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8959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22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docx

精品某市河道整治可研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综合说明1

1.1概述1

1.2编制依据2

1.3主要结论3

第二章水文气象4

2.1流域概况4

2.2水文气象4

2.3附图12

第三章工程地质13

3.1概况13

3.2海港引河挡土墙地质报告13

3.3通甲河地质报告16

3.4运料河涵洞地质报告18

第四章工程任务和规模22

4.1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工程建设必要性22

4.2工程设计标准25

4.3附图25

第五章工程布置及工程设计26

5.1工程等别和标准26

5.2工程设计原则26

5.3工程计算26

5.4工程设计29

5.5工程项目汇总32

第六章工程管理33

6.1管理机构及分工33

6.2工程管理34

6.3运行管理经费来源36

6.4管理设施36

第七章施工组织设计37

7.1施工条件37

7.2主体工程施工38

7.3施工导流、截流39

7.4施工总进度39

7.5施工组织39

7.6施工管理39

7.7附表40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41

8.1环境状况41

8.2环境影响预测评价41

8.3施工期环境保护43

8.4环评结论44

第九章工程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45

9.1工程概况45

9.2编制依据45

9.3工程大宗材料及总投资45

9.4经济评价37

9.5附表37

第十章工程招标38

10.1招标基本情况38

10.2招标初步方案38

附件:

招投标情况表

挡土墙计算书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概述

某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界与上海、无锡、苏州市的张家港、常熟、太仓隔江相望,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01,东径12057。

现状市区面积224km2,下辖崇川区、港闸区及开发区,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

市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通扬运河、通吕运河、九圩港河、通启运河等为流经市区的骨干河流。

某市作为国家首次正式批准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其辖区范围内已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物质财富。

市区范围建有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工矿企业,不少国外大财团、大企业纷纷相继在此落户;港口、道路、桥梁、水利电力设施、邮电通讯、金融等基础设施建设具备了雄厚的基础。

因此,某市城区防洪除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更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002年度主要解决濠河周边水系防洪除涝矛盾,目前随着东部新城区大规模开发建设,原有河道除涝标准不能满足防洪规划要求,且绝大部分市区河道的管理范围不是非常明确除,二十多年来未进行清淤,目前河内水草丛生,污水横流,淤积较为严重,阻塞河床,致使现有河道断面萎缩,影响了河道蓄水、排涝能力的发挥。

每逢汛期,遇有大暴雨,涝水难以及时排出。

加之沿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的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导致河水腐蚀、发黑发臭,河床面貌极差。

严重影响某市民身心健康,损坏了南通全国卫生城市的形象。

现根据《某市河道整治规划》和《某市城市防洪规划》对某市河道进行分批分期实施,根据轻重缓急的原则现拟对其水环境整治。

2003年度河道整治主要针对东部主要骨干输水河道,高、低水系控制,主城区排涝水系调整、调向河道。

市区河道整治设计思路主要采用仰斜式挡土墙加草皮组成的复合式护岸形式。

挡土墙顶高程取汛期高水位加40~60cm超高;草皮护坡从挡土墙顶护至河道两侧道路;河道疏浚底高程取原设计标准;同时考虑到市区小区内河道较小,蓄水能力很差,在满足排涝要求的基础上,尽量放大河口宽度,增加小区内河道蓄水能力,以改善小区内人居环境。

根据对市区水系主要水利矛盾的分析,原河道在防洪除涝等方面难以满足当前城市发展和社会进步,为此,整治市区河道,改善市区水系的水环境显得尤为迫切。

1.2编制依据

1、《江苏省水利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江苏省水利厅,1996年12月;

2、《海港引河、运料河、通甲河等市区河道断面测量报告》,某市江海测绘院,2002年11月。

3、《某市城市防洪规划》某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02年8月

4、《某市主城区河道整治规划报告》某市水利局、某市水利学会2000年8月

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

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224-93

7、《某市统计年鉴》

8、《某市水利志》

1.3主要结论

工程静态总投资为:

1445.4万元。

附表:

2003年度主城区河道整治工程项目一览表

分类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估算经费

(万元)

建筑物

运料河涵洞

1

新建净宽3m涵洞

712.82

河道

海港引河

2

河道疏浚3100m,新建护坡1800m

通甲河(五一路至海港引河)

3

河道疏浚300m,新建护坡400m

南川河(海港引河以西段)

