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5308997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4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docx

全国生物联赛试题解析

2018年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试题

注意事项:

1.所有试题使用2B铅笔在机读卡上作答;2.试题按学科分类,单选和多选题混排。

单选题每题1分,多选题每题1.5分,多选题答案完

全正确才可得分;

3.试卷116题,共计134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技术31题

1.DNA双螺旋模型是在下列哪几个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

(多选

A.X-光衍射实验数据表明DNA是一种规则螺旋结构

B.DNA密度测量说明这种螺旋结构应有两条链

C.三个连续的核苷酸代表一个遗传密码

D.不论碱基数目多少,G的含量总是与C一样,而A与T也是一样的

2.定量分析组织中特异mRNA丰度的方法有(多选)

A.SouthernblottingB.NorthernblottingC.WesternblottingD.Real-timePCR

解析:

mRNA丰度,指一种特定的mRNA在某个细胞中的平均分子数。

Northern杂交(Northernblotting)

1979年,J.C.Alwine等提出:

将电泳凝胶中的RNA转移到叠氮化的或其他化学修饰的活性滤纸上,通过共价交联作用使它们结合,因其方法同Southern杂交十分相似,故称之为Northern杂交。

Northern杂交是利用DNA可以与RNA进行分子杂交来检测特异性RNA的技术,首先将RNA混合物按它们的大小和分子量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分离,分离出来的RNA转至尼龙膜或硝酸纤维素膜上,再与放射性标记的探针杂交,通过杂交结果可以对表达量进行定性或定量。

RNA混合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得到的RNA转膜→与放射性标记的探针杂交→结果分析

Northern杂交与Southern杂交相比,条件要严格些,特别是RNA容易降解,前期制备和转膜过程易受RNase污染,要获得较好结果,需用稳定性最差的mRNA与DNA进行杂交,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然而有些应用中Northern杂交避免用复杂探针筛选cDNA文库的繁琐

Northern杂交技术应用于特定性状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动态表达研究。

如应用于定位克隆中寻找新基因,寻找染色体特定区域的表达序列是大多数人类遗传疾病连锁分析和定位克隆的主要限速步骤,Northern杂交作为寻找这些序列的有效方法,有助于这些疾病候选基因的筛选;

Real-TimePCR技术,又称实时定量荧光PCR,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累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总量分析或通过Ct值对模板进行相对定量

定量PCR已经从基于凝胶的低通量分析发展到高通量的荧光分析技术,即实时定量PC

R。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Biosystems公司推出,由于该技术不仅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而且与常规PCR相比,它具有特异性更强、有效解决PCR污染问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实时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是指在PCR指数扩增期间通过连续监测荧光信号强弱的变化来即时测定特异性产物的量,并据此推断目的基因的初始量,不需要取出PCR产物进行分离。

实时定量PCR作为一个极有效的实验方法,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蛋白质印迹法(免疫印迹试验)即WesternBlot。

它是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免疫遗传学中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凝胶电泳处理过的细胞或生物组织样品进行着色。

通过分析着色的位置和着色深度获得特定蛋白质在所分析的细胞或组织中表达情况的信息。

蛋白质印迹法是由瑞士米歇尔弗雷德里希生物研究所(FriedrichMiescherInstitute)的HarryTowbin在1979年提出的。

在尼尔·伯奈特(NealBurnette)于1981年所著的《分析生物化学》(AnalyticalBiochemistry)中首次被称为WesternBlot。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是将电泳分离后的细胞或组织总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NC膜或PVDF膜上,然后用特异性抗体检测某特定抗原的一种蛋白质检测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基因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研究、抗体活性检测和疾病早期诊断等多个方面。

3.真核生物mRNA的5′端有帽子结构,对于该结构叙述错误的是(单选)

A.引导mRNA由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基质B.保护mRNA免遭核酸酶的破坏

C.在转录刚起始就已形成D.经常被甲基化

4.以下哪种显微镜能用于观察某种蛋白在细胞内的定位(多选)

A.相差显微镜B.荧光显微镜C.透射电子显微镜(免疫胶体金标记)D.扫描电子显微镜

5.已分化的人体细胞如表皮细胞重编程为干细胞之后,以下哪种蛋白的表达会发生明显变化?

