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601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docx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

有关大气压强的例题

【例1】如图1所示,用一个空塑料瓶(装可乐的饮料瓶即可),在瓶口塞上穿着一截玻璃管的橡皮塞子.然后用耐压管连接到抽气机(或抽气筒)上,慢慢将瓶内空气抽出.我们将看到塑料瓶被压扁了.试解释这一现象.若要使压扁的塑料瓶恢复原状,应采取什么方法?

 

【解答】在瓶内空气被抽出的过程中,由于瓶内空气减少,使瓶内气体的压强不断减而且小于瓶外大气压强,塑料瓶在瓶外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扁.

  若要使压扁的塑料瓶恢复原状,可把耐压管从抽气机上拔下,让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外压强相等,塑料瓶在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若弹力作用仍不能使其恢复原状,则可把耐压管接到打气筒上向瓶内打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大于瓶外大气压强,使瓶恢复原状. 

【例2】取两个粗细相差很少的试管(小试管外径略小于大试管内径),在大试管以装满水.把小试管底朝下放到大试管里,把这样装好的两个试管倒过来,如图2所示,就会看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自动上升.试解释这一现象。

 

【解答】解释前最好先做实验,并要细心观察发生的现象.题目中已写出了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而且还自动上升.”这就是要求解释的现象.这个现象的产生是大气压作用的结果.

  小试管所以能在大试管中自动上升,要归功于大气压的作用,在大试管内小试管顶的上面都是水,下面是空气.由于水对小试管向下的压强小于向上的大气压强,所以小试管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自动”上升.

【说明】若忽略运动过程中的动力学效应,则小试管受合力为ΣF=ρghS-m0g,式中ρ为水密度,h为小试管深入水中的深度,S为小试管截面积,m0为小试管质量。

 

【例3】取一只透明的玻璃瓶,塞子上插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和一根直角弯管,在直管的下端扎一只未充气的彩色小气球.如图3所示.当用抽气机从直角弯管上抽去瓶内空气时,瓶内彩色小气球被逐渐“吹”大.当取下抽气机时,彩色小气球恢复原状.试对以上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解答】当瓶内空气被抽出时,瓶内气体压强逐渐减小,气球通过直玻璃管和大气相通,使小气球内大气压强大于小气球外(瓶内)的气体的压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小气球“吹”大.当取下抽气机时,空气进入瓶内,使瓶内、外压强都相等,都等于大气压强.小气球在弹力作用下又恢复原状.

【说明】“吹”胀气球的实验可说明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而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例4】有一种用塑料或橡胶制成的挂衣钩,中间是个空的“皮碗”,如图4所示.可以把它按在平滑的器壁上,在钩上再挂衣服也不会掉下来,这是为什么?

【解答】当挂衣钩按在平滑的器壁上时,“皮碗”内的大部分空气被挤压出去,由于“皮碗”有弹性,使其恢复原状.恢复原状后的“皮碗”内的气体压强变小且小于“皮碗”外的大气压强.“皮碗”在外部大气压作用下被紧紧压在器壁上。

所以在钩上再挂衣服也不会掉下来.

【说明】许多动物的吸盘同此道理(参见[资料汇集]——相关知识——负压的利用) 

【例5】什么叫大气压?

为什么说托里拆利实验中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

【解答】空气对浸在空气中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在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上端是封闭的,而且管里水银柱液面的上方没有空气,因此也就没有空气的压强作用在水银面上,而管外水银槽里水银面上却受到大气压的作用,作用在管外水银面上的大气压就支持着管里的水银柱,所以说这个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就等于大气压强. 

【例6】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0毫米高的水银柱,问一个标准大气压等于多少帕斯卡?

能支持多高的水柱?

  

  另一种解法:

 

  

【说明】本题中的第二种解法准确,而第一种解法误差较大,因为1.01×105帕斯卡是近似值,用近似值进一步计算使误差加大,但仍在允许的范围内,仍是正确的。

 

【例7】某同学身体外表面面积是1米2,大气作用在该同学身体表面上的压力是多大?

这么大的力为什么没有把他压瘪?

【解答】F=p0S=l.01×105帕斯卡×1米2

  =1.01×105牛顿

  大气作用在该同学身体表面上的压力是1.01×105牛顿.由于人身体内部与外部大气连通,身体内部也同样受到大气压的作用,因而压力也相等,二力平衡,所以人不会被压瘪.人们长期生活在大气里,对大气的这种作用已经适应,所以也没有什么异样感觉. 

