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09989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docx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工商大学财政学08级2班辰

指导教师虞利娟

引言:

2012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记者会上说:

我曾经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光芒,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实事地讲,9年来,我们为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做了大量不可磨灭的工作。

在我任职的最后一年,我们政府将做几件困难的事情,一定要做,努力做好,而不留给后人。

……第五件事情,我们已经将教育经费占GDP的4%列入预算,我们一定要通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并使经费合理使用。

关键字:

财政教育支出;问题;对策

Foreword:

March14,2012,PremierWhenatthepressconferencetwosessions,said:

Ihavesaid,thefairnessandjusticebrilliantthanthesun.Fairnessandjusticeistheessentialcharacteristicofsocialism.Practicallyspeaking,thepastnineyears,wehavedonealotfortherealizationofsocialequityandjusticeindelible.Inthefinalyearofmytenure,ourgovernmentwilldoseveraldifficultthingsmustbedone,workhard,notlefttofuturegenerations.The...Thefifththing,wehave4%ofeducatione*penditureasapercentageofGDPincludedinthebudget,wemuststrivetoachievethisgoal,andtherationaluseoffunds.

Keywords:

FinancialE*pendituresforEdu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一、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意义

政府主持财政性教育支出,有着合理的理论依据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要分析我过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问题,必须深入思考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以此为后面的分析奠定理论根底和现实根底。

1、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理论依据

"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教育的兴旺程度和投入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素质和文明程度的主要标准。

教育提高了全体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开展提供了人才储藏,为国家的进步提供了智力保障,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教育支出在世界各国财政支出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表达了各国开展教育事业、提高国民素质的目标。

从经济性质来看,教育效劳一般被看作是一种混合物品。

然而,教育是分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几个层次的。

多数国家根据本国经济开展程度,对初级教育通过法律规定假设干年的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是保证公民根本素质的教育,既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带有强制性。

既然是国家通过立法安排义务教育,每个公民都可以无差异地享受这种教育,则这种效劳理应由政府来提供和保证,而政府如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足够经费,则应视为政府的失职。

从实践来看,各国政府特别是开展中国家的政府一般在提供教育效劳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教育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当今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技进步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进步又是源于教育。

二是防止因收入差距而形成受教育时机的不公平。

如果教育效劳主要由私人部门提供,学费必然抬高,则收入较低家庭的子女即使天资聪颖也会被拒之于校门外。

而如果主要由政府提供教育效劳,就可以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时机,从而保证教育时机的公平,并防止流失优秀的人才资源。

三是教育资本市场的不兴旺和不完善,由政府主办教育并为教育贷款提供担保,则有助于弥补教育资本市场的缺乏。

2、政府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实意义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教育事业的安康开展:

教育作为一项准公共产品,这就决定了其不能由市场有效供应。

因此教育效劳的提供主要是由政府主导,由国家财政主要支持的。

温家宝总理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2年"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生产总值〔GDP〕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

这一举动无疑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保障,将有利于各级各类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教学质量的改善。

国家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有助于表达社会公平正义:

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于推动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各项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实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政策,有助于妥善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工随迁子女承受义务教育问题。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有助于表达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助于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

二、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一直都很重视教育事业的开展。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迅速开展,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也在不断地增加,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

正确地分析和解决教育支出存在的各项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和教育事业的良性开展。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现状

长期以来的理论和实践证明:

一国财政教育支出的规模和构造是影响教育经费效益的两个主要因素。

我国目前的财政性教育支出虽然总体有所增长,但在国际上与其他国家相比却相对落后。

而且教育支出在义务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分布构造也不尽合理。

存在着重视高等教育,无视初级教育的现状,特别是农村根底教育的普及长期处于落后的困境。

教育经费投入缺乏,且教育资源使用效益低下,使得我国学校教育的综合入学率和人文开展指数都低于世界许多国家的水平。

图一:

1992年-2009年我国在线学生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及"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

从上表的数据来看,我国近20年来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但1992年到2004年所表现出来的增长趋势均不太明显,这说明我国政府对于教育事业一直比拟重视,但对于教育事业的扶持力度还不够。

自2004年我国生均财政性教育支出突破2000元大关之后,增长势头迅速加快,于2009年十分接近于6000元,这说明近几年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教育事业的支出。

纵向看来,我国政府对教育事业一直比拟热心,近几年由于人们群众对教育事业越来越关注,以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政府推动教育事业开展的决心也加大了。

表一:

