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7854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7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docx

双龙煤矿通风能力核定报告汇编

国电贵州织金双龙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2015年3月20日

 

织金双龙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通风能力核定报告

一、矿井基本情况、隶属关系:

双龙煤矿位于织金县城南西方向,距织金县城直线距离35km左右,行政区划属白泥乡管辖。

地理坐标:

经度:

105°31′06″~105°32′52″,纬度:

26°23′24″~26°25′00″。

区内交通以公路为主,西部有六枝至珠藏的县道,东部有普定至织金的省道,两条公路经白泥乡的乡村公路相连。

矿区距六枝县城20km左右,距熊家场17km,交通较为方便。

矿井企业性质属国有,隶属国电织金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根据贵州省煤炭设计队2007年11月提交的《织金县白泥乡双龙煤矿(整合)(设计能力30万t/a)》开采方案设计,设计开采东一采区,即+1392m标高以上的M14煤层,在一采区中布置有一个采面两个掘进工作面。

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年;共设置有一套瓦斯抽放系统。

二、矿井煤层、地质构造概况:

(一)含煤地层

1、含煤地层及其划分

井田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由灰到灰黑色、薄到中厚层的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石灰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钻探揭露最大残留厚度295.69m。

正常沉积厚度约315m。

根据岩性、岩相、煤层组合、煤层结构及标志层分布等特征,将龙潭组划分为三段。

第一段(P3l1):

自峨嵋山玄武岩组顶界至L4石灰岩顶界,底部为铝土质泥岩,下部以粉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中上部为石灰岩及粉砂岩,顶部一层石灰岩为标志层L4,含煤3层。

钻探揭露最大厚度82.10m。

第二段(P3l2):

自L4石灰岩顶界至M14煤层顶板以上的一层细砂岩底界,由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组成。

中部夹L3石灰岩标志层,上部局部发育L2石灰岩标志层。

含煤10层,为井田主要含煤段。

该段厚度79.35-135.26m,平均厚度116.77m。

第三段(P3l3):

自M14煤层顶板以上的一层细砂岩底界至煤系顶界,主要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中部夹L1石灰岩,含煤3层。

本段顶部被剥蚀,揭露残留厚度48.00~116.91m。

龙潭组岩性分布百分数由高到低依次为:

粉砂岩类43%,泥岩类25%,细砂岩20%,石灰岩6%,煤层6%。

主要含煤段第二段中石灰岩比例降至1.5%左右,煤层比例升高到8%左右;其他三类岩性中,砂岩类百分比升高约3%,泥岩类百分比降低约8%。

井田内龙潭组残留总厚123.41-295.69m,正常沉积厚度约315m。

详见龙潭组中段地层综合柱状图1-2-2。

2、含煤性

井田内龙潭组残留总厚123.41-295.69m,平均220m,共含煤16-19层,可以对比的煤层编号由上到下为M13、M14、M15、M16、M24、M25、M26、M27、M28、M29、M30等11层。

煤层全层平均总厚度13.21m,总含煤系数6%。

其中第二段含煤10层,平均总厚度8.63m,含煤系数7.39%,约占龙潭组含煤率的65%。

井田内可采煤层M14、M30共2层,全部赋存于龙潭组第二段,全层总厚度4.10m,含煤系数为1.86%,采用厚度3.02m,含煤系数为1.37%。

图1-2-2龙潭组中段地层综合柱状图

(二)可采煤层

井田内可采煤层有M14、M30等2层,其它煤层M15、M16、M24、M25、M26、M27、M28、M29等仅有个别点达到可采厚度。

现将主要煤层分述如下:

1、M14煤层

M14煤层为井田内的主要可采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顶部,全层厚0.94~2.35m,平均厚度1.64m;采用厚度0.94~2.35m,平均1.53m。

煤层结构简单,偶含一层夹矸。

煤层厚度以中厚为主,部分区域为薄煤层,总体为中厚煤层,厚度较稳定。

在ZK401中剥蚀,其余7孔达到可采厚度,点可采性指数为1,全层厚度变异系数21%,采用厚度变异系数29%,属稳定~较稳定煤层。

因此M14煤层为以中厚煤层为主、全区可采、稳定~较稳定煤层。

M14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平均厚度5.31m;底板为泥岩、粉砂岩,有时为细砂岩,平均厚度3.21m。

