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01176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docx

广西贺州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及详细解析

广西贺州市2018年中考化学试卷

答案及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40分)

1.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的发明者是(  )

【答案】D

【解析】

A、杨振宁与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故选项错误。

B、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选项错误。

C、张青莲测定了一些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故选项错误。

D、侯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正确。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的沸腾B.牛奶发酵C.干冰升华D.胆矾的研碎

【答案】B

【解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A、水的沸腾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牛奶发酸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胆矾的研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答案】C

【解析】

A、点燃酒精灯时,用火柴点燃,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C、托盘天平使用时应左盘放物体,右盘放砝码,不能将固体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要放在玻璃容器或纸片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闻药品气味不能将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要用手在瓶口扇动,让少量气体进入鼻孔。

4.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通常使用的物质是(  )

A.红磷B.木炭C.铁丝D.蜡烛

【答案】A

【解析】所选除氧剂要具备以下特征:

本身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且只与氧气反应;本身的状态为非气体;生成的物质为非气态。

A、红磷本身是固体,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没有生成新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或者一氧化碳气体甚至是两者的混合气体,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C、铁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D、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虽除去氧气,而增加了新的气体,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故选项错误。

5.(2分)化学知识有助于我们树立确的认识、选择科学的生活。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

B.有的指甲油中含有少量甲醛,青少年不宜使用

C.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

D.农药施用后,不会在农作物或农产品中留有残余

【答案】D

【解析】

A、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外观和营养价值,故A说法正确;

B、甲醛有毒所以指甲油中含有少量甲醛,青少年不宜使用,故B说法正确;

C、利用化学合成药物,可以治疗疾病,保障人体健康,故C说法正确;

D、农作物或农产品中会积存有残余农药,故D说法错误。

 

6.(2分)下列图标中,属于“禁止带火种”标志的是(  )

【答案】D

【解析】

A、选项A的标志是禁止烟火;

B、选项B的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

C、选项C的标志是禁止放易燃物;

D、选项D的标志是禁止带火种。

7.下列物质在水中能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硫酸铜固休B.食盐C.食用油D.豆浆

【答案】B

【解析】

A、硫酸铜固休溶于水形成蓝色硫酸铜溶液;

B、食盐易溶于水形成无色氯化钠溶液;

C、食用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

D、豆浆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悬浊液。

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都是课本里的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能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

B.河水经过静止、沉淀、过滤、吸附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是纯水

C.将适量的凉开水、白糖、果汁、食用碳酸氢钠和食醋加入饮料瓶中,可制得汽水

D.用紫罗兰制取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加入酒精,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花瓣中的色素

【答案】B

【解析】

A、对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中,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能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白烟是固体的石蜡,故A说法正确;

B、河水经过静止、沉淀、过滤、吸附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可能含有可溶性的杂质,不是纯水,故B说法不正确;

C、由于碳酸氢钠和食醋反应能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将适量的凉开水、白糖、果汁、食用碳酸氢钠和食醋加入饮料瓶中,可制得汽水,故C说法正确;

D、酒精能溶解一些有机物,用紫罗兰制取酸碱指示剂的过程中加入酒精,酒精的作用是溶解解花瓣中的色素,故D说法正确。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

C.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答案】A

【解析】

A、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故A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或核电荷数,故B说法正确;

C、分子由原子构成,同种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C说法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电子构成,而电子质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说法正确。

10.中学生要有一定的安全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家里煤气泄漏,应打开排气扇抽风

C.图书、档案起火,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D.把燃气热水器安装在浴室内,方便调水温

【答案】C

【解析】

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蒸发时吸收热量,从而使环境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而不是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因为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能改变,故错误;

B、晚上家里煤气泄漏,应先关闭阀门,再开窗通风,不能打开排气扇,以免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故错误;

C、因液态二氧化碳在气化时会吸收热量降低温度,同时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灭火后无残留,且无第二次损害,所以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发生火灾时,可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故正确;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浴室透气效果较差,若天然气泄露,可能引起爆炸,且甲烷燃烧要消耗氧气,会造成浴室内氧气减少,故错误。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棉花、羊毛、尼龙都属于天然纤维