2008年全球各地区教育支出占GDP及财政支出比例

地区

公共教育总支出占GDP的比例%

公共教育总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

撒哈拉以南非洲

5

17.5

阿拉伯国家

4.5

25.7

中亚

3.2

18

东亚及太平洋

4.7

15

南非和西亚

3.6

14.6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

5

13.4

北美和西欧

5.7

12.7

中欧和东欧

4.9

12.8

数据来源:

UNESCO,2008年"全国教育全球监测报告"

从世界围来看,教育支出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局部。

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表达了一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

然而这一重视程度并不是与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成正比的。

如表四所示,经济兴旺的欧美国家其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却排在相对靠后的位置,相反却是一些落后的亚非国家的这一比例较高。

这是因为欧美国家经济兴旺,其政府财政支出也十分庞大,因此占这一巨额支出很少一局部比例的教育支出就能保证欧美国家公民得到很好的教育。

同时欧美国家普遍人口较少,因此人口对教育造成的压力不大。

反观亚非国家,不仅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教育支出的对象基数巨大;而且这些国家普遍经济落后,虽然这一比例说明这些国家也很重视教育,但他们的财政支出并不能有效地提高该国的教育水平。

而中国2008年的教育支出占政府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6.69%,在世界围来看偏高。

这也正是教育支出绝对数额的缺乏和支出对象数量的巨大所造成的。

上述观点也可以通过世界各国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来进展佐证。

欧美兴旺国家的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较低,但占GDP的比重却较高,而亚非国家正好相反。

这说明事实上欧美国家的教育支出的绝对数额是非常巨大的。

也即是说明考察一国教育水平最重要的因素是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

由表四可知,欧美国家普遍存在着教育支出占GDP比重较高的现象,这也正与欧美国家教育水平兴旺的现状很好的联系起来。

亚非国家的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低,这也是这些国家教育水平落后的重要原因。

中国2008年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3.33%,这仅仅只比中亚地区高一点点,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平均水平,甚至远低于同为人口超级大国的印度的3.7%。

由此看来,我国教育支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展横向比拟,我国远远落后于大局部国家和地区。

这与我国的经济实力不相符合。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虽然逐年都有所增加,但总量依然缺乏。

这主要表现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缺乏上面,教育支出的增长速度赶不上GDP的增长速度。

也就是说教育水平的提高速度赶不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世界各国普遍把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看作该国的教育开展程度和人文水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就呼吁世界各国在2000年实现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到达6%的目标;1993年,我国政府公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开展纲要"也规定:

"逐步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在本世纪末到达4%。

〞但是直到今日,我国既没到达6%的国际目标,离我国自己制定的4%目标也有着一定差距。

表二:

1992年-2009年我国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及GDP的比例

年份

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

国家财政支出(亿元)

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

GDP(亿元)

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

1992

728.75

3742.20

19.47%

26923.48

2.71%

1993

867.76

4642.30

18.69%

35333.92

2.46%

1994

1174.74

5792.62

20.28%

48197.86

2.44%

1995

1411.52

6823.72

20.69%

60793.73

2.32%

1996

1671.70

7937.55

21.06%

71176.59

2.35%

1997

1862.54

9233.56

20.17%

78973.03

2.36%

1998

2032.45

10798.18

18.82%

84402.28

2.41%

1999

2287.18

13187.67

17.34%

89677.05

2.55%

2000

2562.61

15886.50

16.13%

99214.55

2.58%

2001

3057.01

18902.58

16.17%

109655.17

2.79%

2002

3491.40

22053.15

15.83%

120332.69

2.90%

2003

3850.62

24649.95

15.62%

135822.76

2.84%

2004

4465.86

28486.89

15.68%

159878.34

2.79%

2005

5161.08

33930.28

15.21%

184937.37

2.79%

2006

6348.36

40422.73

15.70%

216314.43

2.93%

2007

8280.21

49781.35

16.63%

265810.31

3.12%

2008

10449.63

62592.66

16.69%

314045.43

3.33%

2009

12231.09

76299.93

16.03%

340902.81

3.59%

数据来源:

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图二:

1992年-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及GDP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

此表数据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及"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整理

从上表及上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总体上呈现如下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开展,也就带来了90年代初期的各项数据的飞升。

90年代中期各项数据的增速有所放缓,到1997~1999年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影响而到达低谷。

进入21世纪三项数据的增速又有所增长,直到2008年的经济危机又使各项数据再次陷入低谷。

总体来说,近20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而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呈现出波动中下降的趋势。

