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8207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docx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

成功公式——如何获取成功

成功公式分析

著名的“影响力调查”研究得出一个“成功公式”,它可以有效地指导我们的实践:

100%成功=100%意愿×100%方法×100%行动。

成功的定义是:

达成预期的目标。

要想获取成功,归结起来取决于三大核心要素:

一是“意愿”。

你达成该目标的意愿强度:

二是“方法”。

为达成该目标,你必须将意愿转化为有效的方法、策略、技巧、能力:

三是“行动”。

将“意愿”、“方法”变成结果的实施过程。

仔细研究这个“成功公式”,不难看出,其背后蕴含丰富的含义:

A.1×1×1=1要想获取成功,即百分之一百达成预期目标,三项要素不是各占百分之多少,而是必须全部都是百分之百。

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通常我们所指的加法关系,而是乘法关系。

B.0×1×1=0:

1×0×1=0:

1×1×0。

00乘法关系表明三项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项是零,结果都是零。

比如,如果“意愿是零,即一个人他不想达成这个目标,不想成功,可想而知结果一定是零;“如果“方法是零,即没有方法或用错方法,即使他的意愿和行动都是100%,但结果也依然是零;如果“行动是零,即从不努力付诸行动,此时任何“意愿”都是假的,任何方法都帮不了他达到成功。

C.50%×50%×50%=12.5%。

现实中,每项要素都是100%或是0%的人都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的每个要素都是“半对半,是50。

9/5。

按照公式的数学模型得出的结果告诉我们,此时成功的概率不是人们通常所像的那样“大概也是50%”,而是12.5%,即失败概率高达87.5。

9/6,换成一句俗话:

十有八九不成功。

人们常常不缺目标,但你仔细观察一下周围的人群,是不是发现他们的目标十有八九都达不成,现在我们是否开始慢慢了解其中的缘由?

D.60%×60%×60%=21.6%。

假使每项要素都增加一点点,即50%变成60%。

21.6%的成功概率虽然不算高,但相对于12·5%来讲,几乎有了成倍增长。

给我们的启示:

成功最快的速度、最轻松的方式之一就是每个方面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每个要素的一点点变化,最终都会被“乘法,放大成“蝴堞效应”。

E.80%×80%×80%=51.2%要想获得五成胜算,在每项要素上,我们都得下80%以上的功夫。

成功公式表明,意愿、方法、行动这三项要素都100%重要。

然而,进一步研究会发现,这三者的重要程度之间仍然存在着逻辑顺序。

第一要素不是“行动”。

因为100%行动,并不能保证100%的成功。

若方法用错,跑得越快错得越远。

第一要素也不是“方法”。

因为100%方法也不能保证一定成功。

若他不去做,再好的方法也白搭。

就像我在每次课程的结尾常讲的一句话:

讲师的责任不是直接改变学员,而是告诉学员最有效的改变策略。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掌握了无数成功的“秘诀”,如果我们不能成功,那一定是因为我们仅仅有“秘诀”而没有行动而已。

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意愿”。

因为100%意愿,一定会催生100%方法和100%行动。

如果不能,等于反过来证明我们的意愿不是真正的100%。

只要你是真正想要,你就一定能找到100%方法。

因为成功一定有方法,不是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找到方法。

只要你真是100%想要,你就一定会采取100%行动。

如果不行动,那归根结底只能证明一点:

你只是对成功有兴趣而已,而不是一定要成功。

因此,成功公式现在似乎可以简化为:

100%成功=100%意愿。

如苏格拉底名言:

要成功,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博拉·米卢的“招牌”观点:

态度决定一切。

正是因为有了他的带领,中国足球队才终于圆了我们40年“冲出亚洲”的梦想。

“影响力训练”著名的九大信念之一:

决心决定成功。

以上的观点都在向我们证明,假使成功的要素只有一个的话,那就是百分之一百的意愿!

行动力来源——如何增强行动力。

按照“成就动机”理论,行动力的来源最终会归结为:

一、追求快乐;二、逃离痛苦。

发行动力的方法很多,但他们的基础都是共同的,那就是:

“明确”,因为明确就是力量。

假使我们想持续地增强自己的行动力,做到以下“十大明确”是十分有必要的:

1.明确自己生活与工作的意义。

认真回答自己:

为什么而活着?

