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5316021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2)了解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3)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认识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过程和方法

(1)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研究硫的性质。

(2)利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性质——实验验证——解释与结论),并结合氧化还原理论探究硫的化学性质并加以验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中的黑火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火山爆发、汶川地震、硫单质的贺电,培养学生关心实事的意识。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与团体意识。

(4)采用拟人手法――“硫氏家族”,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便于学生创造性的概括整合。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2.难点: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华夏儿女的骄傲,四大发明是什么?

”引出黑火药与化学密切相关。

接着“黑火药的成分是什么?

”通过“黑火药的发明和使用在中国古代军事史上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黑火药了不起!

中国人了不起!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再展示赞扬黑火药的打油诗,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创造性。

“组成黑火药的三种成分中,碳、氮已经学过了,本节课学习硫元素”,引入新课——硫的转化。

观看幻灯片,学生听完四大发明、黑火药和打油诗之后,一定感觉到中国人了不起,激发爱国情怀。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求知欲望,同时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并提高学生文学素养。

同时水到渠成地引出课题,使学生产生认识硫元素的欲望。

【引导】通过五个问题“自然界中有哪些含硫物质?

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

这些物质的存在形态是什么?

它们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多少?

自然界中的含硫物质是怎样进行转化的”,引出教材中的第一个内容——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新课的学习。

同时他们还会从身边熟悉的含硫物质入手,在脑海中搜索所需的信息。

依据学生的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问题,目的是想向学生渗透“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思想,并使学生易于接受以达到学科知识的提升。

放映“火山喷发”影片,引导学生观看。

展示教材中“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转化”,并以母女对话旁白的形式加以简单的介绍。

以“含硫物质的用途很多,下面会对它们进行逐一的研究。

”水到渠成地引出:

“先单质后化合物”的研究思路,步入教材的第二个内容——硫单质的学习。

学生观看“火山喷发”影片,思考其中的转化关系,感受教材中关于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先通过影片使学生对含硫物质的转化有感性认识,再通过母女旁白对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同时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体现了在“玩”中学。

使学生了解硫在自然界中存在广泛、硫有多种价态、硫及其化合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I

【活动探究】运用研究物理性质的基本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研究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引导质疑】研究硫单质的哪些知识?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利用什么方法去研究?

启发学生回忆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分组实验】做分组实验进行验证时,提醒学生在做实验之前明确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如加热操作),并在实验过程中巡回指导。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归纳整理。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思考:

如何研究硫的物理性质?

根据讨论,学生自己设计实验,之后分组实验,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归纳硫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了解硫的颜色状态,通过实验使学生自己研究硫的硬度、熔沸点。

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硫的溶解度。

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增强实验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巧技能。

既巩固研究方法,又完善了硫的物理性质。

II

通过“硫单质在熔化过程中,有两种硫单质的相互转化,即斜方硫在加热时转化为单斜硫”,引入硫单质常见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并且与前面所学的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进行迁移。

利用“熔化硫的试管如何清洗?

”引出可以利用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种方法,进而预测硫单质的化学性质。

积极参与并思考,回忆同素异形体的知识。

利用所学的物理性质寻找盛硫的试管的清洗方法。

通过同素异形体的知识,达到新旧知识的完美结合,使新知识自然而然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

并且利用盛硫的试管的清洗方法引出对硫的化学性质的预测

II

【活动探究】引导学生运用

(1)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2)物质的类别两个方面预测硫的化学性质。

【引导学生】根据预测,设计实验。

【演示实验】演示铁与硫反应,引导学生思考铁与硫反应的合适条件,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实验后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概括总结,

【发现问题】硫与铁反应的产物中铁元素的价态是多少?

【提出假设】是+2价。

【实验验证】利用Fe3+的检验方法(加KSCN溶液)去验证。

【解释与结论】让学生总结出硫具有较弱的氧化性。

并引导学生对实验中出现的未预测到的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法。

认真思考,

(1)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

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从物质分类角度预测:

硫既能与金属单质反应,又能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讨论并设计实验。

观察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

思考产物中铁的价态并提出假设与实验方案。

该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采用演示实验。

该过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独立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并能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相应总结的能力。

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面对实验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现象,要不急不躁不忽视,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解释。

练习:

写出化学方程式

硫与钠反应

硫与铝反应

铜与硫反应

氢气与硫反应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硫与氯气,得出硫具有弱氧化性。

以我所学,为我所用。

使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达到能力的提升,实现个别到一般的认识的升华。

放映“硫的燃烧”影片,展示硫与氧气的反应。

注意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观察影片,思考问题。

如果现场做“硫的燃烧”实验,一则现象不明显,不能保证全体同学都能看清,二来生成的产物为有毒气体,不利于环境保护,所以设计成了影片。

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获得对硫燃烧的感性认识,通过对产物分析,获得理性认识。

I

【引导学生】总结硫单质的化学性质,通过图示,使硫的化学性质的脉络展现得更加清晰。

总结硫的化学性质。

通过识图进行知识的整合。

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构成清晰的网络,实现知识的高度提炼。

再次突出重点。

同时引出硫的一个用途制硫酸。

展示硫单质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广泛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硫的其它用途。