【例8】在托里拆利测定大气压强的实验中,如果把玻璃管倾斜,下面哪种情况正确:

  A.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不变

  B.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竖直高度不变

  C.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和竖直高度都不变

  D.玻璃管中的水银柱长度和竖直高度都变

【解答】托里拆利实验,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水银柱产生的压强可以用P=ρgh计算.当玻璃管倾斜时,大气压强仍与管内水银柱竖直高度产生的压强相等,所以竖直高度h不变,管内水银柱变长.所以B正确. 

【例9】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已知大气压值为750毫米汞柱,实验过程中,玻璃管口始终不离开槽内水银面,如果将玻璃管竖直向上提升10毫米,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下面哪种情况.

  A.增大B.减小

  C.不变D.无法判断

【解答】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大气压强决定,与管口插入水银的深度无关.所以不管提升还是下降玻璃管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都将保持不变.所以是C. 

【例10】在1标准大气压情况下,把一端封闭的玻璃管装满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管顶部比槽内水银面高出200毫米,如图5所示.问:

  ①管的顶部受到水银对它的压强是多大?

  ②如果把管顶开个小孔,水银会喷出来吗?

为什么?

 

【解答】①设管顶部受到水银柱的压强为p,管顶部对水银柱的压强为p′,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p水银,外界大气压强为p0.

  p=p′=p0-p水银

  =760毫米水银柱-200毫米水银柱

  =560毫米水银柱

  ②管顶开小孔后,水银不会喷出.因为当管顶开个小孔后,大气通过小孔对管内水银产生向下的压强.所以管内的总压强将大于管外大气对槽内水银的压强.因此管内水银不但不会向上喷出,反而会从下端流入水银槽内,落到与水银槽中的水银面相平为止.

【说明】课本中提到的大气压强的单位有帕斯卡、毫米水银柱、标准大气压三种,应搞清每种单位的意义及换算关系.在应用公式中 

  

  (比例题除外).单位选择不当,就会使结果出现错误.如例题6、例题7两题中大气压强只能用帕斯卡.单位选择不当还会给计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如例题10中,若用帕斯卡或标准大气压作单位,则均需进行单位换算,这一方面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例11】如图6所示,一只盛有水的瓶子,瓶口用橡胶塞塞紧,橡胶塞的中央插入一根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管内水面如图所示.如果分别将塞在瓶壁上a、b两个小孔上的塞子拔掉,下面哪种情况会出现.

  A.a孔有水射出,b孔没有水射出

  B.b孔有水射出,a孔没有水射出

  C.a、b两孔都有水射出

  D.a、b两孔都没有水射出

 

【解答】为便于分析在图上加辅助符号c、d,如图7所示.从图中可看出竖直管内水面c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p0.由于管内外水处于平衡状态,所以与c处于同一水平面的d处的压强也应等于大气压强,而且还等于瓶内密闭气体压强p与h深的水产生的压强之和(即p0=pc=pd=p+p水gh).因为b孔比d处深,所以b孔处水向外的压强大于向里的大气压强,当拔去b处塞子时,水会向外射出.因为a孔比d处浅,所以a孔处水向外的压强小于向里的大气压强,当拔去a处塞子时,水不但不会流出,而且空气还会从a孔进入瓶内.所以B会出现. 

【例12】两块平整的玻璃合拢后,很难被分开,是什么原因?

【解答】玻璃由于很平整,合拢时就将玻璃之间的空气排出,而玻璃的外侧受大气压作用,因此要把玻璃分开,就需用很大的力才能克服大气压的作用.

【说明】假设玻璃面积为10cm2,那么分开这么小面积的两块玻璃就需约100N的力.可见,两块较大的玻璃合拢后很难分开. 

【例13】将托里拆利管内灌满水后倒立于水槽中,则管内水面位置[]

  A.下落至内外水面高度差是76cm.

  B.下落至内外水面相平.

  C.水面并不下落而且充满全管.

  D.无法判断.

【分析】大气压能支持76cm水银柱高,由于水的密度是水银密度

远远超过托里拆利管总长度.

【解答】C

【说明】本题也说明了,测定大气压的实验中要用水银而不用取材方便的水的道理.如果用水来测定,玻璃管长将在10米以上,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显然是不现实的. 

