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835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4.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docx

人教版8下学生用第六单元导学案

小石潭记

柳宗元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整体阅读课文,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整体翻译并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自己查找资料,了解背景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根据相关资料,文学常识填空并积累记忆。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是(    )之一的(    ),字(   ) ,(   )朝(   )。

“记”是古代一种(    )。

以(     )、(    )(填表达方式)为主,相当于今天的(     )文。

二、课堂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认读:

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听读:

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整体把握全文。

(二)再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篁()竹卷()石底以出为坻()佁()然不动悄怆()

寂寥()无人翕()忽幽邃()犬牙差()互俶尔()

2.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句子的停顿。

(用“|”画出停顿)

3.解释词语。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其岸势犬牙差互()(4)以其境过清()

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的词语。

(从)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隶而从者:

(清)水尤清洌:

以其境过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不可久居:

(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以)以其境过清:

卷石底以出:

(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5.口译课文,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轻声朗读,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发现小石潭——()——小潭源流——()——记录同游者。

2.填空。

(1)最能证明小石潭“水尤清冽”的句子:

(2)既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地表达出作者忧伤、凄苦的心境的一句话是:

(3)描写小石潭中的鱼游动的句子是:

(4)描写在小石潭游玩时凄凉感受的句子是:

(5)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小石潭记》作者是,字,代河东人,所以世称。

2.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篁竹(huánɡ)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

C参差(cēncī)佁然(yí)D俶尔(shū)翕忽(xī)

3.选出加点字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其一犬坐于前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4.下面各组加粗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心乐之(以…为乐)为坻,为屿(水中高地)B水尤清洌(清澈)不可久居(住,居住)

C悄怆幽邃(悲伤)俶尔远逝(忽然)D空游无所依(在空中)往来翕忽(轻快敏捷)

五、小结及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

2.完成语文上研讨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巩固旧知:

1.《小石潭记》作者是  代   家      。

选自《          》。

2.课文的写作顺序是:

(  )小石潭——(  )景物——小潭(   )——潭中(   )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问题一:

第一段描写小石潭的概貌,采用了什么手法?

问题二:

第二段写潭水和游鱼,采用了什么手法?

问题三:

第三段写潭水来源及岸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周围怎样的氛围?

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形容,该如何理解?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下列加括号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斗折(蛇)行(像蛇一样)

C不可久(居)(居住)D影(布)石上(映)  

2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为坻为屿为宫室器皿B之乃记之而去余闻之也久

C乃乃记之而去惟手熟尔D尔俶尔远逝乃不知有汉

3.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A(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寞空旷,没有别的人。

 B(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缠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

 C(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

 D(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环绕着,没有别的人,感到寂寞。

4.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五、小结及作业

1.语文上研讨与练习题二.三

2.完成导学案第二课时

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文中实词,了解“以”、“则”等虚词;疏通文义。

2.整体翻译并背诵课文,学习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本文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及其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意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根据书下注释完成下面的填空。

《岳阳楼记》选自         ,作者      ,字     ,苏州吴县人,    (朝代)著名的    家、    家、    家。

谥号   ,著有        。

本文是他被贬河南邓州时,应好友     之请而写的。

二、课堂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

边读边圈画出生字,然后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予以解决。

谪( )守 属()予作文 观夫( )巴陵胜状 浩(  )浩汤汤(   )

若夫( ) 霪( )雨霏霏( )隐曜()潜()行 薄( )暮

樯(   )倾楫摧 岸芷( )汀()兰 宠辱偕()忘 嗟()夫( )

2.再读课文:

注意节奏。

本文骈散结合。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二)再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点的词。

(1)政通人和 

(2)锦鳞游泳

(3)居庙堂之高(4)先天下之忧而忧

(5)越明年(6)薄暮冥冥

(7)属予作文以记之(8)微斯人吾谁与归

(9)静影沉璧(10)予观夫巴陵胜状

(11)增其旧制(12)登斯楼也

(13)前人之述备矣(14)浊浪排空

(15)薄暮冥冥、(16)春和景明

(17)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19)是进亦忧,退亦忧

(20)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2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翻译下列句子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微斯人,吾谁与归?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通假字:

百废具兴:

通,解释:

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解释:

2.一词多义:

国:

①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②国恒亡()③则有去国怀乡()

或:

①而或长烟一空()②或异二者之为()

居:

①居庙堂之高()②面山而居()③居十日()

通:

①才通人()②政通人和()③不能通其意()

以:

①属予作文以记之()②不以物喜()

