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考试地理试题.docx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考试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考试地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三次考试地理试题
白银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
第三次考试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下图是一位驴友在别德马(40°30′S,64°W)拍摄的景观图片。
据此完成1~2题。
1.图片拍摄日期最有可能是()
A.1月1日B.4月1日C.7月1日D.10月1日
2.这一天,北京的昼长大约是()
A.10小时B.11小时C.13小时D.14小时
下图是甲、乙两地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3~4题。
3.若这一天为6月22日,则乙地的地理坐标最接近()
A.(40°N,52.5°E)B.(40°N,127.5°W)
C.(40°S,52.5°E)D.(40°S,127.5°W)
4.下列是关于甲、乙两地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关于地心对称B.关于地轴对称C.关于赤道对称D.关于极点对称
纳马夸兰沙漠是地球上唯一的生物多样化干旱区。
多雾的天气和西风带来的降水,满足了该处植物生存的需求,成为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但纳马夸兰地区东西向多肉植物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下图为纳马夸兰区域图。
读图,完成5~6题。
5.影响纳马夸兰地区多肉植物东西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地形C.光照D.土壤
6.下列描述纳马夸兰多雾的季节和原因正确的是()
A.夏季沿岸寒流降温作用明显B.夏季沿岸暖流增湿作用明显
C.冬季盛行西风带来暖湿气流D.冬季寒暖流交汇使水汽凝结
下图是天山牧民营地位置及其迁移路线季节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天山牧民春季营地和冬季营地的位置分别对应()
A.②④B.②①C.④①D.④②
8.天山牧民迁徙路线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B.土壤C.水源D.地形
如图所示国家,每年春天都会吹起令人烦恼的“五旬风”,来自南方的风向北方吹,长达两个月。
据此完成9~11题。
9.“五旬风”最可能的风向是()
A.东北信风B.东南信风C.西南风D.西北风
10.该区的“五旬风”可能来自()
A.撒哈拉沙漠B.苏丹草原C.纳赛尔水库D.东非高原
11.“五旬风”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A.大量降水B.沙尘暴C.台风D.寒潮
下图示意我国内蒙古草原上的河流“蛇曲”。
读图完成12~14题。
12.造成图中河流形态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堆积D.流水侵蚀
13.图中甲、乙两处()
A.甲处受到堆积B.乙处受到侵蚀
C.甲处水流较慢D.乙处水质清澈
14.该河段河流水文特征为()
A.春夏两次汛期B.凌汛较为明显
C.水能资源较为丰富D.春季流量最大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气压日变化过程图。
读图回答15~16题。
15.当日经过该地的天气系统为()
A.冷锋B.暖锋C.台风D.反气旋
16.该天气系统
A.多发于湿热的赤道地区B.会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
C.形成后向低纬地区移动D.气压最低时风力最大
风化坑是岩石顶面上因积水风化作用而产生的凹坑,我国珠江口庙湾岛上的花岗岩风化坑即为典型,它多出现在裸露的巨大砾石顶部,及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
研究者在凹坑内发现岩石的长石经外力作用,其钙、钾等元素流失,并向黏土矿物转化。
左图示意风化坑剖面,右图示意地壳物质循环。
据此完成17~19题。
17.岩石按成因分类,庙湾岛的风化坑属于右图所示的()
A.①类岩石 B.②类岩石C.③类岩石D.④类岩石
18.形成庙湾岛风化坑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物理风化B.化学风化C.流水侵蚀D.海浪侵蚀
19.在平坦或坡度较小的岩石面上易形成风化坑的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潮水涨落,加速海浪侵蚀
B.有利于凹坑积水,促进化学风化
C.有利于风化物迁移,增强流水侵蚀
D.有利于吸收太阳辐射,加快物理风化
读某区域等压线(单位:
百帕)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A、B两处等压线数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A处的数值为1004 ②A处的数值为1012 ③B处的数值小于1020 ④B处的数值大于1020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1.关于C、D两地风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C地常年盛行东南风B.C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北风
C.D地在图示季节吹西南风D.D地常年盛行东北风
读世界两区域简图,回答22~24题。
22.关于影响图中①②两地气候形成的大气环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B.②地终年受西风影响
C.①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受季风环流影响
D.②地受副热带高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23.1月③地的盛行风为()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4.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比较,正确的是()
A.高温不同期,多雨不同期B.高温同期,多雨同期
C.高温同期,多雨不同期D.高温不同期,多雨同期
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
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25~27题。
25.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B.④①③②
