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814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10.5万吨铜杆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年产10.5万吨铜杆项目

2、承办单位:

3、建设地点:

4、建设性质:

新建

5、项目建设期:

17个月

6、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产品规模:

年产铜杆10.5万吨

构、建筑物规模:

新建连铸连扎车间8880㎡(两车间),选铜车间1620㎡,成品车间1200㎡、三个冷却水循环水池500m3(其中炉子冷却水循环水池200m3);宿舍2400㎡,办公楼800㎡,传达室40㎡,配电房112㎡,木炭库220㎡,厕所55㎡,厂区道路7050㎡,厂区绿化8500㎡等。

设备

购置加工设备2套及其他配套设备。

7、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为xx万元,其中工程费8280.58万元,其他费用2294.89万元,预备费528.77万元,建设期利息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7912.27元。

详见项目投资估算表。

资金来源为:

建设投资全部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

8、项目申报单位简介

xxxx由独资创建,公司主导产品为铜杆。

1.2可行性研究依据

1、2005年2月28日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6年1月1日实施);

2、国务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

3、**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

5.**市城市总体规划及x工业园区规划;

6、国家有色金属统计年鉴;

7、国家发改委发布《铜冶炼准入条件》

8、**市2006年统计年鉴;

9、《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和《环保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10、国家相关现行法律、法规和规范。

11、委托本单位编制项目申请报告的咨询合同。

1.3可行性研究的范围

本报告主要研究年生产10.5万吨铜杆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通过方案的比选和技术经济的论证,科学合理的确定本项目的建设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土建及公用设施、分析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合理安排建设工期和进度,落实资金来源和筹措方案,分析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进行市场风险分析,为项目的决策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和分析资料。

具体内容有:

1、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2、产品的市场分析及预测

3、建设内容和规模

4、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5、工程、技术、设备方案

6、资源综合利用与节能

7、劳动安全及工业卫生

8、环境影响评价

9、项目组织管理与工期进度

10、工程招投标

11、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项目效益分析

13、风险分析

1.4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1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产品规模

1

铜杆

万吨

10.5

项目计算期

15

其中:

建设期

个月

17

劳动定员

400

全年工作天数

300

建筑指标

1

总用地面积

85

56669.5㎡

2

建筑占地面积

m2

14339

3

建筑总面积

m2

15939

4

建筑密度

%

25.30

5

容积率

0.28

项目总投资

万元

xx

1

建设投资

万元

11104.24

其中:

建设期利息

万元

0.00

2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7912.27

资金筹措

万元

xx

1

企业自筹资金

万元

xx

2

银行贷款

万元

0.0

3

国家补助

万元

0.00

财务指标

1

生产年平均销售收入

万元

636480.00

2

生产年平均总成本费用

万元

618847.91

3

生产年平均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10134.26

4

生产年平均利润总额

万元

7497.82

5

生产年平均所得税

万元

2474.28

6

生产年平均净利润(税后利润)

万元

5023.54

7

投资利润率

%

39.43

8

资本金净利润(ROE)

%

13.40

9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税后

16.74

税前

25.35

10

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10%)

 

税后

万元

7782.87

税前

万元

21683.9

11

全部投资回收期

 

税后

7.82

税前

5.95

12

盈亏平衡点(生产能力利用率)

%

15.6

1.5研究结论与建议

1.5.1结论

本项目主要工艺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消耗底、污染小(采取有效处理)、市场需求大、该项目实施不仅可以为本区域带来综合效益,也可以刺激废旧物的回收于是增加农民收入,完善资源再利用体系、减少我国对铜矿资源依赖度、为国家节约外汇、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项目实施增加上缴税收2474.28万元,对促进地方经济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果该项目每利用1万吨废铜,废铜熔炼总回收率为98%,可出铜杆9800吨,节能0.1万吨标准煤,所以本项目实施可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缓解资源与发展的供需矛盾;

