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8151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答案和解析.docx

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答案和解析

【最新】安徽省名校联盟中考二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

研碎胆矾

B.

用石墨制取金刚石

C.

水的净化

D.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2.【最新】世界地球日绿色公益活动的主题为“引领绿色生活,推进绿色发展”,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B.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缓解温室效应

C.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雾霾的形成

3.科技日报华盛顿【最新】3月16日电,美国研究人员从磷石膏中提取了稀土元素,镱属于稀土元素的一种,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镱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0

B.镱属于非金属元素

C.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1g

D.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0

4.克山病是一种原发性心肌病,亚硒酸钠(Na2SeO3)可预防克山病。

下列有关Na2SeO3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有1个臭氧分子

B.是由一种金属和两种非金属组成的

C.其中硒元素的化合价为+4

D.其中Na、Se、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

1:

3

5.下列实验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观点

A

5g盐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105g溶液

质量守恒定律

B

氧化汞分解可得到汞和氧气

分子是可分的

C

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D

碘易溶于酒精,但在水中几乎不溶

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

 

A.AB.BC.CD.D

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建立的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的性质模型

B.

镁原子的结构模型

C.

物质的分类模型

D.

氧化反应与复分解反应的关系模型

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取用食盐B.

点燃酒精灯

C.

过滤D.

测定溶液的pH

8.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核心素养之一。

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模型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甲、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B.

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C.

探究水的组成

D.

验证金属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B.降温可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D.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丙的大

二、填空题

11.大型农业机械的推广使用,可以极大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有效地减轻农民的劳动负担,为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腾出更多的时间。

如图是某型拖拉机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2)拖拉机常年露天放置,其中钢铁制造的部件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等发生化学反应面生锈。

为防止钢铁生锈,常采用_____(写一点即可)的方法。

(3)用生铁炼钢时,硅(Si)与氧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三、实验题

12.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若用A装置作为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则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口进人。

(3)若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则固体M和溶液N分别为_____;一般不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

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到D装置,D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

四、流程题

13.白钨矿的主要成分是CaWO4,工业上用白钨矿生产钨的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

CaWO4与纯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WO4+Na2CO3═Na2WO4+CaO+CO2↑。

(1)反应前需要将白钨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_____;

(2)水洗后进行的分离操作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_____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3)上述滤液的成分中含有氢氧化钙,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4)三氧化钨与氢气反应时,表现出还原性的物质是_____写出金属钨的一种用途:

_____。

五、科学探究题

14.CO2通入NaOH溶液中没有明显现象,CO2与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通常情况下,1体积的水溶解1体积的CO2.②碳酸钡是种难溶于水的白固体。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锥形瓶内充满CO2),并利用该装置进行实验,打开玻璃塞和活塞,使NaOH溶液快速滴入锥形瓶中,再立即关闭活塞(漏斗中仍有溶液剩余),观察到U形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移动”)。

小红同学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_____。

(反思与评价)小明同学认为小红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密,理由是_____。

(拓展实验)该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又设计了下表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做进一步的探究,请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填试剂名称)

最终有气泡产生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方案二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_____

15.可燃物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产生,在空气中燃烧却有火焰产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无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生成,在空气中却有黑烟生成。

同学们对此开展了以下探究:

(1)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查阅资料)木炭在空气中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

_____;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_____;

(提出问题)导致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甲同学:

可能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乙同学:

可能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写出一种即可)有关。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

收集体积分数为52%的氧气于钟罩中,再将蜡烛点燃立即罩上钟罩;几秒钟后,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

发现刚开始时白瓷板上没有明显现象,过一会后有大量的炭黑出现,证明甲同学的猜想正确。

(4)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的目的是_____;

乙同学直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钟罩中,再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出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5)初始阶段蜡烛发生的是完全燃烧,结合曲线说明理由:

_____;后续阶段一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_____;

(6)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除浪费资源外,还会造成的危害是_____(写一种即可)。

六、计算题

16.小明同学用自制的电解器电解水,为了加快电解速率,他用93.6g质量分数为5%的硫酸钠溶液进行实验(硫酸钠只增强溶液的导电性,不参与反应)。

通电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减少到了90g,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2)此时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研碎胆矾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用石墨制取金刚石,由最软的物质,变为最硬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水的净化只是除去杂质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只是相互刻划,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屋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

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D

【解析】

【详解】

A、将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故A正确;

B、推广使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缓解温室效应,故B正确;

C、改进汽车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充分燃烧,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C正确;

D、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不能禁止使用,故D错误。

故选D。

3.A

【详解】

A、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镱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0,故A正确;

B、根据化学元素汉字名称的偏旁可辨别元素的种类,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镱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B错误;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是有单位的,其单位为“1”,铈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173.1,没有g,故C错误;

D、根据镱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镱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70,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70,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

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4.C

【解析】

【详解】

A、亚硒酸钠是由钠离子和亚硒酸根离子构成的,不含臭氧分子,故A错误;

B、亚硒酸钠是由钠、硒、氧三种元素组成的,而不是由一种金属和两种非金属组成的,故B错误;

