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082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0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docx

高考生物创新方案专题九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DNA及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技术是生物技术实践的核心。

请据相关知识依次回答下列问题:

[串知设计]

1.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

(1)如图是某细菌纯化培养过程中划线接种的培养结果。

①在B(填图中字母)区域出现了单个菌落,产生每个菌落的最初细菌数目是1个细菌。

②据图分析,在培养基上划线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A→C→B(用图中字母表示)。

③若要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可用刚果红染色法;若要鉴别尿素分解菌,可在培养液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2)某同学将0.1mL稀释倍数为106的稀释液涂布于平板中,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3,则每毫升样品中的细菌数是1.63×109。

2.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1)在葡萄酒制作过程中出现葡萄酒变酸现象,其原因可能是发酵液中混有乳酸菌,其发酵产生乳酸;也可能是发酵装置密闭不严,导致醋酸菌生长繁殖,产生醋酸。

(2)某同学尝试用罐头瓶制作果酒,在培养过程中,每隔12h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一是放掉发酵产生的CO2_,二是避免氧气进入和杂菌污染。

(3)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来检测果酒发酵是否成功。

若要进一步检测所得果酒中活体酵母菌的密度时,一般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但此种方法最终计算得出的菌体数往往比实际数目低。

(4)在果酒制作中,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经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一是酵母菌与杂菌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二是由于果酒中的酒精不利于杂菌的生长。

(5)制作泡菜时,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杀灭杂菌。

(6)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作用是增加乳酸菌数量。

(7)泡菜制作过程中,乳酸发酵的过程即为乳酸菌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乳酸菌细胞的细胞质中。

(8)泡菜制作过程中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温度、腌制时间和食盐用量等。

(9)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

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乳酸菌数量增多,杂菌数量减少,原因是乳酸菌比杂菌更耐酸。

3.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下面是提取薰衣草精油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提取薰衣草精油时,示意图中所示的方法为水蒸气蒸馏法,获得油水混合物后,在其中加入NaCl,分层后可获得直接精油,再加入无水Na2SO4,可进一步除水。

(2)橘皮精油的提取方法与上述提取方法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4.DNA和蛋白质技术

(1)为了确定某微生物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对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脂肪所需酶量进行测定,结果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45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

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40_℃设计后续实验。

(2)为鉴定某丝状物的主要成分是DNA,可滴加二苯胺试剂后沸水浴,如果出现蓝色则证明该丝状物的主要成分为DNA。

一、微生物的利用和传统发酵技术

1.判断有关微生物利用叙述的正误

(1)高压灭菌加热结束时,打开放气阀使压力表指针回到零后,开启锅盖(2015·江苏高考,T19-A)(×)

提示:

高压灭菌加热结束后,让其自然冷却后再慢慢打开排气阀以排除余气,然后才能开盖取物。

(2)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2015·江苏高考,T19-B)(×)

提示:

倒平板时左手拿培养皿,右手拿锥形瓶,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倒入培养基后立即盖上培养皿皿盖。

(3)为了防止污染,接种环经火焰灭菌后应趁热快速挑取菌落(2015·江苏高考,T19-C)(×)

提示:

接种环灼烧灭菌之后,应待其冷却后才能伸入菌液,以免温度太高杀死菌种。

(4)某研究小组从有机废水中分离微生物用于废水处理。

接种后的培养皿须放在光照培养箱中培养(×)

(2013·江苏高考,T18-C)

提示:

有机废水中的微生物是分解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光照。

(5)纯化菌种时,为了得到单菌落,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6)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单个菌落含有多种细菌(×)

提示:

菌落是指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时,形成的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所以单个菌落中通常只有一种细菌。

(7)检测土壤中细菌总数实验操作中,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0以上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提示:

确定对照组无菌后,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求其平均值,再通过计算得出土壤中细菌总数。

(8)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分装到培养皿后进行灭菌(×)

提示:

在配制培养基的过程中要先灭菌后倒平板。

2.判断有关果酒、果醋、腐乳、泡菜制作叙述的正误

(1)勤向腐乳坯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2015·江苏高考,T17-C)

提示:

做腐乳的豆腐含水量为70%左右,适于毛霉菌丝生长,再加水不利于腐乳成型。

(2)醋酸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乙醇产生醋酸(×))

提示:

醋酸菌是异养需氧型生物,所以醋酸发酵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

(3)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利用葡萄汁产生酒精(√)

(4)泡菜腌制利用了乳酸菌的乳酸发酵(√)

(5)腐乳制作利用了毛霉等微生物的蛋白酶和脂肪酶(√)

(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

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

提示:

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时,先通入足够的无菌空气,在有氧环境下一段时间,使菌种繁殖,再隔绝氧气进行果酒发酵,再供氧进行果醋发酵。

(7)在制作果醋时,如果条件适宜,醋酸菌可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

(8)在制作腐乳时,将长满毛霉的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

提示:

腐乳装瓶腌制时需在近瓶口处加大用盐量,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防止杂菌污染。

(9)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并放在45℃处(×)

提示:

酵母菌是异养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光能;45℃的温度太高,不是酵母菌发酵的最适温度。

1.理清微生物培养的五种基本技术(填空)

(1)培养基的制备:

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2)无菌技术:

主要包括消毒和灭菌。

(3)倒平板操作:

待培养基冷却至50_℃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倒平板。

(4)平板划线操作: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

划线时应注意划线的方法(如图)。

(5)稀释涂布平板法:

先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2.熟记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两个实例(填空)

(1)土壤中分解尿素细菌的分离、计数:

①筛选:

选择培养基。

②分离:

土壤取样→样品稀释→微生物的培养与观察。

③计数:

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①筛选原理:

②流程:

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3.比较记忆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的制作(填表)

  项目

内容  

果酒和果醋

的制作

腐乳制作

制作泡菜并检测

亚硝酸盐含量

作用菌种

果酒:

酵母菌

果醋:

醋酸菌

毛霉

乳酸菌

原理

(1)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成乙醇  

(2)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将乙醇氧

化为醋酸   

毛霉将蛋白质、

脂肪分解成小

分子有机物

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原料选择

新鲜葡萄

(或苹果)

豆腐

大白菜、花椰菜等新鲜干净的蔬菜

实验流程

制泡菜:

配制盐水

测亚硝酸盐含量:

配制溶液→制备标准显色液→制备样品处理液→比色

二、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1.判断有关DNA技术叙述的正误

(1)提取细胞中的DNA需用蒸馏水涨破细胞(√)

(2)用菜花替代鸡血作为实验材料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其实验操作步骤相同(×)

提示: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保护着,所以用菜花做实验材料时,需要研磨,加入食盐和洗涤剂。

(3)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反复溶解与析出DNA可去除蛋白质(√)

(4)利用鸡血进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的实验中,将丝状物溶解在2mol/LNaCl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提示:

用二苯胺鉴定DNA时需置于沸水浴中加热5min。

2.判断有关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叙述的正误

(1)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干薄荷叶作原料,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

提示:

由于薄荷油是挥发性物质,干燥的薄荷叶中的薄荷油由于挥发而含量极少,鲜薄荷叶中薄荷油的含量高,因此提取薄荷油时应选用鲜薄荷叶作原料。

(2)用萃取法提取薄荷油时,采用的溶剂是有机溶剂,原理是薄荷油易溶于有机溶剂(√)

(3)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

干燥、粉碎、萃取、浓缩、过滤(×)

提示:

用萃取法提取胡萝卜素的主要步骤是:

粉碎、干燥、萃取、过滤、浓缩。

(4)在胡萝卜颗粒的加热干燥过程中,温度过高和时间过长会导致胡萝卜素分解(√)

(5)提取的胡萝卜素可通过纸层析法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不需要对照(×)

提示:

在鉴定过程中需要用标准样品对照。

 理解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填图)

微生物的利用

考法1 考查微生物的培养、筛选和应用

1.(2016·四川高考)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色。

(2)在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05的土壤样品溶液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13、156、462、178和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________。

(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

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___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________个氨基酸。

解析:

(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水解释放出氨和二氧化碳,因此选择培养基中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

挑取单菌落接种到加有酚红指示剂的鉴别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菌落周围的氨增加,pH升高,酚红指示剂将变红。

(2)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

利用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应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因此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平均数为(156+178+191)÷3=175个。

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为175÷0.1×105=1.75×108个。

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能将死细胞计算在内,而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只能计数活细胞(只有活细胞才能在平板上生长),故一般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要比稀释涂布平板计数法的结果大。

