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153147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Word格式.docx

  9、13—

  9、12—

  9、18—

  9、15—

  9、16—9”等算式,旁边分别有几座房子,上面标有“

  4、3、5、8、2、9、7”这几个得数,要求把算式和相应的得数连起来。

这个案例“小鸟没有家怎么办”中,我理解了数学的工具性、文化性和思想性。

把“15—9”的内容与自然现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问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画画与计算巧妙搭配,快速给“小鸟找家”。

这样教学,既让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又进行了一次保护环境、关爱动物的教育,让学生明白爱护我们的家园要从小事做起,从自己身边的事做起,让课堂渗入环境保护意识,充满人文性,情感性,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

  上完这节课后我又适当给同学们留了一些“小鸟没家怎么办”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来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力,二来可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们见到我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我,连平时最不愿意做作业的留守儿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业交来了,我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份作业,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们做的太好了。

其中好多留守儿童的作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作业纸上还给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

老师,感谢您用心培育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太喜欢了,从来没见过孩子对作业有如此高的兴致,希望您以后多留些这样的家庭作业,这样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2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即钻研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开展教研与科研的能力等。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学中涉及的如何处理教材等问题,教学时如何了解学生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课堂上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个人成长及读书学习等。

  关于了解学生《礼记学记》中指出: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是则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

”其大意是:

学生有四种过失,当教师的一定要知道。

学生学习时,有的错在贪多,有的错在求少,有的错在不专注,有的错在不思进取。

这四种过失产生的原因和心理状态都不同。

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纠正他们的过失。

教学时可以发扬学生的长处,纠正学生的过失。

  

(一)或失则多或失则多意即学生为了学习更多知识而不顾自身的接受能力,往往贪多务得,具体表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学生学习知识时,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加区分辨别。

同时,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后,并不进行实践,没能发挥知识的作用。

  此外,“失则多”也有教师的原因,有时教师为了赶进度,会将大量的数学内容放在一起讲,结果造成学生消化不良。

教师惯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学生,重视结果,忽视过程,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导致不会变通,认为数学难。

  因此,教学不能只考虑量的积累,更应该关注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程度。

  

(二)或失则寡有的学生所学过少,孤陋寡闻,对此,笔者给出以下教学建议。

  1.从实践中学习。

低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匮乏,不易掌握抽象的数学概念,教学时,应用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其经历从生活语言过渡到数学语言、从生活问题过渡到数学问题的过程。

课堂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更多的知识。

  2.教学内容要更具有选择性。

学生已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自己能

  学会的知识不讲,即使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内容也不讲。

  3.突出重点。

教学中,对于那些重点、难点、易混淆遗漏点要重

  点讲。

  4.坚持“三不留”。

不留偏题、难题、怪题。

  5.坚持“三留”:

可以分层次给不同学生留不同的问题,具体分

  为基础性的问题、变通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三)或失则易有很多学生学习时不够专注,此时就需要教师用自己的教学魅力

  感染学生,让学生集中注意力。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说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感染作用。

陶行知说:

  “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进行提问,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把抽象问题具体化,把多元问题单一化。

比如,笔者在讲“体积与容积”一课时,通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循环小数”时,用三个和尚挑水喝的故事作为新课导入。

课堂上,应充分利用四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听课、听懂课。

知识讲解要由浅入深,让学生积极去思考,让学生保持活跃的思维。

当学生精神不集中时,教师要用巧妙的语言、生动的故事以及设疑问难等方式,把学生拉回到课堂上。

讲授时,教师应该做到知识与知识之间推理严密、环环相套、由浅入深。

  (四)或失则止面对学习困难,学生往往知难而退。

而教学的主要原则之一即不让每个孩子掉队。

  1.课堂上应设计适合学生的问题。

  2.多给学生板演的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症结,自己解决问题。

  3.课堂提问时,多关注后进生,给后进生一定的空间自己解决问题。

  4.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正确的辅导方法。

  5.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鼓励学生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6.课堂上布置作业时要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布置相应的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7.疑难问题尽量在课堂上解决。

  8.尽量少布置家庭作业,只要能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即可,剩下的时间可以让学生多读书。

  9.对于家庭作业的反馈信息要及时处理,不积累问题。

期末可以进行总结,设计一份易错题集,针对每个错题让学生板演,加深印象。

  关于数学教育读书心得范文3注重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情感态度的培养,学习了著名数学教育专家李光树老师的《小学数学教学论》第一章《小学数学的教学思想》,我颇有感悟,现浅谈一下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和培养,又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应该说,情感态度的培养比知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

  “培养孩子积极思考的态度,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从这几句浅显的话语中悟出了许多深刻的道理。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经济爆炸的年代,社会对孩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我们不仅要培养出成绩优异的孩子,而且要培养出具有自信心的良好心态的孩子。

  因为实践证明,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第一保障,现代儿童的心理问题已经给我们的教育提出了许多严峻的课题。

因此,我认为数学课堂上也要注重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重点培养,主要是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

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习数学的兴趣。

仔细思考了一下这三个方面应该是互相联系、辨证统一的。

有了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自信心就慢慢培养了起来,有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就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情感态度。

首先,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不能以传统填鸭式的方式教学,要让学生通过操作、实验、交流、讨论等活动,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自己总结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这样慢慢的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其次,要多给孩子鼓励,多给孩子信心,任何孩子在成长中都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在数学学习中也难免如此。

  这时,老师不要一味地批评,因为过度地批评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会让孩子缺乏思考的勇气,久而久之就会使孩子只学会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和思想,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了。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以鼓励为主,多给孩子一些信心,相信你的学生是最棒的。

  最后,我认为除了在思想、情感上多以积极的心态培养孩子外,还应该给孩子们创设学习数学的良好氛围,让孩子们在一个喜欢数学的环境中学习,受到熏染,培养孩子的兴趣。

自信心是成功的第一步阶梯,作为一个教师,有义务也有责任为这一步阶梯奠基,要让学校成为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摇篮,不要让孩子的自信心被扼杀在了摇篮里。

我要努力让自己的每节课既要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情感态度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