(单选)

A.微丝蛋白B.端粒酶C.组蛋白D.蛋白水解酶

6.一种定位于滑面内质网(rER)的功能蛋白需要在高尔基体进行加工,这种蛋白从翻译合成到定位的路径,如下描述正确的是(单选)

A.附着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滑面内质网

B.游离核糖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滑面内质网

C.附着核糖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D.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

7.细胞生长时需要扩展细胞膜,可以通过以下哪种生命活动实现(单选)

A.胞吞B.分裂C.胞吐D.迁移

A.在非细胞体系中合成的多肽链是经过修饰的,所以分子量较大,在电泳过程中移动较慢。

B.在细胞内或纯化的微粒体中因为有分子伴侣,所合成的多肽链是折叠好的,所以在电泳过程中移动较快。

C.在细胞内或纯化的微粒体中所合成的多肽链是经过修饰的,其表面负电荷较多,所以在电泳过程中移动较快。

D.在细胞内或纯化的微粒体上因为有一种酶,能将所合成的多肽链切除一段,所以分子量较小,在电泳过程中移动较快。

9.人体血液中大量的红细胞运送氧气和二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单选)

A.主动运输B.被动运输C.胞吞D.胞吐

10.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线粒体及内膜系统,下面对其描述错误的是:

(单选)

A.成熟的红细胞内没有DNAB.成熟的红细胞内不产生ATP

C.成熟的红细胞不会被DNA病毒侵染D.成熟的红细胞不再合成蛋白质

11.下面的细胞结构中,哪些有RNA?

(多选)

A.细胞核B.高尔基体C.叶绿体D.液泡E.线粒体

12.纤毛的外部包裹的纤毛膜是质膜的特化部分,内部是有微管及其附属蛋白构成的轴丝。

轴丝微管主要有3种排列方式:

(1)9+2型

(2)9+0型(3)9+4型,下面对纤毛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多选)

A.9+0型的纤毛一般是不动纤毛;

B.9+2型的纤毛大多为动纤毛

C.存在于细胞感受器上的不动纤毛通常被称为原生纤毛

D.蛙嗅觉上皮细胞上的9+2型纤毛为不动纤毛

解析:

纤毛和鞭毛由3个主要部分组成:

中央轴纤丝、围绕它的质膜和一些细胞质。

轴纤丝从纤毛或鞭毛底部的基粒直达顶端,为一束直径约220~240埃的微管,在基粒底部,则集聚成圆锥形束,深入到细胞质中。

轴纤丝横切面的微管排列是9+2式,即中心有一对由中央鞘包裹着的微管,外围环绕以两两连接在一起的9组微管二联体。

基粒的结构象中心粒一样是9+0型,但它的9组微管是三联体。

纤毛或鞭毛二联体中的微管,就是从基粒三联体中两根微管延伸出来的。

纤毛结构的形态一般从超微结构的研究取得了能动的纤毛或鞭毛。

这些传统的超微结构的研究正在延伸到分子结构的分子研究,以阐明规范初级纤毛。

在这方面,哺乳动物的蛋白质组学分析初级纤毛与感觉纤毛和能动的纤毛提供了见解初级纤毛功能。

纤毛结构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

 轴丝、纤毛基质和纤毛膜。

轴丝是由从基体(basal body)开始组装的9排环形排列的双联体微管束及其附属

13.纤毛的形成和解体与细胞周期密切相关,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多选)A.细胞进入G1期纤毛形成B.细胞进入G0期纤毛形成

C.细胞进入S期纤毛形成D.影响纤毛的降解过程将使细胞周期延迟

解析:

目前的共识是初级纤毛可存在于除有丝分裂期M和分裂间期早期G0 外细胞周期的所有阶段甚至离开细胞周期的已分化细胞;组装发生在细胞周期结束时而分解发生在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时即有丝分裂纺锤体出现之前。