上距龙潭组第三段底界0~17.35m,平均6.91m;下距M15煤层0~13.22m,平均3.52m。

2、M16煤层

M16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上部,全层厚度0~1.10m,平均0.52m,结构简单,偶含一层夹矸。

采用厚度0.30~1.10m,平均0.60m。

井田内ZK201中沉积缺失,其余7个见煤点中,可采点2个,不可采点5个,点可采性指数0.25,全层厚度变异系数为30%,采用厚度变异系数为28%。

该煤层的两个可采点呈孤立可采点。

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评定为不稳定煤层。

因此M16煤层为零星可采、不稳定的薄煤层。

M16煤层顶板为粉砂岩和细砂岩,平均厚度5.31m;底板为泥岩、粉砂岩,平均厚度1.65m。

上距M15煤层平均3.52m,上距M14煤层6.73~24.94m,平均16.35m。

3、M24煤层

M24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中部,全层厚度0.30~1.43m,平均0.89m,结构较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

采用厚度0.30~1.38m,平均0.70m。

井田内8个见煤点中,可采点2个,不可采点6个,点可采性指数0.25,全层厚度变异系数为34%,采用厚度变异系数为32%。

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为不稳定煤层。

2个可采点呈现为孤立状态。

因此M24煤层为零星可采、不稳定的薄煤层。

M24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有时为细砂岩、泥岩,平均厚度4.06m;底板为泥岩、粉砂岩,有时为细砂岩,平均厚度4.36m。

上距M16煤层8.66~121.86m,平均15.27m。

4、M27煤层

M27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全层厚度0.32~1.77m,平均1.02m,结构较简单,局部含一层夹矸。

采用厚度0.32~0.98m,平均0.68m。

井田内8个见煤点中,可采点2个,不可采点6个,点可采性指数0.25,全层厚度变异系数为39%。

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为不稳定煤层。

2个可采点孤立存在。

因此M27煤层为零星可采、不稳定的薄煤层。

M27煤层顶板为粉砂岩、泥岩,平均厚度4.39m;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平均厚度3.77m。

上距M24煤层0~12.47m,平均9.96m。

5、M28煤层

M28煤层位于龙潭组第二段下部,全层厚度0.28~3.04m,平均1.10m,结构较简单,局部含1~2层夹矸。

采用厚度0.28~1.18m,平均0.68m。

井田内8个见煤点中,可采点2个,不可采点6个,点可采性指数0.25,全层厚度变异系数为38%,采用厚度变异系数为35%。

2个可采点连续,位于井田的东南部,但可采范围小,可采面积远小于井田面积和分布面积的30%,为零星可采煤层。

薄煤层以可采性指数为主要评价指标,为不稳定煤层。

因此M28煤层为零星可采、不稳定的薄煤层。

M28煤层顶板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厚度1.06~8.02m,平均厚度4.26m;底板为泥岩、粉砂质泥岩,厚度0.65~5.90m,平均厚度3.37m。

上距M24煤层19.00~49.12m,平均34.69m。

6、M30煤层

M30煤层为井田位于龙潭组第二段底部,全层厚度1.04~4.63m,平均2.46m,结构复杂,常具2~3层夹矸,岩性多为炭质泥岩。

采用厚度0.81~2.92m,平均1.49m。

井田内8个见煤点全部可采,点可采性指数1,全层厚度变异系数为53%,采用厚度变异系数为46%。

以薄煤层为主,局部为中厚煤层,为较稳定~不稳定煤层。

因此M30煤层为以薄煤层为主、全区可采、较稳定~不稳定的薄~中厚煤层。

M30煤层顶板为泥岩、粉砂岩,厚度0.95~17.06m,平均厚度4.99m;底板为粉砂岩、泥岩,偶见细砂岩,厚度0.60~3.57m,平均厚度2.54m。

上距M28煤层11.64~41.64m,平均24.74m。

下距龙潭组第一段顶界L4灰岩2.43~20.78m,平均8.30m。

三、煤质

(一)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

1、物理性质

井田内各煤层均为黑色,粉粒状,部分为块状,断口多为阶梯状和参差状,沥青光泽、玻璃光泽、似金属光泽,裂隙发育。

表1-2-2主要煤层物理性质简表

煤层

颜色

光泽

视密度

真密度

断口

内生裂隙

M14

黑色

似金属、玻璃

1.48

1.58

阶梯状

发育

M16

黑色

似金属、玻璃

1.48

1.57

阶梯状

发育

M24

黑色

沥青、玻璃

1.51

1.65

阶梯状

发育

M27

黑色

似金属、玻璃

1.51

阶梯状

发育

M28

黑色

沥青、玻璃

1.44

1.61

阶梯状

发育

M30

黑色

玻璃、似金属

1.44

1.60

阶梯状

发育

2、、煤岩特征

(1)宏观煤岩特征

M14煤层:

以半亮煤为主,次为半暗型煤,粉粒状、碎块状至块状结构。

M16煤层:

半亮型到半暗型煤为主,均为粉粒状结构。

M24煤层:

半亮型及半暗型煤为主,少量暗淡型,粉粒状结构,少量块状结构。

M28、M30煤层:

均为半暗型到半亮型煤,粉粒状及碎块状结构。

(2)显微煤岩特征

据ZK302中M28煤层(送样为M16煤层)镜下鉴定资料。

有机组分为镜质组和惰质组。

镜质组中,常见基质镜质体、均质镜质体,少量结构镜质体、碎屑镜质体,偶见团块镜质体。

惰性组中,多为半丝质体、氧化丝质体,部分碎屑丝质体,少量微粒体,偶见分泌体。

无机组分以粘土矿物为主,次为黄铁矿,部分石英,少量方解石。

粘土矿物均为细分散状、斑点状,部分呈侵染状,少量充填胞腔。

黄铁矿多呈微粒状、细粒状分布,部分呈梅粒状集合体,少量充填胞腔。

石英多呈微粒状、细粒状分布,少量不规则粒状及充填胞腔。

方解石呈细脉状充填裂隙。

显微硬度为2.95,镜质体最大反射率2.33%。

煤的变质程度为无烟煤Ⅵ阶段。

(二)化学性质

1、主要煤质指标

(1)水分(Mad,%)

原煤水分,M14煤层0.87~1.30,平均1.14;M16煤层1.16~1.68,平均1.40;M24煤层0.70~1.45,平均1.00;M27煤层0.78~1.37,平均1.08;M28煤层1.10~1.72,平均1.36;M30煤层0.68~1.23,平均1.09。

浮煤水分:

M14煤层1.20~1.88,平均1.57;M16煤层1.18~2.34,平均1.65;M24煤层1.14~2.14,平均1.49;M27煤层1.46~1.81,平均1.64;M28煤层1.20~2.00,平均1.72;M30煤层1.16~2.16,平均1.57。

(2)灰分(Ad,%)

原煤灰分,M14煤层11.86~20.11,平均15.66;M16煤层16.24~25.01,平均21.61;M24煤层20.30~28.93,平均24.28;M27煤层17.43~17.59,平均17.51;M28煤层14.63~18.81,平均17.33;M30煤层14.63~19.47,平均17.48。

浮煤灰分,M14煤层6.15~8.26,平均6.76;M16煤层8.75~10.25,平均9.64;M24煤层7.01~9.60,平均8.47;M27煤层6.50~11.21,平均8.86;M30煤层6.21~8.37,平均7.59。

(3)挥发分(Vdaf,%)

原煤挥发分,M14煤层8.31~10.03,平均9.17;M16煤层8.27~10.54,平均9.56;M24煤层10.41~11.18,平均10.83;M27煤层10.41~11.18,平均10.83;M28煤层8.14~9.33,平均8.62;M30煤层8.64~9.96,平均9.14。

浮煤挥发分,M14煤层7.04~7.83,平均7.57;M16煤层7.46~8.29,平均7.84;M24煤层7.36~7.99,平均7.69;M27煤层7.61~7.74,平均7.68;M28煤层7.06~7.55,平均7.30;M30煤层6.62~7.85,平均7.35。

(4)全硫(St,d,%)

原煤全硫,M14煤层2.11~3.14,平均2.66;M16煤层2.11~5.25,平均3.44;M24煤层3.71~5.10,平均4.78;M27煤层3.17~4.05,平均3.61;M28煤层1.72~4.54,平均3.01;M30煤层1.93~3.13,平均2.58。

浮煤全硫,M14煤层1.41~1.84,平均1.56;M24煤层1.48~1.73,平均1.57;M27煤层1.65~2.12,平均1.89;M30煤层1.35~1.85,平均1.64。

