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优秀课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092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教研优秀课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研优秀课例.docx

《教研优秀课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研优秀课例.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研优秀课例.docx

教研优秀课例

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烟台龙口五中       孙红艳

        【课标要求】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状况。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开篇,是经济上的典型代表,学习好本课,有利于了解这段时期经济发展,可以与前面学到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政治相联系。

为下个单元讲述文化部分,提供经济条件,正所谓“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课体现了近代中国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特殊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就发展的历史现状,促进了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教学目标】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

       2、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3、通过对张裕公司的课前小调查及张謇创办实业的历程引导学生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使学生掌握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4、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突破: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道路十分曲折,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展示大量乡土资源及材料和数据,使学生得出结论。

难点:

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

突破:

展示大量数据和图表,采用材料教学,使学生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

        【学情分析】

       从学生学习状况看,他们对历史知识已经有了过渡性的认识和适应,知识面逐渐扩大;从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出发,正处于过渡期和整合期,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需要一次飞跃,具有初步的辨析能力和分析整合能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时间内容跨度大,内容较为空洞抽象。

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习教材知识。

比较而言,学生对政治史的学习兴趣要高于经济史、科技史、思想文化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策略】

       

(一)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法。

通过有目的地引入乡土资源,通过问题或创设情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启发式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图及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到知识,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学法指导

       1、由张謇纱厂的兴衰至民族工业的发展二目的内在联系分析,使学生掌握由特殊至一般的归纳分析方法。

       2、通过讲述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使学生具备会简单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授课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打乱士农工商的顺序,问学生知道他们的排名吗?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

那么士=商吗?

有人愿意从社会的最高层主动步入最底层面吗?

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了解传奇人物张謇,他的身份既是状元又是商人。

        二、新知识讲授

       第一板块 时代的担当

       出示张謇的图片,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0至121页了解张謇及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命运。

大生纱厂最终是被吞并了,那和他同时期的民族企业又是什么命运呢?

我们身边的张裕公司就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课前让同学们进行了一个小调查,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调查结果以及调查经验。

       调查表:

       1、何人何时在怎样的背景下建厂?

       2、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曾面临哪些困难?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从建厂到新中国成立前企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你能试着用大事年表的方式表示出来吗?

       调查提示:

可以网络搜索资料、张裕公司实地调查、访问知情人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调查,使历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历史生活化同时通过调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他们能自己解决问题,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 

       通过交流同学们对张裕葡萄酿酒公司的了解就更深了,相信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更多东西。

根据同学们的调查我列出了张裕公司的发展历程:

       1892年 张裕酿酒公司创立,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先河

       1896年 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05年  地下酒窖竣工,这是亚洲最大的地下大酒窖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

       1914年  张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组建公司正式对国内外进行营业

       1915年  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

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得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1917年  张裕公司四周年庆,张学良、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记

       1918---1925 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1929年   张裕公司自营结束,转为租赁阶段

       1934年  进入中国银行(孔祥熙控制)接管时期

       1941年  被日军强行接管

       1945年   濒临破产

       师总结:

大生纱厂、张裕公司的发展历程实际上就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缩影。

根据张裕公司的历程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期——洋务运动至清末、黄金期——一战前后(1912至1919)、萎缩期——一战后至新中国成立前。

       第二板块一石激起千层浪——探究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一)展示内容:

       1892年 张裕酿酒公司创立,开创了中国工业化生产葡萄酒的先河

       1896年 创建葡萄园,酿造出中国第一批葡萄酒

       1905年  地下酒窖竣工,这是亚洲最大的地下大酒窖

        问题:

张裕葡萄酒公司建立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结合课前调查及以下几则材料分析

       1、

 

       材料二: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这中国,而女红失业;……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

……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

”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

大量洋货的进口,尤其洋布、洋纱的进口,猛烈地冲击着山东各地的传统手工业,使数以万计的农村手工业者失去生计,不得不背井离乡“闯关东”

                                                                                                                              ——王璇《烟台历史》

       通过以上三则材料可以看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商品的涌入,中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材料四:

       上海英商耶松船厂图片由英商佛南于同治四年(1865)创办于上海虹口。

它长期租用浦东的两个船坞,下设若干分厂……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

       通过以上材料引导学生总结可以得出: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再加上外商企业的刺激,中国的民族工业在千呼万唤中姗姗来迟。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通过材料分析以张裕公司为代表的民族工业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纷纷在中国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

       材料二:

按《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在三年内付清日本2亿两的巨额赔款,当时清政府国库空虚,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不过8000余万两。

1901-1905年清政府颁布了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其经济改革方面的措施是奖励实业,振兴商务。

政府决定带头破除耻于为商的成见,提倡、奖励私人资本办工业。

       张謇(1853~1926),江苏南通人。

41岁时中状元。

1894年七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战败。

张謇目睹国事日非,京官疆吏不足为谋,虽科举成名,却不愿以此求官,而另走兴办实业和教育的新路.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

 

        引导学生通过材料分析得出:

甲午战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暂时放松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为挽救民族危机,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设计意图】原始的历史材料可以增加历史的真实性,学生自己阅读材料思考,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二)展示内容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

       1914年  张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组建公司正式对国内外进行营业

       1915年  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

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得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1917年  张裕公司四周年庆,张学良、康有为、黎元洪等社会名流前来祝贺并留下诸多宝贵手记及一战期间面粉出口的数量变化和一战前后企业增长表

        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通过以下材料小组讨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一: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材料二:

  

       材料三:

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出口中国产品数额变化简表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法国

约1/2

约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动口发言、认真思考的精神。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内因是辛亥革命的冲击,鼓舞了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外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另外群众抵制洋货,购买国货也是重要原因。

这些因素促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赢得了一个发展的机遇,进入了“黄金时代”。

但这个“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

黄金期因外部而来必然会因外来因素的结束而结束。

       (三)展示内容:

       1918---1925年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1929年 张裕公司自营结束,转为租赁阶段

       1934年  进入中国银行(孔祥熙控制)接管时期

       1941年  被日军强行接管

       1945年   濒临破产

       这一时期张裕公司辉煌不再,那么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如何呢?

我们通过一幅图来看一下,出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示意图》,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的特点?

为什么有此特点?

 

        第三板块 山路九曲十八弯——探究民族工业曲折的原因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课前的调查,依据以下几则材料讨论近代民族工业呈现曲折性的原因

       材料一:

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材料二:

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间,民族资本工业约有百余家,其中资本万元以上的50余家,资本总共不过五六百万

       材料三:

1866年方举赞在上海创办了发昌机器厂。

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为美商的“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70年代,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系英国造。

       材料四:

在中日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获得正式的承认,处于听任地方官吏随意摆布的地位。

如1881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缫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2人)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借口,下令予以封闭。

清政府还对近代企业横征暴敛,敲诈勒索,大大加重了这些企业的负担。

       材料五: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

“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由于原料昂贵和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产”。

       材料六: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使荣氏企业资金周转出现问题。

国民政府实业部又乘荣氏借贷无门,假谓借款救济的名义,策划吞并申新企业的阴谋。

后来迫于舆论压力,未能得逞。

抗战胜利后,荣氏花费了巨款才得以从国民党敌伪物资接收机关中赎回他们被日本人夺走的厂子。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曲折的原因:

1、封建主义;2、外国资本主义;3、官僚资本主义;4、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

帝国主义是阻碍近代中国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不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不彻底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发展壮大。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认真思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精神。

      通过对曲折发展原因的探究我们知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那么其发展特点有哪些呢?

        第四板块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探究民族工业的特点

       出示材料,请同学们依据材料分别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一:

民国初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煤矿比例一览表(%)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分布图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引导学生通过以上材料得出中国近代工业的特点是:

        ①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主要发展了轻工业,重工业几乎没有发展

       ③总体水平落后

       正所谓“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经济的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小组之间讨论后,重点进行强调

 

       【小结】

        【习题思维拓展】

       1、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

国家要独立,民族要独立;要扫除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障碍等)

       2、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出现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可从经济、政治、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

        【板书设计】

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学设计

烟台龙口五中       孙红艳

        【课标要求】

       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状况。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开篇,是经济上的典型代表,学习好本课,有利于了解这段时期经济发展,可以与前面学到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政治相联系。

为下个单元讲述文化部分,提供经济条件,正所谓“经世济民,经国济物”经济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本课体现了近代中国崭新的生产方式在特殊艰难的环境中求生存就发展的历史现状,促进了阶级队伍的壮大,为中国社会性质的转型奠定了基础,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提供了历史借鉴。

        【教学目标】

        1、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通过了解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2、通过对张裕公司的课前小调查和阅读分析张謇办实业的艰难历程,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和思维方法;

