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1824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103.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6页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docx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16篇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一):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广西农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迫切需要,对于广西农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把广西农垦建设成为广西经济发展新一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好处。

当前,广西农垦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严峻挑战,我们更应紧紧把握机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扎实推进广西农垦工作。

根据自治区农垦工委的统一部署,由我办牵头,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课题进行专题调研。

调研以创新规划建设管理模式为突破口,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了解我区农垦小城镇的现状,找出农垦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原因,提出了今后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思路和措施。

现将有关状况报告如下:

  一、小城镇发展的重大好处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将是影响21世纪全球发展的两大课题。

未来的20年将是中国城市化和城市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然而,中国的国情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决定了中国的城市化务必走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道路。

这是改变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系,迎接知识经济挑战,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也给予小城镇建设以高度重视。

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2000年又提出发展小城镇是实现我国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作为战略目标。

由此可见,用心有序地发展小城镇,不仅仅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而且已成为我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先后出台了加快城镇发展、推进重点镇发展、十一五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及利用国有农林场土地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政策文件。

加快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是实施广西农垦工业化、城镇化战略,全面建设农垦小康社会,构建农垦和谐社会的重要资料。

  二、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的现状和类型

  农垦历史上是以戍边和屯垦为目的逐步构成和发展起来的。

广西农垦成立于1951年,所辖各农场相继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建制完成,分桂南、桂东南、桂中南、桂西南、桂西、桂中、桂东北共七个垦区近五十所农场。

  农场场部作为农场的政治、经济及经营管理中心,市政设施、基础设施建设配套相对较为完善,一般均能到达道路基本硬化,建有医务所、校园、幼儿园、职工活动中心、菜市场等生活设施,职工生产、生活较为方便,理所当然的成为人口、产业和职工就业的聚集地。

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变迁,广西农垦逐步构成了45个以农场场部为核心的小城镇,聚集人口约7万人,其中以新兴农场、西江农场聚集规模最大,聚集人口均超过万人。

  因各农场所处的区位、地理位置、自然资源条件、交通条件、历史沿革等等的不同,各农场在发展过程中,发展速度和产业优势、产业取向也随之产生差异化,构成了各具特色的农垦小城镇发展类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农场场部聚集型小城镇

  场部聚集型小城镇由于所处位置离当地城镇较远,无法与地方乡镇捆绑发展,为了方便工作和生活,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大多自成一体、小而全,例如饮用水给水一般由农场自行取井水为水源,设置独立的供水管网。

农场场部多建设有医务所、校园、幼儿园、职工活动中心、农场招待所、集贸市场等,主导产业为农业,配套少量诸如农机修理、化肥厂、编织袋厂、砖瓦厂等等主要为农业生产、职工生活服务的工业,商业以饮食服务业、日用品零售、农机零配件销售为主,因而聚集的人口规模一般不大,小城镇建设的规模和水平因农场经济而异,如源头农场因其自然条件十分适合柑桔生产,柑桔产业突出,职工收入高,经济效益良好,场部建设和职工住房建设发展较好,小城镇建设初见规模,而阳圩农场则发展较为缓慢。

  

(二)农场场部+企业聚集型小城镇

  此种类型的主要代表为金光农场、明阳农场、良圻农场、昌菱农场等,主要由制糖公司职工及农场场部职工居住区以及为企业、农场生产、生活配套的各行业建筑群组成,聚集规模较大,经济总量较大。

因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原因,人口聚集也呈现季节性特征。

城镇发展程度较为充分,扩张力较大,例如金光农场甚至构成了三日一街的典型城镇特色,张力延伸至周边的坛洛、石埠镇。

虽然这些农场大多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全面,但由于发展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规划支撑,随意定点、到处乱建,是影响农场小城镇发展整体质量的原因。

  (三)农场场部+地方乡镇聚集型小城镇

  毗邻城市、县城、乡镇的农场场部,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必然与当地城镇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城镇发展以地方为主,地方聚集基础设施配套,农场场部融入当地发展,与地方共享配套,产业上互为补充,城镇化程度因当地经济发展而异,差别较大,典型代表为桂北、火光、龙北、立新等农场。

