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084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4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docx

江苏会计从业考试《会计基础》真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

1、简述会计的含义和目标?

答:

一、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利用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旨在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会计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

(1)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会计提供会计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编制财务报告;

(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

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运用企业资源;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需要了解资源的使用情况,评价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和业绩,并做出相应决策;财务报告应当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责任和资源使用的有效性。

2、简述会计的基本职能及其各自的特点?

答:

一、会计的核算职能:

(1)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会计核算方法,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己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完整、连续和系统的会计信息。

(2)会计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会计核算主要是从价值量上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随着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加强了会计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使会计信息变得更为广泛、完善、及时、灵敏和准确。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

(1)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通过专门的方法,利用会计核算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照规定的要求运行,以达到预期目标。

(2)会计监督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会计监督主要利用价值指标来进行;会计监督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包括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3、简述企业经济活动的内容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具体表现?

答:

企业再生产过程中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一般包括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和分配活动。

(1)筹资活动。

企业要从事经营活动,首先必须筹集一定数量的资金。

企业筹集资金主要来自两个渠道:

一是由投资者投入资金,即由企业所有者提供;二是向银行等机构借入资金,即由债权人提供。

(2)投资活动。

投资活动是企业利用所筹资金获取各种经济资源的过程。

企业的投资可分为对内投资和对外投资。

(3)经营活动。

经营活动是企业利用内部投资从事日常经营的过程。

以制造业企业为例,其经营活动主要包括供应活动、生产活动和销售活动。

(4)分配活动。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会产生利润,表明企业有了资金的增加。

企业的利润要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分配,包括依法缴纳所得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等。

4、简述会计要素的涵义及分类?

答:

一、会计要素又称财务报表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照其经济特征所做的具体分类。

二、会计要素可分为两大类:

1、表达企业某一时日静态财务状况的要素。

(1)资产。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2)负债。

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3)所有者权益。

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表达企业某一期间内动态经营成果的要素。

(1)收入。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费用。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利润。

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5、资产的特征和构成?

答:

一、资产的特征如下: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应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资产的构成。

1、流动资产。

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含上年)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以及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资产。

(1)货币资金:

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为货币形态的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2)交易性金融资产:

是指对近期内准备出售的金融资产的投资。

(3)应收及预付款项:

是指企业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项债权。

(4)存货:

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非流动资产:

是指除流动资产以外的所有资产项目。

(1)持有至到期投资:

是指到期日固定、回收金额固定或可确定,且企业有明确意图和能力持有至到期的债权性投资。

(2)长期股权投资:

是指为获得被投资单位的股权而进行的长期权益性投资。

(3)投资性房地产:

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

(4)固定资产:

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

6、简述负债的特征和构成?

答:

一、负债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3)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二、负债的构成。

1、流动负债:

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自资产负债表日起1年内到期予以清偿的负债。

(1)短期借款:

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人的期限在1年以下(含1年)的各种借款。

(2)应付账款:

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3)应付票据:

是指企业根据合同进行延期付款商品交易而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所形成的债务。

(4)预收账款:

是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供应方从购货方处预先收取一部分货款而形成的一项负债。

(5)应付职工薪酬:

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6)应交税费:

是指企业按照税法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和其他各种应交的款项。

(7)应付利息:

是指企业按照合同约定应支付的利息,包括吸收存款、分期付息到期还本的长期借款和企业债券等应支付的利息。

(8)应付股利:

是指企业经股东大会或类似机构审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2、非流动负债:

通常是指偿还期在上年或者超过上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长期债务。

(1)长期借款:

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上年)的各项借款。

(2)应付债券:

是指公司依照法定程序发行、约定在一定期限(超过上年期)还本付息的公司债券。

(3)长期应付款:

是指企业除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项。

7、简述所有者权益的特征和构成?

答:

一、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企业通常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

(2)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二、构成。

(1)实收资本:

是指由投资者投入资本而形成的法定资本金额,在股份有限公司中被称为股本。

(2)资本公积:

是指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其中,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的投资是指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这部分通常称为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3)盈余公积:

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

(4)未分配利润:

是企业各期净利润分配后的剩余部分的累计数,即企业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的结存利润。

8、简述收入的特征和分类?

答:

一、收入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收入是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分类:

(1)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等。

(2)按照企业日常活动对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9、简述费用的特征和内容?

答:

一、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特征:

(1)费用是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费用包括以下内容:

1、营业成本。

(1)主营业务成本:

是指企业为获得主营业务收入而应结转的成本。

(2)其他业务成本:

是指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支出。

2、营业税金及附加:

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相关税费。

3、期间费用:

(1)销售费用:

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

(2)管理费用:

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

(3)财务费用:

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

10、简述利润的特征和构成?

