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6927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1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docx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

第五节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

一、晶闸管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

㈠晶闸管的结构

常用的小功率晶闸管有螺旋式和塑封式两种,如图7-25(a)、(b)所示。

晶闸管内部是一个由硅半导体材料做成的管芯,由管芯引出三个极,称阳极A、阴极K和门极G(又称控制极),它的图形符号如图7-25(c),文字符号为T。

晶闸管管芯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7-26(a)、(b)所示。

由图7-26(a)看出,去掉与三个引出线(三个极)有关的金属导体后,余下的是接在一起的P、N、P、N四层半导体。

将图进一步简化,其内部结构示意图就变成图7-26(b)

的形式。

由该图看出,四层半导体有

J1、、J2、和J3、三个PN结,三个电极

分别由其最外层的P层,N层和中间

的P层引出。

所以晶闸管是一个四层

三端半导体器件。

㈡晶闸管的工作原理

普通二极管是一个双层(P,N)半

导体,只有一个PN结。

当二极管接

电源使其P层电位高于N层时,二极

管导通,称为正向接法,或叫作加正向电压;反之,称为反向接法,或叫作加反向电压。

当晶闸管上加的电压使其阳极A的电位高于阴极K的电位时,称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由图7-26(b)看出,该极性电压虽然使晶闸管两端的PN结J1、、J3承受正向电压,但中间的PN结J2承受反向电压,所以晶闸管不能导通,称为晶闸管的正向阻断状态,也称关断状态;当晶闸管上加的电压使其阳极A的电位低于阴极K的电位时,称晶闸管承受反向阳极电压,该极性电压使晶闸管两端的PN结J1、和J3承受反向电压,虽然中间的PN结J2、承受正向电压,晶闸管也不能导通,称为反向阻断状态,也称关断状态。

以上是晶闸管门极不加任何电压的情况,由此得出结论:

晶闸管的门极不加电压时,不论晶闸管阳极和阴极间加何种极性的电压,正常情况下的晶闸管都不导通,这点与普通二极管不同,此时晶闸管具有正,反向阻断能力。

晶闸管的阳极与阴极之间加正向阳极电压,同时在门极G与阴极K之间加电压使门极的电位高于阴极时,称门极承受正向门极电压,则有门极电流流入门极,如图7-27所示。

IG较小时,晶闸管仍处乎正向阻断状态,即关断状态。

当IG达到一定数值时,晶闸管由关断状态转为导通状态。

这表明,在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条件下,门极对其导通与否有控制作用。

导通后的晶闸管类似二极管导通时的情形,管子电压降较小。

晶闸管一旦导通后,不论门极是否继续加正向电压,并不影响晶闸管的导通,即门极在晶闸管导通后失去了控制作用。

晶闸管承爱反向电压时,门极与阴极之间不论如何种极性的电压,也不管门极电流的大小均不能使晶闸管由关断转变为导通。

当晶闸管导通后的阳极流电IA减小到某—数值以下时,阳极电流IA会突然降为零,说明此时晶闸管由导通转变为关断,即恢复阻断状态。

由此看出,保持晶闸管导通状态有一个最小阳极电流限制,称它为维持电流IH。

晶闸管在正向阳极电压作用下,当门极加正向门板电压并建立了足够大的门极电流时,晶闸管由正向阻断转变为导通。

为了说明问题,可将晶闸管的四层半导体的三个PN结看成由两部分组成,即可认为晶闸管等效为一个PNP和一个NPN组合的复合管,这样就可以采用三极管的工作原理来进行分析,见图7-28。

当晶闸管承受正向阳极电压时,J1、和J3、结均处于正向偏置,而J2、结则处于反向偏置,欲使晶闸管导通,必须设法消除J2结的阻挡作用。

图7-28中三极管V1的集电极同三极管V2的基极相接,只要有相应的门极电流流入,就会形成强烈的正反馈,造成复合管的饱和导通,即晶闸管导通。

设V1管与V2管的集电极电流分别为IC1及IC2,发射极电流分别为IA及IK,共基极放大电流系数分别为

,晶闸管的工作过程可简单表示如下:

流入IG时

设流过J2、结的反向漏电流为ICO,则

由于发射极电流很小时(α1+α2)很小,所以当IG=0时IA≈IOC,晶闸管处于正向阻断状态。

当门极电流IG达到一定值时,发射极电流的增大很快,随着发射极电流的增大,(α1+α2)迅速增大,甚至(α1+α2)≈1。

此时阳极电流急剧增加,IA的大小由阳极电源电压及负载电阻的比值来确定;由于晶体管强烈正反馈作用,也能保持IA值不变,即晶闸管仍继续导通。

只有设法使晶闸管阳极电流减少到一定程度,导致(α1+α2)减小,使其内部正反馈无法维持时,晶闸管才会恢复阻断,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门极在一定条件下能触发晶闸管使其导通,但无法使其由导通转变为阻断状态,即关断。

想使晶闸管关断必须使晶闸管的阳极电流IA降到维持电流IH以下。

二、单结管触发电路

晶闸管导通并能正常工作的条件是,除在阳极与阴极之间加上正向电压外,还必须在控制极与阴极之间加上适当的触发信号。

产生和控制触发信号的电路称为晶闸管触发电路。

为了保证晶闸管的可靠工作,对触发电路有以下几点要求:

①触发时能提供足够的触发脉冲电压和电流。

由于晶闸管控制极参数的分散性及随温度变化的不稳定性,要求触发电路对同一类型的晶闸管均能触发导通,又不损坏控制极。

一般要求在触发电路接晶闸管控制极时,输出脉冲的幅度为4~10V。

②晶闸管不应导通时,触发电路输出的漏电电压不应超过0.25V,以免发生误导通。

⑧触发脉冲的前沿要陡,为使触发时间准确,一般要求前沿时间小于10微秒。

④触发脉冲要有足够的宽度。

因为晶闸管的开通需要一定时间,触发脉冲必需大于这一时间才能达到可靠地触发.对于电阻性负载的电路,一般要求脉冲宽度大于20微秒。

⑤触发电路必须与主电路同步。

脉冲的相位能平稳移动,并有足够宽的移相范围。

对于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移相范围要求接近或大于150°。

同时满足上述要求才能使可控整流电路可靠而稳定地工作。

触发电路的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目前应用较为普遍的单结管触发电路。

㈠单结管的结构及特性

单结管是单结晶体管的简称,又称为双基极晶体管。

它的内部结构见图7-29(a)。

在一个N型硅片的上下两端各引出一个电极:

下边的称为第一基极b1,上边的称为第二基极b2(故称双基极晶体管),在硅片另一侧靠近b2的部位掺入P型杂质,引出阳电极,称为发射极e,发射极与N型硅片间构成一个PN结(故称单结管);图7-29(b)是单结管的符号。

图7-30(a)虚线框内是单结管的等效电路,外接实验用电源EB及EE,图7-30(b)是单结管的特性曲线。

自PN结处的A点至两个基极b1、、、b2之间的等效电阻分别为rb1rb2,当接

上电源EE后,A点与b1之间的电压为

(7-1)

式中

,称为单结管的分压比,其数值主要与管子的结构有关,一般在0.5~0.8之间。

图中EE为加在发射极回路的可调电源。

当UEB1从零开始增加且低于UA时PN结承受反向电压,仅有反向电流流过PN结,rb1呈现很大的电阻,单结管处于截止状态,见特性曲线AP段。

当UEB1>UVD+UA时(UVD为PN结的死区电压),PN结承受正向电压,从P区向N型硅片注入空穴与电子复合,使rb1急剧减小,IE迅速增加;rb1越小,发射极电压UEB1也越小,呈现出负阻特性,见特性曲线PV段。