项目的实施促进废铜处理无害化,并有利于治理“重金属污染”和保护生态环境。

有利于增加本区域的就业岗位。

本项目依据市场需求预测和资金筹措的可行性,合理确定了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提出了具体的厂址方案、生产方案、工艺技术路线、设备选型、组织机构和项目实施计划,并从国家政策、市场、技术、原材料和能源供应等方面分析论证了项目建设的依据。

经分析论证,认为该项目在工程技术上是可行的,符合国家政策。

财务评价表明:

本项目投资后,投资利润率39.43%,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为16.74%,财务净现值(i=12%)为7782.87万元,投资回收期7.82年(含建设期)。

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社会基准收益率,说明项目的盈利能力较强,财务净现值大于零,在项目营运期能够回收全部投资;项目只要达到生产能力的15.6%,即可盈亏平衡,故项目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强,表明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1.5.2建议

1、建议本项目采取有效、技术成熟的废气和烟尘去除设备;

2、本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国家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并应派专人对项目实施施工等进行严格的管理;

3、认真进行岗前培训,专人专岗,做好项目运行时工作人员的劳动保护工作。

做到安全生产,降低项目在建设和生产中所带来的劳动安全风险;

4、项目建成后,要抓住“开拓市场、加强经营”积极做好市场开拓和产品宣传工作,尽快占领市场。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

颜色为紫红色,一般状况下的密度:

8.9x10^3kg/m3,熔点1083.4℃。

其导热性和导电性在所有金属中仅次于银,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氧化,但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潮湿空气中,表面易生成一层有毒的碱式碳酸铜(铜绿);铜工业是有色金属工业的支柱行业,在有色金属中,铜的产量和耗用量仅次于铝,居第二位。

铜杆是生产电线电缆、漆包线、电子线等铜线材的必需坯料,而铜线杆是电子、电气及通讯等工业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因铜及铜合金材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及加工塑性,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电气、通讯等领域。

随着世界电子电信高速稳定的发展,电线电缆、漆包线及电子线等行业对铜线材的需求也高速的增长,因而带动其上游产品铜线杆的需求越来越大,对其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铜线杆制造技术当前最主要的有四种,分别生产不同材质的铜线杆。

生产含氧量在20ppm以下的无氧铜线杆,采用浸涂成型法和上引冷轧法;采用连铸连轧法制造的铜线杆为光亮铜线杆;采用铸锭、回线式(或称横列式)轧制的铜线杆为黑铜线杆。

⑴浸涂成型法:

能生产大长度光亮无氧铜线杆、导电率为101~102%1ACS,含氧量20ppm以下,铜线杆圈重3.5~10吨;⑵上引冷轧法:

能生产大长度光亮无氧铜线杆、导电率为101~101.4%1ACS,含氧量lOppm以下,铜线杆圈重2吨;⑶连铸连轧法:

能生产大长度光亮低氧铜线杆、导电率为101~102%1ACS,含氧量200~300ppm,铜线杆圈重达5吨;⑷回线轧制法:

生产短长度有氧化皮的黑铜线杆,导电率为99.5~100.5%1ACS,含氧量200~500ppm,铜线杆圈重只有86~136公斤。

(因受船形铜锭重量的限制)。

在欧洲曾对上述四种方法的进行调查。

经过大量的对比试验得出的结论,用浸涂法生产的铜线断线的次数很少;用连铸连轧法生产的铜线杆,由于含氧量适中,因此它的缺点很少,其中用Contirod法生产的铜线杆,比SCR法或CCR法生产的铜杆更软,延伸率好,表面质量很好;用回线轧制法生产的铜线杆,在拉制小直径的铜线时断头率高。

上引冷轧法生产的铜线杆质量也很好,但应防止在生产时渗入较多的废铜线或其它旧铜料而影响本来是良好质量的铜线杆。

2004年之前,国内连铸连轧生产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大部分投产早、规模小,在经济规模上没有多大的优势,有1O万吨规模生产线的企业只有南京华新、常州金源、潮阳马华窿,另外浙江铜业从美国引进的15万吨连铸连轧线杆项目于2003年投产。

