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29878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docx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

2019年九年级上册期末检测试题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

(2分)

较准价值坐标,手持心中善念。

2.读下面一段文字,为加点的汉字写出准确的读音。

(2分)

静静流淌的汉江上锣鼓喧()天、热闹非凡,汉水女神号、古隆中号、孟浩然号、银杏号、米公号、白兆山号、神韵()号等7艘豪华游轮排着整齐的队伍,从龙子口码头起航,时而排成“一字阵”,时而转换成“雁行阵”,在汉江上展开一副生动的“夜游襄阳图”。

嘉宾们坐在游轮之上,两岸景色一览无余。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唐诗历经千年依然熠熠生辉,我们将让无限荣光的唐诗照亮今天的山河。

B.摄制组特别邀请了书法家走进襄阳,重温孟浩然的不朽诗篇,感激诗歌中的襄阳之美。

C.“舌尖上的襄阳味道”评委陈新剑对大厨点评后,大厨便一丝不苟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

D.普通的南瓜、土豆、黄瓜、胡萝卜、魔芋、豆腐等食材,在他们手里变成了山珍海味,令人垂涎三尺。

4.下列各项判断与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们不应该对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滥加粗暴的不讲理的非议。

(这个句子的谓语是“滥加”)

B.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这句话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那树虽老但枝繁叶茂的状态)

C.“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相同)

D.防止校园欺凌事件不再发生,不让戾气弥漫整个校园,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多领域齐心协力。

(这个句子是个病句,否定不当)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不少读者也因此首次知道了香江流淌着与长江、黄河一样的炎黄血脉,对“东方之珠”更生亲近之感。

②金庸小说,更是一章中国文化开放史。

③根植于深厚的中华文化土壤,又沐浴了全球文化交流的风尚,从某种意义上讲,金庸和他的作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叶书简。

④而一些外国读者从武侠文化入手,对中华文化兴趣也日益浓厚。

⑤40年前,大门初启,伴随同题材改编的影视剧作品,金庸小说开始进入祖国内地。

A.①②④③⑤B.⑤②①③④C.②⑤①④③D.④②①⑤③

6.名著阅读。

(4分)

“他完全是一条莽汉,每有战斗,赤膊上阵,抡起板斧排头砍去”;“打虎英雄,本领高强,为兄报仇,有胆有识,光明磊落,复起仇来毫不留情”。

以上情节所说的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施耐庵所作的长篇小说《水浒传》中的英雄好汉________和________。

这部小说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的主题。

是上层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7.诗文默写。

(8分,每空1分)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3.“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阐释这种大爱。

4.《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政治抱负高远胸襟而被后人传颂的句子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在我国历代文人中,许多人具有报国忠君的思想情怀。

李贺的忠君是“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雁门太守行》);辛弃疾则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实现报国得名的双重理想;有的则是通过直抒对土地的感情表达爱国之意,如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8分)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想和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你所在学校开展“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的综合性学习,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补写标语】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

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

学校举办经典诗词朗诵大赛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弘扬传统文化,还对中华五千年“真、善、美”传统品德的传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且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和自身素质,充分加深大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2)班计划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读大赛。

明明为大赛宣传写一副标语,现已完成上联,请你根据画线句子补充下联。

(2分)

上联:

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

_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当今国学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将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国学传播的特点简要概括出来。

(2分)

材料一:

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的目的,《大鱼海棠》成为中国上古神话的“说明书”之一……点开微信公众号,网友们大开眼界,原来“高冷”的国学也可以如此趣味横生。

借助漫画、动画乃至流行音乐,国学受众很容易进入古人的生活,硬邦邦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

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留言:

“现在看漫画《孔子曰》成为《论语》阅读课的重要一环,学生们边看边笑,边学边思考。

材料二:

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

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其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

日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知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

【提出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国学在学校的推广,除了举办古诗文诵读大赛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的措施,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

(2分)

【口语交际】小明拿到语文书说:

“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

”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

(2分)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赏析李商隐《无题》,完成9-10题。

(4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对上述有关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联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情景,“东风无力百花残”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东风指春风,“残”字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B.颔联写别后相思,以两个生动的比喻表白对自己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

C.颈联表达了诗人的愿望,尾联设想对方伤感久别的种种情形。

D.全诗把别后相思写的缠绵悱恻,诗人对爱情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10.第一句重复用“难”字,并被大家认为用的巧妙,谈谈你的看法。

