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035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docx

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

2015高考历史二轮热点中国近代经济文明专题练习(带答案)

基础回扣练五 中国近代经济明

时间:

4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分,共60分)

1.(2014•贵阳监测)某中学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历史,以下认识符合全球史观的是(  )

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

B.它使中国传统农业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明

.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

D.它客观上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解析 A项体现的是革命史观,不符合题意。

B项体现的是明史观,不符合题意。

项体现的是近代化史观,也属于明史观,不符合题意。

D项属于全球史观,符合题意。

答案 D

2.(2014•郑州预测)“当辑里大经(加工蚕丝)蜚声欧美之时,大约以一百零六七两之白丝摇为纯经百两,故其时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之谱”。

这对当地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原材料大量出口

B.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解析 从材料中“白丝”“货品均高,外洋甚有信仰,每年出口达一千余万元”可知,当时国外对中国的原材料需求量巨大,A正确。

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均是在鸦片战争之后,B、、D错误。

答案 A

3.(2014•南京模拟)关于近代某企业,有人这样评价:

“有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

”最有可能符合该评价的企业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B.江南制造总局

.开平矿务局D.天津机器织布局

解析 从题干中“国库支付其开销,以调拨分配产品,内无利润积累,外无市场联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

A、、D项均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与市场有联系,不符合题意。

B项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企业,符合题意。

答案 B

4.(2014•武汉联考)1896年,陈炽在《创立商务报》中指出:

“商之本在农,农事兴则百物蕃而利可浚也。

”以罗振玉为首的沪籍绅商在颁布农学会程时称:

“农实为工商之本。

”可见陈炽等人主张(  )

A.以农为本B.重农抑商

.重农兴商D.实业救国

解析 材料中陈炽认为商业的根本在于农业,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商品交流,是商业获利的根;以罗振玉为首的沪商也强调农业实际上是工商业发展的根本,所以体现了重农兴商的思想,故选择项。

A、D两项均不能准确反映材料的信息;B项与题意信息相互矛盾。

答案 

.(2014•重庆调研)192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除水路轮船可达之少数各地外,其津浦、京汉、陇海、胶济、京绥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所属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

上述材料说明中国民族工业在20世纪20年代由“黄金时期”转为萧条的原因之一是(  )

A.蒋介石对红军连续发动“围剿”

B.一战后列强加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

.军阀割据与军阀之间的混战

D.民族工商业间的恶性竞争,无货可售

解析 由“192年,‘江浙京奉鲁豫各处兵戈纷起’”可知,当时国内正处于军阀割据混战时代。

“各铁路货车一律停开”“各省份运输阻断,几乎无货可售”反映了军阀割据导致交通堵塞,致使民族工业的产品无法销售,民族工业逐渐萧条,由此可知,项为正确答案。

A项开始于1930年,这与题干时间相违背;B、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答案 

6.(2014•衡阳联考)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

华资企业增长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

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

1920年179006200007622

A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B.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

.推动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D.促使近代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

解析 材料的数据体现了1913—1920年间华资企业的数量、资本和工人人数的增长情况,华资企业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应从社会转型角度思考。

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抵制外资经济入侵都是直接影响,不是最大的影响,可排除A、B。

虽然民族工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中国工业化的进程,但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仍很低,影响有限,可排除。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阶级登上历史政治舞台,使中国民主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最终取得胜利,因而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故D项正确。

答案 D

7.(2014•海口月考)下表反映了1933—1936年间中国锑锡生产和输出变化情况(单位:

吨)——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近代矿业企业以官僚资本为主

B.抗日战争前的矿业生产为中国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锑锡产量的逐年增加表明中国近代重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近代矿业呈现出明显的半殖民地特征

解析 锑锡的输出量占据生产量的80%以上表明,近代中国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故D项正确。

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在题干所给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与材料不符。

依据题干所给材料可知,我国锑锡的生产主要用于出口,故B项错误。

中国近代工业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主要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经济结构不合理,故项错误。

答案 D

8.(2014•南通、扬州调研)194年12月成立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董事长由国民政府经济部部长兼任,下属8家企业几乎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

1947年公司上缴财政及税利达4378亿元。

占全国财政收入32%,并将部分盈利充作军用。

该公司的经营(  )

A.导致民营纺织业的发展困难

B.使官僚资本的膨胀受到抑制

.促进了国民政府统治的日益巩固

D.得益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解析 由材料中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囊括了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着低息贷款、官价外汇、低价美棉等政策”可知,该公司是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其处于垄断地位,这显然对民营纺织业的发展不利,A项正确。

题干中材料描述的是官僚资本的膨胀,B项错误。

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垄断纺织业的所有部门,享受优惠多,官僚资本的过度膨胀加剧了国统区的危机,项错误。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推行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10年,D项错误。

答案 A

9.(2014•江南十校联考)某中学生写了一篇历史小论《论抗战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他在论述大批民族工业内迁的原因时,总结归纳了以下四点,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中国工业经济发展不平衡 ②大量爱国人士迫于战争需要呼吁东部工厂内迁 ③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 ④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②③D.①②④

解析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东部大量的民族工业遭到战争破坏,为了保存抗日战争的物质基础,爱国人士强烈要求将东部的工厂内迁,②正确;将民族工业内迁也是为了防止战争破坏,保护民族工业的需要,③正确;民族工业的内迁与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没有直接关系,可排除①;④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可排除。