资源回收利用是通过提高再生资源回收率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基本做到综合、反复利用资源,变以往末端治理污染为源头,消除或最大限度减少污染,保护自然环境,从而产生最大社会效益。

为了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废旧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xxxx通过对国家铜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和调查,对利用废铜生产低铜杆工艺流程、设备调研,得知利用废铜生产再生铜杆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浙江、湖南等省正在生产。

于是提出本项目建设和实施计划,首先该拟建项目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其特征是自然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和废弃物的低排放,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一次性资源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再次充分满足目前铜杆的市场需求。

xxxx拥有一套成熟的生产工艺和先进设备,本区域人力资源丰富,从事废紫铜回收加工的人们的积极性高,市场需求大且稳定,这项事业已经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如果加强管理,前景看好。

总之,本项目实施响应了我国《能源节约与资源综合利用"十一五"规划》以及依照国家《铜冶炼准入条件》的相关规定;并且缓解铜杆市场需求。

因此本项目实施是非常必要。

2.2项目建设的意义及必要性

一、有利于缓解铜制品市场需求

铜具有良好的性能,如导电性、导热性、耐腐蚀性和延展性等物理化学特性,所以有着广泛的用途。

包括电气行业、机械制造、交通、建筑等方面。

如纯铜可拉成很细的铜丝和铜杆;铜杆主要用途是作为电线电缆生产的原材料。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预测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中的平均增长率为8%)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电力、电器、电子、通讯、空间技术的长足发展,今后中国对电线、电缆等各类铜制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其消费量逐年提高。

2005、2006年我国铜消费量分别为371.07万吨和397.8万吨。

然而我国2005、2006年铜产量分别只为210.0万吨和247.3万吨。

可见拟建项目对缓解铜制品市场需求是很有必要。

二、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能源资源紧缺压力不断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大力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是解决中国资源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必然选择。

根据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提供的数据,2004年全球再生精铜产量为197.6万吨,约占全球精铜总产量的12.5%;而废杂铜回收利用的总量估计为637万吨左右,已经占到当年全球铜表观消费总量的38.6%。

我国可进行再制造的资源十分丰富。

2000年我国汽车保有量为1900万辆,达到报废标准的汽车210万辆;2005年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500万辆,2010年将达4700万辆,每年报废的汽车将在200万辆以上。

从2003年起我国电冰箱年均报废400万台,洗衣机、电视机、电脑各在500万台以上。

截至2005年底中国废弃资源回收加工行业共有企业354家,累计完成销售收入248.274亿元,比2004年同期增加了46.16%;利润总额达到了600.31万元,比上年增长了30%;同时,解决就业人数35,993人,比2004年同期增长了10.13%。

中国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行业已初具产业发展的基础。

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每回收利用1万吨废旧物资,可以节约自然资源4.12万吨,节约能源1.4万吨标煤,减少6-10万吨垃圾处理量;每利用1万吨废铜,粗铜冶炼总回收率为98%,可出粗铜9800吨,节能0.1万吨标准煤,所以,废弃铜的回收利用不但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而且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治理有色金属污染

随着工业金属产品数量的增加,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目前,全世界平均每年排放Hg约1.5万吨,Cu340万吨,Pb500万吨,Mn1500万吨,Ni100万吨。

据我国农业部进行的全国污灌区调查,在约140万公顷的污水灌区中,遭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地面积占污水灌区面积的64.8%,其中轻度污染的占46.7%,中度污染的占9.7%,严重污染的占8.4%。

金属污染具有在土壤中移动性差、滞留时间长、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特点,并可经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影响人类健康。

