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85005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docx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大气压强》教案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强,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

2.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并能简单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大气压强的现象。

3.知道大气压强的值是由托里拆利实验而测定,记住大气压强的值约为105帕斯卡,它相当于760毫米高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二)教具

演示用:

玻璃杯、硬纸片、水、广口瓶、浸过酒精的棉球、细砂、煮熟剥壳鸡蛋一个、注射器、钩码、约1米长的玻璃管、水银、汽水瓶、皮碗、米尺、啤酒瓶。

学生用:

皮碗(每二位学生一对)。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演示实验:

由实验设置疑问,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1)将硬纸片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硬纸片掉下)?

(2)将玻璃杯装满水,仍用硬纸片盖住玻璃杯口,用手按住,并倒置过来(暂不放手,问:

如果放手,会出现什么现象?

先请同学们猜一猜)。

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

(硬纸片没有掉下来。

2.讲述:

同学们要知道实验时,硬纸片不会掉下来的原因吗,学习了这节课的知识,就知道了。

(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

1.阅读课文前面的“?

”和图11—1。

读后问:

大家阅读了马德堡半球实验,空气把两个铜半球紧紧地压在一起,16匹马都很难把它们拉开。

对于这个实验,同学们想试一试吗?

现在,我们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来做一做。

2.学生实验:

学生照课本中图11—2做实验,两个皮碗口对口挤压。

然后两手用力往外拉,不容易拉开(用较大的力才能拉开)。

3.讲述:

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着,这层空气又叫大气层。

空气由于受重力作用,而且能流动,因而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教师板书这句话)。

4.讲述:

刚才同学们所做的模仿马德堡半球实验和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充分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

抽出金属半球内空气(或挤压出皮碗内的空气),两个金属半球(或两个皮碗)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被紧紧地压在一起,因而很难把它们拉开。

5.演示、验证:

刚上课时,老师演示的实验,表明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托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演示课本中图11—4的实验(演示后,由学生举手发言,说明鸡蛋为什么会挤进广口瓶内,引导学生说出由于棉花燃烧耗尽了瓶内空气,瓶内压强小于瓶外大气压强,鸡蛋在大气压强作用下,被压入瓶内)。

6.讲述、过渡:

根据奥托·格里克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还表明大气压强是很大的。

那么大气压强有多大呢?

伽俐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这个问题。

7.演示:

(1)介绍托里拆利实验装置

(2)演示托里拆利实验(一面演示,一面讲解),演示完后,请一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一测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高度。

教师讲述并板书:

大气压强相当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8.讲述:

760毫米水银柱的压强有多少帕呢?

请同学们根据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

p=hg算一算(学生演算,教师巡视)。

学生算出结果后,接着讲述:

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约为105帕,这就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强的值(教师板书后,简要说明这个值是“海平面”所测的值,不同的地方大气压强不同,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三、小结本课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演示:

将注射器的活塞推向底端,插注射针的孔用橡皮帽盖住,倒置注射器后,在活塞上挂上500克的钩码,活塞不会被拉出注射筒。

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

2.演示课本图11—6的实验:

将啤酒瓶装满水,堵住瓶口,倒插入水中,缓缓往上提(瓶口不提出水面),观察啤酒瓶中的水是否流出来。

讨论原因。

五、布置作业:

1.课后认真阅读一遍课文。

2.把本节后练习的第1、2题和章后习题第3题做在作业本上。

3.把课文后练习第3题和习题第1、2题在阅读课文后,联系课内所讲内容,进行思考,准备着下节课在课内口答。

(四)说明

1.课文中图11—2“模拟马德堡半球实验”用的“皮碗”在农贸市场的金鱼市上可以购买,这样的.皮碗是金鱼缸中固定水草用的,价格很便宜。

学校实验室可统一购买,用后由实验室保管,供长期使用。

这个模拟实验效果很好。

2.在做托里拆利实验要注意打开窗子通风。

要边做边讲,使学生明白玻璃管内装满水银,排出了空气,倒置插入水银槽内,管内水银徐徐下落到一定高度而停止下落,上部为真空,这段水银柱是由大气压强支持着的道理。

3.用注射器挂钩码的补充实验,一方面是进一步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达到巩固本课知识的目的,同时在注射器活塞下挂一个500克的砝码,给学生以惊奇,更加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到此,初二学生已学习了快一年的物理了,要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地保持下去,教师必须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计,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强。

4.对于啤酒瓶的实验,啤酒瓶容易获得,学生自己都可以做,可作为作业(动手的作业)让学生回家自己做一做,比在课室内看一看更生动,更具体,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理解物理知识有很大的帮助。

5.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轮胎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轮胎的秘密

活动目的:

1、通过观察、实验,比较不同厚度、数量的车轮与其载重能力的关系。

2、培养幼儿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

3、活动准备:

圆形的卡片若干,简单的汽车模型,自行车、汽车轮胎,螺帽若干,关于轮胎的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比较不同厚度的纸片

1、教师出示两张不同厚度的纸片,请幼儿观察有什么不一样。

2、纸片像什么,可以做什么?