在G1-S期的转化之前纤毛化的一个短暂高峰可能与进入DNA复制期紧密偶联[5]。

纤毛的出现与细胞分裂是负相关的, 在细胞分裂间期, 中心体的一个或两个中心粒转化为基体, 纤毛以基体为基础, 开始组装产生。

最新的研究显示, 高尔基体和细胞内的膜泡运输体系参与了纤毛的组装。

在高尔基体到纤毛的膜泡运输体系中, 巴德–毕氏综合征(Bardet-Biedlsyndrome,BBS)相关蛋白BBS蛋白复合体和Rab8a参与调控了膜泡的定位和融合。

高尔基体产生的膜泡会运输到基体, 为纤毛组装提供必需的膜成分和膜蛋白。

其他的纤毛前体蛋白, 在细胞质中也会在基体附近富集。

纤毛形成的关键蛋白——IFT(intraflagellartransport)成分IFT20就同时定位在高尔基体和纤毛上。

初级纤毛自身不能合成其组装维持和分解所需的蛋白质必须依赖于鞭毛内运输IFT 系统[7,9]。

目前, 有关纤毛分解的机制了解得还不是很多。

有研究表明,纤毛的分解则由一个定位于中心体的蛋白激酶 极光激酶A(AuroraA)发起 它能使轴丝微管去乙酰化从而导致初级纤毛的快速瓦解[10,11]。

但其中具体的机制以及乙酰化微管蛋白是否如何起拮抗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14-20题:

转录因子Snail属于上皮向间充质转化过程中所需的转录阻遏物家族。

而suz12和ezh2是阻断转录活化因子募集的PcG复合物(PRC2)的成员。

为了研究Snail与PRC2复合物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人员利用免疫共沉淀和westernblot(WB)方法对它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其中图I-III:

将用Snai1-HA稳定转染RWP-1细胞(I)和HT-29M6(II和III)裂解并与抗Suz12(I和II)或抗HA(III)抗体进行免疫沉淀。

使用针对HA(IandII),Suz12(I和II)或Ezh2(III)的抗体通过WB分析免疫复合物(图IV)。

裂解SW-620细胞并用对Snail1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沉淀。

用抗ezh2抗体进行WB。

(图V)。

用Snai1-HA或用Snai1-P2A突变体转染的RWP-1细胞与抗Suz12抗体进行免疫沉淀,然后进行WB分析。

依据上述实验结果,判断下列描述的对错:

14.在用Snai1-HA转染的RWP-1细胞和HT29M6细胞中用抗Suz12抗体获得的免疫沉淀复合物有Snail。

A(正确)B(错误)(单选)

15.Ezh2与HT29M6-Snai1细胞中的Snail1-HA免疫共沉淀A(正确)B(错误)(单选)

16.Snail与PRC复合物中的不止一个成员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

A(正确)B(错误)(单选)

17.在SW-620细胞中的内源蛋白之间没有观察到Snail与PRC复合物成员存在蛋白质相互作用。

A(正确)B(错误)(单选)

18.用SnailP2A突变体转染RWP-1细胞表达的Snail蛋白的量与用snail野生型转染的RWP-1细胞所表达的量相似。

A(正确)B(错误)(单选)

19.在Suz12免疫复合物中有Snail1P2A。

A(正确)B(错误)(单选)

20.SnailP2A突变体可以与Suz12相互作用。

A(正确)B(错误)(单选)

解析: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是肿瘤进程中的重要现象。

在此过程中,固定于基底膜的极化上皮细胞转变为具有运动能力的间质样细胞,并伴随着侵袭能力的增强,具有赘生细胞的特点。

转录水平的调控是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最重要的环节,转录起始阶段只有转录因子的特异性结合才能有效起始转录。