表1-2-3主要煤层煤质特征表

项目

煤层名称

M14

M16

M24

M27

M28

M30

水分

Mad,%

原煤

0.87-1.30

1.14

1.16-1.68

1.40

0.70-1.45

1.00

0.78-1.37

1.08

1.10-1.72

1.36

0.68-1.23

1.09

浮煤

1.20-1.88

1.57

1.18-2.34

1.65

1.14-2.14

1.49

1.46-1.81

1.64

1.20-2.00

1.72

1.16-2.16

1.57

灰分

Ad,%

原煤

11.86-20.11

15.66

16.24-25.01

21.61

20.30-28.93

24.28

17.43-17.59

17.51

14.63-18.81

17.33

14.63-19.47

17.48

浮煤

6.15-8.26

6.76

8.75-10.25

9.64

7.01-9.60

8.47

6.50-11.21

8.86

7.53-9.12

8.29

6.21-8.37

7.59

挥发分

Vdaf,%

原煤

8.31-10.03

9.17

8.27-10.54

9.56

10.41-11.18

10.83

8.54-9.38

8.96

8.14-9.33

8.62

8.64-9.96

9.14

浮煤

7.04-7.83

7.57

7.46-8.29

7.84

7.36-7.99

7.69

7.61-7.74

7.68

7.06-7.55

7.30

6.62-7.85

7.35

全硫

St,d,%

原煤

2.11-3.14

2.66

2.11-5.25

3.44

3.71-5.10

4.78

3.17-4.05

3.61

1.72-4.54

3.01

1.93-3.13

2.58

浮煤

1.41-1.84

1.56

1.65-2.14

1.90

1.48-1.73

1.57

1.65-2.12

1.89

1.23-1.69

1.46

1.35-1.85

1.64

发热量

Qgr,ad,%

原煤

27.514-31.915

29.531

25.442-28.917

27.548

24.117-27.611

25.886

28.458-28.791

28.625

28.279-29.862

28.847

27.888-30.059

28.929

浮煤

32.194-33.013

32.752

31.128

31.913-32.553

32.233

31.073-32.370

31.722

31.845

31.826-32.995

32.358

发热量

Qnet,ar,MJ/kg

原煤

26.753-30.701

28.529

23.880-27.585

26.210

23.152-26.165

24.872

26.370-27.870

27.120

26.984-28.697

27.615

26.595-28.547

27.535

浮煤

32.637

碳元素

Cdaf,%

原煤

浮煤

91.24-91.38

91.31

91.45-91.50

91.48

91.68-91.91

91.80

92.29-92.56

92.43

91.97-92.18

92.08

氢元素

Hdaf,%

原煤

3.38-3.65

3.50

3.51-3.56

3.54

2.71-3.49

3.20

3.21-3.60

3.40

3.48-3.69

3.58

浮煤

3.25-3.37

3.31

3.39-3.62

3.51

3.56-3.62

3.59

3.47

3.05-3.57

3.31

氮元素

Ndaf,%

原煤

浮煤

1.27-1.34

1.31

1.30

1.23-1.28

1.26

1.25-1.38

1.32

1.22-1.27

1.25

浮煤回收率

54.69-83.58

68.10

43.06-71.43

53.11

37.18-52.61

44.06

65.45-66.21

65.84

51.14-69.79

62.39

54.17-75.73

64.51

(5)发热量

原煤(Qnet,ar,MJ/kg):

M14煤层26.753~30.701,平均28.529;M16煤层23.880~27.585,平均26.210;M24煤层23.152~26.165,平均24.872;M27煤层26.370~27.870,平均27.120;M28煤层26.984~28.697,平均27.615;M30煤层26.595~28.547,平均27.535。

浮煤(Qgr,ad,%):

M14煤层32.194~33.013,平均32.752;M16煤层31.128;M24煤层31.911~32.553,平均32.233;M27煤层31.073~32.370,平均31.722;M28煤层31.845;M30煤层31.876~32.995,平均32.358。

(6)元素分析

碳(Cdaf,%):

浮煤,M14煤层91.24~91.38,平均91.31;M16煤层91.45~91.50,平均91.48;M24煤层91.68~91.91,平均91.80;M28煤层92.29~92.56,平均92.43;M30煤层91.97~92.18,平均92.08。

氢(Hdaf,%):