二、探索不同厚度“轮子”载重的秘密

1、我们今天用着些纸片当车轮,做一做车子。

出示“两辆车”比较这两辆车的“轮子”有什么不同。

2、教师:

假如我们用这两辆车来装东西,你们猜猜会怎么样?

3、请两位幼儿操作,分别在“汽车”上逐一放上螺帽,进行比较。

讨论与小结:

轮子越厚能承载的东西越重。

4、讨论:

如果还想放上更多的“货物”,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

(1、增加“轮胎”厚度,2、增加轮胎数量)实验验证。

三、比较两种不同厚度的车轮

1、出示自行车轮子和汽车轮子实物,比较两者的不同。

2、联系实际比较两者载重的不同。

四、比较生活中各种不同数量和厚度的车轮

1、出示幻灯片,认识比较各种车轮,分析它们的载重能力。

2、教师小结:

车轮越多、越厚,载重能力越强。

五、幼儿操作验证

引导幼儿探索各种提高“车子”载重能力的方法。

关于春学期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模板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一:

认识正方体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

几何拼图--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2、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

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

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

(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

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

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

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

(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

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

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

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

正方体有六个面,每

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

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要求幼儿从一堆各种形体的拼图积木中选一块正方体积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图。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二:

舞台灯光师

活动目标:

1、观察光透过布或透明玻璃纸和皱纹纸形成的彩色光团及光团重叠的变化

2、能表达自己的发现及疑问,和同伴互相合作玩游戏

3、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绿的玻璃纸、各色布、皱纹纸若干,大小能覆盖手电筒口

2、手电筒幼儿人手一个

3、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师:

“小朋友,今天我要和你们玩一个很好玩的你们从没玩过的游戏,好吗?

教师打开手电筒,将光照射到活动室墙面上,

师:

“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自由讲述

师:

“现在请你们猜一猜,如果在手电筒前面蒙上一块红布,会怎么样?

幼儿自由讲述

二、幼儿尝试制作彩色灯

师: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大胆地试一试。

小朋友每人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彩色透明玻璃纸或一块布或皱纹纸,覆盖在手电筒的镜面上

幼儿尝试自己制作彩色灯,教师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尤其是帮助能力稍差的幼儿也能尝试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可将自己的彩色灯打开,射到白墙面上,观察光团的色彩

师:

“小朋友,你们刚才是怎么玩的?

发现了什么?

引导幼儿大胆地自由地玩一玩,并可随意找好朋友讲讲自己的新发现

师: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用透明玻璃纸用布用皱纹纸制作的彩色灯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再次玩的兴趣和观察的兴趣

师:

“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再玩一个新的游戏?

教师装着神秘的样子:

“色彩娃娃还有两个好朋友呢,它和好朋友在一起时还会变成另一种颜色,你们相信吗?

不信,你们随便去找两个和你不同颜色的在一起玩一玩。

引导幼儿两个或三个一组进行合作游戏

启发幼儿移动各自的彩色光团,让三个光团互相交叉,部分重叠,仔细观察光团重叠后发生的色彩变化让幼儿自由讲述,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三、结束游戏

最后,在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声中,幼儿模仿舞台灯光师,制造出活动、变化的灯光效果,全体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和灯光效果进行创意舞蹈的自编,也可请愿意上台表演的小朋友进行表演,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三:

镜子用处多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并了解镜子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2、知道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

3、细心观察,体验探索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各种镜子、大口袋、万花筒、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认识镜子

1、游戏:

摸口袋

师:

①、今天老师的口袋里藏了一个有趣的东西,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摸摸它是什么?

②、摸上去感觉怎样?

你觉得它是什么?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镜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他有什么特点?

