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089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6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docx

金版学案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3练习5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语文·必修3(粤教版)

5 奇妙的超低温世界

低温世界的奇迹

低温世界中各种物质会呈现奇特的景象。

零下194℃时,空气会变成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若把梨子在液态空气里浸过,它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鸡蛋、石蜡在液态空气里,则会像萤火虫似的发出荧光。

在零下100℃到零下200℃时,汽油、煤油、水银、酒精都会变成硬邦邦的固体;二氧化碳则变成雪白的结晶体,平时富有弹性的橡皮变得很脆,钢铁也变成了“豆腐”……人们利用许多物质在低温下变脆这一特性,发明了一种低温粉碎技术。

在现代城市中充斥着各种废物,如废汽车、废轮胎、废塑料、废钢铁等,在应用低温下液氮冷却处理后,这些物质的抗冲能力大大降低,呈现脆性龟裂,给粉碎创造了极有利的条件。

这种低温粉碎方法用于粉碎肉类,可做到骨、皮、肉一次性干净利索地分离。

低温世界还是农业生产中除虫灭害的得力助手。

人们以往在田鼠的洞穴中注入化学农药灭鼠。

这种方法不仅花钱多,而且会使土壤受损。

改用低温农药后,将少量液氮注入鼠穴中,由于低温液氮是高压缩状态,释放之后,在穴中其体积急速扩大700至800倍,随即汽化后的氮以相当快的速度从洞中向外推出,把穴中空气排净,致使田鼠窒息而死。

低温农药无害、快速、有效,已引起广大农民的关注。

低温技术能快速打捞沉船。

常规打捞沉船的方法是将高压气体压入,使船内积水排出,沉船得到浮力而露出水面。

这种打捞法要花一整天。

采用低温打捞,只要向船舱内灌入液氮,低温液氮便会爆炸般地膨胀,高压气体泵架使舱内积水迅速排出。

英国一家低温公司将船只沉入英吉利海峡9米深的海水中,然后把近20升液氮压入沉船舱内,仅用30秒钟,就使沉船露出了水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低温世界将更多地为人类造福。

从食品保存到生命冷冻,从工业生产到尖端超导技术等各个方面,都会有低温世界的奇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摄取 镊子 慑服 嗫嚅 蹑手蹑脚

B.膨胀 帐篷 账目 怅然 为虎作伥

C.倔强 崛起 挖掘 诡谲 一蹶不振

D.暂时 錾刀 崭新 辗转 斩草除根

解析:

A项,摄、慑读shè,镊、嗫、蹑读niè;B项,胀、帐、账读zhànɡ,怅读chànɡ,伥读chānɡ;C项,均读jué;D项,暂、錾读zàn,崭、辗、斩读zhǎn。

答案:

C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荧光  广寒宫  膨胀率

B.倔强  金属   闷葫芦

C.涨裂  超低温  摄氏度

D.损耗  绵绵   好端端

解析:

C项,涨—胀。

答案:

C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然而,______人们在实验室里获得了比海王星上更低的温度,却一直无法获得零下三四百摄氏度的低温。

(2)______采用这种办法锻炼种子,许多果树和庄稼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

(3)坐着宇宙飞船到那么遥远的星球上去______,人的生命是不够用的。

(4)用冷刀开刀,可起麻醉、止血作用,能够______病人的痛苦。

A.虽然 由于 考查 减轻

B.尽管 因为 考查 减少

C.虽然 因为 考察 减少

D.尽管 由于 考察 减轻

解析:

(1)“虽然”和“尽管”都有“连词,表转折”的意思,“尽管”还有“放心去做的意思”,此时是副词。

(2)因为:

①介词,表示接在后面的是原因;②连词,表因果关系。

由于:

①介词,表式原因或理由;②连词,表示原因,多与“所以、因此”配合。

(3)考查:

指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行为、活动),目的是评定或审核,或是追本溯源。

考察:

表示实地观察调查,深入细致地观察,目的是探求本质。

(4)减轻:

减少重量、数量或程度。

减少:

减去一部分。

解析: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过两年半以后,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的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的减弱。

B.这种放大器是现在世界上最灵敏的放大器,可以避免分子热骚动而带来的杂音,使微波得到有效放大的作用。

C.然而,尽管人们已经十分逼近绝对零度,却仍无法到达绝对零度。

D.如果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解析:

A项,成分残缺,整句缺少主语。

B项,“得到”与“作用”动宾搭配不当。

C项,应把“尽管”移到“人们”后。

分句中的主语一致时,关联词语放在主语后。

答案:

D

5.把下列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鸡蛋、石蜡等在液态空气里,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荧光。