如龙北农场位于龙州县县城的西北面,离县城城中心区仅2.5公里,目前聚集人口约2000人,产业以茶叶、剑麻、水果、林木的种植、加工、销售为主。

龙州县城人口约5万人,主导产业为蔗糖、建材业,农副产品加工、冶炼、电力、制药、废旧加工等也渐成规模。

随着龙州县城经济的发展,农场小城镇建设步伐加速之势。

  (四)城郊农场型小城镇

  城郊农场型小城镇地处城市郊区,区位优势明显,部分已纳入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之中,作为城市的卫星城或接纳城市产业辐射、分工的基地或后花园,其经济、人口、产业聚集明显,小城镇发展充分,发展空间大。

该类型小城镇的典型代表为西江农场、九曲湾农场、新兴农场等,西江农场部分土地已纳入《贵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九曲湾农场则被纳入南宁市周边的八大组团之一九曲湾新城进行规划建设。

以九曲湾农场为例,九曲湾新城规划实施前,2001年末,场部人口不到3000人,随着新城规划的批复实施,目前场部周边(含嘉和城、九曲湾温泉)聚集人口已接近3万人,至2025年,规划人口将达16万人,聚集速度十分惊人。

  三、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动因

  

(一)人口增加是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农垦系统的人口来源较为复杂,除了成立初期由部队整编制转业外,之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建设的需要,农垦系统接收了超多的转业军人、归国华侨和难侨、库区移民、知青等,导致人口大幅度增加,例如,王灵、良圻农场归难侨人口比例占农场人口总数分别为74%和30%。

三合口农场库区移民人口比例占农场人口总数的80%。

据不完全统计,1978年末垦区人口为14.97万人,到2007年增加到23.07万人。

这些增加的人口成为了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核心要素。

  

(二)产业发展是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农垦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首先透过狠抓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加大农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甘蔗、剑麻、木薯、柑橘等优势农业;其次,狠抓产业优化,围绕蔗糖、剑麻、畜牧、水产、生化、茶叶、饮料、果蔬等产业,透过延长产业链,提高综合利用水平,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品升级;同时着力发展园区经济,加大园区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园区项目建设,有力地推动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正是由于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同时为二、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市场空间,至2007年,广西农垦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已到达17.1:

60.1:

22.8,在经济增长总量中,二、三产业的贡献率达88.9%,使之成为支撑农垦小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农垦经济与地方经济交融是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外部条件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垦经济和地方农村经济不断发展,两者之间的渗透性和互补性不断加强,农垦经济对地方农村经济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日益明显,两者相互交融、协调,共同发展,成为农垦小城镇发展的外部条件。

明阳生化2000亩木薯高产示范基地建成,带动农村种植木薯30多万亩;源头柑橘加工物流中心建成,带动农村新开发果园3000多亩,柑橙总面积到达55.4万亩。

农场产业基地建设的带动作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过来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口聚居,加快农场小城镇的发展。

  (四)丰富的国有土地和相对完善的公共资源促进了农垦小城镇的发展

  农垦系统有超多的国有土地,这为农垦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农垦系统自成体系、原先就建设有部分基础设施和相对完善的公共资源,如道路、供水、供电、校园、医院、市场和其他服务设施等,这些设施为人口的聚集和发展农垦小城镇建设打下基础。

  四、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农垦小城镇取得了必须的发展,但由于历史以来广西农垦管理体制与地方的差异,使得管区大部分农场没有纳入当地城镇总体规划范围之内,部分农场小城镇的发展没有纳入法制轨道,带有较为明显的自主性和盲目性,主要表现为:

  

(一)小城镇规模小,效益差

  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小城镇的合理人口规模为5万人左右。

目前,农垦经济较发达农场的人口规模也只有12万人,能够想象,在经济发达的农场尚且如此,其他农场的人口就更少了,过小的城镇规模起不到产业积聚、人口集中和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作用,同时又使小城镇发展缺少必要的资源腹地和人口来源,这样社会经济条件对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支撑力不足,致使小城镇建设资金缺乏,基础设施落后,反过来,又会阻碍下一步的建设,造成非良性循环,严重影响农垦小城镇的发展。

  

(二)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滞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不能满足农场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已成为农场小城镇发展的瓶颈和门槛。

在基础设施中道路系统、雨水、污水排放及处理最为缺乏,不少农场垃圾乱丢,污水横流。

软环境规划建设的滞后,阻碍了农垦小城镇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统一规划,体制、机制不健全