3、教师小结

我们刚才见到的镜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凉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涂了层特殊的材料,叫金属漆,这样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体了。

(幼儿学说金属漆)

二、探索发现镜子的用途

1、回忆经验

师:

你还在哪里见过镜子,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2、讨论镜子除了帮助人们整理仪容,还有什么用途。

说说汽车、商店等生活环境及自然环境中安装镜子的原因。

3、通过照镜子使幼儿明白每个人的体形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要尊重别人。

4、请幼儿说出还见过什么样的镜子。

(幼儿说出各种镜子,教师出示如凹透镜、凸透镜、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望远镜、放大镜、显微镜、眼镜)

5、鼓励幼儿将两面镜子摆放在不同的位置,说说有什么有趣的发现。

6、教师小结。

三、游戏:

照镜子

1、介绍规则。

师:

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玩照镜子的游戏,老师做照镜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镜子,我做什么动作,你们镜子也做什么动作,好吗?

2、游戏:

随音乐做照镜子的游戏。

四、延伸活动

请幼儿玩万花筒,进一步了解镜子的特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范文四:

气球吃什么

目标:

1.知道气球与充气玩具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探索充气的多种方法。

3.体会与同伴合作才能扎住“气球嘴”的必要性。

准备:

1.没充气的气球人手一份。

2.脚踩式打气筒,各种充气玩具若干。

过程:

1.气球吃什么。

出示充好气的气球和未充气的气球。

这个气球圆鼓鼓,胖乎乎,这个气球呢,瘪着肚子,好像没吃过饭。

教师手拿未充气的气球,引出《气球爱吃什么》。

气球喜欢吃饼干、馒头、糖果吗?

气球吃什么,才能鼓起来,变的胖胖的呢?

2.我帮气球吃空气。

空气有个怪脾气,很喜欢从气球的肚子里溜出来。

怎么样让气球吃的饱饱的,又不让空气溜掉?

教师示范吹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以及如何扎住“气球嘴”,不让空气溜走。

幼儿每人一只气球,用嘴给气球充气,让气球很快“胖”起来。

为了不让空气溜走,幼儿主动寻找合作伙伴,扎住“气球嘴”。

3.充气玩具吃空气。

出示充气玩具。

气球还有很多朋友,也和气球一样喜欢吃空气。

我们也来帮帮他们,让他们也吃得圆鼓鼓、胖乎乎的。

幼儿自由结伴给充气玩具吹气,摸一摸充满空气后胖乎乎的“身体状态”。

幼儿玩一玩这些充气玩具。

打雷下雨时大班教案

打雷下雨时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巩固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了解雷电的危害性。

2、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掌握防止雷电伤害的基本常识。

活动准备:

1、事先师生、家长共同收集有关雷电知识的资料。

2、电视图片。

3、场景布置、闪电模型、鼓、电话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引入

1、巩固和提升幼儿已有的经验:

轰隆隆,是什么声音?

2、小耳朵真灵,真的是下雨了,打雷了。

二、在打雷时

1、小朋友们知道雷电是什么样子的.?

还有什么也是和雷电一起出现的呢?

(请幼儿模仿打雷的声音、描述闪电的景象。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大胆地表述。

(教师打开电视图片,帮助幼儿认识下雨时雷电形成的过程。

3、下雨又打雷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有什么地方可以让我们躲雨的呢?

4、幼儿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哪些地方我们是可以躲避的,而什么地方是一定不能去的呢?

--图上有雷电和雨点,一幼儿在大树下躲雨。

--雷雨天,一幼儿在空旷的地方踩水。

--雷雨天,一幼儿在家看电视。

--雷雨天,一幼儿在打电话。

1、再次引导幼儿谈一谈,电闪雷鸣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2、启发幼儿谈谈:

危险的事情还有哪些?

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带幼儿到户外布置的环境中体验下雨天,应该怎么做?

--情景表演:

下雨天

请两名幼儿扮演雷公电母,四名幼儿做不同的行为,比如:

看电视、踩水、打电话、大声说话。

请观众说说他们的行为好不好?

应该怎么做?

五、活动延伸:

进行《我不玩电》、《不燃放爆竹》、《我不玩火》、《不随便吃药》等教育,使幼儿知道如何预防危险事情的发生,在平日里不做危险是事情。

活动反思:

对于雷雨天孩子们还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关于雷电形成的过程不知道,在听老师讲解的时候,孩子们都听的很认真,我将重点放在雨点的形成上,孩子们很快就明白了。

在自我保护上我们采用了情景表演的模式,更深一步的加大孩子们的自我保护经验。

目标1、2大成效果较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