(2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完成11-14题。

拔河

拔河,古谓之牵钩。

襄汉风俗,常以正月望日为之。

古用篾缆,今民则以大麻絙①,长四五十丈,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挂于胸前。

分两朋②,两向齐挽。

当大絙之中,立大旗为界,震鼓叫噪,使相牵引。

以却者为胜,就者为输,名曰“拔河”。

中宗时,曾以清明日御③梨园球场,命侍臣为拔河之戏。

时七宰相、二驸马为东朋,三宰相、五将军为西朋。

东朋人多,西朋奏“胜不平”,请重定,不为改,西朋竟输。

韦巨源、康休璟年老,随絙而踣,久不能兴。

上大笑,令左右扶起。

明皇数御楼设此戏,挽者至千余人,喧呼动地。

蕃客庶士④,观者莫不震骇。

(选自宋朝王谠《唐语林》,中华书号2007年版,有删改)

【注】①絙:

粗绳。

②朋:

群。

③御:

驾临。

④蕃客庶士:

蕃客指外国、少数民族的客人;庶士指平民和官员。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

(1)就者为输()

(2)当大絙之中()

12.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是()(2分)

A.至/于负者歌于途B.溪深/而鱼肥

C.两头/分系小索/数百条D.命侍臣/为拔河之戏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2分)

随絙而踣,久不能兴。

译文:

14.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明文中拔河游戏的规则有哪些。

(2分)

15文中明皇见证了众人参与的“拔河”游戏,《醉翁亭记》中太守见证了“众宾”参与的投壶、下棋游戏,从中隐约可以看出封建统治者的什么思想?

(2分)

(三)阅读《沙漠•河流•胡杨》,完成16-20小题。

(13分)

沙漠•河流•胡杨

赵红继

①沙漠里有种树,叫胡杨。

据考,它是沙漠里唯一的乔木。

②有人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细想,不无道理。

但胡杨能够成为沙漠之魂,要仰仗河流对它的庇护。

③沙漠里有不少河流,正是这些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若没了这些河流,沙漠就成了一片死寂的沙海,自然,胡杨这个魂也可能随风飘散了。

④人们常说,河流的家在大海。

是的,海洋是河流最终的归宿。

然而,沙漠河流却是例外。

⑤从某种意义上讲,沙漠河流是悲哀的,她们一生下来便寻找着回家的路,倔强地向前奔腾着,遗憾的是,浩瀚而干渴的沙漠未能让一条河流走出它的边界,条条奔腾的沙漠河流均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大漠深处,或者成为当地人称之为“海子”的湖泊,或者变为一片泛着白花花盐碱的沼泽。

⑥不是沙漠河流没有翻越大漠的力量,而是沙漠需要河流,用广袤和博大挽留了河流。

沙漠需要河流,胡杨更需要河流,河流善解沙漠之意,也善解胡杨之意,做出了伟大的妥协和牺牲,便滞了脚步,温婉栖息在黄沙的怀抱,把沙漠当成了家,当成了最后的归宿。

⑦胡杨之所以被誉为沙漠的魂魄,是因为胡杨具有“三个千年”特质,即“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腐”。

本不想再重复此类赞美之词,但觉得真正要揭示胡杨高贵品质,还真撇不开这“三个千年”。

⑧胡杨的精神的确令人敬重。

前不久我去额济纳拜访了胡杨。

那天我伫立在胡杨林里,炙热的太阳光照耀在胡杨树上,放眼一望,一树一树的金黄,一片一片的金光,一团一团的火焰,让人热血沸腾。

劲风掠过,千万叶片飒飒作响,在天高地阔的大漠之上,胡杨仿佛在对历史倾诉、在对未来歌唱。

胡杨的长相不委婉也不修长,不纤秀也不婀娜,她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沧桑。

A她的树干沧桑,树皮沧桑,树干上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般的根须沧桑,她枝条沧桑,甚至连叶片也透着沧桑。

沧桑即是胡杨的美,没了沧桑便不是胡杨。

⑨胡杨不媚俗,也不哗众取宠。

她生长在大漠戈壁深处,甚至人迹罕至之地。

有人欣赏也罢,无人疼爱也罢,春天来了,我发芽;夏天到了,我茂盛长叶;至深秋,一以贯之把叶子染黄,然后变红。

胡杨特神奇,能一夜之间把自己由墨绿变金黄,为色彩单调的大漠戈壁装点一道艳丽的风景。

⑩胡杨的生存条件是所有树木中最恶劣。

B她甚至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生命的极限,又在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生命极限中创造生命奇迹。

沙漠里没有水,为了能够找到潮湿的泥沙,成年胡杨树的根须能够钻进一百多米深的沙土里,精神是何等顽强啊!