4

河道疏浚1400m,新建护坡1400m

前进河

5

河道疏浚1000m,新建护坡400m

运料河

6

河道疏浚240m,新建护坡260m

工农河

7

河道疏浚360m,新建护坡460m

总计

第二章水文气象

2.1流域概况

某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南临长江、东濒黄海,南以长江为界与上海、无锡、苏州市的张家港、常熟、太仓隔江相望,背依广袤的苏北平原、素有“江海门户”之称。

市区中心位置位于北纬3101,东径12057。

现状市区国土面积224km2,下辖崇川区、港闸区及富民港办事处,九个乡,五个镇,七个街道办事处。

市区内河道纵横,水网发达,水资源综合利用潜力较大。

范围将发展到466.2km2,人口将达到100万,包括某市市区及通州市的平潮镇、观音山镇、兴仁镇、小海镇、竹行乡、先锋镇部分地区、兴东机场净空控制区、南通农场、东方红农场、良种场等。

城市发展方向以主城区和开发区为基础,相向靠拢,两头延伸,形成沿江带状发展态势。

规划形成港闸区、主城区、开发区、江海港区四个各具特色、城市职能各有侧重、相对独立的城市组团,形成带状组团式产业结构形态。

2.2水文气象

2.2.1水文气象

⑴气温

该地区多年平均气温15.1℃,最高月平均气温28.2℃,最低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38.5℃(1995年9月7日),极端最低气温-10.8℃(1977年1月31日)。

⑵降水

该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海洋调节及季风环流的影响,具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时空分配不均的特点。

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83.7mm,最大年降水量1465.2mm,最小年降水量641.3mm(1978年)。

因梅雨水和台风的影响,全年约64.6%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份。

6-7月间梅雨和6-9月间的台风雨常造成本地区的严重涝灾。

最大24小时降水量264.0mm(节制闸站),全年平均降水日数为121.7天。

⑶风

春夏多东风,冬季多东北风和西北风,历年平均风速3.1m/s,年最大风速26.3m/s(NE,1960年7月7日),瞬时最大风速30.4m/s(SW,1975年7月14日)。

常风向E、ESE频率为10%,次风向NE,ENE频率为8%,各风向频率见下表:

表2-1:

各种风向频率

风向

N

N

N

E

N

E

E

N

E

E

E

S

E

S

E

S

S

E

S

S

S

W

SW

W

S

W

W

W

N

W

NW

N

N

W

C

频率(%)

6

7

8

8

10

10

5

5

6

4

3

3

4

4

4

7

8

台风风力一般6-8级,最大12级;1987年7号台风经过某市附近,瞬时风速20.0m/s。

⑷冰雪

长江水域终年不冻,陆域最大冻土厚20cm,年平均降雪6天,多集中于1-2月间,最大积雪厚度17cm。

⑸雾与日照

多年平均雾日天数为30.9天,年最多雾日数60天,最少雾日数5天,大雾平均为5.7天,年平均日照数为2223.3小时,日照面分率50%。

⑹内河水位

通吕水系(高水系区,老岸田)

正常控制水位2.25m

中高水系(中沙田区)

正常控制水位1.65m

⑺地下水位

市区地下水位基本与当地河网正常水位接近。

⑻潮汐

长江南通河段的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由于潮波受径流和河形阻力作用十分明显,前波陡直,后坡平缓,涨潮历时短,落潮历时长。

涨潮历时为2小时10分-6小时40分,平均历时3小时32分,落潮历时7小时10分-10小时30分,平均8小时52分。

涨潮周期为12小时24分。

⑼潮位

长江水位受海洋潮汐及径流丰、枯的影响,潮型为不规则半日潮。

据天生港验潮站多年观测,潮位特征如下表:

表2-2:

天生港验潮站潮位特征

潮位名称

潮位(m)

备注

潮位名称

潮位(m)

备注

最高潮位

7.08

1997.8.19

10年一遇低潮位

0.66

最低潮位

0.42

1959.2.29

20年一遇低潮位

0.56

平均高潮位

3.86

50年一遇低潮位

0.44

平均低潮位

1.97

100年一遇低潮位

0.36

最大潮差

4.01

100年一遇高潮位

7.18

最下潮差

0.00

200年一遇高潮位

7.44

平均潮差

1.93

300年一遇高潮位

7.59

最大水位差

6.66

⑽地震烈度

峰值加速度为0.05g(g为重力加速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基本烈度可按Ⅵ度考虑。

据江苏省地震年表统计,1505~1949年南通地区共发生地震16次,一般强度在5级以下;1984年5月21日南黄海洋面曾发生过6.2级地震,建筑物摆动明显。

2.2.2历史灾情及成灾原因

⑴历史灾情

建国以来,我市发生过多次洪涝灾害,每次都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其中1949、1954、1960、1974、1977、1988、1989、1991、1996、1997年的灾情最为严重,其灾情统计情况见表2-3。