过了V点后,单结管进入饱和导通状态,与二极管特性相似,见特性曲线VB段。

这样,单结管的特性曲线可以大致分为三个区:

截止区、负阻区和饱和区。

曲线中的P点称为峰点,对应于P点的电压值为峰点电压UP

UP=UVD+UA≈UA=

UBB(7-2)

对应峰点的电流称为峰点电流IP。

曲线中V点称为谷点,对应V点的电压、电流值分别称为谷点电压UV和谷点电流IV。

㈡单结管振荡电路

利用单结管的负阻特性和RC电路的充放电特性,可以组成频率可变的振荡电路,如图7-31(a)所示。

当接通电源电压EB后,一方面通过R1及R2加在单结管V的基极bl及b2上,在R1上的压降为IBBR1,见图7-31(b),同时又通过电阻R向电容C充电,使单结管发射极电压uE按指数规律升高{图中t0~t1段}。

当uE升高使UEB1达到单结管的峰点电压UP值时(图中t1时刻),单结管导通,电容C上的电压迅速通过发射结及电阻R1放电(因单结管的rb1降低、且R1<

(为UV与IVR1之和)时,管子截止,电容C又充电(图中t2~t3段)重复上述过程,于是在电阻R1上得到一系列尖峰脉冲,如图7-31(b)所示。

若近似取t0~t1等于(t2~t3)+(t3~t4),即T1近似等于脉冲周期T,则T可以从下面的方程求出

(7-3)

解式(7-3)得

(7-4)

当uC充到单结管峰点电压UP时,t=t1,若R1、R2比rb1、rb2小得多,则UBB≈EB,,将UP≈

EB代人上式

则脉冲周期

(7-5)

由此式可以看出,当单结管选定以后,改变R或C的数值即可改变脉冲周期的大小。

当uC达到UP以后,电容开始放电;在放电过程中,若认为电容主要是向R1放电的话,则

(7-6)

当放电到谷点

时,

,t=t2,则脉冲宽度

(7-7)

由此式可见,当单结管及电容均已确定时,改变电阻R1的数值可以适当地调节脉冲宽度。

一般情况R1=50~100Ω。

电阻R2起温度补偿作用,因为UP=

UBB+UVD[见式(7—2)],当温度升高时UVD减小,即UP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单结管的基极间电阻RBB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使IBB随之减小,则R2上的压降IBBR2相应减小,结果使UBB升高,从而补偿了UVD的减小,使UP基本不变,保证产生脉冲的时间稳定。

一般情况下R2=300~500Ω。

㈢单结管触发电路

上述的单结管振荡电路还不能直接用于晶闸管整流电路中,因为可控整流电路还要求触发脉冲与主电路的电源电压同步。

也就是在晶闸管承受正向电压时送出触发脉冲,而且对应每个半周期所发出第一个脉冲的相位应是相同的,当需要对整流电压uVD进行调节时,对应每个半周期的触发脉冲均需作相同的移动,这样才能保证每个半周期中晶闸管的导电角是一致的。

因为单相可控整流电路的交流

电源电压的零点为控制角α的起算点,如果在每次电源电压过零后一定的角度发出第一个脉冲,这样就达到了触发电路与主电路同步的目的。

为此在单结管触发电路中,当每次电源电压过零点时,应设法把电容C上贮存的电荷放掉,重新从零开始充电,只要充电电阻R不变,则发出第一个脉冲的时间就是固定的。

触发电路如图7-32所示。

它是采用变压器获得同步的电路,图中T为同步变压器,它的初级绕组与主电路由同一个交流电源供电。

电源u1经变压器T降压后进行整流,得到图7-33中uVD波形;再经电阻R3和稳压管V3削波,得到uZ波形,它是个梯形波,用它作为单结管振荡电路的同步电源,当交流电源电压过零时,uZ也过零,即单结管的UBB≈0,由式(7-2)可知UP≈0,单结管的e-b1之间导通,所以电容C将迅速放完所存电荷。

