠又不能太紧.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前者是增大摩擦,后者是减小摩擦B.前者是减小摩擦,后者是增大摩擦

C.两者都是减小摩擦D.两者都是增大摩擦

16.下列关于滑动摩擦力的说法,不妥当的是()

A.滑动摩擦力一定发生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