表2-3解放以后历次灾情统计

时间

天生港潮位

(m)

出险地点

灾情统计

发灾原因说明

1949.7.25

5.83

市区沿江

农田受淹3万亩

台风暴雨

1954.8.1

6.13

沿江圩区

农田受淹3.5万亩

洪水过境

1960.8.3

市区范围

农田受淹5.2万亩

暴雨

1974.8.20

6.38

芦泾、东港

农田受淹100亩

台风、大潮

1977.9.10

市区范围

树1万棵、房屋100间

台风

1988.9.22

桃园以东

外小圩250米被冲

暴雨、洪水过境

1989.9.12

姚港口两侧

280米滩面被冲

大潮、洪水过境

1991.6

市区范围

360间房屋倒塌

暴雨

1996.8.1

6.71

天生港电厂西

外小圩决口10米

台风、大潮

1997.8.19

7.08

二十八丈等

主江堤受损

台风、大潮

1998.3

二十八丈等

抢险费562万元

上游洪水过境

1949年7月25日主要遭受了6号强台风影响,风力达11~12级,潮水位猛涨,天生港潮位高达5.83米,此时又陡降暴雨,区市江堤共有19处决口,受淹农田达3.0万亩;

1954年8月,长江出现持续大径流下泄,8月1日,长江大通站流量达926000立方米/秒,8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84200立方米/秒;8月17日,天生港站潮位6.13米;8月25日,一次性降水169.4毫米,内河水位陡涨,某市区范围受淹面积达3.4万亩,沿江圩区积水深度达0.3米;

1960年全年降水量1722.5毫米,从7月7日起连降暴雨,时间长达一个多月,内河水位居高不下,市区农田大面积受淹;加上8月3日至8月5日受第七号台风倒槽影响,3日雨量达271.5毫米,最大一日雨量达157.6毫米,市区范围全面积水,农田受淹面积达5.2万亩;

1974年8月,受天文大潮和13号台风影响,天生港站出现有记录(1915年)以来的历史最高潮位,8月20日,天生港站潮位达6.38米,同时造成1.1米的涌高,为百年少见。

在洪水的袭击下尽管主江堤未出大险,但市区沿江堤防仍出现10多处滑坡、塌陷,主江堤以外芦泾、东港等30多处小圩子决口或漫顶,近100亩农田受淹,30多间房屋倒塌;

1977年9月10日,受8号台风影响,主江堤外小圩子因标准低、堤身单薄,被冲塌多处,市区高大树木被连根拔起数以万计,吹倒房屋100多间;

1988年9月,受长江中游普降暴雨影响,加之上游大流量径流,大通站水位、流量由8月底的11.25米、40000立方米/秒急剧上涨至9月15日的13.99米、65500立方米/秒,比历年同期增长60%左右,市区沿江持续20多天承受60000立方米/秒以上的流量下泄。

9月22日,长江退潮时,市区桃园涵洞以东外小圩坍塌口宽达250米,距主江堤脚仅30米左右;市防汛部门组织人力物力突击抢险,出动1890人、车辆99辆,累计抛石15647吨;

1989年7月至9月,由于径流、天文大潮的共同影响,9月12日,长江姚港两侧滩面突发崩塌,塌口长度达280米,严重威胁着燃料公司煤码头、石油公司码头、华能煤码头的安全,市防指立即组织有关部门抢险,出动1946人,抛石22672吨;

1991年7月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形成了特大洪涝灾害,某市全年降水量1577毫米,比正常年份多约500毫米。

同时长江上游来量大,洪峰叠起,又值农历大潮汛,7月14日天生港潮位达5.96米。

江堤险情重重,三面受敌:

一方面,内地大量的农田普遍受涝,农田建筑物毁坏严重;另一方面,堤防上雨淋槽沟,天洞裂缝比比皆是,险象环生;再则,堤外坡严重坍塌,损失了大量的土石方。

由于长时间阴雨,造成堤基等土质松软,狼山部分山体滑坡,沿江堤防塌陷,数以千计的厂房、民房进水,数十座小型桥梁和农田车口倒塌;

⑵成灾原因

Ⅰ外因

某市城区的洪涝灾害特征主要表现为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流量洪峰过境这四个要素或四个要素的多重组合影响。

一般情况下台风暴雨、天文大潮、上游大径流下泄的多发季节在汛期5~10月份,这期间还有梅雨的影响。

如果以上四个要素中有两个、三个或四个要素共同作用,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就会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