废铜制品由于属化学合成原料,不能够被自然分解,被人们随意丢弃而造成的视觉污染、生态污染和潜在危害。

视觉危害是指散落在环境中的废铜制品对市容、景观的破坏。

在大城市、旅游区、水体中、铁道旁给人们的视觉带来不良刺激,影响城市、风景点的整体美感。

“潜在危害”是指废铜制品进入自然环境后难以降解而带来的长期深层次环境问题。

其危害有:

第一,废铜制品在土壤中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

第二,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废铜制品,被动物当作食物吞入,导致动物死亡。

在动物园、牧区、农村、海洋中,此类情况已屡见不鲜。

第三,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废铜制品很难处理。

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土地,且长时间不能降解。

所以,无论哪一类,同样都会对市容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治理污染重要途径就是废旧、废弃铜回收再生利用,使废铜可重新加工成型得到不同的、可用的铜产品。

回收利用符合废旧铜处理无害化的原则。

可以避免“视觉污染”,而且可以解决“潜在危害”,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土地,这是一个治理视觉污染、生态污染和潜在危害标本的办法,因此,废铜制品回收再生利用是治理污染的迫切需要。

四、本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缓解就业压力

本项目建设对加快**市工业化进程,提升工业整体素质都有积极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是**市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需要一大批工业项目作支撑。

项目建设能够促进当地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并为**市当地引入先进的厂房设备和管理模式,并创造部分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税收,促进**市经济的发展。

第三章市场需求分析

3.1我国铜产量与主要分布情况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料,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工业、电子电气、通讯、建筑、轻工、机械制造和交通运输的各个领域。

在我国,铜已是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战略原料。

我国铜矿开发以及铜工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铜产量由建国初期的1万吨提高到2001年的112.3万吨,居世界第四位,2003年我国的铜产量为156万吨,比去年增长了11.5%,2004年铜产量持平于180万吨,2005年生产210万吨铜,2006年中国铜产量较2005年增长了17.8%,为247.3万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6年10月中国铜产量同比增长8.9%至248300吨。

1-10月铜总产量同比增长20%至241万吨。

2000—2006年我国铜生产量情况和2002—2005年我国主要铜生产企业情况如下图。

 

2000—2006年我国铜产量情况

图2-1

我国主要铜生产企业情况表

表3-1

年份

生产商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铜陵有色(安徽)

308500

340000

391716

431713

浙江铜业(浙江)

230000

300000

376304

529962

云南铜业(云南)

188000

198000

218432

250051

大冶有色(湖北)

136000

140000

151118

155562

金川集团(甘肃)

60000

65000

73667

79806

葫芦岛锌厂(辽宁)

55000

60000

68455

74678

白银有色(甘肃)

50000

54000

61020

65902

合计

1027500

1157000

1370711

1617673

3.2铜市场现状与预测

国内外铜精矿和铜主要进、出口国如下:

铜精矿主要出口国:

智利、美国、印尼、葡萄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等。

  铜精矿主要进口国:

日本、中国、德国、韩国、印度等。

  铜主要出口国:

智利、俄罗斯、日本、哈萨克斯坦、赞比亚、秘鲁、澳大利亚、加拿大等。

  铜主要进口地区:

中国、美国、日本、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台湾等。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铜消费国,1990消费量为72.9万吨,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铜的需求不断增加,到2000年总消费量175.00万吨,比1990年增长了140.05%,2004年消费量346.8万吨,占全球铜产量的27.3%;2006年中国铜消费量为391.8万吨,较2005年的371.07万吨增长5.6%,2005年铜净进口量为137万吨,2006年约为138.2万吨。