③固国不以山溪之险()④所以动心忍性()

3.古今异义:

①气象万千:

古义:

今义:

②微斯人:

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

后: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谪守zhé霪雨yín朝晖夕阴huīB皓月hào霏霏fēi岸芷汀兰zhǐtīng

C骚人sāo潜形qiǎn薄暮冥冥mǐngD怒号háo舟楫jí心旷神怡yí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B而/或长烟/一空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D先/天下之忧/而忧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庙堂之高(指朝廷)B是进亦忧,退亦忧(这样)

C先天下之忧而忧(然而)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

4.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朝晖夕阴/佳木秀而繁阴B而或长烟一空/不能指其一端

B前人之述备矣/水陆草木之花D感极而悲者矣/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理解正确的一句是

A不认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可以高兴或悲伤。

B不认为环境好坏就高兴,不认为个人的得失就悲伤。

C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高兴或悲伤。

D不因为环境的好坏而喜,也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悲。

五、小结及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

2.完成语文上研讨与练习题一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二、巩固旧知:

1.听写课文词语。

2.分别默写描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和表达范仲淹忧乐观的句子。

3.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2)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3)“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______”一句照应。

(4)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作者在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2.课文第三、四段两幅画面各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3.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

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5、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四、堂检测,巩固提升

1.按要求默写诗句。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岳阳楼记》中抒发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范仲淹所说的___,的旷达胸襟。

(4)前天,王某在人民公园看到这样一副对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不禁想起范仲淹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写这两个画面的不同景色和由此而引起的两种不同感情,其目的()

A说明了环境对人的思想感情的影响之大。

B强调了景色不同,登楼者的思想感受也截然不同。

C突出了“古仁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D突出了“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崇高思想境界。

3.加点字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心旷神怡并怡然自乐B去国怀乡曾不吝情去留

C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D锦鳞游泳呷浪之鳞

4.加粗字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百废具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朝晖夕阴朝而往,暮而归

五、小结及作业

1.完成语文书上研讨与练习题。

2.完成导学案第二课时。

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

醉翁亭记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积累文言词汇,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由景生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体悟作者“与民同乐”的社会理想和政治理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本文作者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是___代著名的_______家、_______家。

死后谥“______”,世称“______”。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时代在散文方面有成就的八位名家(   )、(   )、(   )、(    )、(    )、(    )、(   )和曾巩。

2.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滁( ) 壑( )琅琊( )( )潺( ) 酿()僧( )辄() 霏( ) 

暝( ) 洌( )蔌( )弈( ) 翳( )觥筹(  )( )伛偻( )( )

二、课堂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认读:

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听读:

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整体把握全文。

(二)再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名之者谁()有亭翼然临于泉上()醉翁之意不在酒()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林壑尤美()临溪而渔()泉香而酒冽()

树林阴翳()觥筹交错()已而夕阳在山()

2.解释下列多义词。

乐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山水之乐

秀   蔚然而深秀者     佳木秀而繁阴

酿泉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

绝   往来而不绝者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佛印绝类弥勒

归云归而岩穴暝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

   

谓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3.写出本文成语文:

4.翻译下面句子。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在翻译的基础上,归纳各段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2.再读课文,根据提示边读边圈画出写“山水之乐”缘起的句子,体悟醉翁亭所处的环境之美。

(1)山水相映之美:

(2)朝暮变幻之美:

(3)四季变幻之美:

(4)动静对比之美: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环滁(chú)林壑(hè)蔚然(wèi)琅琊(yá)B翼然(yì)辄醉(zhé)酿泉(nibng)繁阴(fán)

  C酒洌(1iè)野蔌(shù)伛偻(yǐlǚ)觥筹(gōng) D颓然(tuí)苍颜(cāng)提携(xié)喧哗(xuān)

2.下列加点字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A翼然临于泉上(靠近)B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香花)D佳木秀而繁阴(秀美)

3.指出下列虚词的用法

 而 泉香而酒洌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杂然而前陈者 而不知人之乐

 也 环滁皆山也  太守自谓也  而乐亦无穷也

之 醉翁之意不在酒  名之者谁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按要求默写。

文中写山间四时景色的文句是:

文中点明“醉翁之意”的句子是: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6.课文里连用21个“也”字作句尾。

这些“也”,表示了不同的语气和作用。

请把下面的判断句中“也”的不同表达作用填在相应括号中。

①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③环滁皆山也。

 ④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⑤而乐亦无穷也。

 ⑥故自号曰醉翁也。

⑦庐陵欧阳修也。

表示判断语气的:

(     )表示解释语气的:

(     )

表示肯定语气的:

(     )表示感叹语气的:

(      )

五、小结及作业

1.熟读课文并背诵全文。

2.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

二、巩固旧知

1.检查背诵。

2.本文以“”为主线,用“醉”与“乐”的统一,写出作者“”的思想。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如果给每一段加上小标题,每个小标题中都有一个“亭”(醉翁亭)字:

2.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写景上有什么特色?