  农场建设由农场基建科或土地管理所负责,没有统一的规划或规划相对落后,空间布局、功能分区布局欠合理,项目和职工住房建设处于无序状态。

经济效益较好、农工收入较高的农场,其建设质量相对较好,条件较差的农场,城镇化程度相对较低,建设质量不理想。

  五、区外农垦推进小城镇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健全机构、制定政策、落实职责

  组织机构的建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要推进农垦小城镇建设工作,务必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农垦小城镇建设带给组织保证。

如黑龙江农垦总局小城镇建设办公室,现有12名专职干部,其中副厅级1人,处级7人,负责小城镇建设的日常工作。

同时,透过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省垦区森工林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政府令,为加快小城镇建设带给政策依据。

除此之外,狠抓职责落实,为小城镇建设带给机制保障,总局班子成员和所有处室分成11个小组,与小城镇建设示范农场建立了帮扶职责制。

经常到示范农场进行帮扶对接,帮忙农场制定小城镇建设规划方案,有条件的处室还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给予必须支持和帮忙。

  

(二)要高起点适度超前做好小城镇规划工作

  建设小城镇,关键是规划。

规划是龙头,它决定着小城镇发展的方向和质量。

规划编制务必具备科学性、前瞻性、动态性、可持续性。

小城镇规划的核心和最终目的是为人们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及相关配套的服务设施,这样才能吸引人才,拉动投资,小城镇的发展才会有期望和后劲。

因此,小城镇规划应突出特色和个性,小城镇与城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规模较小,具有山水风光与田园气息,在规划和建设时,必须要体现自己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传统。

广东、黑龙江和海南农垦在小城镇建设中都采取规划先行的做法,并且设立规划专项经费,确保小城镇规划的质量和进度。

广东农垦从2000年开始着手农场小城镇规划工作。

他们以农场场部为中心,大的规划有几千亩地,最小的也有500多亩。

每个农场小城镇规划审批后由农垦总局从专项经费中补助10万元。

  (三)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小城镇承载潜力

  重视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

要统筹安排规划建设综合的交通运输、信息通讯、给排水网络,以及安全可靠的供电、供水、和小城镇防灾、减灾系统,这些方面的规划标准必须要具备超前的眼光,以避免后期重复建设和浪费等,保障农垦小城镇经济建设的正常运行和可持续发展。

广东、云南、海南和黑龙江农垦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加大对农场基础设施的投入。

云南农垦集团公司从2005年开始,实施三个一千万工程,即每年筹集或在年度预算中安排3000万元,专门开展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和安居工程三个1000万工程,农场或天然橡胶分公司实行1:

1配套,着重解决道路、职工住房建设等方面问题。

广东农垦的做法:

农场基础设施的资金局里补助一部分,同时划给职工建房土地收益部分也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海南农垦计划用35年把垦区范围内的危房改造完毕,总局从历年的利润结存,和土地出让回到金中筹集10亿元资金,用于农场基础设施建设。

黑龙江农垦仅2006年全垦区基础设施投入就达20多亿元。

  (四)小城镇发展应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融合

  任何一个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都不能脱离开区域经济这个大背景,前者因后者而产生和发展,后者是前者发展的基础和腹地。

目前,我国的小城镇正处于由农村形态向城市形态转化的阶段,其建设和发展过程以集聚为基本特征,因此难以离开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这个基础。

同时,随着小城镇的逐步发展,又会透过辐射作用带动周围地区的繁荣,而周围地区的繁荣则又是小城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因此,小城镇的构成和发展务必与周围地区构建良性的社会经济互动关系,求得二者共存共荣。

黑龙江农垦正是透过充分发挥农场农机化优势,代耕租种农场周边农村的土地;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合作,各农场的农业科技园区面向农村开展实验、示范、推广和培训等服务;同时还加大农业产业化合作,垦区的龙头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按照市场运作、优势互补和互动共赢的原则,运用合同契约、股份合作等方式,与农村原料基地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六、进一步推进广西农垦小城镇发展的思路与工作措施

  

(一)发展思路

  农垦发展小城镇与地方有所不同。

地方发展小城镇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行政建制,有其内在的需求。

依托农场场部发展小城镇,其结果就是小机关、大企业、大社会,务必要大力发展农场场部经济,使经济发展与城镇建设同步。

思考到农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在发展农垦小城镇的过程中,应当坚持突出重点、超前规划、功能配套、特色鲜明的农垦小城镇发展思路。