转录因子Snail家族成员在EMT中处于中心地位。

Snail家族成员包含Snail1和Snail2(也称为Slug)。

Snail家族的转录因子具有锌指结构,包含4-6个锌指结构的高度保守的羧基末端和多变的氨基末端区域。

Snail蛋白中心区域是丝氨酸-脯氨酸富含区域,在Snail家族成员间不同,Snail1的核输出信号(nuclearexportsignal,NES)结构域控制着Snail1的出核,Snail2包含Slug结构域。

Snail家族成员可与靶基因上含有CANNTG的核心碱基序列的E-box作用元件结合,从而调节其下游基因的表达。

多梳基因家族PcG(PolycombGroupgenes)是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基因,PRC2(PolycombRepressiveComplex2)作为PcG复合体的重要复合物之一,主要包括EZH2(EnhancerofZesteHomolog2)、SUZ12(SuppressorofZeste12Homologue)、EED(EmbryonicEctodermDevelopment)和YY1(YinYang1);它主要通过组蛋白修饰发挥基因沉默作用。

EZH2是PRC2复合物中唯一具有酶活性的亚基,但SUZ12、EED和YY1是其发挥酶活性不可缺少的成分。

本研究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实时定量PCR(RT-PCR)方法检测PRC2复合物在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旨在探究其在卵巢肿瘤的发生、发展、细胞的增殖及转移中可能发挥的作用,为卵巢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靶点。

21.用凝胶过滤层析分离下列4种蛋白质混合物,最先从层析柱中洗脱下来的是(单选)

A.胰岛素(5.7kDa)B.细胞色素C(13.4kDa)C.牛血清白蛋白(66.2kDa)D.兔磷酸化酶B(97.4kDa)

22.紫外线对DNA分子所造成的损伤主要是:

(单选)

A.碱基替换B.碱基插入C.形成共价的嘧啶二聚体D.磷酸酯键断裂

23.下面哪种方法是利用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差异对蛋白质进行分离纯化的:

(单选)A.等电聚焦电泳B.超滤C.离子交换层析D.亲和层析

解析:

(1)超滤是一种加压膜分离技术,即在一定的压力下,使小分子溶质和溶剂穿过一定孔径的特制的薄膜,而使大分子溶质不能透过,留在膜的一边,从而使大分子物质得到了部分的纯化。

(2)亲和层析是利用生物大分子与某些相对应的专一分子特异识别和可逆结合的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分离生物大分子的层析方法。

(3)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蛋白质是根据在一定PH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而进行的分离方法。

常用于蛋白质分离的离子交换剂有弱酸型的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弱碱型的二乙基氨基乙基纤维素(DEAE纤维素)。

前者为阳离子交换剂,后者为阴离子交换剂。

离子交换层析中,基质是由带有电荷的树脂或纤维素组成。

带有正电荷的称之阴离子交换树脂;而带有负电荷的称之阳离子树脂。

离子交换层析同样可以用于蛋白质的分离纯化。

由于蛋白质也有等电点,当蛋白质处于不同的pH条件下,其带电状况也不同。

阴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负电荷的蛋白质,所以这类蛋白质被留在柱子上,然后通过提高洗脱液中的盐浓度等措施,将吸附在柱子上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结合较弱的蛋白质首先被洗脱下来。

反之阳离子交换基质结合带有正电荷的蛋白质,结合的蛋白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洗脱液中的盐浓度或是提高洗脱液的pH值洗脱下来。

(4)等电聚焦电泳(IFE,isoelectricfocusingelectrophoresis)是一种电泳方法,即利用一种特殊的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凝胶(常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就将迁移到等于其等电点(pI)的pH处(此时此蛋白质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

24.蛋白质在分离纯化过程容易发生变性失活,以下能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

(多选)A.高浓度强酸B.紫外线C.低温下使用乙醇D.透析

25.巯基是许多蛋白质和酶活性部位的必需基团,极易被氧化,以下哪些物质可防止巯基的氧化:

(多选)A.还原型谷胱甘肽B.二硫苏糖醇C.EDTAD.PMSF

26.下列哪些代谢反应需由GTP提供能量:

(多选)

A.磷脂合成B.蛋白质合成C.糖异生D.糖原合成

27.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取决于(单选)

A.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B.物镜的工作距离;C.波长和数值孔径;D.聚光镜28.下列哪种微生物的任何菌株都不会产生毒素?