②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一下,就变得像玻璃一样脆,一摆动,便叮当叮当直响。

③在零下190多摄氏度,空气竟变成了浅蓝色的液体,叫做“液态空气”。

④在零下一二百摄氏度,就叫超低温。

⑤鸡蛋射出的荧光是浅蓝色的,石蜡射出的荧光是浅绿色的。

A.④③①⑤②B.④③②①⑤

C.③②①⑤④D.③④①⑤②

解析:

此题文段来自课文第六段,可以确定的是②应该紧连着③,由此可排除A项和D项;然后通读文段可知④是总结性语句,应在句末,可以排除B项。

答案:

C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栗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解析:

A项,盥读guàn,其余为huàn;B项,均读lì;C项,隘读aì,其余为yì;D项,谄读chǎn,其余都为xiàn。

答案:

B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一季度我国旅游接待总人数同比增长12.7%,总收入同比增长19.9%,增长数据令人侧目,显示出我国旅游业良好的发展势头。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致极大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

D.电视评论的犀利和深刻是主持人思想创造性的外化,主持人只有具备思想的创造性,才能将观点转化为鞭辟入里、发人深省的评说。

解析:

A项,令人侧目:

侧,斜着。

斜着眼睛看人。

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

褒贬使用不当。

B项,以致:

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情况造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

C项,与日俱增:

与,跟、和。

随着时间一天天地增长。

形容不断增长。

形容对象不对。

D项,鞭辟入里:

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答案:

D

3.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据悉,一种新型的袖珍电脑将亮相本届科博会,它采用语言输入、太阳能供电,具有高雅、时尚、方面、环保的作用。

B.依据欧洲银行已完成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各国接受测试的91家大小银行,只用7家未能符合规定的6%的一级资本比率。

C.老北京四合院处于皇城天子脚下,受到等级制度的严格约束,在形制,格局方面难免会用千篇一律,显得呆板而缺乏创意。

D.大型情景剧音舞诗画《天安门》,一开始就采用“幻影成像”与舞台真人的互动,营造远古“北京人”穿越时空向人们跑来。

解析:

A项,搭配不当,“高雅、时尚、方便”不属于“功能和作用”。

B项,句式杂糅,“依据……结果”或“……结果显示”保留一个即可。

D项,成分残缺,“营造”缺少宾语中心语。

答案:

C

4.在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_。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是发出的咝咝声。

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②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解析:

此题先看选项,第一横线处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

再看第二横线处,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答案:

B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没有电阻的导线

①1911年,荷兰低温物理学家卡曼林·昂尼斯还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

把水银的温度不断降低,使它冻成固体,当温度降到—269℃时,它的电阻突然消失了!

这种奇特的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②不久,又有人发现,铅在超低温下,电阻也会消失。

人们做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

用金属铅做成圆环,放在接近绝对零度的超低温中,这时,金属铅的电阻就消失了。

人们在金属环上通了电流,然后截断电流,把整套仪器封闭起来。

经过两年半以后,人们再把仪器打开,发现金属环里的电流仍在流动,电流强度没有明显的减弱!

③现在,人们发现,不只是水银、铅具有超导性能,而且铌、锌、铝、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与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时也都具有超导性能。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铌,它在-263.94℃就显示了超导性能,比其他纯金属、合金显示超导性能的温度高。

④超导现象的发现,引起子科学家们的关注。

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

如果能够找到这种金属或合金的话,那将引起电力工业上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

据统计,现在世界上的电能,大约有四分之一损耗在输电线路上。

一旦制成没有电阻的导线,那就相当于使全世界的发电量增加了四分之一。

有人认为,即使找到一种金属,在-200℃左右显示超导现象,只要采取一定的绝热措施,这种导线便可在电力工业中得到应用。

⑤人们还利用超导现象,制成小巧玲珑的“冷子管”。

冷子管的构造很简单,它是由两根彼此绝缘并互相交叉的不同金属丝,浸在液态氦中做成的。

这两种不同的金属丝,一种是钽,一种是镎。

冷子管比电子管小得多,比半导体晶体管还小,可用作电子计算机元件。

冷子管用电很省,100万个冷子管每小时只消耗半瓦电。

冷子管非常灵敏,人们用它可以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

利用超导现象,还可以制成微波放大器。

这种放大器是现在世界上最灵敏的放大器,可以避免分子热骚动而带来的杂音,使微波得到有效的放大。

5.请给“超导现象”下一个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某些金属在超低温状态下,电阻消失,这种现象叫做“超导现象”。

 

6.说说你对文中第⑤段“如今,他们正在努力寻找一种金属或合金,使它在室温或稍低于室温的温度下,就能显示出超导现象”一句中的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努力”表明科学家工作难度很大,同时也表明科学家不畏艰难,执着于科学事业的敬业精神。

