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28715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docx

世界地理复习纲要

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

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的学科。

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11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关于板块构造学说:

12

基本思想:

地球上层存在刚性的岩石圈和下伏的较塑性的软流层

岩石圈可以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内部想多稳定,板块边缘构造运动强烈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

在固体地球的上层,存在比较刚性的岩石圈及其下伏的较塑性

的软流圈;地表附近较刚性的岩石圈可划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它们可在塑性较强的软流圈上进行大规模的运移;海洋板块不断新生,不断俯冲、消亡到大陆板块之下;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边缘则由于相邻板块的相互作用而成为构造活动强烈的地带;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控制了岩石圈表层和内部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同时也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和演化的基本格局。

大洋的发展:

16

大洋的发展可分为胚胎期、幼年期、成年期、衰退期、终了期、遗痕(地缝合线)等阶段。

大陆裂谷如东非大裂谷、莱茵裂谷、贝加尔裂谷等被视为大洋发展的胚胎期。

红海、亚丁湾、加里福利亚处于大洋发展的幼年期。

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处于大洋发展的成年期。

太平洋处于大洋发展的衰退期。

地中海处于大洋发展的终了期

热带季风气候(如西南季风)的成因、特点:

22

分布:

出现于纬度10º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

(南亚的印度半岛和东南亚的中南半岛,菲律宾群岛的北部。

)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带。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旱季和雨季明显)

本区水气充足,全年气温高,长夏无冬,年平均温超过20℃,最冷月平均温一般在18℃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500~2000mm,集中在夏季,有干、湿季存在。

植被土壤:

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夏干气候)的分布、成因、特点:

分布:

分布于南北纬30º~40º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及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气候特点:

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或暖热,降水主要集中在冬季,夏季干旱。

最冷月气温在4~10℃左右,年雨量约为300~1000mm;贴近大洋沿岸有冷流经过的地区,最热月均温不足22℃,为凉夏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多雾,日照不强且干燥少雨。

植被土壤:

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褐色土。

地震、火山的空间分布时空分布及预防35-37

火山喷发活动具有以下三个共同特点:

绝大多数火山喷发活动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火山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带,即分布在板块的边缘地带,从而清楚地表明全球火山活动在地质构造上的内在联系。

也有个别火山地处板块内部(如夏威夷群岛的火山),且活动性很大,对此应引起人们的警觉。

火山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三大类

这些火山都是沉睡数十年或数百年后,相继活跃起来,从而提醒世人对休眠火山绝不可以掉以轻心。

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几乎同步发生,即地震相对频繁时,火山喷发也相对多起来。

地震带的活动

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中物质和能量的转换作用活跃并容易破碎的部位,集中分布在板块俯冲或碰撞的边缘地带以及板块内部的一些地区。

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印度尼西亚带是地球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全球地震90%以上的能量在此释放。

空间分布:

板块俯冲或碰撞的边缘地带,环太平洋带和地中海—喜玛拉雅是最主要的地震带

时间分布:

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42

厄尔尼诺是指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现象。

他的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出现无确定的周期,一般为2~7年。

常出现在圣诞节前后。

拉尼娜现象在厄尔尼诺之后出现,也是来自海洋的作用,西太平洋海水温度上升,降雨量增多。

影响:

破坏生态平衡;造成浮游植物、鱼类、鸟类的大量死亡;引起全球性气候反常.

发生机制:

信风和季风的影响\海流紊乱,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天体引力的变化,洋底火山爆发,地幔大规模排气等等

什么是自然带:

50

自然带——指地球表层中由岩石地形、气象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和动物等地理要素构成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也称“自然地带”或“地理地带”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58-60

1、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通过复杂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发展演化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整体性:

概念:

指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之间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属性:

①内在联系性:

该属性是整体性最基本的内容。

②空间组合性:

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空间上的反映。

③动态演变性:

该属性是内在联系性在时间上的反映。

2、差异性:

概念:

指自然地理环境在区域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最基本的差异包括纬向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和非纬向地带差异(非地带性差异),此外还有两者派生出来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成因: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海陆分布、地质构造、地形起伏、洋流。

1、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含义:

指自然带具有沿纬线方向东西延伸成一定宽度的带状或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规律。

成因:

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且呈东西向带状分布。

表现:

世界性地带—自然带延伸于所有大陆如苔原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部性地带—温带地区大陆东岸最为典型。

2、非纬向地带性分异规律

含义:

指地理环境随地质构造、地形起伏、海陆分布、洋流等非纬向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规律性。