(单选)

A.白喉棒杆菌;B.大肠杆菌;C.黄曲霉;D.酿酒酵母。

29.在细菌结合实验中,不同性别的菌株接合后,非常罕见地有受体细胞改变性别的是(单选)A.F+×F-;B.F’×F-;C.F+×F’;D.Hfr×F-;

解析:

P218(微生物学-沈萍)

在转移过程中常被中断,因此F因子不易转入受体细胞,故受体细胞仍然是F-

30.编码蛋白质的基因首先被转录为信使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

一个编码蛋白的基因一定包含下列哪些部分?

(多选)

A.外显子B.内含子C.转录因子D.激活子E.启动子

31.以下哪种高通量实验技术主要被用来研究生物的基因表达情况?

(多选)

A.全基因组重测序B.转录组测序C.外显子组测序D.基因芯片(Microarray)

解析:

外显子测序

也称目标外显子组捕获,是指利用序列捕获技术将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捉并富集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的基因组分析方法。

是一种选择基因组的编码序列的高效策略,外显子测序相对于基因组重测序成本较低,对研究已知基因的SNP、Indel等具有较大的优势。

 [1] 

外显子(expressedregion)是真核生物基因的一部分,它在剪接(Splicing)后仍会被保存下来,并可在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被表达为蛋白质。

外显子是最后出现在成熟RNA中的基因序列,又称表达序列。

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

在人类基因中大约有180,000外显子,占人类基因组的1%,约30MB。

 

二.植物和动物的解剖、生理、组织和器官的结构与功能37题

32.鸟类一般的常态足为一趾向后,二三四趾向前,有些鸟类的足有特定的变化,下列相关说法中哪个是错误的(单选)

A.雨燕为前趾足,所有四趾全部向前B.啄木鸟为对趾足,一四趾向后,二三趾向前

C.咬鹃为异趾足,一四趾向后,二三趾向前

D.翠鸟为并趾足,一趾向后,二三四趾向前,三四趾基部合并

解析:

咬鹃共有1科6属39种,属小型攀禽。

异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

33.下列有关蛇类头骨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单选)

A.头骨不存在颞窝B.颞下弓消失,仅保留颞上弓

C.下颌骨左右两半未愈合D.腭骨、翼状骨、方骨和鳞骨形成能动的关节,因此口可以开得很大

34.两栖动物除具内耳外,还出现了中耳,用以传导和感受声波。

下列相关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多选)

A.中耳腔由胚胎中第一对咽囊演变而来,与鱼的喷水孔同源

B.中耳腔有耳咽管与口咽腔相通,可以起到平衡鼓膜内外压力的作用

C.耳柱骨一端顶住鼓膜的内壁,另一端顶住内耳的半规管,负责将振动传入内耳

D.耳柱骨与鱼的舌颌骨同源

35.鳔是硬骨鱼调节浮力的重要器官,闭鳔类不具鳔管,下列哪个结构不直接参与浮力调节(单选)

A.红腺B.卵圆区C.卵圆区入口处的括约肌D.肾门静脉

解析:

能向鱼鳔内分泌气体,改变鱼体的比重。

开鳔类鳔内气体的调节主要是由鳔管直接由口吞入或排出,闭鳔类则是通过特有的红腺(redgland)和卵圆区调节鳔内气体。

红腺位于鳔前腹面内壁上,集中了大量毛细血管网。

例如,一条长短适中的鳗鲡的红腺集中着11.6万条小动脉,8.8万条小静脉,总面积200平方厘米。

红腺的腺上皮细胞分泌乳酸呼吸酶和碳酸酐酶进入毛细血管,乳酸能促进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氧气分离进入鳔内,而碳酸酐酶则可加速血液中碳酸的脱水作用,释出二氧化碳进入鳔内。