C、在亚硒酸钠(Na2SeO3)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

硒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

(+1)×2+x+(﹣2)×3=0,则x=+4价,故C正确;

D、Na、Se、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23×2):

(79×1):

(16×3)≠2:

1:

3,故D错误。

故选C。

5.A

【解析】

【详解】

A、5g盐溶解在100g水中形成105g溶液,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氧化汞分解可得到汞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故B正确;

C、少量白糖加入水中,不久“消失”,说明微粒是不断运动的,故C正确;

D、碘易溶于酒精,但在水中几乎不溶,由此可知,相同溶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能力不同,故D正确。

故选A。

6.B

【详解】

A、无色透明不是溶液的性质,有些溶液有颜色,故A错误;

B.该结构中,核内有12个质子,核外有12个电子,是镁原子结构示意图,故B正确;

C、酸、碱、盐属于并列关系,故C错误;

D、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但它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它是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之一,二者不是交叉关系,故D错误。

故选B。

7.A

【详解】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8.B

【详解】

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NH3+5O2

4NO+6H2O;

A、由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4:

5,故A错误;

B、由微观模型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故B正确;

C、乙为氧气,不属于氧化物,丙、丁分别是NO、H2O均为氧化物,故C错误;

D、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氧化物的概念可简记为:

两元素、氧元素、化合物。

9.D

【详解】

A、硝酸铵溶于水时,U型管左端液面上升,右端下降,可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故A正确;

B、倾倒二氧化碳的一端下沉,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B正确;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分别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不变,说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正确;

D、将铁分别放入硫酸铜、AgNO3溶液中,铁均能与硫酸铜、AgNO3反应,置换出铜、银,说明了活动性Fe>Cu,Fe>Ag;无法比较银和铜的金属活动性,故D错误,故选D。

10.C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丙的溶解度相同,故A正确;

B、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降温可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故C错误;

D、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

,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越大,t2℃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丙的大,故D正确。

故选C。

11.铁制烟囱或钢制轮毂橡胶轮胎涂油、刷漆、镀金属、制成合金或保持表面清净干燥等

【详解】

(1)图中所标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铁制烟囱或钢制轮毂;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所以橡胶轮胎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拖拉机常年露天放置,其中钢铁制造的部件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而生锈;为防止钢铁生锈,常采用涂油、刷漆、镀金属、制成合金或保持表面清净干燥等;

(3)硅(Si)与氧化亚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硅和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2.长颈漏斗

a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会与水发生反应浓硫酸

【详解】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

长颈漏斗;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可用A装置作为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是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

若用A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则固体M和溶液N分别为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会与水发生反应,一般不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不与二氧化碳反应,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

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到D装置,D装置中盛装的试剂为浓硫酸。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13.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提高转化率漏斗引流CaO+H2O=Ca(OH)2氢气制作灯丝等

【详解】

(1)由于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反应越快,转化率也越高,所以反应前需要将白钨矿进行粉碎,其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提高转化率;

(2)水洗后进行的分离操作中,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3)根据信息“CaWO4与纯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WO4+Na2CO3═Na2WO4+CaO+CO2↑”可知,反应生成了氧化钙,上述滤液的成分中含有的氢氧化钙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O=Ca(OH)2;

(4)三氧化钨与氢气反应时,氢气得氧,表现出还原性。

由于金属钨熔点很高,所以金属钨的一种用途:

制作灯丝等。

【点睛】

认真阅读流程图,从中获得解答题目所需的信息,在解答题目时先看解答的问题是什么,然后带着问题去读给出的图进而去寻找解答有用的信息,这样提高了信息捕捉的有效性。

14.降低U型管内右侧液面下降,说明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稀盐酸2NaOH+CO2=Na2CO3+H2O有白色沉淀产生

【详解】

实验探究:

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会导致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会观察到U型管右侧的红墨水液面下降,根据此现象判断出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理由是U型管内右侧液面下降,说明锥形瓶内的压强减小,从而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反思与评价:

二氧化碳溶于水也会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变小,故该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

拓展实验:

碳酸钠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因此:

实验序号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结论

方案一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过量的稀盐酸

最终有气泡产生

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方案二

向通有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15.

木炭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火焰碳(或C)可燃物的种类使得可燃物与氧气不充分接触初始阶段氧气含量高且一氧化碳生成的量很少氧气浓度逐渐降低,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有害气体等

【详解】

(1)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

木炭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火焰;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

碳(或C);木炭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火焰;导致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原因还可能与可燃物的种类有关;

(4)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的目的是使得可燃物与氧气不充分接触;

(5)初始阶段蜡烛发生的是完全燃烧,结合曲线说明理由:

初始阶段氧气含量高且一氧化碳生成的量很少;后续阶段一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的原因是:

氧气浓度逐渐降低,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

(6)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除浪费资源外,还会造成的危害是产生有害气体等。

16.

(1)0.4g

(2)5.2%

【详解】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93.6g﹣90g=3.6g;

设:

生成H2的质量为x。

x=0.4g;

(2)反应后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

(1)生成氢气的质量是0.4g;

(2)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唐诗宋词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