具体来分析,自1996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财政支出和GDP这三组数据的增速首次非常接近以来,财政性教育支出和财政支出的增速几乎每年都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这说明我国政府的财政支出特别是对于教育的支出还是比拟热心的。

但由于受到我国方案经济、政治动乱、文化大革命等诸多历史原因的影响,我国教育的底子十分薄弱。

这就使得虽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总量及增速都在不断提升,但其占GDP的比重一直增长缓慢。

这就说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增长并不能跟上社会开展的速度,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需求。

因此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目前面临的最大的一个问题还是支出的总量缺乏和占GDP的比重不高。

这就决定了我国没有将更多更合理的经费用于教育事业,这从根本上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开展。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不合理

有关调查研究说明:

对初等教育的投资比对中等教育的投资更有效率,更加公平,而中等教育的效率和公平则优于高等教育。

世界银行2008年曾对教育支出的外部效应进展了调查,结果说明各类教育的社会收益分别为:

初等教育18.4%、中等教育13.1%、高等教育10.7%。

由此可见,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根底的义务教育。

图三:

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

数据来源:

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

图四:

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生均教育事业费

数据来源:

此图依据"2010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收集整理

从图二和图三中可以看出我国生均教育事业费呈现出地区间分配不均和各级教育间分配不均的问题。

图二是2010年我国东部10省市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

可以看到其中三个直辖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明显高于东部其他省份,同时还可以看到高等教育的生均教育事业费远远超过其他几个教育阶段,而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普遍偏低。

图三是2010年我国西部12省区市的生均教育事业费支出情况。

可以明显地看到西部地区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低于东部地区的水平,此外除几个民族地区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超过一万元以外,其他几个省市的高校生均教育事业费普遍偏低。

正如前文所说,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并非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的高等教育,相反却是最为根底的义务教育。

但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恰恰呈现初等教育支出缺乏,高等教育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职业教育支出欠缺的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并且现在已经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

可想而知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经费投入应该是比拟大的。

但就现在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来看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经费并不高。

而对于拥有更少学生人数,并且收取高额学费的高等教育阶段来说,普遍享有极高的财政经费投入。

而职业教育阶段的学校和学生普遍不受重视。

因此,我国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格局并不能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性开展。

东部地区的省市占用了大局部的教育经费,教育水平和条件落后的西部地区则没有更多的经费来改善教学现状;高等教育占用了大局部的教育经费,这虽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高等人才,但却使教育正的外部效应最高的初等教育经费受到压制;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的短缺并不符合我国社会开展的实际情况;初等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根底人才,为提高国民根本素质提供了保障,但我国的教育支出格局明显不利于初等教育的开展。

4、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不公平现象

教育不公平现象集中表达在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这一问题上。

造成这一不公平现象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城乡分配不合理。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了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

对于初级教育阶段的学龄儿童,国家虽然有免费义务教育的政策,但同时也要求他们就近就地上学,再加上农村儿童由于家庭收入等原因,就使得农村地区承载了极大的教学压力。

广阔的农村小学、初中成为了我务教育的主力,接收了远超过城市学校的学生人数。

由于农村学校受到教学质量和农村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像城市学校那样拥有择校费、借读费等其他形式的资金收入。

农村学校只能完全依靠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扶持,即使有一点社会捐赠收入,那也是资金分散、投入量小、偶尔有之的。

表三:

2009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呈现出的城乡差异

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

在校生人数〔万人〕

生均教育经费〔元〕

城市初中

1088.32

1059.05

10276.38

村镇初中

1631.35

4374.59

3729.15

初中合计

2719.67

5433.64

5005.25

城市小学

1330.47

1778.77

7479.72

村镇小学

2642.55

8292.70

3186.60

小学合计

3973.02

10071.47

3944.83

数据来源:

此表依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10"收集整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城市初中与村镇初中所占有的财政性教育经费的绝对数额相差并不太大,但由于村镇初中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初中在校生人数4.13倍,这就使得城市初中的生均教育经费是村镇初中的2.76倍。

而我国村镇小学的财政性教育经费虽然接近于城市小学的2倍,但由于村镇小学在校生人数是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的4.66倍,所以生均教育经费中,城市小学是村镇小学的3.75倍。