B.磷肥可以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

C.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答案】A

【解析】

A、尼龙属于合成纤维;棉花和羊毛是天然纤维。

B、根据磷肥的作用,使根系发达,增强作物的抗旱、抗寒能力;

C、氢气是可燃性气体,不纯时加热或点燃可能产生爆炸,故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其纯度;

D、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风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12.下列各组物质按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空气煤小苏打B.氯酸钾碘酒金刚石

C.煤气铁粉烧碱D.熟石灰硫磺水蒸气

【答案】C

【解答】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单质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A、空气为混合物煤是混合物,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是化合物;

B.氯酸钾为化合物,碘酒是混合物,金刚石是单质;

C.煤气中混合物,铁粉是单质,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是化合物;

D.熟石灰为氢氧化钙俗称为化合物,硫磺为单质、水蒸气是水为化合物;

13.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在同一密闭容器内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3

未测

2.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1

0.9

3.6

2.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丁一定为化合物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3:

4:

1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答案】C

【解析】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质量会逐渐减少,生成物的质量会增加。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3

未测

2.0

2.8

反应后的质量/g

1.1

0.9

3.6

2.4

质量变化/g

减少1.2

未知

增加1.6

减少0.4

从上面分析可知,甲和丁是反应物,丙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1.2g+0.4g=1.6g,所以未知外是零,则未测量为0.9.前后质量不变,则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该反应为甲+丁==丙,

A、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丁物质的质量减少,所以丁是反应物,可能是化合物,也可能是单质;

C、参加反应的甲、丙、丁的质量之比为1.2g:

1.6g:

0.4g=3:

4:

1;

D、该反应中两种物质减少,一种物质增多,反应为甲+丁==丙。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14.可口的饭菜离不开油脂,在各种食用油脂中含有一种名为亚油酸(C18H32O2)的脂肪酸,缺乏亚油酸会使人体发育不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

B.亚油酸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

C.亚油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18:

32:

2

【答案】A

【解析】

A、亚油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18+1×32+16×2=280,该选项说法正确;

B、亚油酸是由亚油酸分子构成的,每个亚油酸分子由18个碳原子、3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亚油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

,所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亚油酸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12×18):

(1×32):

(16×2)=27:

4:

4,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15.将一定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溶质为Al(NO3)3、Cu(NO3)2、AgNO3的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有Ag、Cu

B.滤渣中可能有Ag、Cu、Al

C.滤液中一定没有Cu(NO3)2、AgNO3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

【答案】D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铝>锌>氢>铜>银,将一定量的锌粒投入到含溶质为Al(NO3)3、Cu(NO3)2、AgNO3的溶液中,锌不能与硝酸铝反应,先与硝酸银反应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再与硝酸铜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往滤液中滴加稀盐酸,因稀盐酸与硝酸银反应会有白色氯化银沉淀生成,所以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据此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A、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一定有Ag,可能含有Cu,故A说法不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滤渣中不可能有Al,故B说法不正确;

C、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可能含有Cu(NO3)2,故C说法不正确;

D、滤液中一定没有AgNO3,故D说法正确。

16.下列各组离子在pH=2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Na+、Ca2+、Cl﹣、OH﹣B.K+、Mg2+、NO3-、SO42-

C.K+、Ba2+、NO3-、SO42-D.NH

、Na+、CO32-、Cl﹣

【答案】B

【解析】pH为2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所以在上面每项中各离子的基础上,再加上氢离子来判断。

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A、氢离子、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B、四种离子在溶液中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

C、钡离子、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CO32﹣在溶液中与H+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17.下列根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分离CO2和CO混合气体

先通入NaOH溶液再加稀硫酸

B

分离Mg(OH)2、CuC12、NaCl

依次加入:

水、NaOH溶液、稀盐酸

C

除去部分变质的NaOH中的杂质

加水溶解,滴加适量的CaCl2溶液

D

除去CuSO4溶液中少量的H2SO4

加过量的氧化铜,再过滤

【答案】C

A、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碱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C、

D、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析】

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一氧化碳不能,先通入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从而能分离出一氧化碳;再加稀硫酸,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分离出二氧化碳,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B、氢氧化镁难溶于水,CuC12、NaCl易溶于水,加入水,能分离出氢氧化镁;再加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氢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能分离出氯化钠、氯化铜,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C、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碳酸钠能与氯化钙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错误。

D、H2SO4能与过量的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而氧化铜不溶于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正确。

1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等质量、不同形状的石灰石中分別加入足量相同的稀盐酸中

B、向含有NaOH和BaCl2混合溶液中加入稀硫酸

C、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

D.向pH=3的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

【答案】C

【解析】图像题需要考虑起点,变化的趋势,折点及后面的变化,

A.但是由于粉末状的石灰石与稀盐酸的接触面积大,所以反应速率快,而等质量的石灰石完全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质量是相等的,故正确;

B.氯化钡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当氯化钡完全反应后不再产生沉淀,故正确;

C.向饱和的NaCl溶液中加入KNO3固体,还能再溶解KNO3固体,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加,故C错误;

D.向pH=3的溶液(酸性溶液)中不断滴加NaOH溶液,由于酸碱中和,所以溶液酸性减弱,pH不断增加,当恰好反应时溶液的pH等于7,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溶液为碱性,pH大于7,故正确。

 

19.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硫酸钾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为了鉴别这四种溶液,现将它们两两混合得到如图现象(“↑”表示气体,“↓”表示沉淀,“﹣”表示无明显现象)根据上述现象,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碳酸钠B.乙是稀盐酸C.丙是氢氧化钡D.丁是硫酸钾

【答案】D

【解析】根据它们两两混合得到的现象,乙丙反应生成气体,且乙与甲产生沉淀,由所给四种物质两两反应现象可知:

乙是碳酸钠溶液、丙是稀盐酸;碳酸钠能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与硫酸钾溶液不反应,则甲是氢氧化钡溶液,丁是硫酸钾溶液。

20.一定质量的硫铁矿(主要成分是FeS2),高温烧发生如下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

4FeS2+11O2+

8SO2+2Fe2O3,生成的SO2经过一系列反应全部变成H2SO4,把生成的H2SO4稀释后加入足量BaCl2溶液完全反应生成4.66t的沉淀,则硫铁矿中FeS2的质量为(  )

A.1.2tB.2.28tC.1.28tD.2.4t

【答案】A

【解析】从题中所给信息可知,FeS2中的硫元素全部转化到硫酸中,根据硫元素质量守恒,及硫酸钡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

设参加反应的硫铁矿中FeS2的质量为x

FeS2﹣﹣﹣﹣﹣﹣﹣﹣2S﹣﹣﹣﹣﹣﹣2BaSO4,

120466

x4.66t

=

x=1.2t

故选:

A。

 

二、填空题(本大題5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21.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氦气  

(2)3个乙醇分子  

(3)铝离子  

(4)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答案】

(1)He

(2)3C2H5OH(3)Al3+(4)K

O4

【解析】

(1)氦气是由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He;

(2)3个乙醇分子就是在乙醇化学式的前面加上数字3;

(3)一个铝离子带有3个单位的正电荷,则在铝元素符号右上角表示出电荷数及带电荷的性质,且数在前;

(4)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所以在高锰酸钾化学式中锰元素符号正上方标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在后;

22.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现有①硫酸②维生素③氢氧化钠④石墨⑤镁粉⑥肥皂水,请选择适当物质填空(填序号)

(1)蔬菜,水果富含  ;

(2)能用来区分软水和硬水的是  ;

(3)能与油脂发生反应的是  ;

(4)汽车用铝酸蓄电池中含有  ;

(5)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的是  ;

(6)常作于电池电极的是  。

【答案】

(1)②

(2)⑥(3)③(4)①(5)⑤(6)④

【解析】

(1)蔬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故填:

②;

(2)区分硬水和软水用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填:

⑥;

(3)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发生反应,可以用于去除油污,故填:

③;

(4)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的酸是硫酸,故填:

①;

(5)镁在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和照明弹,故填:

⑤;

(6)石墨具有导电性,常用作电池电极,故填:

④。

23.贺州市是个美丽的地方。

(1)在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里,你可以租用“共享单车”,骑行在森林与山水之间,如图所示自行车中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____ (用图中序号填空);

(2)在富川县“潇贺古道”岔山村,你可以品尝到由当地种植的糯米做成的“梭子粑”,糯米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______  ;

(3)初夏,在钟山县十里画廊,你可以闻到荷花的清香,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______  ;

(4)在邵平县黄姚古镇,你可以品当地的绿茶,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茶氨酸属于 _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5)平桂区的紫云洞,形态各异的钟乳石、石笋令人惊叹,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碳酸氢钙Ca(HCO3)2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的缘故,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

(有“△”不扣分)

【答案】

(1)②④

(2)糖类(3)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4)有机物;(5)Ca(HCO3)2

CaCO3+H2O+CO2↑。

【解析】

(1)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包括: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所以橡胶轮胎和手柄套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2)糯米富含的基本营养素是糖类;

(3)初夏,在钟山县十里画廊,你可以闻到荷花的清香,能间到花香的原因是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4)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茶氨酸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

(5)Ca(HCO3)2受热可分解生成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

CaCO3+H2O+CO2↑。

 

24.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在t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  (没写单位“g”或“克”不给分);

〔3)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则采用  方法提纯甲;

(4)将t2℃时9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  g。

【答案】

(1)乙>甲=丙;

(2)80g;(3)降温结晶;(4)27.5。

【解析】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

乙>甲=丙;

(2)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80g;

(3)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含有少量的乙,则采用降温结晶方法提纯甲;

(4)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80g,所以9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40g,溶剂50g,将t2℃时9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解度为25g,即50克水中最多溶解12.5克,析出晶体的质量为40g﹣12.5g=27.5g。

 

25.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下列几种几种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由图A可知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B图微粒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就变成阳离子;

(3)若D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则x=  ;

(4)元素E处于第  周期;

(5)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该化合物属于  (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答案】

(1)28.09;

(2)失去;(3)8;(4)4;(5)Na2O;氧化物。

【解析】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可知:

Si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2)B图微粒,最外层电子数为2,小于4个,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

(3)若D是离子结构示意图,而离子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后形成的,所以多层的则离子中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则x=8;

(4)原子中的电子层数=周期数,元素E核外有4个电子层,E处于第4周期;

(5)B是钠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1价,C是氧元素,氧元素化合价是﹣2,由B、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Na2O,该化合物属于氧化物;

 

三、简答题(本大题2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2分).

26.下表表示汽车的行驶速度与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污染物

速率(km/h)

50

80

120

一氧化碳/g

8.7

5.4

9.6

氮的氧化物/g

1.0

1.2

3.8

碳氢化合物/g

0.7

0.6

0.8

问:

(1)从上表中你认为,要使污染程度最小,汽车的速度应保持在  。

(2)汽车尾气产生的CO气体,能与血液中的 ___ 结合会导致人体中毒;CO燃烧时产生的 __ 气体,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加剧温室效应。

(3)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 ___ 对空气造成了污染;请你写出两条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答案】

(1)80km/h。

(2) 血红蛋白  二氧化碳 

(3)烟尘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新能源(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速度为50km/h时,排放污染物总质量为:

8.7g+1.0g+0.7g=10.4g;

速度为80km/h时,排放污染物总质量为:

5.4g+1.2g+0.6g=7.2g;

速度为120km/h时,排放污染物总质量为:

9.6g+3.8g+0.8g=14.2g;

根据分析可知,速度为80km/h时产生污染物的总质量最小,数目此时污染程度最小;

(2)汽车尾气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能与血液中的血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