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53004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南宁)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方案Word格式.doc

(五)形成我院财经与商务类专业的品牌效应……………………………………250

七、保障措施…………………………………………………………………………250

(一)思想保障……………………………………………………………………250

(二)组织保障………………………………………………………………………251

(三)政策和制度保障………………………………………………………………251

八、附件………………………………………………………………………………252

附件1:

物流实训基地场地及布局……………………………………………………252

附件2:

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设备清单及预算……………………………………253

附件3:

财政与商务类专业群综合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表……………………………259

物流管理重点建设专业及财经与商务专业群建设方案

一、专业优势分析

(一)专业人才的区域需求优势

广西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心位置,背靠中国国内广阔腹地,面向东盟十国市场,是环北部湾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中国惟一与东盟既有陆地接壤又有海上通道的省区,是双向沟通中国与东盟最便捷的通道,其中心城市南宁正在打造成为环北部湾、西南地区和东盟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

现代物流具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和改善企业服务质量的特点,对于南宁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作用。

南宁市政府高度重视物流业的发展,制定了《南宁市现代物流总体发展规划(2004-2015年)》,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南宁市现代物流业的若干规定。

按吨公里计算,2004年广西区内货运量相当于2000年的1.5倍,南宁物流企业也从最初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500多家。

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如广西运德集团、翁氏八达物流公司、广西超大运输公司等也得到快速发展。

2005年,南宁市全面启动中国—东盟物流园区(包括江南、玉洞、安吉、金桥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形成若干个具有一定实力与辐射能力的物流企业;

物流业增加值达到69亿元,其中具有现代物流产业特征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完成的增加值占整个物流业增加值的3%—5%,现代物流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4.4%。

根据南宁商务网的预测,南宁市全社会物流需求总量2010年将达到28745万吨,2015年达到32745万吨。

物流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巨大的人才需求,《2007年广西人才开发目录》指出,人才需求的“焦点”集中在贸易、物流和旅游3个领域。

“十一五”期间,广西物流人才的总需求达到60万人左右,其中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具备一线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熟悉仓储、运输和配送管理等业务的基层与中层管理人员的缺口最大。

(二)专业与课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物流管理专业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物流企业的发展需要,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对传统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完善,对课程结构进行了优化,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合作道路”为主线的“五段式”课程体系,包括素质基础课程、职业技能课程、专业支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

一是调整课程设置,增设了更符合物流业发展的《物流采购》、《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

二是突出实训环节,针对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开设了一系列的实训课程,构建了包含课内实践、专项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赵迪琼老师组织了高职高专物流系列教材的编写工作,目前该系列教材已有三本出版,并被众多院校使用;

张梅老师组织编写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教材已于2005年8月出版,该教材已被国家列为“十一五”规划教材。

(三)专业实训条件良好

本专业的校内实训室——物流管理实训室已于2005年5月建成并投入使用,能够同时满足56名学生进行运输管理实务实训、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实训及国际货代实训,并能为物流企业员工提供上岗培训等项目。

与玉柴机器集团、广西外运集团、广西运德集团、广西超大运输公司、广西华宇物流集团、阿里妈妈饮食有限公司及翁氏八达物流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平台。

目前,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到这些物流企业进行相关的实训,学生在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同时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训练和提高,初步形成了校企互惠共赢的局面。

(四)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目前物流管理专业教师总数为17人,其中“双师型”教师12人,占总数的70%,专业带头人1人,教学骨干教师2人,高级职称5人,占总数的29%,硕士研究生5人,占总数的29%。

另外本专业还有一支由行业专家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占整个教师队伍的30%以上。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建设目标

立足南宁,服务泛北部湾经济圈与东盟自由贸易区,与玉柴机器集团、广西运德集团、宅急送快递公司、华宇物流有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紧密合作,构建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要形式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满足岗位能力要求、适应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组建一支高素质、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建成集教学、生产、科研、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物流综合实训基地。

充分利用行业资源,深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在区域内处于领先水平,发挥示范作用,促进广西及泛北部湾经济圈物流行业的发展,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二)年度建设目标

2006年:

聘请行业专家、教育专家对专业建设方案、任务书进行论证和评估,确定专业建设方案和任务书;