①梅雨暴雨型

梅雨是6~7月副热带高压脊线位于北纬20~24o时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冷暖空气交接的锋面由华南移至江淮,并在江淮一带徘徊而形成的。

其特点是量大、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并常伴有暴雨,其破坏性更具有隐蔽性。

以1991年为例,当年5月21日入梅,7月15日出梅,历时56天,面平均降水量达735.2mm,是常年的3.6倍。

其间还出现了大暴雨,6月12~14日暴雨中心在某市城区附近兴仁镇,三日降水量达到295.2mm,同时长江上游来量大,洪峰叠起,又值农历大潮汛,由于长时间阴雨,造成我市长江堤防堤基等土质松软塌陷,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②台风暴雨型

台风是夏、秋季西太平洋热低气旋而形成,并沿着副热带高压边缘,自5~6月份向我国沿海广东、福建靠拢,一般7月份以后影响某市,轻则受其边缘影响,重则其中心掠境或接近本市过境。

据资料,每年的7、8、9三个月均为台风的多发季节。

根据统计资料,1949~1990年平均每年发生2.36次,见表2-4。

表2-41949~1990年各月台风袭击某市次数

月份

5

6

7

8

9

10

11

总计

次数

2

5

24

36

27

4

1

99

平均(次/年)

0.05

0.12

0.57

0.86

0.64

0.02

0.02

2.36

台风的产生都一般夹带着暴雨,台风暴雨的特点是来势猛、强度大、时间短,往往形成大面积雨涝灾害,袭击的时间少则2天,多则6、7天,风力轻则6、7级,重则11~12级。

由于台风为低压气旋,能将长江潮位猛然间抬高约1m,因此如果碰上天文大潮及长江上游洪水过境,则极易引发特大洪涝灾害,从而给我市沿江防洪设施及堤内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

如1996年,受8号强台风、长江大径流和天文大潮共同影响,沿江风力达10级以上,7月30日至8月2日沿江潮位猛涨,8月1日天生港潮位达6.71米,超过以往的历史记录,造成沿江围堤多处坍塌决口。

③暴雨洪潮型

洪潮的产生一般都是由上游长时间暴雨所产生的大流量加上天文大潮而引起,其特点是:

流量大、流速快、持续时间长,对江堤的破坏程度大,如果再遭遇上大强度暴雨,容易引发外洪内涝,危害程度更大。

如1954年型,8月份大通站平均流量达84200立方米/秒,长江天生港站持续出现超过6.0米高潮位,防汛形势十分危急;到8月25日,又遭遇特大暴雨,致使内河水位陡涨,某市城区大面积受淹。

Ⅱ内因

①排涝水系打乱、排涝出路不合理

历史上按地形特征,将主城区排涝水系分成高水系(老岸田)、中高水系(中沙田)及低水系(沿江圩田区),因势就近排涝入江、入干河。

由于城市发展,部分房产开发、路网建设、海港引河的开辟及沿江码头港口设施建设等多种因素,使部分排涝水系打乱,加之水系调整滞后,造成排水出路不合理,排水系统配置不合理,这一现象在城南片较为突出,排水出路舍近求远,低水高排,每次暴雨都不同程度积涝。

②排涝出江口门不足,河道淤积、人为设障、河道萎缩、水体呆滞

如任港片排涝出江无门,而河道调蓄能力有限,涝灾比较频繁,当该片任港河水位过高时,高水下压进入姚港排涝片,因南部地形较低常造成虹桥街办及直角河虹桥路以南一带受涝。

据普查资料表明主城区二四级河的天然淤积与人为淤积约为120×104m3,沿河单位与居民任意侵占河岸、水面十分严重,河道蓄、泄功能萎缩,水体呆滞,水环境恶化。

③工程管理不善,工程老化,年久失修

由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目前城市河道多头分管,职责不清,缺乏统一管理的权威机构,工程长期失修、更新改造更差,河道被填塞、乱搭建、倒杂物等现象常有发生,工程难以保证正常运行。

2.3附图

(见附件)

第三章工程地质

3.1概况

现阶段2003年度工程地质报告拟采用附近已建成工程地质报告,下阶级施工图时,进行补勘。

3.2海港引河挡土墙地质报告

3.2.1工程概况

拟建挡土墙位于某市海港引河的局部地段,现拟引用海港引河北闸地质报告作为其参考地质条件。

3.2.2工程地质条件

1、地形地貌

拟建西山河河道两岸自然地面高程一般在▽4.80m~6.90m之间,地势较为平坦。

场地地貌类型为长江下游河口相冲积平原地貌。

2、地基土成因及分布

根据勘察结果可将场地内的地基土层分为3层及一透镜体层,其中层1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以表示),分布于河道两岸及河坡表层;层2、层3及层T为第四系全新统河口相冲积层(以表示),层2可分为层2-1、层2-2两个亚层,层2-1、层2-2、层T局部分布,层3分布于整个场地。