有的人是为了及时行乐;有的人是为了家庭、子女;有的人是为了活出个人样;有的人是为了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温饱,你可能不需要花太大的力气;就可以满足,因此常常也不会有太大的行动力。

2.明确自己人生的使命。

人因梦想而伟大。

高尔基言:

目标越远大,人的行动力就越强。

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实现社会的自由、平等、博爱;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让黑人的子女能与白人的子女在一个学校里读书;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弘扬某一种文化;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让13亿人能吃饱饭;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人们购物、出行、办公等生活工作变得更方便;有的人,他的使命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懂得如何拥有成功人生。

当然,也有人小有成就,就失去了斗志,而那也许正是因为他的梦想不够远大。

为使命而工作的人,永远不缺热情与激情。

为使命而工作的人,永远不缺行动力。

扪心自问,自己人生的使命是什么?

3、明确自己的目标。

请度着认真填写以下的空格。

并且,填写完毕后,看看自己是否能体会到那一份内在的力量?

4、明确为何要达成这个目标。

为每一个目标写下为何要达成它的十条以上理由。

其中当然包括达成它的快乐是什么?

达不成时痛苦是什么?

理由越多、起明确,行动力将越强。

以前我曾为自己三年达成“百万富翁”的目标写下过18条理由。

当它达成之后,我又为自己下一个三年成为“千万富翁”写下了21条理由。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个小小的举措,它会帮你储备无穷的行动力!

5、明确地将以上这些写下来。

“写下来”的含义包括:

●用最明确的文字,尤其是数字描写出来。

●尽量将其视觉化。

如果能用图片或图形表示,效果将更好。

因为图比文字更能有效激发潜意识与潜能。

●将这些视觉化的文字或图像,摆放在你随时或每天都能轻易看得到的地方。

每天的视觉刺激会让你的潜意识“刻骨铭心”。

不要太轻信用脑袋记忆,记忆的作用太有限。

因为用不着多久,每天纷繁复杂的事务与信息,会将你的这点记忆冲刷得一干二净。

6.明确知道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

必须明确知道达成每个目标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辅助条件,明确地为每个目标制定详细的计划,并且详细到你现在就知道该去干些什么。

(要做到这一点,请按书后面第78页的方式多练习练习画“多杈树”。

7.明确列出自己达成目标的全部制约因素。

如不利条件、担忧的事情、自身的缺陷、不良习惯、竞争对手等等。

8.明确知道现在就应该开始全力以赴地行动。

许多条件是在“运动中”完善的。

不要总是等待明天,不要等到万事俱备才开始行动。

只有积极行动才会真正万事俱备。

行动的时候请保持专注,不要在胡思乱想中浪费光阴。

经常带自己进入“忘我境界”。

没有行动力的人常有一个特征:

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

因为做得太少,得到的也就不会太多,于是,恶性循环又给他带来更多新的困惑.

9、如果自己现在正迷茫,并对以上各项都不太明确,那就请明确地把眼前手头上的事情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先将眼前的事情做好,至少可以帮助你拥有更大的优势去获得未来的机会。

在前进中思考,不要停下来叹息。

10、重复以上全部步骤,直到全部明确。

大棒了!

——如何面对挫折。

“牛仔大王”李维斯的西部发迹史传奇

当年他像许多年轻人一样,带着梦想前往西部追赶淘金热潮。

一日,他发现有一条大河挡住了他前往西部的路。

苦等数日,被阻隔的行人越来越多,但都无法过河。

于是陆续有人奔上游、下游绕道而行,也有人打道回府,更多的则是怨声一片。

而心情慢慢平静下来的李维斯想起了曾有人传授给自己的一个“思考制胜”的法宝,那是一段话:

“太棒了。

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

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于是,他来到大河边,非常“兴奋”地不断重复着对自己大声说:

“太棒了!

