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04373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5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docx

广东省湛江市中考历史模拟试题一

湛江市2017年中考模拟测试题

(一)历史试卷

分值:

100分时间:

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填写对应的答案。

1.中国神话中的“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

他“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

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

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2.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

李斯说: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置诸侯不便。

”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分封制B.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D.金瓶掣签制

3.秦灭六国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BCD

4.文武皆秀的齐鲁大地,有崇武尚勇的风气和重视兵学的传统,在5000年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涌现出了璨若群星的诸多军事名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齐鲁英才们各为其主,在中华大地上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

其中,诸葛亮(今山东临沂人)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在中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淝水之战D.城濮之战

5.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

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

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

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指的是()

A.察举制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D.内阁制

6.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都城东京,体验宋朝人的一日生活,我们不能做到的是()

A.游夜市,喝冷饮

B.坐牛车,住邸店

C.逛“瓦子”,吃甘薯D.挂年画,贴“桃符”

7.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八股取士”制度

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A.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B.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C.简论“闭关锁国”政策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8.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遥遥领先于世界,下列科技成就不属于宋元时期的是()

A.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D.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

9.据估计,到l838年,中国4亿人口中超过l%的人有了鸦片烟瘾,并造成了白银大量外流、生产下降、失业蔓延、官场腐败等。

为此,清政府()

A.决心禁绝鸦片贸易B.驱逐全部外商出境

C.放任鸦片自由贸易D.鼓励国人种植鸦片

10.为“自强”,洋务派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为“求富”,他们又创办了一批民用企业。

下列哪个企业是洋务派为“求富”而兴建的?

()

A.江南制造总局B.福州船政局C.南通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11.周恩来曾经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你认为第一个“天安门”应与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A.开国大典B.公车上书C.五四运动D.卢沟桥事变

12.下列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评述不恰当的是()

A.是中国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伟大胜利

B.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C.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D.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3.观察下表,探寻数据背后的历史。

造成表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白城县岭下,胜利、建筑三村阶级结构的变动情况表(单位:

人)

年份

雇农

贫农

中农

富农

地主

其他

1948

83

197

116

18

27

2

1953

3

74

355

0

0

7

A.土地改革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

C.人民公社建立D.农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

14.“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成”等,遭到批斗、迫害。

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

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

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

15.“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

16.《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

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

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A.“求同存异”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另起炉灶”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7.“她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科学、哲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选河。

”“她”是指()

A.古代中国B.古代希腊C.古代埃及D.古代印度

18.19世纪的英国将军纳皮尔说:

法国在(欧洲)大陆上进行的长期流血斗争,不是想在许多野心强国之中争得杰出的地位,也不是为了争夺领土,或获得暂时的政治优势,而是一场贵族制度还是民主制度占支配地位、平等还是特权作为欧洲文明原则的殊死斗争。

上述材料反映出拿破仑对外战争()

A.是为了抢占殖民地B.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C.是为了争当世界霸主D.促进了西欧城市的兴起

19.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受到世界瞩目最早是在()

A.蒸汽机出现后B.内燃机出现后C.核电技术出现后D.超导技术出现后

20.“为人占有而做奴隶的人们都应在那时(指1863年元旦)及以后永远获得自由”。

这则材料出自()

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1.明治政府将大部分国营企业无偿或以优惠的价格转让给一些私人资本家,如三井得到了一座煤矿、一家纺纱厂和一家制丝厂,三菱则

获得了一家造船厂、一座煤矿、一座银矿和两座金矿。

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明治政府加强中央集权B.明治政府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C.明治政府重视发展科技D.明治政府优先发展重工业

22.某学者评价说:

它无疑是从西伯利亚起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

此著作是()

A.《社会契约论》B.《人民宪章》C.《共产党宣言》D.《物种起源》

23.921年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

“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

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

题。

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

”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A.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实施战时共产主义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D.实施新经济政策

24.“我们对未来并不失望,因为美国人民并没有失败……让我明确地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总统为克服“恐惧”而采取的核心措施是()

A.整顿金融业,恢复银行信用B.实施《全国工业复兴法》,对工业进行调整

C.加强公共工程建设,增加就业D.压缩农业生产,实行政府补偿

25.对有图(图中左是赫鲁晓夫,右是肯尼迪)理解不正确的是()

A.美苏两国激烈对抗

B.美国实力比苏联强大

C.互相以导弹威胁对方

D.对抗导致两国发生战争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26小题12分,27小题13分,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本题12分)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

“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

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萁豆之煎?

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叛

逆目之。

——摘自1936年12月《桂林日报》

材料三

材料四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

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请回答问题

(1)材料一中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带来了什么严重恶果?

该事件的发生标志着什么?

(2分)

(2)材料二中的“陕变”指什么事件?

李济深对国民政府下讨伐令持什么态度?

归纳他所持态度的理由。

(4分)

(3)材料三的统计数据,说

明了什么问题?

如果表格再增加“著名战例”一栏,请举出中国军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战役名称(至少两个)。

(4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2分)

2

7、(13分)20世纪50-70年代是美国、西欧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究其发展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空前发展,工业生产平均增长率50年代为4.0%,60年代为5.0%。

1970年与1950年相比,美国

工业生产增加了1。

24倍。

究其原因,首先是世界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深刻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大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第二,二战期间的资本积累;第三,政府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调节经济和实行一些社会经济改良……

材料二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昔日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

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

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面对严重衰落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

材料三1958-1972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的出口额从227亿美元增长到1412亿美元,增加了5.2倍,而美国只增加了1.7倍。

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

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1959-1969年期间,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以上三段材料均摘自《世界通史》

请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所呈现的特点及其发展的原因?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欧洲政治家们表达了什么愿望?

结合材料分析形成这种愿望的原因?

(3分)

(3)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欧洲共同体六国经济发展相对于美国呈现什么特点?

并概括指出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分)

(4)究其20世纪-70年代美欧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分)

湛江市2017年中考模拟测试题历史试卷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A

D

B

C

C

A

A

A

D

C

D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A

B

B

B

C

B

C

D

B

D

2、综合题(26题共12分,27题共13分)

26、

(1)东北三省沦陷(1分);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或日本局部侵华战争的开始(1分)。

(2)事件:

西安事变(或双十二事变)。

(1分)态度:

反对(否定、不赞成、指责、抨击)。

(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得满分。

)理由:

发动事变是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抗日主张深得人心;日本侵略加剧;民族危机严重;抗日呼声高涨;张、杨多次劝谏遭斥,被逼事变;处置张、杨违背民意;不愿内战再起。

(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3)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日军的侵略给中华民族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日军的侵华历史和暴行铁证如山;战争锻炼了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发展;战则两伤,和则两利等等(2分。

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2分)

(4)(4)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

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答出其中两点或符合题意即可)(2分)。

27、

(1)特点:

美国经济空前发展。

(2分)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影响;二战的资本积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

(2)愿望:

欧洲联合(欧洲统一)。

(1分)原因:

二战后欧洲力量衰落;美国、苏联的威胁。

(2分)

(3)特点:

经济发展相对较快。

(2分)原因:

加强了联合(或加强了合作)。

(1分)

(4)重视科技、加强区域合作、因势改革等。

(2分)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XX文库是XX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XX文库的文档由XX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XX的审核才能发布,XX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XX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XX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文件格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