把农垦小城镇建设成为农村中的小城市,大中城市的卫星城。

  突出重点。

就是把区位优势明显、发展水平高、带动潜力强的农场场部作为农垦小城镇发展的重点,包括大中城市郊区农场、重要交通干线、连片地区的中心农场和农副产品集中交易场所等的农场场部。

在项目安排、资金扶持、配套建设上予以倾斜。

透过建设重点小城镇,进一步总结经验,聚集实力,辐射和带动其他小城镇的建设。

  超前规划。

就是要统筹农场的自然、历史、文化、产业、布局、消费习俗等与规划相关的因素,综合协调好农垦重点小城镇与一般小城镇、农垦小城镇与地方城镇化发展的关系,做好梯次规划,搞好与地方小城镇规划的衔接。

透过合理地规划与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来农垦小城镇创业、生活。

  功能配套。

建立现代小城镇,务必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

小城镇作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要坚持做到产业规划与居住规划相衔接、地面规划与地下规划相配套、自然风景与人文规划相和谐。

既要功能配套,又要突出节地、节水、节能,实现农垦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特色鲜明。

继续秉承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精神,突出农垦的产业特点、地域特点、企业特点、民族特点等。

同时要兼顾到企业生产、居民生活、个人就业和休闲娱乐,大力发展一批专业化城镇。

依托专业化和产业化,推出若干精品城镇。

  

(二)工作措施

  根据上述思路,在推动具体工作时,应当坚持围绕一个中心、搞好三个对接、强化四项工作。

  1、围绕一个中心。

就是坚持以农场场部作为发展农垦小城镇的中心。

农场场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聚集了必须的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资源要素,具备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确立这一中心的基础上,对各农场的发展作出一个排序,实行优中选优,重点扶持,明确部分试点建设镇,依托重点带动一般,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2、搞好三个对接。

就是把发展农垦小城镇与地方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和重要企业的发展有效对接。

农垦小城镇发展上层次、上水平,应当将地方的各种要素资源向农垦小城镇有效聚集。

搞好三个对接,一就是要把南宁、柳州、桂林周边的农场场部作为小城镇发展的重点,依托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及其配套,推动农垦小城镇的建设发展;二就是要依托北部湾经济区、西江产业园、新兴产业园的对接,使园区经济与小城镇发展互动;三就是依托农垦的大型龙头企业、外来骨干企业的带动,聚集财力和人口,促进分工分业,拉动小城镇发展。

  3、强化四项工作。

  

(1)大力搞好各项规划工作。

围绕发展农垦小城镇,要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和农场小城镇建设规划,三者相互衔接,共同推进。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一个总闸门,要确保今后15-20年农垦小城镇发展的用地资源。

产业发展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依托,透过资源禀赋、产业转移、交通和贸易条件的变化、主导产业链条的延伸等,合理确定产业未来发展的规划。

小城镇建设规划就是要在既定的土地资源基础上,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合理界定建设用地的分类、功能分布、开发时序和空间布局。

同时还要做好环境保护规划的制定。

强化各类规划工作,就是要充分发挥土地的价值,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

  

(2)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

由于历史欠帐太多,农垦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和步伐滞后于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水平。

加强农垦基础设施建设,一是要加强对以农场为单元的土地勘探、资源调查、产业类别和区位特点等的调查、分析和决定。

二是开展土地、建设等专项规划,实行有序、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土地。

三是重点加强以水、电、路、电信以及环保设施为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坚持配套,又要确立容量。

四是加强厂(场)容厂(场)貌建设,搞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突出小城镇发展的品位。

  (3)加强投融资方面的工作。

发展农垦小城镇,也应当遵循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办法,在用心争取国家、省、所在市的支持下,采取多种办法,全方位、多元化的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

农垦发展小城镇的最大优势就是土地资源优势,在资源换产业、存量换增量方面发挥土地的价值,成立土地储备中心,发挥储备中心在促进土地保值增值方面的作用。

设立小城镇投资开发公司,透过划拨土地、特殊区域授权开发等聚合一部分资源,构成融资平台,实行市场化运作,来承担农垦小城镇开发建设工作。

  (4)建立有利于农垦小城镇发展的体制机制。

授予一部分重点小城镇招商和建设管理权。

对于试点镇的土地出让收益,在上缴国家和自治区本级留存外,其余返还试点镇,用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