(1)写亭的环境:

(2)写山间之朝暮:

(3)写山间之四时:

(4)写宴饮场面:

3.文章结尾,作者用“”画龙点睛,点明“醉”与“乐”的统一关系,从而完成了文章主旨的表达。

文中说“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你认为“醉翁之意”在乎,更在乎。

作者的乐,真谛在于。

4、品读第三、四段,讨论交流:

除了醉翁亭的“山水之乐”让作者“得之心”感到“乐亦无穷”外,作者还感受到怎样的“乐”?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与“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中的“而”作用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朝而往,暮而归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佳木秀而繁阴D日出而林霏开

2.下列各句中的“其”,跟“醉能同其乐”中的“其”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D其隙也,则施施而行

3.选出对文章主旨归纳正确的一项()。

A表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的情怀。

B揭示“醉”与“乐”的统一关系。

C表达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D寄托作者被贬后的抑郁心情。

4.阅读课文2—4段,完成下列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云归而岩穴暝暝:

②临溪而渔渔:

③杂然而前陈者陈:

④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2)翻译下列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3)简要概括选文的内容要点,并分析作者所寄寓的思想感情。

五、小结及作业

1.完成语文书上研讨与练习题。

2.完成导学案第二课时。

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

满井游记

袁弘道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提高文言语感。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3.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2.读准字音、停顿、节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飞沙走砾( ) 廿二日( ) 燕地寒( )堕事()靧面()

  呷浪之鳞( )曝沙之鸟( ) 泉而茗者( )脱笼之hú( )  

wū( )能无鲜妍()明媚浅()鬣寸许髻鬟()()

红装而蹇()者汗出浃()背罍而歌者()恶能无纪()

3.根据书下注释完成下面的填空。

袁宏道,字  ,号   ,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

其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著有《  》。

二、课堂自主学习

(一)初读课文

1.认读:

读准字音、停顿、节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听读:

听录音,注意字音、停顿、节奏,整体把握全文。

(二)再读——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一词多义:

 

时:

冻风时作      于时冰皮始解    

始:

冰皮始解      髻鬟之始掠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乍:

波色乍明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得:

欲出不得      悠然自得

然:

晶晶然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2.词类活用:

 

泉( )而茗(  )者 罍(  )而歌者 

红装()而蹇( )者 作则飞()沙走( )砾 

3.重点虚词:

 

之:

若脱笼之鹄      局促一室之  髻鬟之始掠也

夫:

夫不能以游堕事 

4.翻译重点句子 

(1)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三、品读课文,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第1段写了城中“       ”的景象和       的苦恼。

(2)第2段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郊游的      。

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作结,再次表明作者       的兴趣。

2.试着描绘满井的全景,如此美景让人流连忘返,作者为什么要在开篇写燕地的寒呢?

 

 

3.这篇游记小品写了满井这个地方初春的哪些事物?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文中不少地方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

细细读,慢慢品,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番。

  

 

四、当堂检测,巩固提升

1.加粗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茗(míng)罍(léi)髻鬟(jìhuán)汗出浃背(jiā)

B偕(jiē) 膏(gāo) 娟然(juān )飞砂走砾(huò)

 C蹇(jiǎn)靧(huì) 倩女(qiàn)脱笼之鹄(hú)

D呷(xiā)廿(niàn) 明媚(mèi) 毛羽鳞鬣(liè)

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B泉而茗者,罍而歌者。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8.下列“之”的词性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蝴毛羽鳞鬣之间  局促一室之内。

 B城居者未之知也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C脱笼之鹄  倩女之面。

      D曝沙之鸟  髻鬟之始掠

4.没有用比喻修辞的一句是( ) 

 A若脱笼之鹄. B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C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5.翻译句子。

①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天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6.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7.在记叙描写中,文中运用了许多贴切新鲜的比喻句,按要求各举一例

①以物比人:

②以人比物:

  

③以物比物:

五、小结及作业

1.完成语文书上研讨与练习题。

2.完成导学案第一课时。

六、存在的问题与疑惑:

 

诗五首

【学习目标】

1.品味名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