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26.该国可能是()
A.美国B.芬兰C.巴西D.印度
27.与我国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相似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近年来,离开“北上广”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2017年第二季度全网移动用户的大数据显示,“北上广”迁出的人群主要流向了重庆、杭州、成都、厦门、苏州等地。
据此完成28~29题。
28.与“北上广”相比,重庆等地()
A.生活服务设施较完善B.房地产价格较低
C.城市的拥堵指数更高D.人均消费水平更高
29.为吸引和留住从“北上广”迁出人群中的创业人员,重庆、杭州等地应当重点()
A.承接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入B.加强对迁入人口的职业培训
C.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政策优惠D.加强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阿根廷位于南美洲南部,人口数量约4498万人(2018年),人均GDP约12449美元(2016年),是南美洲养蜂业最发达、年产蜂蜜最多的国家。
蜂群集中分布在潘帕斯草原,所产蜂蜜95%出口,出口对象主要为欧美国家。
2015年阿根廷出口蜂蜜4.4万吨,价值1.59亿美元。
主要蜜源植物有紫苜蓿、车轴草、蒲公英、油菜、白三叶草、莓柠檬等,采蜜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
据此,完成30~32题。
30.阿根廷养蜂业的采蜜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2月,其原因是()
A.降水少,利于采蜜B.利于进口国储存
C.正值农闲期D.正值蜜源植物开花期
31.阿根廷蜂蜜出口量大,其原因可能为()
A.增加国家外汇收入B.当地人不喜欢食用蜂蜜
C.居民消费水平低D.甘蔗等替代品种植面积广
32.近年来潘帕斯草原的部分农场主开始放弃畜牧业生产改种马铃薯和大豆。
这种变化对养蜂业造成的影响是()
A.减少蜜蜂种类B.增加蜂蜜产量
C.破坏蜜源植物D.提高蜂蜜质量
香料作物华尼拉原产于美洲,马达加斯加引种后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国。
华尼拉适宜生长环境:
气温21~32℃,年降雨量1500~3500毫米(要求9个月雨季,3个月旱季),海拔1500米以下的坡地。
读“马达加斯加等高线(单位:
米)地形图”,完成33~34题。
33.华尼拉的原产地最可能在()
A.加拿大B.墨西哥C.秘鲁D.阿根廷
34.上图中最适宜华尼拉生长的地点是()
A.甲B.乙C.丙D.丁
读“某城市近30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35~36题。
35.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图中a、b、c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abcB.cabC.cbaD.bac
36.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a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
B.b时期环境质量最佳
C.c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
D.b—c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
圩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在利用濒河滩地、湖泊淤地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种农田,是一种筑堤挡水护田的土地利用方式。
安徽省巢湖的圩田,可追溯到三国时代的曹魏江淮屯田时期,以后历代开垦不断,尤其在北宋年间发展较快。
《宋史·叶衡传》记载,合肥濒湖有圩田四十里衡奏:
“募民以耕,岁可得谷数十万……”。
据此完成37~39题。
37.对巢湖圩田建设影响较弱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B.地质C.土壤D.水源
38.巢湖圩田建设可()
A改善土壤水分条件B.根除湖区水旱灾害
C.提高巢湖的调蓄能力D.改变湖区作物熟制
39.宋朝时期,巢湖圩田上种植的粮食作物主要是()
A.谷子B小麦C.水稻D.玉米
布隆迪全国平均海拔1600米,有“山国”之称,经济落后,粮食不能自给,但具有种植水稻的优越自然条件。
2017年1月,中国农民承包的位于布隆迪布班扎省的水稻示范田喜获丰收,最高亩产达924千克。
下图示意布隆迪位置。
据此完成40~42题。
40.中国的水稻种植走向布隆迪,凭借的优势是()
A.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B.高水平水稻种植技术
C.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D.稳定充足的资金来源
41.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布隆迪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雨热同期B.灌溉水源充足
C.土壤肥力较高D.旱涝灾害较少
42.布隆迪大面积推广水稻种植,面临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
B.国家人口数量较少,农村劳动力短缺
C.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发
D.地处热带,终年高温,病虫害多发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他们被煤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43~45题
43.“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D.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44.“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45.“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人,改善环境质量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
C.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柯达公司所在的美国罗切斯特市是全球重要的光学中心。
19世纪80年代,柯达公司发明胶卷,引领摄影行业发生革命性变化,其生产的胶卷曾占有全球70%的市场份额。