“稍低于”用词精确、严密。

 

7.选文第①、②、⑤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①、②段举例子、第⑤段作比较。

举例子:

作者首先举了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例子,接着又介绍了一个铅金属环在超低温下经过两年半时间电流强度居然没有明显减弱的实验,用两个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超导现象中导电材料电阻消失的特性。

作比较:

如在“没有电阻的导线”一节,拿利用超导现象制成的“冷子管”跟电子管和半导体晶体管比较,生动地说明前者体积小、用电省、性能灵敏等优点。

8.下面有关“冷子管”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冷子管”是人们利用超导现象制成的一种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的精密仪器。

B.“冷子管”是由两根彼此绝缘并互相交叉的不同金属丝(钽和镎)浸在液态氦中制成的。

C.“冷子管”体积比电子管、半导体晶体管都要小得多,并且耗费的电能也只有其100万分之一。

D.“冷子管”非常灵敏,不仅可以用作计算机元件以测量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还可以制成微波放大器使微波得到有效的放大。

解析:

A项,偷换概念,应是“冷子管,制成的微波放大镜”。

C项,“耗费的电能也只有其100万分之一”属无中生有。

D项,“从遥远星球射来的很微弱的光线”不是用计算机元件测量的。

答案:

B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2题。

超低温的奇迹

奚同庚

①在向绝对零度(指热力学上的最低温度)进军的同时,科学家又在艰辛地探索着低温世界的许多奥秘。

②在低温世界里,物质会发生人们意想不到的许多奇妙的变化,出现很多非常有趣的物理现象。

③在超低温条件下,许多金属的性质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韧性本来很好的钢,变得像陶瓷那样脆,敲一下它就会粉身碎骨;至于锡,用不着碰它,已经变成一堆粉末了;本来能流动的水银,变得像铁一般坚硬。

当然,也有例外。

像铜、铝和镍在很低的温度下,仍然能保持良好的韧性和机械强度。

④在超低温条件下,除了金属以外,其他物质也会发生面目全非的变化。

柔软而娇嫩的鲜花在液态空气中浸过以后,会变得像玻璃那样既脆又硬,摇一摇,还会叮当叮当直响;在非常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氧气像白色的砂粒,氢气像石头一样硬,各种气体几乎全部成了固体。

惟一的例外,最能抗冻的是氦气,它还是液体。

不过当氦气冷到-270.96℃的时候,它竟会变成一种能“爬”善“攀”的液体。

⑤如果把一个小杯子放在大杯子里面,小杯子里面盛放着液体的氦,当温度冷到-270.96℃的时候,小杯子里面的液氦就会自动地沿着杯子的壁向外“爬”出去,流进大杯子里,一直到大、小杯子的液面相平为止。

⑥这时候的液体氦,已经是一种没有一点粘滞度的理想流体了。

我们把液氦在极低温下这种自动“爬”出容器的现象,称为“超流现象”。

⑦“超流现象”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什么用处,目前还不清楚。

但是,科学家对这种奇异的物理现象极为重视。

有人认为,具有超流现象的理想流体是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它可能也存在于某些崩溃的星核之中。

弄清这种新的物质形态的本质以后,对于分析宇宙中像脉冲星一类奇异星体的本质,很可能具有特殊的意义。

⑧此外,超低温技术对于原子核物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物理学中著名的“宇称守恒定律”被否定,以-270℃下的实验结果为依据的。

同样,依靠超低温下的实验结果,又证实了著名的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理论。

⑨低温世界里的奇妙现象,还有好多,下面我们再着重介绍一个最有趣的物理现象——超导。

⑩1911年,荷兰著名的低温物理学家卡默林·奥尼斯和他的学生,把水银冷却到了-269℃以下,再在已经凝成固体的水银导线上通上几毫安的电流,然后测量它两端的电压。

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水银导线的电阻竟然完全消失了。

这一惊人的发现使师生两人愣住了。

乍看起来,这个现象简直是太荒唐了,真叫人不敢相信。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个奇怪的现象,他们又设计了一个更精密的实验。

把水银冷到接近绝对零度,用它做成一个环路,放在一个磁场中。

然后把磁场突然撤掉,由于电磁感应作用,在水银环路中便产生了一个感应电流。

如界水银内确实没有电阻,感应电流应当毫无损耗地长期流下去。

经过几年的耐心观察,得到了肯定的结果:

水银环路里的电流确实没有一丝一毫的衰减。

这就是说,环路里的电子,好像坐上了没有任何阻力和摩擦的转椅那样,一旦转动起来,就永远也不肯再停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文章第④段中画线句除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外,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请选择其中一种,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比较,打比方。

(示例一)作比较:

把超低温下的氧气、氢气和氦气进行比较,突出了在超低温条件下各种物质发生变化的不同。

(示例二)打比方:

将超低温下的氧气和氢气比作白色的砂粒和坚硬的石头,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超低温下氧气和氢气发生的奇妙变化。

10.阅读第⑤段,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当温度冷到-270.96℃的时候,小杯子里面的液氦就会自动地沿着杯子的壁向外“爬”出去,流进大杯子里,一直到大小杯子的液面相平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爬”是爬行的意思,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将温度冷到-270.96℃时的液体氦赋予生命,形象地写出了在-270.96℃下液体氦沿着杯壁移动的奇妙情景,展现了低温下的奇迹,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1.请在文章第

段画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作为文章的结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低温的世界多么奇妙,那里还有很多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也会有更多的奇迹出现在艰辛探索的道路上。

 

1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⑨~

段中荷兰物理学家发现超导现象的故事让本文变得生动有趣,可读性很强。

B.第⑧段横线处可以填入的关联词语依次是“之所以……就是……”。

C.文章第③、④段的说明顺序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

D.超流和超导现象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解析:

D项,本文只是介绍了超流和超导现象,并未提及它们已经在科学研究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答案:

D

三、语言运用

13.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老园艺师一段话的深层含意,不超过25字。

夜幕下,小松树上彩灯闪烁。

路过的老园艺师自言自语地感慨:

“人睡觉要关灯,整夜灯光照着,非失眠不可。

树也一样,那么多的电线缠着,那么强的灯光照着,能活得好吗?

夜色是美了,树可是要生病的。

人们啊,要听得懂草木的叹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树也需要良好的生长环境;人类应该善待自然。

(示例二)人们的活动要懂得自然生态规律,不能为了享受而破坏自然。

14.从下列材料中选取必要的信息,为“食品添加剂”下定义。

①食品添加剂是有意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

②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是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③食品添加剂既可以是化学合成物质,也可以是天然物质。

④食品添加剂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改善食品的品质和色、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食品添加剂是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有意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

 

妙趣横生的超低温世界

经过科学界理论上的推算,得知“冷”并不像热一样可以无限发展。

冷有一个最低限度,就是零下273℃,这一温度被称为“绝对零度”。

当温度降到零下100℃以下时,称为超低温。

超低温世界妙趣横生:

本来软绵绵的铅,会变得性情倔强,富有弹性;好端端的一个锡壶会变成一团粉末;水银在零下269℃就不再是调皮的液体,而变成了稳定的固体;电流通过这样的低温导体时,电阻突然消失。

铝、锌、钽、锂、锡等23种纯金属和60多种合金,在超低温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在超低温条件下,空气将变成可以流动的液态,放置其中的鸡蛋会像萤火虫似的射出浅蓝色的荧光;鲤鱼呈“沉睡状态”,生物的生殖细胞都“冬眠”了,它们都将自己的生命速度拨到了零点。

但即使经过几年,它们还可以再回到常温世界,在白发苍苍的兄弟姐妹中,显示出自己的青春年华。

根据一些动物在冬天的低温环境下冬眠的习性,及某些在超低温下快速冷冻的动物复温后又活过来的试验,有人设想,把因病而无法医治的人迅速冷冻起来,等将来医疗技术能够医治时,再把人体解冻,治好他们的疾病。

美国物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就是世界上第一个被人工冷藏的人,他是1967年1月19日开始被冷藏的。

此后,美国已有许多人仿效这种做法。

超低温技术在工业上已广泛应用,低温液化空气的技术已发展成为制氧工业,飞向太空的火箭用低温制得的液氢做燃料,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超导技术也离不了液氦。

利用超低温,可以培育耐寒的农作物品种,如有的种子本来很怕寒冷,温度降到零下十几摄氏度就会被冻死。

科学家采用逐渐降低温度的办法,使这些怕冷种子的耐寒本领大大增强,能够经受住零下200多摄氏度的超低温。

把采集到的种牛的新鲜精液在超低温下快速冷冻,制成冷冻牛精,这种冷冻牛精,可以用普通的液氮保温瓶盛装,分送给各地牧场。

复温以后,大量的精子就会恢复活力,供人工授精使用。

因为这种冷冻牛精可以在液氮中长期保存,所以尽管有的种牛已经死去多年,它的精子仍然活着,这大大提高了种畜的利用率。

超低温在医学领域更是发挥了作用,上海等地的一些医疗单位采用冷冻疗法,成功地为许多肿瘤患者医治了恶性肿瘤。

他们将极冷的液氮喷到肿瘤上,使肿瘤结成冻块,然后让它复温解冻,经过这样多次反复,就能把恶性肿瘤细胞全部杀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