观看幻灯片并思考。

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加深学生对硫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认识硫的化合物的积极性。

II

首先,利用“在本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回忆总结归纳。

其次,展示结构图,使整体更明确化。

最后,用拟人的手法:

“硫单质发来了贺电”再次进行总结,通过聆听贺电的内容,概括总结硫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含硫元素的相互转化等等。

动脑思考,

知识再现,聆听记忆

使学生对本节有一个整体的框架。

突出重点、升华难点。

利用“硫氏家族”的邀请为下一节课埋下伏笔,诱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四个思考题:

1.硫单质知识的全面而浅显考查。

2.硫与铁实验中异常现象的分析与解释。

3.硫与汞反应,体现硫的氧化性。

4.硫与NaOH溶液的反应的考查。

前后呼应

 以我所学,

解我疑惑。

①巩固所学知识

②发散思维,开阔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前后呼应,解决试管的清洗问题。

体现知识完整性

课后第1题中的

(1)(3)(4)

和第2题

巩固知识,

开阔视野。

 

四、板书设计

第三节硫的转化

一、自然界中的硫

1.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2.硫单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S+Fe—

S+Na—

氧化性S+Al—

S+Cu—

S+H2—

还原性S+O2—

(3)用途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学情分析

学生从生活中获得了很多与硫相关的知识,如古代的炼丹术、火山喷发、硫黄皂、黑火药、酸雨等;在前面学生还学习了氧化还原理论,有了这一理论的支撑将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在前面学生还学习了非金属C、N、Cl2等性质,这将对学生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很大帮助。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效果分析

1.在教学内容上,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难点分散,信息量大,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2.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上,实现了预期教学目标。

在“知识与技能”目标层面上实现了使学生了解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了解硫单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在“过程和方法”目标层面上实现了使学生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研究硫的性质,利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并结合氧化还原理论探究硫的化学性质并加以验证。

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层面上,实现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了学生关心实事的意识,增强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与团体意识。

3.教学流程上安排合理,教学形式活泼多样,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4.教学方法上实现了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使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资源等现代化手段,丰富多彩、图文并茂,适时示范,能够吸引不同层次学生听课的兴趣。

同时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堂更生动具体,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5.课堂参与情况上,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既有动手操作,又有动脑思考,还有分组探究,刺激了学生大脑,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整节课大部分学生伴有满足、成功、喜悦等体验,从教材和学习中得到了生活、情感等方面较深刻的感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效果明显。

6.不足之处

时间仓促,课件稍显粗糙,很多实践性教学环节中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放在了“碳的多样性”和“氮的循环”之后,在“海水中的元素”之前,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主要介绍了两方面问题:

一是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二是环境问题。

第一课时教材主要介绍自然界中的硫,从两个方面进行展开:

一是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二是认识硫单质。

重点:

硫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难点: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本课时教材的设计充分体现了高观点、大视野和多角度的特色,从学生熟悉的火山喷发作为硫元素在自然界中转化的切入口,在描述不同价态硫元素在自然界中转化的过程中,逐渐让学生接触含有硫元素的物质。

对于硫单质的知识,主要涉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三个方面。

教材中,通过实验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通过已有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了解硫单质的化学性质,即0价硫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突出了硫元素化合价变化这条主线。

最后本着“从自然到化学、从化学到社会”的思路回到硫的用途。

将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对社会生活实际的了解与实验室的科学探究联系在一起。

通过生成其它硫的化合物也为下一课时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本课时在中学化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为硫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部分之一,近年高考在这部分的考查也不少,常见题型有:

含硫化合物性质及环境污染的信息应用题等等。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评测练习

[当堂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淡黄色能溶解于水的固体

B.硫在自然界中仅以化合态存在

C.硫与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硫,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三氧化硫

2.某同学在研究硫单质性质的时候,将硫粉和铁粉直接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到有淡蓝色火焰。

请帮他分析,这一过程可能发生了哪些化学反应?

3.某同学做实验的时候,不小心把温度计打碎了,他首先将大个的汞珠收集起来,然后在碎汞上面撒了一层硫粉,过了一会,将其扫起一块处理掉。

请问:

这位同学处理碎汞的方法,应用了硫单质的什么性质?