        3、在搜集、处理、分析乡土资源的过程中,感受家乡的变迁,形成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民族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

        重点:

实业家张謇;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突破: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道路十分曲折,分为三个阶段,通过展示大量乡土资源及材料和数据,使学生得出结论。

        难点:

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

        突破:

展示大量数据和图表,采用材料教学,使学生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原因

        【学情分析】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特征,时间内容跨度大,内容较为空洞抽象。

从学生学习状况看,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了解,仅仅局限于课堂上学习教材知识。

学生对于近代的民族工业发展了解很少,但对当代的民族工业发展有一定了解。

通过对近代政治史的学习,已经模糊地认识到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化有一定的联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策略】

        

(一)教法分析

        1、情境教学法。

通过有目的地引入乡土资源,通过问题或创设情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使认知与情感、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

        2、启发式教学法。

由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读图及材料,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主动的学习中获到知识,变学会为会学,从而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小组合作,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二)学法指导

        1、通过对张謇纱厂的兴衰与民族工业的发展内在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方法。

        2、通过了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具备会简单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授课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视频《最美烟台》导入:

今天的烟台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百年张裕,铸造辉煌。

时光倒退到100年,让我们回到过去的时代。

        1、鸦片战争的烽火(图文)

        2、火烧圆明园(图文)

        3、烟台开埠(底幕打字)

        (过渡语:

工业文明渐烟台)

        板块一:

小荷才露尖尖角——萌芽阶段 

        

(一)白板展示材料:

        “张裕公司的创始人张弼士(1841—1916)是近代著名爱国华侨领袖,名振勋,字弼士。

1892年创办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是中国第一个现代发酵工业企业。

        张弼士和酒窖图片;

        教师过渡:

时隔6年后,1898年清朝状元张謇创办了大生纱厂。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120至121页,在读课本的同时思考张弼士和张謇在当时为什么要创办这些企业?

        

(二)白板展示材料:

《马关条约》

        请学生根据《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得出张弼士和张謇

        创办实业的目的:

争利、救国。

        白板展示材料:

二人实业的业绩,随后点题——实业救国

时间

企业名称

创办者

1866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

方举赞(铁匠)

1872年

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陈启源

1878年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朱其昂

1892年

张裕葡萄酒公司(烟台)

张弼士

        过渡:

一时间实业救国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民族企业纷纷建立。

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是否一帆风顺呢?

        白板展示材料:

        材料一:

清代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亦极为苛重。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 

                                               ──摘自彭雨新主编《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英国驻华公使欧格纳曾直言不讳地说:

“机器进口,恐非西国之福也。

”一位英国人也曾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

1891年,上海伦章造纸厂由于原料昂贵和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产”。

        教师请学生依据材料回答:

通过这段材料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得出结论:

在封建制度的阻碍下,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下,民族工业艰难的发展着。

        第二板块万紫千红总是春——黄金期

        

(二)展示内容

        材料一:

1912年  孙中山到张裕参观,并题赠“品重醴泉”

        1914年  张裕“双麒麟”商标注册成功,组建公司正式对国内外进行营业

        1915年  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张裕的四种酒:

白兰地、红玫瑰葡萄酒、琼药浆和雷司令白葡萄酒,获得金质奖章和最优等奖状

        材料二:

从1917年开始,这年由于外货锐减,国产纱布畅销,大生纱厂全年获利76万两。

以后四年也连续赢利,1917—1921年五年共获利560多万两。

        问题: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课前调查,通过以上材料小组讨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及一战期间面粉出口的数量变化和一战前后企业增长表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内因是辛亥革命的冲击,鼓舞了民族资本家创办实业;外因是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

这些因素促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赢得了一个发展的机遇,进入了“黄金时代”。

但这个“黄金时代”是非常短暂的。

黄金期因外部而来必然会因外来因素的结束而结束。

        三、物是人非事事休——萎缩时期

        一、呈现史料,直入主题。

        多媒体展示:

        材料一(图片):

        被日本兴中公司吞并的龙烟炼铁厂(图片)

        9月19日,日军占据“东三省官银号”(中央银行)的大金库。

门前有日军站岗,门上贴着“日本军占领,犯者死无赦”字样。

(图片)

        材料二: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天),一帮日本宪兵来到张裕公司,声言已向英美宣战,“张裕”被军管,随后便将张裕公司仓库门窗及铁柜贴上封条,并派人将公司财产全部清点登记。

自此,张裕公司被日本强行军管,开始了为期五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