正确答案为项。

答案 

10.(2014•长沙模拟)下表为外国在华铁路直接投资估计表,据此可知(  )A甲午战争后外国加强了对华商品输出

B.甲午战争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巩固在华势力范围

.甲午战争后外国对华铁路投资是为了帮助中国发展经济

D.甲午战争后外国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

解析 投资铁路属于资本输出,可排除A。

从列强投资兴建的铁路可以看出,修筑铁路的路线与他们的势力范围是一致的,所以列强投资铁路的目的在于维护其侵略利益,故B正确,可排除。

仅从统计表无法得出列强侵华以修筑铁路为主,可排除D。

答案 B

11.(2014•海口测试)“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

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

”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

A.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B.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D.迎合了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近代报刊出现之前,中国人获取信息的途径只有正史和野史两种;报刊的出现打破了这一传统格局,为民众了解信息增加了渠道,故本题选D项。

A项在材料中未反映;B项夸大了报刊的社会功能;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 D

12.(2014•西安质检)魏撰写《海国图志》时引用《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德国传教士在广州创办,是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报刊)中的字多达26处。

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王韬曾担任过《六合丛谈》等教会报刊的主笔,郑观应则经常在教会报刊上发表时论。

由此可以得出的主要结论是(  )

A.传教士对中国的近代化转型发挥过促进作用

B.传教士是外国化侵略的重要工具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由传教士主导

D.中国近代的思想家都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

解析 魏引用教会报刊中的字,王韬、郑观应在教会报刊上发表,体现了传教士在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起到积极作用,故A项正确。

传教士是否为外国化侵略的重要工具;中国近代化历程是否由传教士主导;中国近代思想家是否受过外国传教士的培训,在题干所给材料中均没有涉及,故B、、D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

13.(2014•广东七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农村商品经济水平的提高,在明代中后期,一批乡村市镇脱颖而出,成为手工业和商业中心。

广东茂名梅策墟,地处水陆交驰的交通线上,各地商人这里坐肆列市。

清初叶梦珠记述,松江府朱泾镇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

松江府新场镇以盐场新迁而名,赋为两浙之最,是著名盐业市镇。

正德年间《姑苏志》载该府市镇达73个之多,以苏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里,东至王江泾镇6里,北至平望镇1里,西至震泽镇30里,南至南浔镇0里。

——摘编自《中国全史》

材料二 “往如织密如麻,满眼汽车与电车;虽说中华生命重,噬人虎口日增加”。

“更有西装新少年,爱皮西地口头禅;醉心争购舶品,金钱浪掷轻利权”。

“七天礼拜是休期,各业停工逐队嬉;或赴教堂听讲解,满街游戏任驰驱”。

“近女伴多天足,绝少弓鞋一捻红”“近各处报馆开,多登告白好发财”。

“听说明朝大跑马,倾城士女兴飞腾”“衣裳时式鬟时样,短鬓笼纱窄袖装”。

“英商游憩有家园,不许华人闯入门”“华人游息辟公园,铁作围栏与栅门”。

(注:

中的“爱皮西地”即ABD)

——摘编自顾炳权《上海洋场竹枝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的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江南乡村城镇化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作者眼中上海在近代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社会问题。

简要说明中国近代城市与古代市镇的兴起有何不同。

答案 

(1)特点:

专业性强(分工细);分布密集;地处水陆要冲;发展迅速,实力雄厚。

影响:

发挥了商品集散中心的作用,加强了地区间经济联系(或推动了农村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成长;推动了市民阶层壮大;影响了社会风尚的变化等。

(2)问题:

城市交通发展,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传统价值观受冲击,拜金思想弥漫;西方生活方式(西洋化)影响大,产生崇洋媚外心理;西方宗教传播冲击传统化;民众沉迷于娱乐(世俗化);洋人高人一等,有租界华界区分,半殖民地色彩浓厚等。

不同:

古代市镇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以传统工商业为主,靠内在发展推动,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近代城市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主要受西方工业明冲击和影响,集中在沿海沿江通商口岸。

14.(2014•南京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63—1921年中国电报业发展大事记

时间事

1863年英、法公使向清廷建议引入电报,清廷毫无兴趣,更不许铺设电报线路

1867年美国旗昌洋行经清政府允许架设了一条封闭的专用回路电报

1873年丹麦大北公司曲解条约,将上海陆路电报线与海线连接,之后列强纷纷效仿,在中国设立电报线路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李鸿等奏请兴建自己的电报网络,得到批准。

之后,西方国家频频催促中国加入万国电报公会,由于起步较晚,清政府担心被列强控制,数次拒绝

时间事

1906年清政府批准设立邮传部

1908年邮传部派出官员旁听万国电报公会第十次大会

1910年东三省及云、贵、甘、新、粤、桂等省官立电报局被全行接收。

归邮传部管辖

1921年中国正式加入万国电报公会

——据马伯庸《触电的帝国》等搜集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63—1921年中国电报业的发展趋势。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电报业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 

(1)趋势:

从排斥到接受再到推广;由西方控制到自主发展;由分散经营到国家统一经营;由国内独自经营到与国际接轨。

(2)影响:

有利于国家主权的维护;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转变;增强了中国同世界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