36.软骨鱼有6条控制眼球转动的肌肉,其中上斜肌是由下面哪项控制的。

(单选)

A.视神经B.动眼神经C.滑车神经D.三叉神经E.外展神经

解析:

嗅神经:

人的嗅神经始于鼻腔的嗅粘膜。

嗅细胞的中枢突先在粘膜内合并交织成丛,再由丛合成15~20条嗅丝。

嗅丝离开嗅粘膜,向上穿经筛骨板的小孔进入颅前窝,终止于嗅球。

嗅细胞既是嗅觉的一级传入神经元,又是嗅感受器的接受细胞。

嗅神经元髓鞘,其表面包着由硬膜和蛛网膜形成的双层“套鞘”。

颅内蛛网膜下腔可循此鞘下的间隙延至嗅粘膜。

因而有些颅压增高的病人,也可能出现自鼻腔外漏脑脊液的情况。

颅前窝骨折时,嗅丝可撕脱,引起嗅觉障碍。

视神经:

视神经发源于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层,发自视网膜鼻侧一半的纤维,经视交叉后,与对侧眼球视网膜颞侧一半的纤维结合,形成视束,终止于外侧膝状体,在此处换神经元后发出纤维经内囊后肢后部形成视辐射,终止于枕叶距状裂两侧楔回和舌回的中枢皮质,即纹状区。

黄斑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后部,视网膜周围部的纤维投射于纹状区的前部。

光反射的径路不经外侧膝状体,由视束经上丘臂而入中脑上丘,与动眼神经核联系。

对其检查主要包括视力、色觉、视野和眼底检查。

动眼神经:

起自中脑的动眼神经核,含有躯体运动和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躯体运动纤维支配眼球的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上直肌和上睑提肌的运动。

内脏运动纤维(副交感纤维)支配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使瞳孔缩小,晶状体变凸。

动眼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上睑下垂、眼球向外斜视、瞳孔散大等。

滑车神经:

起自中脑上丘平面动眼神经核下端的滑车神经核,其纤维走向背侧顶盖,绕大脑脚外侧前行,穿入海绵窦外侧壁,经眶上裂入眶内,分布于上斜肌,支配此肌。

单纯的滑车神经麻痹较少见,表现为患眼向下向外运动减弱,并有复视。

三叉神经:

共有三个分支,第一支眼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二支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第三支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感觉和运动纤维)。

感觉纤维分布于颜面、眼、鼻、口腔,传导痛、温、触等感觉和眼外肌、咀嚼肌的本体感觉。

运动纤维分布于咀嚼肌,支配咀嚼肌运动。

三叉神经损伤,表现为咀嚼肌瘫痪、萎缩,头面部皮肤、口、鼻腔黏膜、牙及牙龈黏膜感觉丧失,角膜反射消失。

外展神经:

起自脑桥下部的展神经核,轴突组成展神经,分布于眼外直肌,支配眼球向外侧运动。

展神经损伤时眼内斜视。

面神经:

面神经含运动、感觉和副交感纤维。

运动纤维起自位于桥脑尾端腹外侧的面神经核,支配除咀嚼肌和上睑提肌以外的面肌以及耳部肌、枕肌、颈阔肌等。

味觉纤维起自膝状神经节,支配舌前2/3的味觉。

少数感觉纤维传递耳廓、外耳道和鼓膜的一部分皮肤、泪腺、唾液腺和口腔的一部分粘膜的一般感觉。

副交感纤维起自上泌涎核,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的分泌。

位听神经:

亦称“前庭蜗神经”或听神经由蜗神经和前庭神经两部分组成。

蜗神经的感觉神经元位于耳蜗的螺旋器(柯蒂氏器),传导听觉冲动。

前庭神经的感觉神经元位于内耳前庭器官(囊斑、壶腹嵴),传导位置觉冲动。

位听神经损伤表现为眩晕、眼球震颤和听力障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