大河居然挡住我的去路,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果然,随后他真的有了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摆渡。

没有人因为吝啬一点小钱而不坐他的渡船过河,因此,他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居然因大河挡道而获得。

一段时间后,摆渡生意开始清淡。

他决定放弃,并继续前往西部淘金。

来到西部,四处是人,他找到了一块合适的空地,买了工具便开始淘起金来。

没过多久,没想到,有几个恶汉围住他,叫他滚开,别侵犯他们的地盘。

他刚想论理几句,那伙人便失去耐心,给了他一顿拳脚。

无奈之下,他只好灰溜溜地离开。

好容易找到另一处合适地方,没多久,同样的悲剧再次上演,他又被人轰了出来。

在他刚到西部的那段时间,多次受到同样的欺辱。

最后一次被人打完后,看着那些人扬长而去的背影,他终于又一次想起他的“制胜法宝”:

太棒了!

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真切地兴奋地反复说着,终于,他又想出了另一个绝妙的创业主意——卖水。

西部黄金不缺,但自己似乎无力与人争雄;西部缺水,可似乎没什么人能想到它。

不久他卖水的生意便红红火火。

慢慢地,也有人参与了他的新行业,再后来,同行的人已越来越多。

终于有一天,在他旁边卖水的一个壮汉对他发出通牒:

“小个子,以后你别来卖水了,从明天早上开始,这个卖水的地盘归我了。

,,他以为那人是在开玩笑,第二天依然来了,没想到那家伙立即走上来,不由分说,便对他一顿暴打,最后还将他的水车也一起拆烂。

在当时“没有法律,只有武力’’的西部,李维斯不得不再次无奈地接受现实。

然而当这家伙扬长而去时,他却立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情,再次强行让自己兴奋起来,不断对自己大声说:

“太棒了!

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他开始再次调整自己注意的焦点。

他发现西部的人衣服极易磨破,同时又发现西部到处都有废弃的帐篷,于是他又有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把那些废弃的帐篷收集起来,洗洗干净,就这样,他缝成了世界上第一条用帐篷做的裤——牛仔裤!

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牛仔大王”。

“牛仔大王”的精神乍听起来似乎有点像我们中国的“阿Q精神”。

阿Q在鲁迅先生的笔下是一个含有贬义的悲剧角色。

阿Q被赵太爷打了以后,背地里也曾高兴地说“儿子打老子”。

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许他们都在运用同一个方法——精神胜利法。

只不过阿Q的“精神胜利”只是为自己消极逃避现实找到了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而李维斯“精神胜利”之后,却立即将自己的注意焦点完全专注于积极寻找改变现状的方法上。

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在我自己的人生经历中,也曾经多次面对各种挫折、逆境、低潮。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珠海创业的失利。

1992年下海经营房地产,到1994年,我公司的房地产合作项目投资已达几千万元。

但公司最终还是没逃脱自1993年开始的“宏观调控”给泡沫中的房地产业带来的“厄运”,1995年公司宣布破产。

另外,自大学以后,我大概做过十几种不同的工作,总是东不成西不就。

当过大学老师,做过公务员,做过舞厅串场歌手,当过小画匠,管理过菜场,下过农村,开过餐馆,做过流水线工人,搞过装修,搞过房地产,当过推销员……因为珠海事业的失利,1995年底背着一身沉重的债务和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一点点盘缠,来到了陌生的大上海,以求东山再起。

因为沉重的负债,我明白自己这辈子也许注定已无法靠“挣工资”的方式生活了。

我别无选择,必须再创业。

然而,无资金、无人际基础,举目无亲,甚至仅有的一点大学计算机专业技术都已荒废殆尽,可以想像,在当时,创业这条路对我来讲其艰难的程度。

所以,刚来上海的头两年,五次尝试白手创业均告失败。

到最后我连生存下去都成了大问题。

那些艰难的日子,到现在我仍然记忆犹新:

那几年中,我尝到了两年多搬十几次家的滋味。

不是因为我喜欢搬,而是不得不搬。

记得有一次晚上,从新客站回家,用尽身上仅存的5毛钱坐完一趟车后,已身无分文坐另一趟车。

因此,不得不步行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家。

那一夜对我来说刻骨铭心,一路上我都在想那句话:

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在这种艰难的时刻,我心里明白有两样东西我绝对不能失去:

一是身体,二是意志。

如果身体垮了,我必完蛋;意志垮了,也是完蛋。

对有近2000万人口的大城市而言,有你不多,无你不少,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你。