20世纪末,柯达公司率先发明数码拍照技术,随后因考虑公司转型的风险,数码项目被搁置。
2004年柯达公司中止在美国的胶卷生产业务,2013年柯达公司宣布破产。
近年来,罗切斯特光学企业开始参与世界最大口径30米望远镜等研发制造,当地光学产业不断发展。
据此完成46~48题。
46.当时,柯达公司搁置数码项目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数码技术()
A.存在技术缺陷B.研发费用较高
C.市场推广难度大D.对胶卷产业冲击大
47.柯达公司胶卷产业在摄影领域走向衰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政策
48.罗切斯特光学产业复兴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当地()
A.原料丰富B.地价低廉C.海陆交通便利D.产业基础好
我国手工纸制作流传至今的主要有宣纸(安徽泾县)、桑皮纸(安徽岳西和潜山、新疆和田)、狼毒纸(藏南、川西德格)、东巴纸(云南丽江、香格里拉)、构皮纸(贵州贞丰、丹寨)、竹纸(四川夹江、福建连城和长汀)等,在不同时期都曾经鼎盛辉煌过。
手工纸制作工艺大都先精选优质植物纤维,经剥离树皮、浸泡、蒸煮、舂捣等制成纸浆,最后晾晒或烘烤成型。
如今我国每年生产的纸99%以上为机制纸。
据此完成49~51题。
49.我国主要手工纸产地共同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A.地势较为低平B.太阳光照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D.植物纤维充足
50.各地手工纸制作鼎盛期()
A.是地球演变史上的暖湿期B.手工纸市场需求量大
C.制作地沿岸河流重金属污染严重D.人口迁移最为频繁
51.下列有利于促进我国手工纸制作工艺传承的措施是()
A.压缩机制纸的产量B.培植优质纤维植物
C.普及专业人才培养D.以特殊市场为导向
由于郊区城市化产生了交通的“潮汐现象”,即每天早晨进城方向交通流量大,反向流量小,傍晚则反之。
为此,交通部门设置了“潮汐车道”,在早晚高峰时,相应调整部分车道的行驶方向,以分解交通流量。
下图为“潮汐车道通行方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52~54题。
52.“潮汐车道”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道路违章行驶B.优化配置道路资源
C.加强城市交通管理D.美化城市道路景观
53.“潮汐车道”大多设置在()
A.市区中心B.商业区附近
C.机场附近D.郊区进城干道
54.如果图示的“潮汐车道”设置在早高峰,则()
A.城市的西侧有大型居住区B.城市东侧有大型居住区
C.大型工业园区在城市东侧D.主城区位于城市的西侧
植生滞留槽,又称作“雨水花园”,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入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下图为“城市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读图完成55~56题。
55.城市建设采用“植生滞留槽”后()
A.地表径流增加B.大气降水减少
C.水汽蒸发减少D.地表水下渗增加
56.下列属于城市“植生滞留槽”的建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
A.发挥生物滞水功能,根治城市内涝
B.加重地表土壤干燥度,导致城市气温日较差增大
C.调节城市局部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增加地表水下渗,根治城市地下水水位下降
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
下图为“我国某超大城市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的变化率图”。
读图完成57~58题。
57.Ⅱ阶段都市边缘区()
A.经济增长一直靠承接核心区工业外迁
B.人口大量涌入,用地明显紧张
C.用地向外扩张不明显
D.既有低密度的高级住宅区,又有外来人口聚居社区、低级住宅区
58.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城市现在提前进入Ⅲ阶段,原因可能是()
A.城乡二元体制的打破B.核心区房价回落
C.农村土地升值空间大D.边缘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某区域土地利用强度,可以用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面积的比值表示。
读下图回答59~60题。
59.该城市()
A.I区高档写字楼密度大B.II区适宜建垃圾填埋场
C.Ⅲ区商业网点最为密集D.IV区城市热岛效应最强
60.甲处土地利用强度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建设民俗博物馆B.划定耕地保护区
C.增加种植业投入D.扩大卫星城规模
二、综合题(2小题,共40分)。
6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2分)
材料一:
枸杞喜冷凉气候,耐寒力、抗旱能力强,在干旱荒漠地仍能生长。
花果期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长期积水的低洼地对枸杞生长不利,甚至引起烂根或死亡。
多生长在碱性土和砂质壤土,最适合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壤土上栽培。
材料二:
图示区域生产的构杞具有颗粒大而饱满,肉质肥厚而核少,色泽鲜艳而味甘等特性,且富有氨基酸、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
图中M市枸杞产业发展以干果和果汁加工为主。
(1)分析当地种植枸杞的有利自然条件。
(8分)
(2)简述当地发展枸杞产业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6分)
(3)指出当地枸杞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8分)
6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材料一位于中西非地区的加蓬,地形复杂,高原山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素有“绿金之国”和“木材之国”的美誉。
在加蓬漂浮上岸、留在沙滩上的大木头比比皆是,沿海开发区,木材加工厂、家具厂一家连一家。
材料二加蓬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三加蓬从2010年开始禁止原木出口,并制定了长期出口木制成品和半成品的目标。
(1)试推测加蓬原木及木制品的主要运输方式,并分析其原因。
(6分)
(2)试分析加蓬调整原木出口政策的原因。
(6分)
(3)从自然因素考虑,在让蒂尔港建木材加工厂有哪些优势?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