我国铜消费与进、出口情况和供求平衡详见下表

1990—2004铜消费表

表3-2

年份

进口量

消费量

出口量

1990

3.68

72.90

1.65

1991

10.12

79.00

0.43

1992

26.10

99.00

0.98

1993

25.35

99.00

0.19

1994

7.23

91.00

1.07

1995

10.21

120.00

2.57

1996

14.97

125.00

3.98

1997

8.83

107.51

7.79

1998

26.84

110.13

12.14

1999

54.77

147.00

10.3

2000

81.21

175.00

11.87

2001

95.40

208.3

5.40

2002

118.10

266.3

7.66

2003

135.73

306.51

6.44

2004

136.10

346.80

12.62

2005

137

371.07

11.5

2006

138.2

391.8

10.3

2000—2006年铜产量与消费平衡情况图

图3-2

铜加工材以其良好的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而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如通信、电力金属制品、机械制造、汽车、信息技术、交通运输及建筑等工业部门等。

中国经济在未来10年中的平均增长率为8%,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今后中国对电线等各类铜产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长。

其消费量逐年提高。

有关专家根据矿产资源供需状况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程度作了预测,到2020年,45种重要矿产资源中,可以保证的有24种,基本保证的有2种,短缺的有10种,严重短缺的有9种,其中,铜需求量缺口357万吨,铝需求量缺口1055万吨。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和五金、家电、电气行业的发展,我国铜消费总量有望在2015~2020年达到阶段性的高峰;通过对近10几年中国铜原料进口构成变化以及各个时期铜平均消费和平均增长率的统计,比照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事实,预计2007~2010我国铜消费仍将保持5%~8%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2007年我国铜需求量有望提高5%,将达411.4万吨,2010我国铜需求量将达到483.1万吨,2015我国铜需求量将达到631.3万吨。

具体详见下2007——2015预测情况图

我国铜未来需求预测走势图

图3-2

3.3铜杆需求与发展前景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电气、通讯业、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促进了铜线杆、排等加工材的消费需求,需求量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增长。

2004年我国铜线杆消费量为150万吨/年,如按我国8%的经济增长速度预测至2010年,铜线杆的需求量为250万吨/年以上。

国际铜发展协会推荐住房用大截面铜线和城市电力管网铜电缆深埋,所需铜线缺口将进一步增大。

我国铜线杆生产能力约在150万吨左右,其中连铸连轧法生产的铜杆生产能力约在110万吨,其余为上引法生产的铜杆和用传统的热轧法生产的黑杆。

从以上铜线杆的生产能力来看,到2010年铜线杆缺口达100万吨左右。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需求缺口将会越来越大。

目前我国工业总量已达相当水平,且在不断增长,与电线电缆关联的机械、电子、信息、汽车、通讯、运输、轻工等工业的不断增长,促进了我国电线电缆行业的发展,从而带动了电线电缆企业对铜线杆的需求。

随着我国加入WTO电线电缆行业发展越来越快,电线电缆企业对铜杆的需求越来越大:

①我国加入WTO后电信工业的高速发展,势必带来通讯电缆用量的不断增加;②我国西部大开发将极大的刺激电线电缆的发展;③汽车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专用线和漆包线用量将有所增加;④城乡电网改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必然带来铜杆消费水平的提高;⑤作为我国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发展很快,根据“十一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建筑业已经成为国家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因此,建筑用铜导线市场比较乐观。

 

第四章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4.1项目选址

本项目位于临川(x)工业园区内,该工业园区坐落在**市北郊8公里处,地理位置东经116°20’,北纬28°0’左右,东邻京福高速公路,西靠临丰公路和规划建设中的向莆铁路,南起x农药厂、北至展坪新街,距x火车站1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园区道路纵横交错。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万亩,2004年、2005年连续两年列入省重点工业园区,2006年3月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是临川主要工业基地之一。

该园区符合**市政府城区布局的要求,厂址地势平坦,地基较好,交通便捷,有较多可开发用地,开发建设潜力巨大。

xxxx总占地约为238亩,本项目年产10.5万吨铜杆工厂总用地为85亩。

4.2建设条件

4.2.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临川(x)工业园区坐落在**市北郊8公里处,地理位置东经116°20’,北纬28°0’左右。

2、地形地貌

本项目位于x工业园区内,相对高差在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