酷暑,沙漠表层热浪灼人,温度高达六七十度;严冬,凛冽的寒风里,西北高原气温又低至零下四五十度,毅力又是何等的坚韧啊。

沙漠里的水盐份重,即便有少许积水,边缘也都铺盖着厚厚的白花花盐碱,这是其它任何树种都无法忍受的。

⑪然而,无论胡杨具有多么耐旱的品格与坚毅的精神,她毕竟也是生命,生命离不开水,离开水胡杨也会死亡。

自然,沙漠河流就成了沙漠中胡杨树赖以生存的天然保护神。

⑫塔里木河,祖国第一大内陆河,巍峨的喀拉昆仑和天山的冰川积雪是它的源头。

它拥有数千条支流,流经2100多公里,但它流进罗布泊无人区,便无力前行,塔克拉玛干沙漠成了塔里木河的终结地。

还有黑河,这条800余公里长的沙漠河流,与塔里木河一样,它走到哪儿,胡杨就长到哪儿,河流的走向,就是胡杨林带的走向。

河流断了,在沙漠中消失了,胡杨也断了,胡杨林也消失了。

河流为胡杨提供生命需要的墒情,胡杨为河流挡风阻沙,二者相依相偎,相依相存,相呵相护。

⑬后来,我常想,人们把梅竹松称为岁寒三友,沙漠、河流、胡杨不也是西北高原的三友吗?

【注释】墒情:

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

选自《散文百家》

16.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文概述“河流”在“沙漠、胡杨”二者之间的重要作用。

(2分)

17.“有人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细想不无道理”,请结合全文文意,把“胡杨誉为沙漠之魂”的原因有哪些?

请概括出来。

(3分)

18.从修辞角度品析文中画线A句语言的妙处。

(3分)

19.文中画线B句中“生命奇迹”的含义是什么(3分)

20.在作者笔下,沙漠胡杨始终坚守在沙漠阵地,胡杨的“坚守”让你想到了什么?

请你参考下面示例,也仿写一句话。

(2分)

示例:

胡杨的坚守让我想到了中华大地上那些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如中流砥柱,撑起了祖国的建设事业。

(四)阅读议论文《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完成21~25题。

(13分)

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

宋威

①“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每每读到白居易的这首诗,总是让人心生感慨。

大多数人越老越怕添新岁,诗人却与众不同,面对新春欢喜雀跃,因为他觉得,年纪开始了第七个10年的人,屈指算来,并不多见,故此值得高兴。

可见,拥有好的心境,面对世事就能乐观处之。

②面对年岁的更迭如此,面对工作、生活亦然。

有的人正经历“成长的烦恼”,有的人已遭遇“中年危机”;有的人在前进的坡坎上挥汗如雨,有的人在事业的瓶颈处辛苦劳碌。

倘若一味盯着劣势、不足,感物伤怀,颓唐气馁,只会进退无据;调整视角,换个心境,或许就是另一番景象。

心态决定状态,砥砺笃定自若的心境十分重要。

③“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志向犹如前进的灯塔,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

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孜孜不倦、呕心沥血,没有因“一穷二白”而放弃,也从未因危险或诱惑而摇摆,还从容写道:

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一个为理想搏击的人,决不会在困难面前当逃兵,更不会斤斤计较、满腹牢骚,而是以乐观的心态迎难而上,以淡泊的心态对待名利。

“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心有所向,行有所达。

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才能内心安宁、不再彷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

④有人说,一个人越敢于承担重任,就越意气风发。

责任固然沉重,却如“压舱石”,让人临高处而不忘形,处低谷而不丧志。

上世纪50年代,为战胜福建东山县的灾荒和贫困,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可苦干多年,试种十几个树种、几十万株苗木,均未成活。

但谷文昌并没被失败和挫折压垮,他以“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的胆魄,坚忍不拔、百折不回,最终以漫山木麻黄治服了“神仙都难治”的风沙。

令谷文昌志笃意坚的,正是“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的使命意识、责任担当。

这样的责任感,让人即使面临困境,也能以积极心态努力应对。

⑤有时,保持好心态不仅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智慧。

哲人有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像读书那样,用一只眼睛观察表象,另一只眼睛洞察本质、探寻规律,内心自然就有底气;用一只眼睛察看万物,另一只眼睛审视自我,分清利弊、见贤思齐,自能收获沉稳练达的气质。