表现:

经向地带性—指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南北延伸、东西更替或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的规律性。

成因:

海陆分布、山脉走向等造成的水分差异。

3、垂直地带性规律:

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高度递变而呈现的规律性。

可持续的发展的经典定义:

-110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其核心思想是人类社会发展应具有可持续性。

持续性的关键是生态持续性、经济持续性和社会持续性的统一,是为可持续发展的持续观。

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

120

1、基督教:

以欧洲为中心

天主教—分布于南欧和南美,宗教中心是梵帝冈

东正教—分布于东欧,以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为中心

新教—分布于西欧、北欧、北美和大洋州

2、伊斯兰教:

以西亚和北非为中心

3、佛教:

以亚洲为中心

小乘佛教—中国、蒙古、朝鲜、日本

大乘佛教—东南亚

东西方文化差异:

121

世界文化的分区

东方文化区域:

以佛教和伊斯兰教为基础

西方文化区域:

以基督教为基础

传统经济和知识经济:

158

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的最大区别是:

知识经济把知识和掌握知识的人才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知识经济是信息社会的主要经济形式。

世界知识经济分布的规律是:

集中了高素质人才和拥有充分技术开发条件的发达国家和国家内部的发达地区成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只是拥有传统资源的国家和地区仍然以传统经济为主。

(可从地区金融、贸易、信息、高技术制造业和教育科研业的发展情况,大致看出世界上最典型的知识经济地区。

主要包括:

a.美国的东北部、大湖南岸以芝加哥为核心的“中西部”、南部以亚特兰大—休斯敦为中心的城市群和西部沿太平洋沿岸分布的城市群;

b.巴西东部沿海的里约热内卢—圣保罗地区;

c.欧洲的英格兰东南部(伦敦、牛津、剑桥)和苏格兰谷地,德国北部的汉堡、莱茵河谷地和南巴伐利亚高原城市群,法国的巴黎盆地、南部图卢兹、罗讷河谷地和东部的南锡—阿尔萨斯区,意大利的米兰—都灵地区,俄罗斯的莫斯科和新西伯利亚城;

d.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中国的香港、上海、北京,印度南部的班加罗尔地区,新加坡、中国台湾的新竹园区和以色列的沿海地区等。

亚洲的气候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169

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受地理位置、面积和大陆轮廓、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和洋流等因素的影响。

1、地理位置:

南北跨纬度和东西跨经度广造成气候复杂多样

2、面积和大陆轮廓:

面积巨大、轮廓完整对亚洲气候的影响有三:

a、促进了大陆性和干燥性气候范围的广大

b、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形成季风气候

c、大陆主体以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占优势

3、海陆位置:

远离大西洋造成亚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干旱、半干旱气候范围大

4、大气环流的作用:

大气活动中心:

冬季—西伯利亚高压、阿留申低压,,夏季—印度热低压、夏威夷高压

西伯利亚高压:

成因:

冬季亚洲陆地低温范围广

范围:

几乎控制全部亚洲大陆

影响:

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源地和冬季大陆季风源地

盛行风向:

太平洋沿岸—西北风;印度洋沿岸—东北风;北冰洋沿岸—西南风;中亚地区—东风。

盛行风诱导的气团:

极地西伯利亚气团

阿留申低压:

位置:

以阿留申群岛为中心的北太平洋上

影响范围:

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西伯利亚东岸和日本群岛

印度热低压:

成因:

夏季亚洲大陆强烈增温

控制范围:

亚洲内陆

夏威夷高压:

位置:

北太平洋东部夏威夷群岛附近盛行风向

东亚—东南风或南风

南亚—西南风

北亚—东北风和北风

诱导的气团:

东亚:

400N以南为热带太平洋气团;400N以北为极地太平洋气团

南亚:

赤道海洋气团

 

大气活动中心

盛行风

主要气团

气候特征

冬季

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西北风

东北风

极地西伯利亚气团

热带大陆气团

冷而干

夏季

印度热低压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西南风

热带太平洋气团、极地太平洋气团和赤道海洋气团

暖而湿

5、地形的影响:

(1)、山地的走向对气流的运行有加强及阻碍作用:

a、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冬季风南侵

b、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向内地深入

c、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地势—加强冬季风南下,阻滞夏季风登陆

d、山地的垂直地带性;

(2)、青藏高原对气候的影响:

a、青藏高原影响高原四周的天气:

青藏高原阻挡了西风气流,青藏高原是冷暖空气南北交换的屏障

b、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高原本身的天气和气候:

6、洋流的影响:

千岛寒流:

春末夏初,使亚洲东岸高纬地带温度低于大陆内部,形成鄂霍次克海高压。

日本暖流:

东南季风经过,给大陆带来降水

亚洲的河网分布的特征:

河网分布特征:

(一)水系结构呈辐射状

1、原因:

受地貌结构制约

2、主要水系:

内陆水系、北冰洋水系、太平洋水系、印度洋水系。

(二)内流流域广大:

成因:

地形—中亚和西南亚多闭塞的山间高原、盆地与低地

气候—内地距海遥远,年降水量小于300mm

新构造运动-—使土尔盖高原一带局部地面显著抬升,影响河流改道,使中亚趋向干燥

亚洲的湖泊及其湖泊类型:

湖泊的地理分布与成因类型:

(一)地理分布

1、北亚湖群:

分布:

西伯利亚北部

成因:

冰蚀湖—泰梅尔湖、热融湖—勒拿-维柳伊低地湖泊、沼泽—鄂毕河下游、

构造湖—贝加尔湖、

2、中亚湖群

分布:

中亚和蒙古高原

成因:

海迹湖—里海、咸海;;构造湖—库苏泊

3、青藏高原湖群—多冰蚀湖、冰碛湖和构造湖

4、西亚湖群

分布—亚美尼亚高原、小亚细亚半岛和伊朗高原

成因—多为构造湖如死海

5、长江中下游湖群:

古代大泽—鄱阳湖泻湖—太湖、西湖;河成湖—洪泽湖,

(二)成因类型:

1、按湖盆成因类型划分:

构造湖:

贝加尔湖、死海

海迹湖:

里海、咸海

火口湖:

白头山天池、镜泊湖

冰川湖:

青藏高原上的许多湖泊

风成湖:

内蒙古、新疆等干旱地区湖泊

2、按水文化学性质划分:

咸水湖:

里海、咸海、死海、巴尔喀什湖东部

淡水湖:

贝加尔湖、洞庭湖

(三)、主要湖泊:

1、里海:

面积:

世界第一大湖,1970年为37.1万平方千米

水深:

均深180米

水源补给:

伏尔加河水、降水和地下水

支出:

蒸发旺盛

自然资源:

矿产(石油和盐类)和生物

2、贝加尔湖:

第一深湖:

1642米

湖盆成因:

为东北—西南向地堑

水文特征:

淡水湖、结冰期长、透明度大

生物资源:

多样性、特殊性、古老性

3、死海:

位置—西南亚约旦河谷.成因—东非大裂谷延伸部分.盐度高—250‰

亚洲的植被土壤:

一、主要自然植被-土壤带的分布

1、寒带苔原-冰沼土带

分布:

亚洲大陆的北部边缘及北极岛屿

苔原植被特征:

1、种类少,以苔藓、地衣和小灌木为多

2、植株低矮,密集成坐垫形

3、灌木不高大

冰沼土特征:

土层浅薄、分层不明、有蓝灰色层。

2、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带

分布:

500N-700N之间的北亚

植被特征:

叶片成针状、角质层厚、树种稀少、主要为落叶松、

土壤特征:

剖面分层明显、灰化层呈强酸性反应、构差,肥力低

3、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带

分布:

亚洲东部,我国华北、东北、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植被特征:

乔木阔叶宽薄,叶色鲜绿不生绒毛;季相变化明显

土壤特征:

表土暗棕、心土红棕,剖面层次不明显,质地较粘,呈中性或微酸性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黄壤和红壤带

分布:

我国长江流域、日本南部和朝鲜南部

植被特征:

乔木树叶革质较厚、常绿、颜色暗绿、表面光亮,林冠较整齐

土壤特征:

富铝化作用明显

5、热带季雨林-红壤和砖红壤性红壤带

分布: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植被特征:

林相季节变化分明、

土壤特征:

脱硅富铝化作用强烈

6、热带雨林-砖红壤带

分布:

东南亚和我国海南岛南部、台湾南部和云南南部

植被特征:

树种非常丰富;结构十分复杂;无季相变化

土壤特征:

砖红色粘重土层均匀深厚、矿质养分缺乏,铁铝氧化物大量堆积,全剖面呈酸性

7、温带草原-黑钙土、栗钙土带

分布:

中亚和我国西北和内蒙古

植被特征:

旱生特征明显

土壤特征:

生物累积过程和钙积过程明显、土层上部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剖面分化清晰、

8、温带荒漠-棕漠土和灰棕漠土

分布:

图兰平原和我国西北

植被特征:

种类稀少;多系旱生耐盐碱的灌木;植物十分稀疏

土壤特征:

表土胶粒少,土层薄,土壤表层有盐类和石膏,聚集,呈暗棕色

9、热带和亚热带荒漠-荒漠土

分布:

阿拉伯半岛等西亚地区

植被:

耐旱,根系发达多白色肉质植物,多带刺灌木,绿洲水草丰富

土壤:

荒漠土

二、植被与土壤的类型组成与分布特征

1、植被多种多样

2、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

3、经度地带性明显

4、垂直带结构显著

关于南亚的印度:

(一)概况:

1、地理位置:

80N-330N

2、面积:

297万km2

3、悠久的历史

5、人口:

第二人口大国,

增长较快原因:

小农经济占很大比重;种姓制度的内部通婚;宗教的强烈影响

6、民族复杂:

7、语言:

印地语和英语

8、宗教:

印度教、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9、种姓制度:

(二)印度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主要特性:

(1)经济增长率较高。

(2)人均收入水平低。

(3)二元结构明显。

(4)生活质量较低。

(5)贫困和社会不公平现象十分严重。

(三)经济发展条件

1、自然条件:

(1)地形。

低缓平坦,平原和低地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3%,山地只占25%,其余为海拔不足1000m的高原和丘陵。

(2)土壤。

以冲积土和热带黑土为主。

此外,印度还有红壤、森林土、荒漠土等土壤分布。

(3)气候。

大部分地区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十分充足,降水充沛,季节分配不均,易发生洪涝、干旱灾害。

(4)水文。

河流水量丰富,但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5)矿产资源。

最重要的有煤、铁、锰、云母、铝土、铀、钍和稀土矿,其中云母储量居世界首位,其他几种也居世界前列,除自给外有的还可大量出口。

依赖进口的矿产品有锡、锑、镍、钼、钴、钒、铂等,大部分依赖进口的有石油、铜、铅、锌、钨、石棉和磷灰岩等。

2、人口劳动力条件:

印度人口年龄结构属成年型,15岁以下、15~65岁和65岁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35%、60%和5%,因此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密度高且分布不均衡、劳动力素质分化明显。

3、政治经济条件:

政治上——印度实行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法律体系,政局基本稳定。

长期实行公务员制度,培养了一大批掌握有关法规并善于理政的国家公务员,但封建官僚主义仍有深厚的影响。

资金方面——资金短缺是印度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措施:

建立完善的税收征管体制和银行金融系统,改革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建10亿卢比的IT发展风险基金

基础设施——水、电、通讯、道路和港口等条件都有了很大改善,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4、科技条件:

印度的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技术和海洋工程等高技术在世界均居重要地位,但是一些传统产业的生产技术则比较落后,束缚其经济发展。

5、社会文化条件:

十分重视高等教育,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劳动力和科技人员;至今仍保存着森严的种姓制度;印度在种族、民族、语言、宗教、种姓等问题上一直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影响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四)工农业发展和问题

1.工业

机械工业:

部门——汽车、拖拉机、船舶和原子能、航空航天装备以及轻、重武器等

主要分布——孟买、加尔各答和班加罗尔三大中心

兰契的重型机械,维沙卡帕特南的造船,恰内(原马德拉斯)的汽车制造。

纺织工业:

棉纺织—主要分布在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棉花产区,特别是孟买和艾哈迈达巴德两市

麻纺织—集中分布在加尔各答附近南北长约90km的胡格利河两岸的黄麻产区。

化学工业:

主要部门——炼油、石油化学、化学和医药

主要分布——马哈拉施特拉邦(占34%)、古吉拉特邦(占26%)和安得拉邦(占7%)。

能源工业:

煤炭——主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占57%

分布——比哈尔、中央和西孟加拉3邦

石油——能源消费中占30%。

国内储量和产量很小,孟买沿海和东部高地地区开发的油田生产能力已达开采极限,维持现有产量已非常困难。

电力工业:

火电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产煤区,尤其是达莫德尔河谷地

水电——只占26%,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各邦

核电站——在孟买、德里、艾哈迈达巴德、恰内等地

钢铁工业:

资源条件——铁、锰、铬矿储量大,质量好且相互毗邻,距煤产区较近

主要分布区——焦达讷格布尔高原及北侧的达莫德尔河谷地

2.农业

a.发展模式

三大革命——“绿色革命”、“白色革命”、“蓝色革命”。

重要手段——农业合作社。

包括农业信用、销售、耕种、牛奶、渔业、农产品加工、消费以及住宅合作社等。

b.部门结构:

印度农业以种植业占绝对优势,在种植业中又以粮食作物为主。

稻谷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40%,在世界上居第二位,出口量居世界第三位;小麦为印度另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30%,在世界上亦居第二位。

在畜牧业中,养牛业最为重要,印度是世界上养牛最多的国家。

c.农业地域类型:

由于各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的不同,印度的农业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具体可分为四大农业区。

东北部的稻谷、黄麻、茶叶区:

稻谷产区——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下游,

黄麻产区——恒河下游的低洼平原,

茶叶产区——东北部湿润多雨的丘陵地带。

西北部小麦、杂豆、油菜区:

由印度河平原和恒河中上游平原及周围山地组成。

半岛杂粮、棉花、花生区:

位于德干高原上

西南稻谷、热带作物区:

位于西高止山南段及沿海冲积平原、气候湿热

3.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能源短缺:

印度能源消费正在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而世界的平均水平为1.5﹪~2%。

能源产量的增加远远落后于需求的增长。

原油70%靠进口,2000年的石油进口费用高达160亿美元,成为一大财政负担。

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政府把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入到能源、原材料工业部门,因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成为工农业发展的瓶颈。

资金和技术对国外的依赖性较强:

积极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这一方面建立起了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但另一方面也使印度的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依赖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基础之上。

(五)信息技术(IT产业)的发展及分布

分布:

印度西部和南部的城市,班加罗尔、海得拉巴

政府的大力扶持:

建立了一系列利于IT产业发展的政策,并建10个科学园。

国际市场的推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全世界对软件工程师、电气工程技术和各种软件的需求急剧增长,为印度IT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也为印度的科技人才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质优价廉的专业人才:

印度拥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够操英语的科技人才库,而且素质高、成本低。

IT企业的优质管理:

关于西亚的石油经济:

1、“世界石油宝库”:

2003年底石油的探明储量为989×108t,占世界的63.3%;其中,98%集中在波斯湾及其周围约100×104km2的范围内。

2、油田呈平行带状分布:

a.由波斯湾向西北部,经伊朗西南部到伊拉克北部到土耳其东南部。

b.伊拉克东南部沿波斯湾西岸,经沙特东部到阿联酋到阿曼。

3、主要产油国:

位于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伊朗。

4、油开采条件:

油田规模大、地质条件好、油质好、运输方便。

5、西亚石油经济的特点:

(1)生产的高度集中性是西亚石油经济的显著特征。

一方面,石油生产高度集中在波斯湾沿岸国家,2000年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六国的石油产量即占西亚石油总产量的90%,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另一方面,油田个体规模大,生产能力在3000×104t以上的油田有十几个,如沙特阿拉伯的盖瓦尔、塞法尼耶、拜里和阿卜凯克,科威特的布尔甘,伊拉克的基尔库克和鲁迈拉,伊朗的马伦、阿瓦士、加奇萨兰和阿加贾里等,其生产能力占波斯湾地区总生产能力的70%以上。

(2)石油加工能力较弱,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

关于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范围:

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重要的地理位置:

1、“十字路口”:

东南亚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

2、马六甲海峡:

处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

3、龙目海峡:

处于印尼中巴厘到岛和龙目岛之间,新兴国际深水航线

关于中亚干旱的气候:

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特征:

冬冷夏热、降水少、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很大

成因:

身居内陆、距海遥远

亚洲的工业化:

184

亚洲的工业化道路经历了从进口替代到出口导向的过程,经济起飞展现出从日本—亚洲四小龙—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中国越南印度的空间扩散过程,而起飞的出现的先后顺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步入出口导向型工业化战略的时期。

进口替代工业化:

用国产化工业品替代进口品,是为减少对发达国家资本和技术的依赖,从发达国家的竞争攻势中保护本国幼稚产业,建立本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而采取的“内向型”工业化战略。

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参与国际分工,把所生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向国外出口,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增长,即为出口导向型工业化。

新一轮混合型工业化:

在不同产业领域和同一产业的不同发展阶段,进口替代和出口导向是互为转移的,既为“混合型”战略。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93

国际环境

1.和平

2.GATT、IMF体制下,世界贸易空前扩大

3.资源、能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