答:

一、利润的特征如下:

(1)利润是企业经营收入与支出的差额;

(2)利润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经营业绩;(3)利润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

二、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

是指企业日常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一般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再加上投资收益后的金额。

2、利润总额:

是指营业利润再加减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支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支。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日常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或支出。

3、净利润:

企业利润总额减去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后的余额。

11、简述会计等式的表述及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

答:

一、会计等式。

1、基本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扩展的会计等式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二、会计等式的恒等原理是指:

(1)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不断发生各种经济业务,只要经济业务发生,就会引起相关会计要素的金额变动。

(2)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都不会破坏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平衡关系。

(3)在任何一个时点上,资产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之间都会保持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12、简述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

答:

会计等式中各会计要素的关系如下:

一、基本会计等式:

企业为取得和持有资产所需的资本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来自于投资者的投资,形成所有者权益;

(2)来自于向债权人贷款,形成债权人权益,也就是负债。

二、扩展的会计等式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如下:

(1)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取得的收入大于所发生的费用,其差额为利润;若收入小于费用,其差额为亏损;

(2)利润是导致本期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原因之一,利润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亏损将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3)按照收入、费用与利润之问的关系,收入增加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费用的增加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12、简述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答:

一、只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四种典型的经济业务类型有:

(1)经济业务发生,弓}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即资产项目金额增加,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增加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即资产项目金额减少,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也减少相等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3、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即不同资产项目之间有增有减,且金额相同,会计等式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右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即负债或所有者权益项目之间有增有减,且金额相同,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二、既涉及收入和费用,也涉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变动的经济业务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1)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增加相等的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2)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右两方项目同时减少相等的金额,会计等式保持平衡;(3)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右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4)经济业务发生,引起会计等式左方项目之间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会计等式保持平衡。

13、简述8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答: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1)可靠性:

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

(3)可理解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因而也称明晰性。

(4)可比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

(5)实质重于形式:

要求企业应当按照经济业务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经济业务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6)重要性:

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祝、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所有重要经济业务。

(7)谨慎性:

要求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因而又称稳健性。

(8)及时性:

要求企业对于己经发生的经济业务,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14、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会计基础有哪些?

答:

一、权责发生制。

1、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和费用是否实现或发生为标志来确定其归属期的一种会计核算基础我国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2、权责发生制的涵义包括:

(1)凡是本期己经实现的收入,无论款项是否收到,都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

(2)凡是本期应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付出,都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3)凡是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即使款项己在本期收妥,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收入;(4)凡是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己在本期付出,也不应当作为本期的费用。

二、收付实现制。

1、收付实现制是以实际收到现金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人和费用的记账基础。

2、在收付实现制下:

(1)凡是在本期收到款项的收入或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是否归属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2)凡是在本期未收到款项的收入或未付出款项的费用,即使归属本期,也不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

15、简述会计核算方法的含义及内容?

答:

一、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并通过编制报告使其成为有效的会计信息所采用的手段和技术。

二、会计核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专门方法:

(1)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

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就是根据会计对象的特点及对信息的特定要求,将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标准进行分类,形成分类核算的项目,然后根据各项目在账簿中开设相应的账户,分类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从而可以取得所需要的各种会计指标。

(2)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一种将经济业务记录在账户中的方法,它要求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账户中进行记录。

(3)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祝、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也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对于已经发生的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并经过会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审核。

(4)登记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

登记会计账簿就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将每项经济业务分类记入在会计账簿中开设的相应账户内。

(5)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将各种支出,按照一定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从而确定各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会计方法。

(6)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款项等,以确定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实有数额的方法。

(7)编制财务报表:

编制财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记录的数据资料,采用一定的表格形式,总括综合地反映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的一种方法。

16、简述会计计量的含义和内容?

答:

一、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二、会计计量属性主要包括:

(1)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金额。

(2)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兹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3)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

(4)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的一种计量属性。

(5)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与复式记账

1、简述会计科目的涵义和分类?

答:

一、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即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二、会计科目的分类包括:

1、按其所归属的会计要素不同,可分为:

(1)资产类;

(2)负债类;(3)所有者权益类;(4)成本类;(5)损益类。

2、按其所提供指标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

(1)总分类科目;

(2)明细分类科目。

2、简述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

答: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是:

(1)统一性原则:

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2)相关性原则:

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3)实用性原则:

在满足统一性原则的条件下,还要符合单位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4)清晰性原则:

要求简单明确、字义相符、通俗易懂。

3、简述账户的涵义、基本内容和数量关系?

