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645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6.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docx

重点中学中考化学题型复习图像图表题

图像图表题

一、题型简介

图像图表题是近几年常考的一类化学试题,常以图像、图片、表格、标签、模型等形式为载体,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或相似的数据或信息,并借助数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从题型结构看,图表题主要由“题干”“图表”和“问题”三部分组成。

从试题内容看,该类试题反映一组或多组内容相关的数据或信息,题干和图表相互补充,题干是图表的解释说明,图表是题干的直观表现。

二、方法指导

解答图像图表题时,重在理解图表的含义,通过阅读有用的信息或数据,然后将所学知识与图表信息结合起来,即可进行解答或计算。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解答此类题时,要结合题目所给条件,应首先分析图像的变化趋势,分析图像时要做到“五看”:

看坐标、看比例、看起点、看终点、看特点;要重点关注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和图像的拐点。

由图像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找出图与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列出方程式或列出变量与函数的关系,或依据图像走势分析作答。

例1(2014·随州)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至过量

B

.向一定

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

C.等质量的镁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充分反应

D.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

思路点拨:

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金属Fe、Zn时,由于酸是一样的,产生的氢气的总质量相同,Zn比Fe相对原子质量大,产生相同质量的氢气时,锌比铁消耗的多;向一定量KNO3的不饱和溶液中不断加入KNO3固体时,K

NO3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慢慢变大,最后饱和时不变;当等质量的镁

和氧气反应时,镁消耗的质量较多,曲线不降得较快;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中作催化剂,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

解答本题要知道函数图像的横纵坐标,图像的起点、走势、拐点以及最后落点的意义。

1.(2013·河北)把等质量的X、Y、Z、M四种金属分别加入到同体积、同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再把X加入到Z(NO3)2溶液中,M加入到YNO3溶液中,反应关系如图所示。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Z>X>M>YB.X>Z>M>Y    C.X>Z>Y>MD.Y>M>Z>X

2

.(2014·云南)下列图像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A.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B.向一定量pH=2的盐酸中逐滴加水稀释

C.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D.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氧化钙

3.(2014·河北)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和足量的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产生气体的质量:

X>Y  B.t2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C.t3时,消耗金属的质量:

X=Y  D.t3时,消耗盐酸的质量:

X=Y

4.(2013·凉山)向含有一定量稀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变化关系的是()

5.(2014·枣庄)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t2℃时,把50g甲放入50g水中得到甲的饱和溶液,且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B.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C.将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至0℃,析出甲最多

D.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

6.(2014·聊城)下列四个坐标示意图分别表示四个实验过程中的某些变化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A.加热一定量碳铵(NH4HCO3)的实验,试管中固体的质量变化

B.等质量的镁条和铁丝分别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气体的质量变化

C.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D.将水通电一段时间,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变化

7.(2013·舟山)往一定量的稀硫酸中加入过量的锌粒,如图是反应过程中某种量Y随加入锌粒的质量变化的关系,则Y不可能表示()

A.硫酸的质量分数   B.生成的硫酸锌的质

量   C.溶液的pH   D.生成氢气的质量

8.(2014·潍坊)某溶液含有Cu(NO3)2和AgNO3,现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与溶液中金属离子种类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b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Ag+、Cu2+

B.c~d间(不含两点)的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Cu2+

C.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为m3时,溶液中金属离子为Zn2+

D.当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分别为m1、m2时,溶液中Cu(NO3)2的质量分数相等

9.(多选)(2014·烟台)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其对应的实验操作的是( )

 

A.一定温度下,向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向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将等质量的镁粉和铝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D.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加水稀释

10.(2014·德州)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20℃时,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B.将等质量的镁片和铁片投入到足量稀硫酸中

C.用酒精灯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D.向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烧杯中不断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11.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回答:

(1)金属X是_____,判断的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的信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12.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

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

(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___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根据曲线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_________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色。

13.(2014·泸州)根据下列图像回答:

 

(1)图一是用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向盐酸中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mg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图二是20℃时,取10mL10%的NaOH溶液于烧杯中,逐滴加入10%的盐酸,随着盐酸的加入,烧杯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关系。

①由图可知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你的依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用氢氧化钠固体与稀盐酸反应也得到相同结论,乙同学认为不严密,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

据图回答:

①t1℃时,接近饱和的c物质溶液,在不改变溶液质量的条件下,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达到饱和状态。

②将t2℃时,150ga物质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可析出________ga物质。

(4)下图托盘天平两边是等质量的铁和镁分别跟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的时间t与生成氢气质量m的变化关系如图四。

试回答:

从开始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天平指针偏转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之二表格型

解答表格型题时,首先看表格数据的变化规律,把表格表示的意义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从多组数据中筛选出对解题最有帮助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例2(2014·兰州)把一定质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后,则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6.4

3.2

4.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5.2

x

7.2

2.8

A.a和c是反应物B.d一定是催化剂C.x=2.0g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思路点拨:

本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计算出x的值,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各物质的质量关系,根据选项逐一分析排除即可。

1.(2014·泰安)关于下列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10mL酒精和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稀硫酸和稀盐酸化学性质相似也存在差异

溶液中都含有H+,也存在不同的SO42-、Cl-离子

C

F、Cl元素化学性质相似

化学反应中每个原子都易得1个电子

D

化肥硫酸铵不能和熟石灰混放或混用

硫酸铵与熟石灰发生中和反应

2.(2014·绵阳)某金属单质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

2X+Y

X2Y。

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X的用量/g

Y的用量/g

生成X2Y的质量/gwww.xkb1.com

1

7.4

1.6

8.0

2

9.6

3.2

12.0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

A.4∶1       B.3∶1       C.2∶1       D.37∶8

3.(2014·潍坊)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现象

解释

a烧杯溶液变红色

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氨水呈碱性

a烧杯溶液变红色

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b烧杯溶液为无色

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b烧杯溶液为无色

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

4.(2014·宁波)下列实验中,根据有关现象得出结论,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

向盛有少量无色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根离子

向盛有少量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产生气泡

该固体一定含有碳酸盐

点燃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

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该气体一定是氢气

5.(2014·临沂)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32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D.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6.(2014·滨州)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中,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除杂的方法

B.化学物质中的“三”

C.实验安全注意事项

D.化学物质与俗名

粗盐提纯——溶解、过滤、蒸发

木炭粉中混有铁粉——用磁铁吸引

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三种黑色氧化物——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

二氧化碳——干冰

氢氧化钙——烧碱

7.(2014·绵阳)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检验某未知溶液是否是碱溶液

测量溶液的pH

鉴别食盐水和氯化钙溶液

分别取两种溶液少量,通入CO2气体

除去硫酸铜溶液中过量的硫酸

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

除去氢气中的HCl气体和H2O蒸气

通过盛装生石灰颗粒的U形管

8.(多选)(2013·湛江)在20℃时,向质量均为50g

的5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钾固体,然后搅拌至完全溶解得到溶液(如有不溶解的氯化钾,则过滤除去)。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与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 )

实验编号

4

5

加入氯化钾的质量/g

5

10

15

20

25

溶液的质量/g

55

60

65

67

67

A.在20℃时,实验3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B.在20℃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实验1<实验2<实验3<实验4<实验5

C.在20℃时,实验1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其变为饱和溶液

D.在20℃时,实验5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7g

9.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用pH计(测pH的仪器)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表:

测定时间

5:

05

5:

10

5:

15

5:

20

5:

25

5:

30

5:

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下面是几个同学的测定结论,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是( )

A.随着时间的推移,雨水的酸性逐渐增强        B.在5:

05时刻测得雨水的酸性最强

C.雨水显酸性和空气中含有一定量二氧化碳也有关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有助于增大雨水的pH值

10.(2013·日照)向烧杯中逐滴加入X溶液至过量(图甲),生成沉淀或气体的质量与加入X溶液的质量关系符合图乙的是( )

选项

烧杯中的物质

X溶液

稀盐酸和硫酸铜溶液

烧碱溶液

稀硫酸和稀盐酸

氯化钡溶液

镁铝合金

稀盐酸

氯化钠和碳酸氢钠溶液

稀盐酸

11.(2014·汕尾)下表是固体A和固体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固体A

35.7

36.0

36.6

37.3

38.4

固体B

13.3

31.6

63.9

110

169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固体A和固体B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20℃时,把50g固体A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g。

