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5312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docx

护理三基训练第37章

第37章微生物和免疫学自测试题

A1型题

1.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细菌的特殊结构的是

A.荚膜

B鞭毛

c.核质

D.菌毛

E.芽胞

答案:

c

2.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哪项不正确

A从环境中吸收水无机盐、碳酸等

B适宜的温度

c.合适的酸碱度

D.必需的气体环境

E适宜的阳光和湿度

答案E

3.关于外毒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活菌释放至菌体外的一种蛋白质

B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

c.性质稳定,耐热

D.毒性强,引起特殊病变

E.抗原性强

答案C

4.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繁殖,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引起严重的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病毒血症

答案C

5.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小微生物是

A.细菌

B真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答案D

6.免疫系统包括

A胸腺、骨髓

B.T细胞、B细胞

C.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D.免疫嚣宫、兔疫分子

E.兔疫栅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答案E

7.在同种不同个体组织和细胞中存在的不同抗原被认为是

A.同种异型抗原

B异种抗原

c.异嗜性抗原

D.相容性抗原

E.共同抗原

答案:

A

8.在人血清中含量最高Ig是

A.IgM

BIgA

c.IgE

D.IgG

E.IgD

答案D

9.大肠杆菌在医学上的意义

A.分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

B.引起感染

c.饮水、食品污染的指标

D.重要的实验材料

E.以上都对

答案:

E

10.不属于病毒体结构的是

A.壳粒

B衣壳

c.核衣壳

D.包膜

E.核酸

答案:

c

11.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

A.直接杀死病毒

B.干扰病毒吸附细胞

c.影响病毒脱壳、穿入

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E.以上都不对

答案:

D

12.致病性沙门菌引起的疾病有

A.伤寒和副伤寒、食物中毒、败血症

B食物中毒和疾病

c.假膜性肠炎

D.肠道外感染

E.胃肠炎

答案:

A

13.化验结果:

HBAg(+)、HBAge(+)、抗-HBc(+)、抗-HBe(-)、抗-HBs(-),该病人为

A.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潜伏期

B.急性乙型肝炎

c.乙型肝炎恢复期

D.急性甲型肝炎

E.乙肝疫苗接种后的反应

答案:

B

14.灭菌是指

A.杀灭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B.防止微生物繁殖

c.抑制微生物繁殖

D杀灭物体上的所有徽生物

E杀灭芽胞

答案:

D

15.关于补体的生物学活性,错误的是

A具有溶菌、杀菌作用

B具有兔疫调理作用

c.具有免疫粘附作用

D具有趋化功能

E.能促进抗体大量合成

答案:

c

16.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是

A.产褥热

B风疹

C风湿热

D波状热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c

17.链球菌所致疾病中描述错误的是

A化脓性感染

B猩红热

c.脑膜炎

D风湿热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

c

18.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巨噬细胞

D.粒细胞

E.以上都对

答案:

E

19.关于霍乱弧菌,说法正确的是

A.有周鞭毛,运动十分活跃

B.耐酸不耐碱

C..致病物质有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

D.只有H抗原

E.G+菌

答案:

C

20.关于破伤风杆菌,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伤口感染,细菌侵入血而致病

B.革兰阴性菌,具周鞭毛

c.不能形成芽跑

D.当机体出现深部伤口时易感染此菌

E以上均不是

答案:

D

21关于支原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微生物

B有细胞壁

c.比细菌大

D.结构复杂

E.只有人才能携带

答案:

A

22.中枢免疫器官包括

A.淋巴结

B脾脏

C.T细胞

D.骨髓和胸腺

E.以上都对

答案:

D

23.关于乙肝抗原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HBsAg阳性表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

B.抗-HBs出现表示病毒正在复制

C.HBeAg阳性表示病毒停止复制

D.抗-HBe阳性表示病毒正在复制

E.抗HBc阳性,表示没有病毒复制

答案:

A

24.免疫活性细胞是指

A.参与免疫过程的所有细胞

B巨噬细胞

C.B细胞

D.T细胞

E.B、T细胞

答案:

E

25.能通过脸盆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M

C.IgA

D.IgD

E.SlgA

答案:

A

26.下列关于各类免疫球蛋白功能正确的是

A.IgG在新生儿抗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B.IgA具有中和病毒的作用

C.IgM能识别抗原并与之结合

D.IgD与超敏反应有关

E.以上都对

答案:

E

27.膏霉素过敏性休克是属于

A.I型越敏反应

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免疫耐受

答案:

A

28.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是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速发型超敏反应

c.Ⅳ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D.I型超敏反应在局部的表现

E.免疫排斥反应

答案:

A

29.接种BCG(卡介苗)的作用是

A.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B.增强人体细胞免疫能力

c.增强人体体液免疫能力

D.增强机体免疫稳定功能

E.使人体对结核菌产生免疫力

答案:

E

30.注射TAT的目的是

A.中和白喉外毒素

B中和破伤风外毒素

c.中和所有的外毒素

D.中和病毒

E.剌激人体产生抗毒素

答案:

B

A2型题

31.男孩,7岁,因突然高热(40.5℃)来看急诊.他母亲诉说儿子颈项强直,嗜睡,胸腹部出现红疹,逐渐融合成一片片瘀斑,并出现喷射状呕吐.腰穿刺检查显示脑脊液浑浊,有大量中性粒细胞和革兰阴性菌。

最可能感染的病原菌是

A.肺炎链球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脑膜炎球菌

D.破伤风梭菌

E.伤寒沙门菌

答案:

c

32.女孩,6岁,发热,体检咽部红肿,有颈强直,有脑膜剌激症状,腰穿有脓性脑脊液,但未培养出脑膜炎球菌.临床诊断为脑膜炎,下列还能引起本病的细菌是

A.肺炎球菌

B流感杆菌

C.B群链球菌

D.新型隐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答案:

D

33.男性,40岁,恶心、呕吐2d。

Id前上腹部开始疼痛,食物的气味可诱发恶心,尿颜色变深。

该患者是一名服务员,嗜烟,嗜酒,在近3个月内有4个性伙伴,无输血或静脉滥用药史。

眼球巩膜黄染,肝大,肋下4cm。

血清学栓查结果:

HAVIgM(-),HBsAg(+),抗HBcIgM(+),抗HBs(一〉。

该患者出现的情况是

A.急性期体内有病毒复制

B.急性期传染性强

C.急性期已开始恢复

D.感染过HBV,已开始恢复

E.感染过HBV,已产生免疫力

答案:

A

A3型题

女童,2岁,发病初期呕吐、发热,腹泻,呈水样便,无浓血或黏液,有恶臭,排便较急,量多,患儿纳差,进食较少,大便镜检未见白细胞。

34。

患者最可能感染的病原体是

A.致病性大肠杆菌

B沙门菌

C.杯状病毒

D.霍乱弧菌

E轮状病毒

答案:

E

35.患者感染的途径是

A.呼吸道飞沫传播

B粪—口途径

C.皮肤直接接触

D.母—婴传播

E恙螨叮咬

答案:

B

男性,40岁,因"肺炎"住院,经对症处理好转出院。

1个月后,又因"感冒引起肺炎"而人院。

查体:

体温38。

2-39℃,已持续1周,无明显诱因,乏力,伴有腹泻,后转入传染科治疗。

转科不久,医师发现其全身淋巴结肿大,背部出现皮肤卡波济肉瘤,视力下降,后左眼失明,体重减轻。

实验室检查:

CD4+T细胞减少,CD4+/CD8+为0。

5(正常范围为1.8-2.2)。

6个月后患者死亡。

病史记载患者生前于5年前被派往非洲工作,有不良性行为史,无输血或静脉吸毒史。

36.导致患者死亡的疾病是

A.肺炎

B白血病

c..艾滋病

D.肺结核

E梅毒

答案;c

37.患者感染该病的途径是

A.输血

B.呼吸道飞沫传播

c.性交

D.饮用消毒不彻底的水

E.皮肤接触感染

答案;c

38.患者生前反复出现肺炎的主要原因是

A.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E潜伏感染

c.引起肺炎的病原体多

D.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易发生抗原性变异

E.引起肺炎的病原体易变为L型

答案;A

B型题

A.菌血症

B.毒血症

c.坏血症

D.败血症

E.脓毒血症

39.由外毒素进入血流使机体出现临床症状的为

40.细菌入血大量繁殖引起全身中毒症状的是

答案;B、D

AIgG

BIgM

c.IgE

D.SIgA

E.IgD

41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

42.局部抗感染的免疫球蛋白是

43.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答案;B、D、A

X型题

44.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以下哪几个步骤

A.吸附和穿入

B脱壳

c.生物分裂

D.组装成熟

E.释放

答案;ABDE

45.关于轮状病毒,正确的是

A.能引起急性胃肠炎

B.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

C.B组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D.是婴幼儿腹泻的最重要的病原体

E.以6个月至2岁婴幼儿多见

答案:

ABDE

46.乙型肝炎传播的途径有

A消化道传播

B.呼吸道传播

C.母婴传播

D.性接触传播"‘

E.血行传播

答案:

CDE

47.引起性病的病原体有

A.淋球菌

B梅毒螺旋体

c.衣原体

D.HIV

E.HAV

答案:

ABCD

48.埃希菌属中的致病菌包括

A.肠毒性大肠杆菌

B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C.侵袭性大肠杆菌

D.致病性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答案:

ABCD

49.I型超敏反应的特点为

A反应迅速、强烈、消退快

B主要有IgE介导

c.需补体及吞噬细胞参与

D.个体差异大

E.通常遗留组织损伤

答案:

ABD

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数百倍、上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

2.致病性

细菌在宿主体内寄生、繁殖并引起疾病的性能称细菌的致病性。

3.条件致病菌

正常菌群与人体之间的平衡关系在一定条件下可被打破,原来正常情况下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就成了条件致病菌。

4.脓毒血症

化脓性细菌人血,并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和形成新的化脓病灶的最严重的一种感染类型。

5.免疫防御

正常情况下,机体可以阻止病原微生物入侵或抑制它们在体内繁殖与扩散,或者解除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机体的有害作用,称为免疫防御。