对于进入试点镇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其税收按入园企业相同优惠政策对待。

对外来务工人员或有正当就业渠道的人员,带给经济适用住房或廉租房。

对农垦龙头企业辐射带动的农民,能够放宽条件准许其在农垦小城镇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将进入农垦小城镇生产、生活的人全部纳入社保覆盖范围,实行应保尽保。

  小城镇建设调研报告

(二):

  全省领导干部会议,市委八届九次全会,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和谐创业,加速崛起已经成为省市的发展主题、工作主线、民意主流;也带给我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发展是崛起之本,创业是发展之源,和谐是创业之基。

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新任务,在认清当前干事、创业、发展的新形势下,引领全民和谐创业,实现富民强县。

要实现这个目标,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要解决。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解决我县富余劳动力个性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和创业问题。

我县经过这几年的高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县基础薄,起点低,仍然是一个农业大县。

农业人口仍占据主要地位。

这些人的就业、创业问题没有解决,富民强县就无从谈起。

而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做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快小城镇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转移农村剩余劳力,使农业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即使土地回报率很高,收入总量也难以有较大增长。

要富裕农民,务必减少农民。

小城镇地处农村,农民进入小城镇,比进入大中城市的社会成本要低的多。

促进农业人口转为城镇人口,即减轻了大中城市的压力,又有利于城镇化的长远发展。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工业化进程。

一方面,随着农民不断向小城镇转移,土地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有利于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先进科学技术的运用和普及,促进农业转向集约化经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另一方面,小城镇建设可拉动建材、建筑、家电、家具等行业发展。

人口的集中使乡镇企业产品有更多的销路,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而企业发展的同时又为城镇居民带给更多的就业机会。

86.

  加快小城镇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为23.7。

造成我县第三产业发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就是我县城市化水平低,不能为第三产业发展带给广阔的空间条件和相应的产业载体。

没有城镇,就没有人口的聚集,也就没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县在小城镇方面取得不少成绩,像X、Y、Z、M四重镇建设和发展能够说是成绩显著,有目共睹,积累了许多方法和经验。

我们先来看看李渡的城镇建设:

  X镇在城镇建设方面走在全县的前列.X镇,镇域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镇域总人口49829人.2002年国内生产值3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9.42亿元,区域财政收入205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69元.城镇建成区面积近2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人,成为A县的经济重镇,跨入全省百强乡镇行列,今年6月份被省建设厅确立为省级重点示范镇。

李渡镇在加快小城镇建设主要做法:

  1、科学合理,准确定位,高起点规划小城镇世纪。

1986年,X镇聘请市规划设计院专家在全县率先编制《1987-2010年X小镇建设总体规划》;2000年聘请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专家编制《2001-2020年X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2002年省、市专家组评审和县政府批准,新规划把X的远景定格为镇区面积5.38平方公里、镇区人口36000人的现代化历史古镇、工贸强镇、旅游重镇、江南名镇.2004年,请南昌大学设计专家进一步对世纪大道、李桐渠、医疗器械城、文化广场进行了控制性详规,为今后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创新机制,多元投入,高标准建设小城镇。

创新融资机制,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

一是土地生一点。

二是财政挤一点。

二是争取上级政策拔一点。

四是向外引一点。

五是民间融一点,六是群众自愿情一点。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小城锦载体功能。

投入6000多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四通一平,建起了两座大桥,贯通硬化了近30公里主次干道,镇区构成了三纵三横的道路网络,开通4000门程控电话,完成了日供水量5000吨的自来水工程。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城镇亮点:

2000年,兴建世纪大道;2001年,对城中湖鲤湖进行了清淤整治和绿化、美化、亮化,使其成为休闲娱乐场所;2002年,对主干道李渡大道、世纪大道和工业园区实施了绿化、美化、亮化,2003年,我们将着力对世纪大道、李桐渠进行硬化改造和美化、亮化,使之成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景观带。

  3、严格规范,提升品位,高效能管理小城镇。

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的小城慎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建立了村镇规划管理办公室,严把审批报建关,推行一书二证报建程序;设立专职保洁员,实行动态评估,落实职责制,聘请老干部为义务监督员,

  4、依托优势,主攻工业,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

立足工业基础优势,坚定不移地突出工业主导地位,着力发展优势产业和培植骨干企业促进土业快速发展,一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规划了占地面积6000多亩的三个工业园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