此时,我做了一个小小的决定,但这个小小的决定几乎改变了我的一生:

开始练习俯卧撑。

每天坚持练习,风雨无阻甚至包括生病期间。

早晚各一次,而且每天必须增加一点。

练习俯卧撑,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以磨炼意志,一举两得。

一年半后,我每天每次要做俯卧撑数可达600多次。

可以想像,几百次撑下来,到最后每撑一次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每一次我都得咬紧牙关告诉我自己,坚持到底,坚持到底,坚持到底。

我会想像自己的每一根肌肉像钢铁般坚韧,想像自己的每一根神经像钢铁般坚强。

当我身处逆境时,物质条件几乎是一张白纸,因此,此时强大的精神力量将决定一切。

李维斯之所以能成为“牛仔大王”,并非他没有挫折,没有低潮。

永远“积极思维”的李维斯也许能给我们一点启迪:

成功者不是没有低潮,而是他们不会让自己在低潮中呆得太久。

成功者永远找方法,只有失败者才会千方百计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人生旅途,挫折难免。

如果你我真的再次遇到那些挫折、失意乃至失败时,那就让我们一起像“牛仔大王”一样大声地对自己说:

太棒了!

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会,凡事的发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生活中,如果你真的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该怎么办?

该怎样对自己说?

比如:

坐车时,丢了钱包;出门时,遇到了坏天气;拜访顾客时,被赶了出来;见上司时,被臭骂了一顿;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一夜之间付诸东流;突然遭受失恋的打击……

对待挫折、失意、失败,快速自我调节心态最佳的办法就是,当它们来临时,请立即忘我地大声对自己的潜意识说一句:

太棒了,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我的身上,又给了我一次成长的机念,凡事的度生必有其因果,必有助于我!

失败陷阱——如何避免失败误区

之所以称之为“误区”,是因为它们从表面上看起来几乎是对的,并没有什么危险;但当你仔细一分析,它其实是一个陷阱。

没有一个人生来就希望自己失败的,也不会有人天生就注定失败,只是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失败的误区。

要避免失败的误区,请先弄清楚陷阱在哪里。

十二大常见失败之误区:

1、“成功是一件说不清楚的事”。

如果成功真的说不清楚,那如何有计划地实现成功?

难道成功者都是稀里糊涂成功的?

不排除有人稀里糊涂就成功了,但如果你真的去模仿他的“稀里糊涂”,那么你失败的概率将会比成功的概率大一万倍!

成功当然有规律。

其实不是成功说不清楚,只是我们暂时还没弄清楚成功是怎么回事而已。

2、“成功是少数人的事情”。

这个误区中至少隐含着另外两个误区。

之一:

他用错了定义。

最明确的成功定义是“达成预期的目标”。

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预期目标,而且目标能达成,你就是成功者。

衡量成功一般有三大标准:

个人标准、他人标准、社会公认的标准。

依社会公认的标准,可能真的是“成功是少数人的事情”,但依你个人的标准而言,其实人人都能成功。

我们可以先选一个更能为自己带来自信心与行动力的成功定义,而不是坐在那里为达不到社会公认标准而无休止地衰叹、失落、迷茫、自卑。

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一开始仅在于思考问题方式的不同。

错误的结果,一开始就源于选择了错误的想法。

之二:

就算成功真的是少数人的事情,那为什么不把自己纳入那些潜在的少数人之列,而是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划归为“多数人”之中的一员?

真正去做那些“少数”成功者们所做的事,你就一定可以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3、“不以成败论英雄”。

有一个也许让你难以接受的观点:

以上这句话是骗你的。

至少有两种人在骗你,第一种人是你自己。

失败之后,自我安慰,说什么“重过程,不重结果”,“努力过,就不后悔”,“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

第二种人是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司、社会上的好心人等,这句话是他们对失败者最常用的安慰言词。

他们出于好心,怕你因为受不了失败的打击而去跳楼。

“成”与“败”常常是同一过程,即跌倒了,爬起来,跌倒了,再爬起来……最后一次爬起来的人,人们就将这种人叫做“成功者”,不管他曾经失败过多少次;最后一次不能爬起来,不愿爬起来,不敢爬起来,爬不起来的人,人们就将他们叫做“失败者”。

不管他们曾经成功过多少次。

要知道“适者生存,优胜劣汰”、“成则为王,败者为寇”乃大自然法则之一。

成败虽然不是生命的全部,但生活在这个充满竞赛的时代,我们注定无处可逃。

别无选择,再次爬起来吧,重新竞赛!