6.共同抗原

共同抗原是指两种不同的抗原分子上所具有的相同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亦称交叉反应抗原。

7.自身抗原

自身组织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无抗原性,但在外伤、感染、电离辐射、药物等影响下,可以使其成分暴露或改变而成为自身抗原,从而产生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

8.免疫耐受性

又称为特异性免疫无反应性,它是指机体只对某些抗原的特异的无免疫应答状态,而对其他抗原的反应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免疫耐受性。

9.补体

补体是人或动物体液中正常存在的一组与免疫有关的并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

10.超敏反应

某些抗原或半抗原物质再次进入致敏的机体,在体内引起特异性体液或细胞免疫反应,由此导致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的特异性免疫应答,称为变态反应或超敏反应。

11.人工自动免疫

是将菌苗、疫苗或类毒素等物质接种于人体内,剌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从而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12.免疫缺陷病

免疫缺陷病是由各类免疫细胞活性、数目或功能缺陷而引起的疾病,免疫缺陷病患者易患感染、恶性肿瘤,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

简答题

1.细菌致病性的相关因素是什么?

病原菌侵入机体能否致病取决于3个因素:

即细菌的毒力、细菌侵入的数量及侵入的部位?

细菌的毒力即细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是由细菌的侵袭力和毒素决定的。

2.革兰染色法有何临床意义?

①鉴别细菌:

用革兰染色法可将所有细菌分成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两大类,便于初步识别细菌

②选择药物:

临床上可根据病原菌的革兰染色性,选择有效的抗生素用于治疗

③与致病性有关:

有些革兰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而革兰阴性菌则主要具有内毒素,两者致病作用不同。

3.正常菌群有什么生物学意义?

①防御感染的屏障作用;②营养作用,参与宿主蛋白质、糖类和脂肪等物质的代谢及合成维生素;③促进宿主免疫器官的发育;④抗肿瘤、抗衰老作用;⑤增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4.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方式。

病毒在人群中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通过胎盘或产道,病毒直接由亲代传给子代的方式称为垂直传播。

常见的垂直传播病毒有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并可致先天畸形、死胎、流产、早产。

5.大肠埃希菌在医学上有何意义?

(1)大肠埃希菌在肠道能合成B族及K族维生素。

(2)引起感染。

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或器官时,可引起感染。

大肠埃希菌的某些血清型菌株致病性强,能直接导致肠道感染称为致病大肠埃希菌。

(3)大肠埃希菌在卫生学上常作为饮水、食品等被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我国的卫生标准是每Iml饮水中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0ml饮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菌群;瓶装汽水、果汁等每lml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每100ml中大肠菌群不得超过5个。

(4)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实验研究中,大肠埃希菌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6.乙型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防治原则是什么?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血制品等传播和母婴途径传播。

其预防措施为:

①加强对供血员的筛选;②注射乙型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乙肝的方法,用于新生儿,可有效阻断母婴传播,用于高危人群,如血液透析和肾移植单位以及传染病院等单位人员。

7.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1)预防HIV感染的综合措施:

认识获得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的传染方式及其严重危害,杜绝吸毒和性滥交;建立HIV感染监测系统;加强国境检疫;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

(2)加强对HIV疫苗的研究。

(3)药物病毒治疗:

目前有3类药物,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药;蛋白酶抑制药。

8.抗原的定义及其性能是什么?

抗原是一类能与淋巴细胞上独特的抗原受体特性结合,诱导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应答,产生抗体和(或)致敏淋巴细胞,并能与相应抗体和〈或〉致敏淋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具有两种性能①免疫原性:

即能剌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②抗原性:

即与相应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9.补体的生物学作用有哪些?

(1)溶菌和细胞毒作用:

当补体被激活后,可导致溶菌、杀菌及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

吞噬细胞吞噬异物及病原微生物作用,如有抗体和补体参与时,则吞噬功能大增强。

(3)免疫粘附作用:

当抗原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后,通过C3b而黏附于红细胞、血小板等细胞表面,使之形成大的聚合物,易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

(4)中和及溶解病毒作用:

抗体与相应病毒结合后,阻碍病毒对靶细胞的吸附与穿入。

在补体作用下,可溶解病毒。

(5)炎症介质作用:

补体在激活过程中可产生一些中间产物,这些物质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10.I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是什么?

①查明变应原,避免与之接触;②脱敏疗法;③药物治疗包括抑制生物活性介质释放和合成药、生物活性介质拮抗药、过敏性休克抢救药肾上腺素。

11.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有哪些?

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因素有:

①营养不良,是引起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常见原因,由于营养物质的摄入不足影响免疫细胞的成熟,降低机体对微生物的免疫应答;②感染,如HIV可直接感染CD4+T细胞,并在其中增殖;③药物,如免疫抑制药、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

④肿瘤,恶性肿痛可进行性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

12。

肿瘤的免疫学治疗方法有儿种?

主要分为主动免疫治疗和被动免疫治疗两大类。

主动免疫是给宿主输入具有抗原性的各种形式的疫苗。

被动免疫是给机体输入外源性免疫物质,包括各种类型的核素标记抗体和免疫效应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