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5272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 通用25.docx

高中地理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限时训练学案45份通用25

限时训练

选题细目表

知识点

题号及难易度

产业转移的规律及影响因素

1、2(易) 4、5(中) 6、7(易) 8(易) 10、11(中)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3(易) 9(中) 12(中) 13(中)

一、选择题

(2016·全国Ⅱ卷)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

C.原材料成本D.技术水平

解析:

家电组装工业属于廉价劳动力导向型工业,劳动力成本是这类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

随着各地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促使这类产业向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答案:

B

2.20世纪90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

A.市场规模大B.技术水平高

C.劳动力素质高D.基础设施水平高

解析:

20世纪90年代末,从投资成本的角度看,越南在劳动力成本和用地成本上低于中国。

而相比于越南,中国人口众多,对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大,促使大量日本的家电组装工厂在中国投资。

答案:

A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

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

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

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

解析:

随着经济发展,日资企业在中国的用工成本不断提高,为寻求更低的生产成本,家电组装企业向越南等用工成本更低的地区转移。

中国应更多地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加大技术投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培育符合新兴市场需求的多样化产品,提高产品竞争力。

答案:

D

(2016·衡水一中模拟)2008年的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政府倡导美国制造业回归。

在此背景下,美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纷纷回巢。

读1980—2010年中美制造业工人平均工资对比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中美制造业工人工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后一直在增大

B.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增长速度缓慢

C.改革开放后,中国低廉劳动力成为吸引美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因素

D.因美国工资收入高,中国劳动人口会大量迁移到美国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中美制造业工人工资差距在20世纪80年代后先增大后减小,A错;近年来中国制造业工人工资增长速度较快,B错;改革开放后,中国和美国劳动力价格差异较大,所以中国低廉劳动力成为吸引美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因素,C正确;虽然美国工资收入高,但由于受政策、移民签证等因素影响,中国劳动人口不会大量迁移到美国,D错。

答案:

C

5.美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回巢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国高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②中国环境污染严重 ③政府政策支持 ④能够快速应对本土市场需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

高新技术产业对环境要求较高,而中国环境污染严重,不适宜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使得美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回巢;根据材料中信息“2008年的金融危机促使美国政府倡导美国制造业回归”可知,美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回巢有政府政策支持;同时美国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回巢,可以快速应对本土市场需求,调整生产和研发方向。

答案:

B

(2016·吉安模拟)读中国四大区域产业转移示意图,回答6~7题。

6.关于中西部区域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区域的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密集B.劳动力价格低

C.科技发达D.交通发达

解析:

中西部区域由于自然环境条件较差,人口密度小于东部区域;由于中西部区域社会经济水平较低,因此劳动力价格低,东部区域将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区域有利于节省生产成本;中西部区域科技水平、交通条件均落后于东部区域。

答案:

B

7.下列关于四个区域之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浙江纺织业西进甘、川、宁地区

B.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主要着眼点是苏北和安徽

C.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陕西、山西

D.珠三角区域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首先向中西部区域转移

解析:

长三角区域产业转移的主要着眼点是苏北和安徽,同时,逐渐向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推进;浙江纺织业宜向棉花资源比较丰富的新疆转移;在环渤海区域的产业转移中,京津产业转移的首选地是河北;珠三角区域的劳动力导向型产业首先会向泛珠三角区域转移。

答案:

B

(2016·石家庄期末检测)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

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

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解析:

制造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大量的土地,图示地区东部相对于西部而言,土地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劳动力成本低,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故C项正确;欧洲西部地区相对于东部而言,人才众多、基础设施完善、高科技产业较多,故A、B、D项错误。

答案:

C

9.制造业转移后,“香蕉带”(  )

A.劳动力需求增加

B.向东迁移研发中心

C.制造业发展受到制约

D.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解析:

制造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较大,向东转移后,“香蕉带”可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故D项正确;制造业需要劳动力较多,其转移后,“香蕉带”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故A项错误;西部人才众多,科技发达,研发中心会留在西部地区,故B项错误;制造业转移后,有助于“香蕉带”改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故C项错误。

答案:

D

(2016·杭州模拟)梯度转移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梯度差异,高梯度地区通过不断创新并不断向外扩散求得发展,中、低梯度地区通过接受高梯度地区扩散或寻找机会求得发展。

下图为我国区域间梯度转移模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我国不同区域间存在诸多的差异,造成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资源禀赋B.经济结构

C.开发战略D.能源结构

解析:

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以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为主;中部地区的产业以劳动力导向型、资源密集型为主;西部地区的产业以资源密集型为主。

由模式图可知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的差异均能造成产业转移;我国西部开发战略会使东部产业向西部转移;我国东、中、西部的能源结构均以常规资源为主,新能源占比较少,因此造成产业转移的原因与能源结构无关。

答案:

D

11.中介机会是产业转移中介于企业及其转移潜在目标地,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

这种中介机会可能是(  )

①家乡投资 ②政府合作 ③能源供应 ④土地价格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③

解析:

由“起沟通、协调、服务等作用的外在因素”可知中介机会可能是家乡投资或政府合作。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2.(2016·吕梁统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富士康科技集团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包括组装世界众多品牌的电脑和手机等)。

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其中中国大陆员工超过100万人。

预计未来5~7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

富士康科技集团2012年5月10日在上海浦东举行中国大陆总部动土仪式,这个总部是其在中国大陆的营运中心、研发中心和电子商务中心。

材料二 1974年鸿海集团在台湾设立;1985年“富士康”品牌创立;1988年,富士康龙华基地在深圳建立;2010年8月,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入驻郑州。

(1)分析富士康部分生产能力转移对深圳、郑州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

(2)说明富士康科技总部选址上海浦东而不是深圳的原因。

(3)分析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企业和职工的影响。

解析:

(1)题,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都有积极作用,对于转出地,有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对于转入地,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

(2)题,科技总部属于研发中心,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是技术、交通、环境和劳动力素质等。

这些方面上海相对于深圳更加优越。

第(3)题,“机器人代工”解放了劳动力,对于劳动者数量的要求降低,但对于劳动者素质的要求提高了;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工资成本的降低,使得产品成本下降,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强。

答案:

(1)对深圳:

减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对郑州:

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2)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

(3)对企业:

降低生产成本,加快转型步伐,有利于增强市场竞争力。

对职工:

劳动力数量需求锐减;就业机会减少,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

13.(2016·长春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2)分析企业把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3)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试说出京、冀两地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分别“赢”在哪里。

解析:

三地区相比较,河北属于经济相对不发达地区,具有地价、劳动力、资源等优势。

企业研发和总部留在北京主要是北京具有发达地区的相关优势。

第(3)题主要是分析产业转移时移出区(北京)和移入区所带来的有利影响。

答案:

(1)具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地价低、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大、重工业基础好。

(交通便利、距离近)。

(2)社会协作条件好,专业化服务水平高,地处中心地带:

交通中心、信息中心、物流中心、政治中心;科技、教育发达,高素质人才数量多。

(3)河北:

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

分散首都职能,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交通、就业等问题;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