(3)箭头处插入70个核苷酸,箭头后密码子的解读方式为*AG,UGA,GAA……对比3种终止密码可发现,此处的终止密码为UGA。

从起始密码到终止密码之前共有273+72个碱基,因此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115个氨基酸。

答案:

(1)尿素 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 (3)UGA 115

2.2016年7月郑州市卫生计生委发布的第3期卫生监测信息显示有15家美容美发场所的毛巾、理发(美容)用具大肠杆菌严重超标。

如图甲为大肠杆菌含量检测操作简图,图乙为伊红美蓝培养基配方。

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________(“大于”或“小于”)大肠杆菌。

受此启发,对某些不耐高温的试剂可以怎样除菌?

________________。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________(一种营养成分),以及____________。

待各成分都溶化后和分装前,要进行的是____________和灭菌,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常用器具是________________。

倒平板时要待平板冷凝后,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伊红美蓝培养基上生长的大肠杆菌菌落呈现深紫色,从功能上划分,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

(3)用平板划线法分离样液中的大肠杆菌,操作时,接种环通过灼烧灭菌,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检测样液中的大肠杆菌含量,取25cm2毛巾样本,加5mL蒸馏水,浸润半小时,然后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样液;在37℃的培养箱中放置48小时,3个平板上的黑色菌落数分别为49、48和47。

据此可得出25cm2毛巾样液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

解析:

(1)图甲中滤膜的孔径应小于大肠杆菌,滤膜过滤才能获得大肠杆菌,对不耐高温的试剂除菌时无法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可以用滤膜过滤达到除菌目的。

(2)配制图乙中的基础培养基时,除了水分、无机盐以外,还应加入氮源以及琼脂。

配制的培养基在溶化后和分装前需要先进行调pH和灭菌。

高压蒸汽灭菌法常用高压蒸汽灭菌锅对培养基等进行灭菌。

倒平板后将平板倒置的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从功能上划分,伊红美蓝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3)接种环灼烧灭菌后,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深紫色,据题意可知,25cm2毛巾样本中的活菌数为(49+48+47)÷3÷0.1×5=2.4×103。

答案:

(1)小于 用滤膜过滤除茵

(2)氮源 琼脂 调整pH 高压蒸汽灭菌锅 防止培养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鉴别

(3)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便获得单个菌落

2.4×103

考法2 考查培养微生物的营养及条件

3.(2016·天津高考)天津独流老醋历史悠久、独具风味,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图。

(1)在糖化阶段添加酶制剂需要控制反应温度,这是因为酶_____________。

(2)在酒精发酵阶段,需添加酵母菌。

在操作过程中,发酵罐先通气,后密闭。

通气能提高________的数量,有利于密闭时获得更多的酒精产物。

(3)在醋酸发酵阶段,独流老醋采用独特的分层固体发酵法,发酵30天。

工艺如下:

①发酵过程中,定期取样测定醋酸杆菌密度变化,趋势如图。

据图分析,与颠倒前相比,B层醋酸杆菌在颠倒后密度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乳酸含量高是独流老醋风味独特的重要成因。

发酵过程中,发酵缸中________层的醋醅有利于乳酸菌繁殖,积累乳酸。

③成熟醋醅中乳酸菌的种类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是发酵后期营养物质消耗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加剧了不同种类乳酸菌的____________,淘汰了部分乳酸菌种类。

解析:

(1)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催化能力最强。

(2)发酵过程中先通气的目的是让酵母菌大量繁殖,使发酵液中的酵母菌总数达到一定程度,有利于发酵的进行。

(3)①醋酸杆菌是好氧菌,据图分析,第15天将A、B层颠倒,颠倒后使原来处于下层缺氧状态的醋酸杆菌分布在上层有氧的环境,醋酸杆菌大量繁殖,其数量上升,后来因为培养液中营养物质被逐渐消耗以及呼吸产物对pH的影响,导致其数量不再增长而趋于稳定。

由此推测影响醋酸杆菌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氧气、营养物质、pH等。

②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故下层(未颠倒前B层处于下层,颠倒后A层处于下层)有利于乳酸菌繁殖。

③由题目信息可知,由于营养物质消耗、发酵环境发生改变等,生物个体之间的斗争、不同种类之间的竞争会加剧。

答案:

(1)在最适温度条件下催化能力最强 

(2)酵母菌

(3)①先快速增长后趋于稳定 氧气、营养物质、pH

②颠倒前的B层和颠倒后的A(或下) ③种间竞争(或竞争)

生物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考法1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1.近年来,《舌尖上的中国》引发全民关注美食的热潮,其中不乏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美食,如素有“东方奶酪”之称的“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中国泡菜领导品牌“吉香居”等。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石宝寨牌”忠州豆腐乳前期发酵是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接入优良毛霉菌种,这样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温度应控制在____________,并保持一定的____________。

然后向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加盐,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盐还能____________,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后期加入食盐、香料粉、乌杨白酒密闭发酵6个月,乌杨白酒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制作吉香居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

为了缩短制作时间,有人还会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加入陈泡菜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发酵初期,很多杂菌会大量繁殖,其中导致泡菜水的表面长白膜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

从开始制作到泡菜品质最佳这段时间内,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和其他杂菌的消长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传统腐乳制作中所需的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将优良的毛霉菌种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制作腐乳时温度应控制在15~18℃,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腐乳制作过程中,加盐可以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同时,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酒含量要控制在12%左右,因为酒精含量过高,会使腐乳成熟的时间延长,酒精含量过低,不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造成杂菌污染。

(2)制作泡菜时,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

在冷却后的盐水中加入少量陈泡菜液的目的是增加乳酸菌含量。

在发酵初期,酵母菌(或产膜酵母)可使泡菜水的表面形成白膜,开始制作后,泡菜液逐渐变酸,这段时间内泡菜坛中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减少。

答案:

(1)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15~18℃ 湿度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 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成熟的时间,含量过低,则不能抑制杂菌生长

(2)乳酸菌 增加乳酸菌含量 酵母菌(或产膜酵母) 乳酸菌数量增加,杂菌数量减少

2.蓝莓果实中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防止脑神经老化、强心、抗癌、软化血管、增强机体免疫等功能。

下面是获取蓝莓花青素、蓝莓酒和蓝莓醋的流程。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冲洗榨汁与果胶酶混合果汁

(1)获取蓝莓果汁时加入果胶酶能将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____________,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蓝莓花青素(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稳定,在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的提取可用溶剂萃取法,考虑到色素提取液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在下述方案中,你认为较好的方案是________(填序号)。

A.清水+甲醇     B.盐酸+乙醇

C.柠檬酸+丙酮D.柠檬酸+乙醇

含花青素的粗品经真空干燥(可使水的沸点降至40℃)制成成品,采用该方法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酿制蓝莓酒时,一般要先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常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是因为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源________(填“充足”或“缺少”)。

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逐渐出现醋酸味,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蓝莓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蓝莓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能否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

解析:

(1)果胶酶可将蓝莓果汁中的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根据题干信息,蓝莓花青素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不稳定,故应用酸性溶液提取,考虑到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适宜选用柠檬酸+乙醇作为提取剂;花青素在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真空干燥可使水的沸点降低,从而避免温度过高导致花青素分解。

(2)酿制蓝莓酒时先通气有利于酵母菌大量繁殖。

通常不需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是因为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缺氧、呈酸性这一环境,生长受抑制。

在糖源不足的情况下,醋酸菌在有氧条件下可以将果酒发酵成果醋。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所以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醋酸菌大量生长而逐渐出现醋酸味。

(3)如果果汁中已含有醋酸菌,在果酒发酵旺盛时,醋酸菌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因为果酒发酵是在缺氧环境中进行的,而醋酸菌是好氧菌,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果醋是否酿制成功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还可以检测发酵前后的pH。

答案:

(1)半乳糖醛酸 D 避免干燥时温度过高导致花青素分解 

(2)让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缺少 醋酸菌是好氧细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夏天温度较高),导致醋酸菌大量生长产生醋酸 (3)不能 果酒发酵时的缺氧环境能抑制醋酸菌生长 发酵前后的pH

考法2 

3.(2016·南通三模)生物兴趣小组以苹果为材料开展细胞中DNA含量的测定研究,主要实验流程如图,其中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具有破坏细胞膜和核膜、使蛋白质变性等作用,苯酚和氯仿不溶或微溶于水,它们的密度均大于水。

请分析回答:

(1)步骤①中苹果组织研磨前先经液氮冷冻处理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

在常温条件下,也可向切碎的组织材料中加入一定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