(3)40℃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

(4)若B饱和溶液中有少量的A,可用下列_____法提纯B(填序号)。

①趁热过滤②蒸发结晶③冷却热饱和溶液

12.(2013·舟山)为研究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室温下在六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A、B两种大理石各50g,然后加入等量的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记录表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稀盐酸的

溶质质量分数/%

5

10

15

5

10

15

大理石的种类

A

A

A

B

B

B

收集一瓶CO2所用的时间/秒

(1)由实验方案可知,他们除了在研究稀盐酸质量分数的影响外,还在研究____________的影响。

(2)查阅资料得知,化学反应的速度与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有关。

于是他们对上述方案进行了修改,使大理石的__________也相同。

(3)为了准确比较CO2气体的产生速度,理论上可以测量收集相同气体所用的时间,也可以测量_______________。

13.“无土栽培”是一项利用化学试剂配成的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新技术。

下表是某实验小组的两种营养液的配方。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配方Ⅰ

配方Ⅱ

KCl0.2g

KNO31.2g

(NH4)2SO40.5g

Ca(NO3)21.4g

MgSO40.5g

Ca(H2PO4)20.3g

CaSO41.0g

MgSO40.6g

备注:

①各用2L水配制;②不用硬水配制。

(1)配方Ⅱ中复合肥料是____________(化学式);

(2)判断所用的水是否是硬水的方法是什么?

 

(3)选用“配方Ⅱ”比“配方Ⅰ”种植的同种植物在其他条件相同时,长势会更好,其理由是什么?

 

题型之三微观模型图

用不同的小球或图示代表不同种类的微粒,将物质的结构或物质变化的过程表示出来,这类题属于微观模型题,此类题设计的目的在于将抽象问题具体化,使学生对物质的结构和变化的实质有较明确的认识。

此类题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

用微观模型表示物质的结构,用微观模型表示物质的变化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

例3(2014·聊城)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相同的原子,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没有改变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和原子的种类均没有改变

思路点拨:

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种类、数目不变化;分析反应物可知反应物中有两种单质,而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会改变。

1.(2013·福州)用“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 )

2.(2014·襄阳)以下是氯气与水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不发生改变

C.氯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D.每个氯气分子是由两个氯原子构成的

3.(2013·德州)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1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B.图1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图2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4.(2013·河北)某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示意图为

,“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生成物甲的化学式为( )

A.H2       B.H2O      C.CO     D.CO2

5.(2013·日照)下图为某反应在同一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H2S

S+2HCl

C.化学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保持不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6.(2014·衡阳)下图是两种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中获取的下列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D.化学变化是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7.(2014·梅州)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是:

(“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氯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此反应吸收热量              B.此反应为H2+Cl2

2HCl

C.此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此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8.(2013·金华)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9.(2014·兰州)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

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C.反应共有两种元素参与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之比为2∶3

10.甲分子与乙分子反应生成丙分子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甲是单质                     B.丙分子中A、B原子个数比为3∶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没有改变,分子的个数也没有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乙的化学式为A2

11.(2013·青岛)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小球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共有_______种生成物。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4·德州)在物质的宏观性质、微观组成(或结构)和表示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请你依据图示回答以下问题:

(1)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写出一个与图示相符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该图示获得的信息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13.(2014·遵义)

(1)根据下列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填空。

①氧元素和硫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它们的原子_________________相同;

②由铝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①标出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__;

②写出图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2013·绥化)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其中“

”“

”表示两种不同原子。

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

(2)反应前的物质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是氧化物。

(3)反应前后、、三种粒子个数比是_____。

(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题型之一函数图像型

例1 A

针对训练

1.B 2.A 3.D 4.B 5.A 6.B 7.A 8.D 9.AB 10.A 11.

(1)铁 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中,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或锌的活泼性比铁强,反应速度比铁快) 

(2)锌比铁活泼 12.

(1)等于 

(2)氢氧化钠溶液 盐酸 随着滴入溶液的增加,溶液的pH增大 (3)NaCl、HCl 红 13.

(1)H+、Cl-、Na+      

(2)①酸碱反应时温度升高,反应结束后温度降低 ②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也放热 (3)①升高温度 ②30 (4)反应开始

一段时间指针偏向右盘,最终天平平衡

题型之二表格型

例2 D

针对训练

1.D 2.A 3.A 4.A 5.C 6.D 7.D 8.CD 9.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