3、地基土土性描述

层1,杂填土:

以黄褐色低液限粘土及灰色低液限粉土为主,混含砖块、石灰渣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局部下部为灰黑色淤泥质土。

密实度不均。

湿~饱和。

层底为▽1.21m~4.70m,厚度为1.60m~4.50m。

层2-1,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

上部灰黄色,下部灰、青灰色,夹层灰褐色。

水平层理。

流动。

饱和。

层底为▽-4.99m~2.72m,厚度为0.00m~6.50m。

层2-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

上部灰黄色,下部青灰色,夹层灰褐色。

水平层理。

流动~软塑。

饱和。

层底为▽-0.80m~0.70m,厚度为0.00m~5.50m。

层T,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

青灰色,夹层灰褐色。

水平层理。

流动。

饱和。

未钻穿。

层3,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

青灰色,夹微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

水平层理。

低液限粉土软可塑;粉土质砂中等,局部稍松。

饱和。

未钻穿。

4、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响而稍有升降。

勘期测得稳定地下水水位为▽4.00m左右,处于地表水补给地下水阶段。

5、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

地基土强度及承载力标准值见下表。

土层序号

土名

Ps

N10

fk

MPa

kPa

1

杂填土

1.48

20

2-1

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

1.53

22

100

2-2

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

2.84

29

130

T

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

1.67

115

3

低液限粉土与粉土质砂

5.54

165

3.2.3结论

1、评价

(1)根据地区经验,勘区80m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层剪切波速一判别:

场地为Ⅲ类场地,地基土为软弱~中软土。

(2)层1分布于河道两岸及河坡表层,密实度不均,厚度一般~较大,且变化较大,强度低;层2-1埋藏较浅,厚度较薄~大,局部缺失,强度较低;层2-2埋藏较浅,厚度较薄~大,局部缺失,强度一般;层T埋藏较深,仅见于J8孔处,未钻穿;层3埋藏较深,厚度较大,未钻穿,强度较高。

(3)根据勘区附近水文地质资料分析:

场地内地下水不含侵蚀性CO2,对钢筋砼无腐蚀性。

(4)勘区为地震设防烈度6度区,拟建挡土墙为丁类建筑,不需进行地基土液化判别和抗震作用计算,按本地区设防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2、地基基础方案

拟建挡土墙可采用天然地基方案,以层2-1低液限粉土夹淤泥质低液限粘土或层2-2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为天然地基持力层,地基土承载力标准值分别按fk=100kPa、fk=130kPa设计,基底摩擦系数分别取f=0.22、f=0.26,局部层1杂填土较深处应进行换填处理,换填料及挡土墙后回填料可取就地开挖出的土料分层回填并夯实,回填土压实系数取λc≥0.91。

回填质量须检测确定。

3.2.4工程地质剖面图

3.3通甲河地质报告

3.3.1工程概况

拟建挡土墙位于某市通甲河的局部地段,现拟引用龙王桥涵洞地质报告作为其参考地质条件。

崇川区拟建龙王桥涵洞位于小石桥东南部,龙王桥东侧。

本次勘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7-89)执行。

本次勘察高程采用相对高程,以场地东北部新建开口涵石驳顶M处为标高±0.0m引测。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为标高-1.82m左右。

3.2.2工程地质条件

3.3.2、地基土土性描述

层1,填土:

灰褐、黄褐、灰黑色,以低液限粘土为主,混灰色低液限粉土。

表层含砖屑及生活垃圾。

层底为▽-3.92m~-3.31m,厚度为3.40m~3.80m。

层2-1,低液限粉土:

青灰色。

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

水平层理。

层底为▽-4.91m,厚度为0.00m~1.60m。

层2-2,低液限粉土:

青灰色,含腐植质。

夹薄层灰褐色低液限粘土。

水平层理层。

底为▽-4.82m,厚度为0.00m~0.80m。

层3,低液限粉土夹低液限粘土:

青灰色,夹层灰褐色。

水平层理。

饱和。

未钻穿。

3.3.3水文地质

场地地下水为第四系全新统孔隙潜水,受地表水和大气降水影响而稍有升降。

勘期测得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