4.清洗试管壁上附着的硫,除了可以利用CS2,还可以利用热的浓NaOH溶液,二者发生了以下的反应6NaOH+3S=2Na2S+Na2SO3+3H2O,该反应中,硫体现了什么性质?

[课后探究]

除了硫单质,你还对硫元素家族中的哪种物质感兴趣?

请查找资料,写一个关于该物质的小论文,谈谈你对它的认识。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教后反思

--教学需要用心经营

本节课是我精心设计的一节课,上课时学生们士气高涨、生机勃勃、积极踊跃、反响很好,少数学生有点紧张;我自己也感觉比较满意。

事后回头想想,感觉到上一节好课就像是完成一项工程,从设想、构思、策划、筹备、实施、调整,到最后的成型与修饰,所有的一切就是一个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完善的过程、就是一个用心经营的过程。

我从接受任务后,我每天都在琢磨、都在构思、都在调整、都在完善,可以说是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曾经先后七次演习过实验(由于教室不通风的限制,课上只放映了视频),先后三次微调过教案,先后四次微调过幻灯片,最后才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可以说,这节课就是用心经营起来的。

用心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体现了一种思想:

诱思探究

在本节课中,教师始终是以引导者的身份,以引路、诱导的方式,把学生领进知识的殿堂,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硬让学生接受。

具体讲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程序和氧化还原理论探究硫的性质并加以验证。

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设计实验、分组实验,自主发现规律,自我得出结论。

由于将课堂的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个个摩拳擦掌,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了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促进了学生们积极思维。

二、展示了几个创意:

出其不意

出其不意之一:

诗歌引路

新课的引入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恰当引入新课,可以巧妙地拉开知识的序幕,吸引并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竞相前往,主动获取知识。

新课引入必须要具有“吸引力”!

我利用了一首自编的打油诗——黑火药颂来引入新课,这样做既培养学生的文学情趣和创造性,又令学生们耳目一新,使他们感觉到很新鲜,感觉到与其他教师的课不一样。

这样就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全班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到位”。

出其不意之二:

时事穿插

通过“吉祥三宝”中的母女对话、火山爆发与地震的相似性、硫单质发来的e-mail贺电,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内时事,扩大自己知识面,以培养学生关心时事、社会、自然、环境的习惯与意识;并注重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紧密联系,以达到“了解社会,关心国事,增长知识,拓长才干”的教育目的。

出其不意之三:

e-mail巩固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学生,如果不知道e-mail,那简直就像中国人不知道毛泽东,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一样的好笑,那实在是太“OUT”了。

从1969年10月,UCLA计算机科学教授莱昂纳多·克林洛克,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子邮件至今,e-mail已经悄悄走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所以在本节课的最后知识体系构建阶段,我又设计了硫单质发来的e-mail贺电,采用拟人手法,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更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的概括整合。

三、知识方法与情感:

三维交融

1.基础知识的夯实再夯实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

要想全面的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基础知识的夯实是一定不能放松的。

在本节课中,通过旧知识的回顾与运用、新知识的预测与验证、学生收获的自我总结、硫单质的e-mail贺电、课后随堂检测的反馈五个环节对基础知识进行屡屡的夯实。

使学生不仅看了“热闹”,更了解了“门道”。

2.探究方法的使用再使用

教师的“诱”只是学生学习的外在因素,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好坏最终取决于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学生的“学”。

所以,本节课中始终注意,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在首位,引导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设计、自我体验、自我升华。

真正做到自学创情境,始终含情意;体验为红线,思维为主攻;探索得事实,研究活本质;三维促发展,反馈终达标。

3.情感教育的渗透再渗透

通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中的黑火药、汶川地震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依据学生的已有的学科知识和生活经验入手提出问题,目的是想向学生渗透“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思想,实现“学以致用”,使学生易于接受以达到学科知识的提升。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要始终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探究与实验,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增强其实验兴趣并提高实验技巧技能,培养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与团体意识;利用“毒性太大、现象不明显的实验可以利用录像等方式”的实例,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爱人类的意识。

总而言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曾说过:

“认真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可以把事情做好。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

是的,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会变得很美好,人生也就会到处充满快乐。

教学也不例外!

第3节硫的转化(第一课时)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2)了解硫单质的物理性质,以及硫在生产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3)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认识含硫元素的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硫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过程和方法

(1)运用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研究硫的性质。

(2)利用研究物质性质的程序(观察物质的外观——预测性质——实验验证——解释与结论),并结合氧化还原理论探究硫的化学性质并加以验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和其中的黑火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通过火山爆发、汶川地震、硫单质的贺电,培养学生关心实事的意识。

(3)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合作精神与团体意识。

(4)采用拟人手法――“硫氏家族”,提高学生的学生兴趣,便于学生创造性的概括整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