答:

一、账户是指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结构和格式,用来分类记录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二、账户的基本内容包括:

(1)账户的名称,即会计科目;

(2)日期和会计凭证号数,即经济业务发生的时}司和账户记录的来源及依据;(3)摘要,即经济业务的内容;(4)增加和减少的金额。

三、账户的基本数量关系式是: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4、简述复式记账法的涵义、原理和特点?

答:

一、复式记账法是指在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要断目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原理是指由于每项经济业务至少引起两个会计要素项目的变动,因而它们受到影响的金额就要分别在至少两个相互关联的账户中登记。

三、复式记账的特点是:

(1)要求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2)对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同时登记。

5、简述借贷记账法的涵义和记账规则?

答:

一、借贷记账法是指以“借”、“贷”两字作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祝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记账符号是“借”、“贷”。

二、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其具体表述如下:

(1)对每一项经济业务引起会计要素的变动金额,都必须在至少两个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

(2)记录经济业务的账户可以是同一类别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别账户,但必须分别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个账户的贷方;(3)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与记入贷方的金额相等。

6、简述借贷记账法下账户基本结构和基本数量关系?

答:

一、账户基本结构:

(1)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将每一个账户都分为“借方”和“贷方”;

(2)按照会计惯例,账户的左方为“借方”,账户的右方为“贷方”;二、借贷记账法的账户基本数量关系用公式表示如下:

(1)资产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2)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7、分别简述各类账户结构的特点?

答:

一、资产类账户结构的特点是:

(1)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

(2)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3)期末余额在借方。

二、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结构的特点是:

(1)贷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

(2)借方登记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3)期末余额在贷方。

三、收入类账户结构的特点:

(1)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

(2)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3)期末一般无余额。

四、费用类账户结构的特点:

(1)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

(2)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3)期末一般无余额。

8、简述账户对应关系的含义和作用?

答:

一、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录每项经济业务,将会使有关账户之间产生应借、应贷的相互依存关系,通常将这种关系称为账户的对应关系;发生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二、账户对应关系具有以下作用:

(1)账户对应关系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经济业务的内容;

(2)账户对应关系有助于发现经济业务的记录是否合理。

9、简述过账的含义、举例说明过账的过程?

答:

一、根据己编制的记账凭证,将每项经济业务涉及的借方账户和贷方账户发生额,分别登记到分类账簿中开设的相应账户的过程称为过账。

这一步骤也就是会计方法中的登记账簿。

二、登记账簿过程举例如下:

收到所有者投资300000元,存入银行。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

银行存款300000

贷:

实收资本300000

1、对会计分录中的借记“银行存款”账户300000元,过账时,将这一金额登记在“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并在这一金额前标上业务编号

(1)。

2、对会计分录中的贷记“实收资本”账户300000元,过账时,将这一金额登记在“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并在这一金额前标上业务编号

(2)。

3、由于在此使用的是教学和练习所采用的会计分录和“T”型账户,其他应从会计分录记到分类账户或登记的事项,如日期、业务摘要等就简化从略了。

11、简述试算平衡的涵义、作用、方法?

答:

一、试算平衡就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对比,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

二、试算平衡表的作用:

(1)通过试算平衡,如呆借贷方本期发生额合计或期末余额合计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

(2)会计人员可以利用双方差额的特性,寻找某些错误所在。

(3)试算不平衡可以提示会计人员,账务处理发生了错误,不应继续用错误的账户余额来编制财务报表。

三、试算平衡的方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

在期末结账之前,将各个账户当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列于表内,分别求出合计数,比较是否相等,以检查记账的准确性,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称为发生额试算平衡。

(2)余额试算平衡。

在期末结账之前,可以将各个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列于表内,分别求出合计数,比较是否相等,以检查记账的准确性。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称为余额试算平衡。

第三章账户的分类

1、账户按经济内容划分的类别有哪些?

各大类中包括的常见账户的名称有哪些?

答:

1、资产类。

(1)流动资产账户: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收利息、其他应收款、原材料、库存商品、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2)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等。

2、负债类。

(1)流动负债账户:

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

(2)非流动资产账户: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类。

(1)所有者投入资本账户:

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2)由利润转化形成的所有者权益账户:

本年利润、利润分配、盈余公积。

4、成本类。

(1)供应过程的成本账户:

材料采购、在途物资。

(2)生产过程的成本账户:

生产成本、制造费用。

(3)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账户:

劳务成本。

5、损益类。

(1)营业性损益账户:

树阴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树阴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2)非营业性损益账户:

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所得税费用账户:

所得税费用。

2、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有哪些?

每类所包括的常见账户的名称有哪些?

答:

1、盘存账户。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等。

2、结算账户。

(1)债权结算账户:

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