即使我们跑不过别人,但一定要跑赢自己。

4·”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记住,如果你仅仅为了自己,很多人都想“灭”掉你。

不可否认“为自己”是人类的天性之一,但将它放得太大就成了。

自私”。

如果你的自私占有别人的利益为代价的,那你将会失去更多。

有一样东西会“越用越多”,那就是“爱”与付出”。

如果你很爱自己,你至少愿意付出劳动,以获得应有的报酬;如果你很爱你的家庭,你的付出将收获全家的幸福;如果你很爱你的员工,你会有足够的力量排除万难去建设一家兴旺的企业:

如果你很爱你的事业,这个世界会因为你的存在而使更多人受益;如果你很爱你的人民,你将愿意燃烧自己,因为你的付出与努力,你会被人民拥戴为“一代伟人”。

爱,是一种境界。

爱,意味着无私付出。

爱,意味着我们将会收获更多。

5.“枪打出头鸟”。

这句话保护了一大批精明人士免遭“枪打”,但同时也造就了无数弱者和懦夫。

有人曾开玩笑地和我讲过一句话,他说: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不是枪打出头鸟,而是钱打出头鸟。

虽然它有些片面,但是也不无道理。

比如说,推销就是主动出头;做广告就是主动出头;竞选就是主动出头。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性就是竞争,竞争的本质特性就是主动地去获取主动权。

6.“我用不着靠别人,我靠自己吃饭”。

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这句话本来是对的。

但这里有一个前提条件,你想吃到什么样的“饭”?

仅仅靠别人的人,最终可能连饭都没得吃;靠自己的本事吃饭的人,解决温饱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

但如果你想吃上丰盛的“大餐”,靠自己一个人,恐怕就不够了。

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需要合作,我们需要团队。

不要试图一个人去打赢一场足球比赛,不要试图一个人干完整个团队的工作。

在今天这个复杂的商业世界,极少有人具有足够的脑力和精力一直唱独角戏,一直把一切都干完。

就算你有勇气独自出征,可你的对手们都是团体作战;就算你是一位出色的猎手,面对无穷无尽的“狼群”,单枪匹马“跑单帮”,你能走多远?

7.“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任何观点都没有绝对的对错(包括这一节的全部十二个被定义为有误区的观点),关键是要将一个观念用错地方。

这里的“事”我们暂时假设它不是是非闲事。

许多人都斤斤计较,不愿做分外事,于是他常常也就得不到“分外”的锻炼、“分‘外”的机会,以及“分外”的回报。

因此,他们一辈子也只能他那一份小得可怜的“分内事”,以及得到那一份被自己一直抱怨“小得可怜”的分内回报。

社会上确实一直流行一些顺口溜,比如: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等等。

可是我们是否意识到,那可都是.失败者的言论,你看看有哪一位真正的成功者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秉承这些观念的人,或者这一标准评量别人的人(包括组织),迟早会掉进失败的深渊。

8.“从来不肯吃丐”。

如果你真的从来不吃亏,那到头来你吃的一定是大亏。

许多精明人士会振振有词地说:

我不想吃别人的亏,我也不会让别人吃亏;我不让你吃亏,你也别让我吃亏。

不肯吃亏的习惯,会让你习惯性地赚足每一份便宜。

让别人因为你而吃了亏,固然等于宣告你们友谊的终结;双方都不吃亏,当然也不能算错。

但我们是否想更多的人都乐意更加长久地史持自己或与自己合作?

如果你能让凡是与你合作的人都能从你这里赚一分“便宜”,又会是什么结果?

有古训为证:

贪小便宜,吃大亏;吃小亏,占大便宜。

连一点亏都不肯吃,谁会愿把“便宜”留给你?