由此可见,我国教育经费呈现城乡之间分配不公平的现象。

城市中小学生人数远不及农村中小学生人数,但城市生均教育经费却远远高于农村学生获得的生均教育经费。

这必然导致城市中小学生占有优质的教学设施、优质的教师资源、优质的学习环境。

而在广阔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们并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条件。

5、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使用效率低下

我国具有五级政府、五级财政。

政府对于教育事业的拨款从资金拨付源头到最终落实到每一所所学校及每一个学生的手上经过了很多的程序,这就使得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偏低。

具体来说,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大致可分为中央政府支出和地方政府支出两局部。

中央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要经过全部五级财政,而地方政府的财政性教育支出最后落实到乡镇一级学校也要经过四级财政。

漫长的资金拨付过程使得教育经费不能及时到位,这是资金使用效率在时效性方面效率低下的表现。

另一方面,教育经费经过层层转拨,难免会出现雁过拔毛的现象。

尤其是在我国目前教育经费拨付使用的管理监视不到位的情况下,普遍存在教育经费被挪用、截留等现象。

目前我国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都还存在着许多不规的地方,没有一个明确的规章制度和监视管理体制对教育经费的拨付和使用进展监管。

这就使得教育经费在资金足额到位方面显得效率低下。

教育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同其他公共产品一样,需要国家财政的大力扶持。

由于教育尤其是公立教育其本身不具备产出和收益,所以更加需要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的保障。

但这样一个教育经费使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再加上本来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的缺乏,公立学校就面临更大的开展难题。

而私立学校则相对来说资金使用效率更高。

私立学校大多是私人办学或企业办学,其资金的拨付少了繁琐的程序,资金能够及时并且足额的到达资金使用者手中。

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私立学校反而比一些公立学校开展得更好。

三、探究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存在着上述几个方面的问题,探究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合理的解决对策。

在此,本文通过对上述几个问题以及其他一些问题的探究,综合分析,寻求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1、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总量缺乏的原因分析

前文根据纵向和横向两组数据的比拟分析,可以得出我国教育支出总量缺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主要表达在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偏低。

这不仅落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并且更重要的是现在距离1993年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要到达4%的目标已经将近20个年头了,这一目标还未实现。

这直接造成了我国教育支出的总量缺乏,也就造成了我国教育水平差异明显、师资力量缺乏、教学设施落后。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都不利于我国教育的开展,都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2、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分析

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构造失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

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和创新大行其道的社会,因此高端人才缺口较大。

这也就使得我国政府更加注重对于高端人才的培养,于是出现了教育支出向高等教育倾斜的格局。

但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经济还很不兴旺,再加上我国具有庞大的人口压力。

享受高等教育的公民毕竟只有少数,更多的公民需要的是初等教育水平的改善。

而我国想要取得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开展,仅仅依靠高端人才是不够的,社会经济各个部门都需要大量的根底型人才。

只有大力开展根底教育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知识文化水平、人口素质水平和社会经济水平。

同时我国经济开展还需要大量的专门型人才和一线加工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恰恰提供了这样的人才。

但是由于我国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历来不重视,再加上中等职业学校普遍规模小、影响力不大,因此中职学校的教育事业费在各教育阶段中普遍偏低。

这说明我国对于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较小,这将导致很多员工知识技能更新换代缓慢,无法满足新产品、新工艺的要求而成为下岗人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就业难和"民工荒〞。

另外,这样的教育支出格局还将严重影响我国产业构造的调整优化和经济开展模式的换代升级。

不利于我国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产业工人素质的提高,使我国在新知识时代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此外,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还存在东西部和城乡之间的构造失衡。

东部地区和城市是我国经济开展的重点,因此我国教育支出也偏向于这些地方,从而无视了面积辽阔、人口巨大的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

这不仅不利于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也不利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表达。

3、我国财政性教育支出不公平现象的原因分析

义务教育是国家的法定教育阶段,其教育经费几乎完全由国家供应和保障。

由于城市学校拥有更多的教育经费拨款,所以城市学校有能力不断改善其教学条件。

雄厚的财力保障使城市学校用于改善教学设施、校舍设备的经费比拟充裕,也能够给城市学校的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待遇。

而且城市优越的居住环境也留住了绝大多数优秀教师。

在这样的格局下,城市学校普遍享有优质的教学资源,能够吸引城市学生甚至是一些农村的学生前来就读。

因此一局部享有优秀教师资源和高升学率的城市学校就开场向学生收取一定的择校费。

这些经费完全由学校自主支配,所以这些学校得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教学资源的进一步更新和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