成立系部示范建设工作小组,落实责任,明确分工;

组织开展与建设项目相关的调研和论证工作;

积极与合作企业开展项目洽谈。

2007年:

与玉柴机器集团、广西运德集团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初步建成具有生产性、先进性的实训基地,完成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主体部分的建设,建立较完善的实训基地管理制度,为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出入库、拣选、理货、配送等多项实训,为相关物流企业提供仓储、配送、人员培训等业务;

优化师资队伍的“双师”结构,通过企业锻炼、培训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1名,聘请6名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

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创新,探索并完善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成《现代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配送中心与运作实务》等3门精品课程的建设,编写出版《物流管理基础》和《物流运筹学》等2本体现高职特色的立体化教材。

2008年:

与玉柴机器集团、广西运德集团、华宇物流有限公司、宅急送快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完成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配套辅助设施的建设,实现基地管理企业化;

充分利用本专业科研力量,与合作企业共同承担物流规划、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等项目;

进一步优化“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通过到企业锻炼、培训进修等方式培养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聘请10名行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

不断完善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完成《仓储管理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2门精品课程的建设,编写出版《物流成本管理》、《运输管理实务》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3本体现高职特色的立体化教材。

三、建设内容

(一)构建以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与玉柴机器集团、广西运德集团、宅急送快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紧密合作,以校内生产性的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为依托,逐步推行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按学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习任务,每学年春学期末,由系部统一安排到企业相关物流工作岗位进行不少于2个月的岗位实践,实现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践相交替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核心技能课与生产实践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即掌握大部分专业技能,就业时实现与企业无缝接轨。

在第五学期末至第六学期,安排学生到玉柴机器集团、广西运德集团、深圳人人乐集团、广州好又多商业百货有限公司及东莞市大新商贸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进行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实际岗位工作,掌握相应的岗位技能,提高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为保证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我们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改革:

1.根据生产实训要求调整教学计划

改革原有以学校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安排,适应工学交替的需要,调整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

每一学期根据教学计划紧密安排学生的学习时间,每一学期控制在4个月内结束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在校理论教学实行按能力模块进行,教师针对每一门课程所涉及到的岗位能力分解成模块,按模块组织教学,侧重实践内容的教学;

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放到企业岗位实践阶段,由专门的实践指导老师负责讲授;

为保证工学交替及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第三学期的开学时间推后一个月;

此外,重新调整学期课程分布,减少第五个学期的课程并在10个教学周内完成该学期的课堂教学任务,以保证学生顺利完成6个月的顶岗实习任务。

2.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一是组织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的物流业务流程优化、物流解决方案、物流规划、物流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培训等项目,提高专职教师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

二是合作企业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让学生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树立职业意识,以提高职业能力;

三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发企业课程,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等课程安排到生产管理一线,由企业专家现场讲授,安排学生进行现场实训,以实际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作为考核依据,实现教学与实践应用的零距离对接,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3.加强实践指导和强化实践考核

在进行工学交替的过程中,本专业的核心课程《仓储管理实务》、《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的实践内容则由专业实践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工作内容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聘请业内能手和专家担任实践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及讲授《物流信息技术》、《物流设施与设备》等企业课程;

派出教师与企业共同加强顶岗实习管理和考核工作,根据生产岗位要求制订考核标准并与毕业资格审核挂钩,未通过考核的不能获得毕业证书。

表1产学合作项目建设进度表

建设

项目

建设内容

现有

基础

2007年9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08年9月

产学合作

有合作协议的企业数

8个

预期目标:

新增10个合作企业,接受80名学生顶岗实习

验收要点:

合作协议书、合作项目及其经济或社会效益。

新增11个合作企业,接受100名学生顶岗实习

有合作协议的学校数

1个

对口帮扶1所广西区内边远高职院校新增1所,累计达到2所。

帮扶协议书、具体开展的项目记录。

对口帮扶广西区内边远高职院校新增1所,累计达到3所。

帮扶协议、具体开展的项目记录。

合作企业参与教学的专业比例数

65%

80%

兼职教师聘任书、教学任务书、教案、教学研讨会记录、专题讲座资料、职业技能培训资料。

100%

合作企业接受实习实训学生

1104

人月

2691人月

实习实训计划、学生实习鉴定、企业评价。

3728人月

签定校企合作协议的专业比例数

67%

85%

各专业校企合作协议书、合作项目。

合作企业对学校投入的设备价值

20万元

新增10万元实训设备,

设备与实物

新增10万元

合作企业接受就业学生数

130人

310人

就业证明

398人

为合作企业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经费额

0.5万元

1万元

项目合同书、项目成果

2万元

4.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管理机制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加强与广西运德集团、宅急送快运公司等企业的合作,建立并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教学管理机制,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组建实践教学管理队伍:

加强校内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整合成联合管理、联合考核的校企管理队伍。

制订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院和企业共同签订管理条例,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实践教师管理制度》、《实践教师聘任制度》、《学生实践工作制度》等,明确实践教学规范、岗位操作规范及细则,建立健全实践考评机制,制订实践考核标准,考核不合格的学生将不能获得相应学分。

管理内容侧重学生自我管理:

增强法律、安全、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倡学生管理学生,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同时,要协调好学生、家长、老师及企业管理人员之间的各种关系。

(二)构建适应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

在对区内外大型物流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对我国现代物流企业基层操作及基层管理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进行了分解,整合知识点与岗位技能,参照国际通行的能力本位(Competency-BasedEducationandTraining,CBET)课程体系,在专业指导委员会及物流企业专家的指导之下,针对广西物流行业运行中呈现的信息化、集约化、国际化、需求的多样性等特点及发展趋势,构建了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物流实务操作能力、物流信息分析及处理能力、物流应用程序操作能力及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能力为核心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1.制订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标准

打破传统学科型的教学大纲,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制订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课程标准,突出实际操作能力,融入岗位职业规范,实现学生从学校到实际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成立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及行业专家的课程项目开发小组在2007年8月完成前期市场调研工作,课程设计以工作流程和项目实施要求为参考标准;

课程内容以实践能力为主线,按作业顺序来编排;

课程实施过程除了一般理论学习外,侧重实训操作,安排到校内基地或合作企业进行;

课程考核以实际操作为主,企业参与考评,以是否达到工作规范要求为考核标准。

建立反馈机制,根据企业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

2008年完成《物流管理基础》、《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运输管理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8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的修订。

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开发流程图

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专家指导

专业带头人主持

课程标准初稿

课堂教学、企业实践

专家、专业带头人联合诊断

确定课程标准

1)

课程实施规范示意图

学习兴趣的导入

讲座、流程见习

理论基础学习

面授、案例讨论

技术、管理能力学习

校内基地专项实训

工作环境体验

校内与校外工学交替

职业综合能力

企业顶岗实践

教学活动目标

教学活动内容

2.探索适合工学结合的现场教学法、工作体验等教学方法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实训基地的建设,我们将全面推行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场教学法、工作体验教学法、实战训练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

对操作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如《物流设施与设备》、《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与运作》、《仓储管理》等,注重应用技能的培养,实践内容排到校内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或合作企业广西运德物流公司等生产现场来实施。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如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的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工作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工作体验中提升其职业综合素养;

对部分操作技能组织学生进行实战训练式教学,如搬运、理货、拣选等;

对核心课程的教学则采取项目教学法,通过完成相关项目来掌握核心技能。

3.建立以实操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体系

2007年本专业将在原来的教师过程评价的基础上,加大企业和行业直接参与评价的力度,将企业和行业的从业标准引入学生学习评价体系,融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认证考试,形成一套适应工学结合、以实操考核为主的课程考核体系。

新课程考核体系包括专业理论考核及专业技能考核两大部分,从教学过程评价、企业评价及职业考证几方面进行全面考核。

教学过程评价主要从课堂学习态度、任务完成情况、技能操作评价及期中、期末考试评价等方面进行考核;

企业评价则是由来自行业的专业专业指导委员进行技能现场考核;

此外,部分核心课程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获得优秀等级,如《仓储管理实务》课程要求考取仓管员、防损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国际物流实务》课程要求考取报关员等证书,《运输管理实务》课程要求考取货运员、押送员等职业资格证书。