比“不肯吃亏”更高明的思维方式是:

吃亏就是占便宜。

9.“追求即时回报”。

天底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当然也没有永远都不会有回报的付出。

付出皆有回报,但是回报与付出之间可能有时间差、空间差甚至对象差。

回报不在今天、明天,也许在你现在还不能准确知道的后天。

你今天在这家公司努力工作,也许没有回报,但因你努力工作准备了足够的能力,另一家公司开始重用你。

你对这个客户的超值服务并没有换回后续订单,但可能有别的客户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主动地与你合作。

付出立即就有回报当然很好,但如果暂时还没有回报或暂时还没有达到你的“心里价位”,千万别忙着放弃。

甜的果子,会回报给有足够耐心耕耘及等待到“第28天”以后的人。

许多人会在追求即时加报中跌跌撞撞。

这份工作稍不满意,立即去找另一份工人,再不满意,再找。

最后成了人人皆嫌弃的“跳蚤”。

这家公司老板没能很快重用自己,立即换个老板,再不行,再换……要知道日久见人心,你如此般的“忠诚度”,谁敢重用你?

与恋人(或爱人)相处,因为一点小小的过节就放弃,转投到另一个人的怀抱,再不如意,再换……难怪你四处都找不到爱情,要知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挖一口井。

没有水,换一个地方再挖;还没有水,再换一个地方……找水的技巧不是到处乱刨坑,而是找准一个地方。

只要深挖,一定有水。

10.“靠小聪明成功”。

靠小聪明能得一时之逞,靠小聪明能取得一些沾沾自喜的小资本,靠小聪明能比你周围的某些同伴做得好一些,靠小聪明能蒙得过那些智商不如你的“笨蛋”们。

可是你能蒙得了一个人一辈子,或者能蒙得了一群人一阵子,但是“民”意不可欺,“民”心不可违,你一定不可能蒙得了一群人一辈子。

所以,聪明不等于智慧。

大智者,常若愚。

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的成功公式:

成功=1%的天赋+99%的汗水。

一定的天赋是要的,但最后起决定性作用的一定是那占99%的汗水。

仅仅有聪明远远不够,因为在这个世界上跟我们一样聪明的人多如牛毛:

在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还要聪明的人还是多如牛毛:

在这个世界上比我们还要聪明、而且还要努力、还要有智慧、还要有魅力的人依然是多如牛毛。

忘掉我们那些“小聪明”吧,其实,那算不了什么了不得的优势。

11.“强调客观”。

客观之所以为客观,代表它已是事实。

既然是事实,代表不可改变。

既然不可改变,强调它又有何用?

此时,惟一应该强调的恰恰是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惟一值得强调的就是我们自己。

强调客观,本意也许是为了正确地解决问题,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为解决问题找方法,远远不如强调“客观’’而为自己找一个借口来得容易和简单。

强调客观,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顺理成章的结果就是屈服客观,逃避客观,抱怨客观。

比如,你几乎每天都能听到类似的抱怨声:

都是产品不好,都是制度不好,都是上司无能,都是培训不到位,都是公司广告不够多,都是对手太强大,都是顾客太挑剔,都是环境太恶劣,都是大气候有问题,都是社会不公平,都是……

停止抱怨吧,抱怨他人与环境只能使我们精神颓废,因为我是一切的根源。

我们无法掌控风向,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风帆;我们可能无法左右事情,但我们至少可以调整心情。

事物的本身并不影响人,人们只受对事物看法的影响。

12.“渴求成功秘诀”。

成功根本就没什么秘诀,如果要说有的话,那也是早已公开的秘密。

有人曾经追到泰国去向成龙请教成功的秘诀。

成龙一出电梯,门口已挤满了要求签名、合影的影迷,他挤上前大声追问:

“成龙,请问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成龙想了一下,很肯定地回答:

“努力。

”也许这位老兄会无比失望,因为关于“努力”这类的“秘诀”,他的耳朵都已听出老茧了。

但成龙并没有欺骗他,“努力”确实是成龙的成功秘诀。

李嘉诚在他传记中也提到他成功最大的秘诀:

勤奋与诚实。

其实,关于成功的所有“秘诀”,在小学之前我们的家长、老师就已经全部传授给我们了。

不要再去渴求什么“秘诀”了。

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重复去做。

之所以有人不成功,并非他不知道或做不到,而是因为他不愿意做这些简单而重复的事情。

而且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也往往越容易不去做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