原煤平均,M14煤层3.50;M16煤层3.54;M24煤层2.71~3.49,平均3.20;M28煤层3.40;M30煤层3.58。

浮煤,M14煤层3.31;M16煤层3.51;M24煤层3.56~3.62,平均3.59;M28煤层3.47;M30煤层3.31。

氮(Ndaf,%):

浮煤平均,M14煤层1.31;M16煤层1.30;M24煤层1.26;M28煤层1.32;M30煤层1.25。

氧化硫(S+Odaf,%):

浮煤平均,M14煤层4.08;M16煤层3.73;M24煤层3.36;M28煤层2.79;M30煤层3.37。

(7)煤灰成分

煤灰成分中,均以SiO2、Al2O3、Fe2O3为主,三种成分之和在主要煤层M14、M24、M30煤层中分别为93.3%、86.8%、82.29%。

详见煤灰成分汇总表。

表1-2-4煤灰成分汇总表

煤层

灰成分分析,%

SiO2

Al2O3

Fe2O3

CaO

MgO

SO3

TiO2

KO2

NaO2

MnO2

M14

34.79-36.80

35.80

18.65-21.15

19.90

27.68-31.58

36.63

2.80-4.86

3.83

0.52-1.44

0.98

1.07-3.48

2.28

2.29-2.49

2.39

1.05-1.27

1.16

1.38-1.52

1.45

0.05-0.11

0.08

M24

39.65-43.01

41.33

19.98-21.34

20.66

23.94-25.67

24.81

1.81-4.31

3.06

1.03-1.34

1.19

1.28-3.06

2.17

2.12-2.29

2.21

1.35-1.38

1.37

1.50-1.54

1.52

0.06-0.08

0.07

M30

41.93-43.50

42.72

24.82-25.63

25.23

12.89-15.68

14.29

4.20-7.68

5.94

0.70-1.10

0.90

2.35-2.98

2.67

2.15-2.35

2.25

1.12-1.60

1.36

1.82-1.94

1.88

0.05-0.16

0.11

根据煤质特征分析,M14煤层为低中灰、中高硫、高热值煤,M16煤层为中灰、中高硫、中高热值煤,M24煤层为中灰、高硫、高热值煤,M28煤层为低中灰、中高硫、高热值煤,M30煤层为低中灰、中高硫、高热值煤。

(8)煤中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

煤中微量元素均未达到工业品位要求,煤中有害元素均未超标。

表1-2-5煤中微量元素和有害元素测试成果表

煤层

煤中微量元素,PPM

煤中有害元素,PPM

Ge.d

Ga.d

U.d

Th.d

V2O5

磷,%

P

Cl.d

As.d

F.d

M14

1.4

9

4

1

80

0.012

0.008

2.8

66

M16

1.5

9

7

1.5

120

0.012

0.013

1.7

111

M24

1.8

9

10

4

240

0.020

0.010

3.2

51

M28

1.5

8

6

1

120

0.015

0.011

2.0

112

M30

1.3

8

4

0

80

0.014

0.008

2.3

93

M31

1.7

10

7

2

160

0.019

0.012

1.9

54

(三)煤的工艺性能

1、结渣性

经过对M14、M16煤层结渣性测试,当鼓风强调分别为0.1、0.2、0.3m/s时,M14煤层的结渣性分别为13.0~27.0%、32.7~36.1%、33.2~37.3%,M16煤层的结渣性分别为23.8%、41.9%、48.3%。

M14煤层结渣性弱到中等,M16煤层结渣性弱到中等,M30煤层结渣性弱到中等。

2、灰熔融性

经测试,M14煤层灰熔融温度变化于1080℃~1360℃,M24煤层灰熔融温度变化于1080℃~1320℃,M30煤层灰熔融温度变化于1110℃~1400℃。

ST温度分别为1130℃~1160℃、1150℃、1220℃~1320℃。

M14、M24煤层属低软化温度灰,M30煤层属较低到中等软化温度灰。

3、灰粘度

灰粘度对确定液态排渣锅炉和气化炉渣的出口温度有着重要意义,一般灰渣正常流出灰粘度都在25Pa.s以下,才能基本符合液态排渣炉用煤要求。

本井田分别对ZK203中的M14、M30煤层采取采取了灰粘度测试样品。

灰粘度试验测定结果见下表。

综合分析,M14、M30煤层在实际操作时锅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