跳出思维窠臼,警惕“空间迷向”,拒绝人云亦云,方能拓宽视野、增长智慧,让好心态始终相伴。

⑥“世界如一面镜子:

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以良好心态面对世事,始终保持微笑、振奋精神,不怕暗礁、不惧荆棘,生命总能绽放出新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29日04版)

21.文章第一段引用白居易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3分)

22.第二段画线句子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23.请简要分析第④段的论证思路。

(3分)

24.本文中“好的心境”的具体内容,作者通过引用的方式有过多种表述,请你写出其中的两种。

(2分)

25.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拥有好的心境,面对世事就能乐观处之。

B.文章告诉人们面临困境时需要调整视角换个心境。

C.第五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

D.状态决定心态,状态好,心态就自然好。

 

四、写作与表达(50分,其中书写5分)

26.请从下列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目一:

生活中,你也许遇到了许许多多:

亲情、友情、幸福、快乐、成功、善良、丑陋、烦恼……总有一些触动了你的心灵。

缺月变圆,让人明白了什么是坚持之后的希望;东归大海的流水,因一往无前,便无可阻挡!

师长的期待,为青春的生命注入无限的可能;同学的帮助,让少年感受到友谊的力量。

小小蚁穴,竟让河堤崩塌;无谓的纷争,多源于缺少谦逊礼让……生活事事包含哲理,生活处处都是老师。

请以“生活告诉我”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自定立意,写出你的经历、感悟、认识。

(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

(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

(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

(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600字。

题目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

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

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

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

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

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

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

 

参考答案

1.“较”改为“校”,“手”改为“守”。

2.xuān  yùn

3.B

4.C

5.C

6.李逵 武松官逼民反林冲

7.到乡翻似烂柯人;但愿人长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先天下之忧而忧;提携玉龙为君死;赢得生前身后名;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8.【补写标语】示例:

“诵经典弘扬文化”或者“诵经典弘扬传统”等。

(2分)【材料探究】1、形式多样、寓传于乐;2、国学被商业化;3、国学被随意和低质量解读。

(2分)【提出建议】示例:

举办诗配画手抄报比赛。

(2分)【口语交际】示例:

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

但是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

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

(2分)

9.C(2分)

10.“相见时难别亦难”说明两个有情人难得相见一回,相见难,所以相别之时就更加难分难舍了。

第一个“难”是困难,第二个“难”是难受,两个“难”字,凸显两人情深意重。

(2分)

11

(1)靠近,接近

(2)助词,的。

(2分)

12.A(2分)

13.(他们)随着粗绳跌倒了,好久都爬不起来。

(2分)

14.答:

将人分成两队,往相反方向一齐拉(答出“朝相反方向拉”亦可,只答“将人分成两队”不得分);竖一面大旗作为界线,以敲鼓为信号同时拉绳子,后退的一方胜利,接近界线(大旗)的一方失败(若答“后退的一方胜利”或“接近界线的一方失败”亦可)。

(2分)

15.与民同乐。

(2分)

16.河流赋予了大漠戈壁以生命和灵动(1分),是沙漠中胡杨树赖以生存的天然保护神。

(1分)

17.

(1)胡杨具有“三个千年”的特质(1分)

(2)胡杨的精神的确令人敬重(1分)(3)胡杨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1分)

15.示例一:

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1分),连续用五个“沧桑”突出了胡杨的“沧桑”的特点。

(2分)示例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将胡杨的根须比作“倒挂着浓密的老人胡须”,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胡杨“沧桑”的特点(2分)。

16.为生存,成年胡杨的根须能够钻进一百多米深的沙土里去找潮湿的泥,(1分)能够抵御高达六七十度的酷,抗击零下四五十度的严寒,(1分)能够在盐分很重的水的环境下生存。

(1分)

20.示例:

胡杨的不屈让我想到了人民子弟兵,他们如钢铁一般,默默坚守在最艰苦最重要的岗位上,保卫着我们的祖国。

(2分)

21.引出论点,(1分)充当道理论据,证明论点;(1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增强语言的艺术色彩。

(1分)

22.举例论证(事实论证),(1分)列举黄旭华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目标越坚定,心态越笃实”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分)

23.首先提出此段的观点“一个人越敢于承担重任,就越意气风发”,(1分)然后列举谷文昌的事例加以论证,(1分)最后对事例进行评述。

(1分)

24.“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

”“不治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不把人民拯救出苦难,共产党来干什么”“世界如一面镜子:

皱眉视之,它也皱眉看你;笑着对它,它也笑着看你。

25.D(2分)

26.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