【例14】图8是托里拆利实验的示意图。

已知当时的大气压恰好能支持76cmHg,玻璃管上方为真空。

则:

(l)A点的压强为______帕。

(2)B点的压强为______帕。

(3)C点的压强为______帕。

 

【分析】由于玻璃管上方为真空,所以A点的压强应为零;B点的压强应是B点上方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为76厘米,B点上方的水银柱高为20厘米;C点的压强应为大气压强再加上10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或86厘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说明】本题可进一步讨论:

假如此时用手指堵住管口将玻璃管口,将玻璃管移走(设槽中水银面不变),则C点的压强为多少?

以提醒学生分析问题时不要忘记“看不见”的大气压强。

 

【例15】用图9所示的三通管分别插入水和某液体中,在c管口上抽气.当a管内水面高出水槽面h1=18cm时,b管内液面高出液槽面h2=15cm,求:

b管处的液体密度及此时c管内空气压强.(环境是1atm)

【分析】由于c管抽气,造成管内外气压差,支持了水柱和液柱,可根据两边压强相等及液体压强计算公式求得液体密度.

 

  

  答b管内液体密度是1.2×103kg/m3,c管内空气压强是9.9236×104Pa. 

【例16】如果潜水服可以承受4.9×105帕斯卡的压强,那么潜水员穿上这种衣服在海水中允许达到的最大深度是多少?

(水面上为1个标准大气压)

【分析】潜水员穿上潜水服达到某一深度承受的压强不仅是海水的压强,还应包括大气压强,所以p最大=p大气+p海水。

【解答】已知p大气=1.01×105帕,ρ海水=1.03×103千克/米3,p最大=4.9×105帕,

  p最大=p大气+p海水=p大气+ρ海水·g·h最大,

  4.9×105帕斯卡=1.01×105帕斯卡+1.03×103千克/米3×9.8牛顿/千克×h最大, 

  

【说明】本例最常见的错误是,忘记将大气压强计算在内,造成解题错误。

有关大气压的变化例题

【例1】下列情况中会使大气压变小的是[]

  A.从高山顶下山的过程中.

  B.从赤道向北极运动过程中.

  C.从室内到室外的过程中.

  D.从一楼上升到九楼的过程中.

【分析】不同高度的大气密度不同,造成大气压值不同.离地面越高,大气密度越小,气压值也越小.地球是一个椭球体,赤道直径比两极直径大,因此两极附近地球对空气吸引力较赤道附近对空气吸引力要大些.

【解答】D. 

【例2】高压锅煮牛肉时,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  []

  A.高压锅内压力较大,牛肉被压烂.

  B.高压锅内水温较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C.高压锅内压强较大,牛肉易膨胀变烂.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分析】高压锅的锅盖密闭,锅内气压增大,锅内水的沸点高于

  100℃,因而水温将高于通常烧煮时的温度.牛肉的分解煮烂的程度直接与温度高低有关,温度越高,越容易烂.

【解答】B. 

【例3】将烧瓶内水烧至沸腾后,用塞子塞紧后倒置,再用一条冷毛巾覆盖在烧瓶底上,你将看到什么现象?

为什么?

(如图1所示)

 

  【解答】烧瓶内水沸腾后,水面有大量高温水蒸气,用冷毛巾覆盖后,水蒸气遇冷凝结,气压减小,使水的沸点降低到水温时,水又会重新沸腾起来。

【说明】本例可用冷水,或雪块代替冷毛巾,效果相同。

 

【例4】登山运动员在登上高山上时,常产生许多不舒服的感觉,叫做高山反应,产生这种反应的原因是什么?

【解答】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在一个标准大气压的环境中,而大气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的,人在高山上,外界气压减小使人体的器管不适应,就产生不舒服感.(当然人体的不舒服还有缺氧等原因,这里只要求回答出气压变化的原因) 

【例5】在高山上用普通的锅煮鸡蛋,水烧开很久,鸡蛋也煮不熟,为什么?

怎样才能把鸡蛋煮熟?

【解答】鸡蛋必须在100℃左右时才能煮熟,由于气压随高度而减小,而液体的沸点又随气压减小而降低,所以水的沸点随高度而降低.在高山上由于气压远低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也就低于100℃,所以用普通锅不能把鸡蛋煮熟.想把鸡蛋煮熟就要用高压锅.因为高压锅锅盖严密,可增加锅内水面上的气压,使锅内气压高于1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高于100℃,可使鸡蛋熟得快,同时还可以节省燃料.

【说明】本题考察了大气压随高度而变化和沸点随气压而改变两个基本规律.要知道这两个基本规律的具体内容并能以此为依据解答有关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