4.实施精品课程工程

与玉柴机器集团、宅急送快运公司等合作企业的管理专家共同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将专业人士、行业标准、企业管理规范、生产管理案例等融入到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以行业专家为主体优化师资结构,以岗位能力为核心重组教学内容,以生产或项目管理为媒介变革教学方法,以现代多媒体和网络为工具,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自主互动的课程学习平台。

2007年建成《现代物流》、《运输管理实务》与《配送中心与运作实务》等3门院级精品课程;

2008年建成《仓储管理实务》与《国际物流实务》等2门院级精品课程,并将5门院级精品课程中的一门建设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5.推进特色教材建设

开展教材开发专项调研,充分征求行业专家意见,与合作企业联手,打破传统教材以知识介绍为主的陈规,创立以实践能力为主线、以工作流程或项目实施要求为单元、的体例,编写特色教材。

2007年组织本专业教师及兄弟院校的同行编写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教材:

赵迪琼教师继续完成系列教材“21世纪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教材”的编审工作。

朱仕兄老师及张梅老师共同完成学院特色教材《物流管理基础》的编写工作,同时组织老师参与《物流运筹学》教材的编写工作;

2008年完成《运输管理实务》(含电子教材)、《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及《物流成本管理》教材的编写工作;

2008年9月前建立本专业核心课程的电子教案库,方便相互交流与学习。

6.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

建设网络课程资源库:

本专业拟在2007年完成《现代物流》、《运输管理实务》、《配送中心与运作实务》网上资源建设,2008年完成《仓储管理实务》、《国际物流实务》等课程的网上资源建设,每门课程包括课程标准、多媒体课件、教案、实训指导书、试题库、案例集以及网上辅导、答疑等,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搭建良好的资源平台。

建设专业教学影像资料库:

包括各课程的图片、录像、文本等资料,涉及最新行业资料、行业最新动态、行业学术研究、行业技术创新等。

旨在扩大学生的专业视野,为同类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三)建设服务工学结合的生产性物流综合实训基地

1.基地建设的目标

建成集物流教学、科研、实验、实训、实习、生产服务于一体的先进的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具体达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生产性:

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可以为校内超市或企业提供仓储、配送服务,满足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进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及企业岗位实践相互交替)的生产实践的需要。

(2)先进性:

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有全自动立体仓库,配备有RFID及RF手持终端、电子拣选设备,具备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通过软件管理系统,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实现物流一体化。

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国内一流,在自治区内处于领先地位,具有示范作用。

(3)共享性:

一是为财经与商务专业群提供多项实训,包括电子商务专业的网上订货和网下配送实训、会计专业的会计核算和结算的实训、国际贸易专业的国际物流实务实训等;

二是为本地的5所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提供商品入库、商品库存管理、商品出库、拣货、补货、理货、商品移库、收发货等实训;

三是为合作企业华宇物流有限公司、宅急送快运公司等提供员工上岗培训和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

2.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内容

(1)按照企业生产标准进行建设

现代物流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期两年,2008年全部建成。

依据专业实践教学的要求来确定建设规模,根据企业运营的标准来设计(见附件1:

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基地设备配置表),按照经营需要来确定岗位数,以业务量来安排学生实习人数。

2008年9月物流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基地建成并能满足50名以上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

(见表2)

(2)实施企业化运营

企业化经营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同时也是基地维护和持续运行的保障。

通过与玉柴机器集团、广西运德集团、华宇物流有限公司等大型物流企业紧密合作,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共同经营,在保证教学实训、实习的前提下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

建立生产岗位责任管理制度,学生以员工的身份进行工作,承担相应责任。

实践指导老师引导学生完成生产任务,加强学生专业岗位能力的训练。

(3)向社会提供生产及培训服务

利用基地设施设备和师资优势,为本地企业提供仓储、配送业务;

开展包括理货员、仓管员、叉车操作员等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2007年面向社会培训人员达50人以上,2008年达到90人以上;

每年对外承接其他高职院校学生实训100人以上,推动本区域物流专业建设的水平。

(4)编写实训指导书

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特点及专业定位的不同,各院校的实践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

本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