图7-33中uC在每次电源电压过零时从零开始充电,这样就保证了触发电路与主电路之间严格的同步关系。

uG是电阻R1上取出供给V1、V2的触发

脉冲电压,虽然每个半周期内出现很多个脉冲,但是只有第一个脉冲起触发晶闸管的作用。

图中控制角α是触发电路中由电阻R和电容C所决定的充电时间T1[见式(7-5)]所对应的电角度。

减小R的数值,产生脉冲的数目增多,则第一个脉冲发出的时刻往前移,uL波形上的α角减小,θ增大,整流电压

就升高。

因此改变R的大小可以达到调节

的目的。

这种通过改变产生触发脉冲相位来实现有规律调节

的方法,称为“移相控制”。

其移相范围因主要取决于经削波后梯形波平顶段的电压,而且电容C充电也必须占用一定的时间,所以小于180°。

如果提高同步变压器次级电压u2(一般取50V)使梯形波接近方波,考虑到前后的斜坡各去掉20°时,则最大移相范围约为140°。

由此可以方便地选择R和C的数值。

三、一个常用的可控整流电路

图7-34是中级维修电工实际操作考试中,常用的一个电路。

它与图7-32所述的电路基本相同,原理完全一致,故对其原理不再从述。

但考虑到同学们是第一次接触电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所以我们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实际元件的布置图图7-35,并将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

1.图7-35基本上按实际布线成比例放大,望同学们布线时注意各元件的距离;

2.安装时先装控制回路,后装主回路;

3.调试控制回路时ucmax=3~5V、uR5max=0.3~0.5V,此数值系用万用表测出的值;

4.晶闸管三个管脚之间的距离不要太小,可作如右图

的布置,三个管脚不要焊在同一排的孔中。

表7-5晶闸管单相可控整流调压电路元件表

元件名称及编号

型号

数量

元件名称及编号

型号

数量

变压器T

220/50V10W

1

电阻R1

1.2K/2W

1

熔断器FU1

0.2A

1

电阻R3

5.1K/0.25W

1

熔断器FU2

1A

1

电阻R4

330Ω/0.25W

1

二极管VD1~4

2CP12

4

电阻R5

100Ω/0.25W

1

二极管VD5~6

2CZ11D

2

电阻R6~7

47Ω/0.25W

2

稳压管V1

2CW64、18~21V

1

电位器RP

100K/0.25W

1

单结晶体管V2

BT33

1

灯泡IN

220V/60W

电容C

、16V

1

实习课题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一、实习目的

1.熟悉几个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掌握较简单线路的安装步骤和方法。

2.了解几个常用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知道故障排除的一般方法。

二、实习内容

1.安装一个较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调试排除故障,实现线路的控制功能。

2.安装晶闸管单相可控调压电路,进行调试排除故障,实现线路的控制功能。

三、实习要求

1.安装时除电动机外的其他元件必须排列整齐、合理,:

并牢固安装在木配电板上。

2.控制板采用板前接线,接到电动机和按钮盒的导线必须通过接线端子引出,并应有保护接零。

3.板面导线敷设必须平直、整齐、合理,各节点必须紧密可靠,并保持板面整洁。

4.安装完毕后,应仔细检查是否有误,如有误应改正,然后主动向实习指导老师提出通电请求,经同意后才能通电试车。

5.通电试车时,允许检查主电路及控制电路的熔丝是否完好,但不得对线路进行带电改动。

6.出现故障时必须断电检修,检修完毕后必须再次向实习指导老师提出通电请求,直到试车达到满意为止。

思考题与习题

1.安装电器元件前,为什么必须进行检查?

检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如何选择连接导线?

3.电气控制线路调试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

电气控制线路调试的内容有哪些?

调试中应注意什么?

4.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种类有哪些?

如何排除电气故障?

5.简述用万用表欧姆档检查电气线路的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